学术投稿

血清孕酮、β-HCG和雌二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冯广贵

关键词:孕酮, β-HCG, 雌二醇, 异位妊娠, 早孕
摘要:目的:研究和比较血清孕酮、β-HCG及雌二醇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名异位妊娠及20名正常早孕的妇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孕酮、β-HCG及雌二醇水平.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评价孕酮、β-HCG及雌二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孕酮、β-HCG及雌二醇分别是:326.3±132.2nmol/L,654.6±101.4UI/L和5102.6±1003.5pmol/L,正常早孕组则分别是:755.3±108.4nmol/L,6435.8±780.6UI/L和4982.6±1112.5pmol/L,异位妊娠组孕酮和β-HCG明显抵于正常早孕组(P<0.05).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其它检测组(P<0.05).Logistic回归提示较低水平孕酮和β-HCG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有预测价值.结论:联合检测孕酮和β-HCG可进一步提高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而雌二醇对异位妊娠无预测价值.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直肠应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宫腔置水囊治疗剖宫产术中出血56例临床体会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的首位[1].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500ml,国际统一标准,剖宫产胎儿娩出后,产后出血是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南京围产期保健组对市、城郊、县1.2.3级医院,1125例剖宫产分娩24小时内失血量进行精密的测量,出血量中位数明显高于3046例阴道分娩的397ml,(P<0.01);若以出血≥500ml为诊标准,则剖宫产术出血的发生率高达53.7%.

    作者:刘荣军;郭小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早期康复训练的评估

    目的:根据移植韧带的生物力学、生理病理过程,采用早期以股四头肌锻炼和促进关节功能恢复为主要方面的康复方法,观察关节镜下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8-01至2009-01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关节创伤科采用关节镜下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ACL)的患者47例.其中男32例,女15例;年龄20-45岁;左侧19例,右侧28例.第一阶段(术后2周内):以减轻疼痛,消肿为目的,以股四头肌锻炼为主.第二阶段(术后2至6周):以恢复肌力、关节屈伸和部分负功能为目的,以闭链式和开链式关节活动为主.第三阶段(术后6至12周):重复上述锻炼基础上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及强度练习,以进一步恢复膝关节功能、正常步态及本体感觉训练.术后1年评价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稳定性(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采用Lysholm评分(总分100分,分数愈高,膝关节功能恢复愈好)和IKDC评分(4级评分法,分为正常、接近正常、异常、严重异常)评价其疗效.结果:47例患者均保留有完整的联系信息,每月均能定期随访及复诊,随访率达100%.术后6周膝关节活动度0°-120°者41例(余7例患者膝关节屈曲均超过100°),所有膝关节消肿明显,肿胀轻微;术后12周所有膝关节活动度均达到正常,肿胀消退,术后未发现膝关节屈伸功能丢失者.47例患者术后1年随访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检查均未见阳性结果.术后1年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情况IKDC评分正常43例(42/47),接近正常3例(3/47),异常2例(2/47);患膝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41.8分,术后平均90.7分,其中优39例,良5例,中3例,优良率93.6%.结论:关节镜下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采用早期股四头肌锻炼,术后2周部分负重并由逐渐闭链式向开链式关节运动等过渡的康复训练疗效确切,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患者的依从性较好,符合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生理病理和生物力学过程.

    作者:周宾宾;蒙延雄;俸志斌;王斌;李玉文;陈培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加味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临床观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之后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是常见、复杂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资料统计,其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达60~90%.

    作者:魏荣友;李东华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针刺、拔罐治疗急性风疹25例

    运用针刺、拔罐方法,发挥疏散风邪、通经活血的作用,治疗急性风疹25例,取得满意效果,有效率达96%.风疹发于上半身者取曲池(双)、内关(双)、神阙.风疹发于下半身者取血海(双)、足三里(双)、三阴交(双)、神阙.风疹发于全身者取曲池(双)、血海(上)、三阴交(双)、神阙.以上穴位(除神阙穴外)常规消毒后,取1.5寸毫针直刺,行强刺激手法,有较强的针感后,留针15分钟.留针的同时在神阙穴处用闪火法拔罐.火罐拔上以后待吸力弱时取下再拔.如此反复三次为一次,三天为一疗程,停两天后可继续使用.

    作者:薛愧玲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52例临床体会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7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52例,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自制中药方辨证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明显减少(P<0.05);对照组治疗后8hUAER明显下降(P<0.05),24h尿蛋白定量、Scr、BUN也有所改善,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8hUAER、24h尿蛋白定量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45例中,显效10例(22.22%),有效17例(37.78%),无效18例(40.0%),总有效率60.0%;治疗组52例中,显效22例(42.31%),有效25例(48.08%),无效5例(9.61%),总有效率90.3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肾病可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提高治疗疗效.

    作者:关翠兰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脉血康对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脉血康对脑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选择10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脉血康胶囊治疗,疗程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并2组间进行比较.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血康可以通过降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加脑梗塞患者疗效,能够有效降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再梗率.

    作者:蓝业平;李亚;袁巍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混合痔佳的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40例运用外剥内扎消痔灵四步注射术,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的外剥内扎术,在术后创面出血、肛缘水肿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并发症,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剥内扎消痔灵四步注射术,治疗混合痔,效果显著,在肛肠外科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毛文建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祛痰活血汤治疗中风性失语5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自拟祛痰活血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8例,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自拟祛痰活血汤对中风性失语疗效明显.

    作者:霍华莹;霍华永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从《内经》看左右分治中风偏瘫的可行性

    针对传统辨证论治治疗中风后遗症中的肢体偏瘫疗效不甚明显,根据<黄帝内经>中相关理论衍生出阴阳、左右、气血之间存在特定的联系,结合解剖学中大脑左右半球不对称的理论基础,探讨以左右分治代替传统辨证论治的可行性.

    作者:蔡攀;吕颖;周基松;蒋振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材料和方法:2006年6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的2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VB 25mg/m2,第1、8天静脉滴入,DDP70mg/m2,分3天静脉滴入,21天为1个周期,连用2周期后评价疗效.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与化疗同步.结果:CR 3例(10.7%),PR 10例(35.7%),SD 10例(35.7%),PD 5例(17.8%),CR+PR 13例,临床缓解率为46.4%.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作者:魏玉红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在鼻窦镜手术后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在鼻科手术中防治鼻腔及鼻窦粘连的作用.方法:对于鼻窦镜手术中估计有粘连的可能和术后已经粘连的病人粘连创面涂用聚乳酸防粘连凝胶.结果:聚乳酸防粘连凝胶在鼻科手术中能有效防治粘连.

    作者:姜栋;赵伟霞;赛龙;王青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脊髓型颈椎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文章总结了近10年来脊髓型颈椎病在中医治疗方面的进展,从中医的角度出发,就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法、中药、针灸、牵引治疗以及中医综合治疗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强调中医治疗在本病中治疗的重要性,具有疗效高、痛苦少、经济成本低的优点,系统分析了中医的优势及局限性,并展望中医治疗该病的发展方向.

    作者:周泳瀚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推拿治疗半腱肌挛缩一例临床体会

    1基本资料患者甲:53岁,机关干部,2006年10月来诊.主诉:左大腿后发紧.现病史:左大腿后发紧,晨起加重,活动后略减轻,走路不影响,每因寒冷或阴雨天加重.左大腿外展时大腿外侧有痛感,直腿屈髋时大腿后出现牵扯感.

    作者:郑东辉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血清孕酮、β-HCG和雌二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

    目的:研究和比较血清孕酮、β-HCG及雌二醇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名异位妊娠及20名正常早孕的妇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孕酮、β-HCG及雌二醇水平.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Logistic回归评价孕酮、β-HCG及雌二醇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异位妊娠组,孕酮、β-HCG及雌二醇分别是:326.3±132.2nmol/L,654.6±101.4UI/L和5102.6±1003.5pmol/L,正常早孕组则分别是:755.3±108.4nmol/L,6435.8±780.6UI/L和4982.6±1112.5pmol/L,异位妊娠组孕酮和β-HCG明显抵于正常早孕组(P<0.05).孕酮和β-HCG联合检测对异位妊娠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其它检测组(P<0.05).Logistic回归提示较低水平孕酮和β-HCG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有预测价值.结论:联合检测孕酮和β-HCG可进一步提高异位妊娠诊断准确率,而雌二醇对异位妊娠无预测价值.

    作者:冯广贵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腹腔镜下筋膜交通支结扎术导致广泛皮下气肿1例原因分析

    探讨腹腔镜手术发生皮下气肿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术前认真查看病人情况及必要的体格检查,发生皮下气肿时立即停止手术,可采取吸入高浓度氧气,粗针头穿刺排气,严重是可静滴碳酸氢钠等方法处理.吸取经验教训,做好必要的预防措施,避免皮下气肿的发生.

    作者:刘惠玲;张丽萍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心得

    对2008年1月~2009年9月经治的慢性支气管疾病进行抽样病案时对比分析,对照组单纯西医治疗40个病案,治疗组中西结合治疗40个病案;目的在于寻找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佳治疗方案,缩短治疗疗程,使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治疗,早日康复;经过对病案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多好发于从事农业、工业、粉尘较多的从业人员,从年上龄段上看中、老年人较多;对病案的对照分析,中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比单纯西医治疗要疗程短、康复快.

    作者:杨会堂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浅谈骨质增生从痹证辩证

    目的:探讨运用中医药对颈、腰椎骨质增生的治疗;方法:对患有颈、腰椎疾病综合征的患者,经影像学确诊为颈或腰椎骨质增生,归属于痹证范畴进行辩证施治;结果:能有效减轻甚至消除其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远期效果稳定.

    作者:阳雅江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防止并发症,减少病死率,促进康复.方法: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做好术前各项准备;术后综合护理.结果:21例中除2例颈4节以上高位截瘫患者外均效果良好.结论:加强颈椎骨折并颈髓损伤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存活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郑蝶梅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少腹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比较少腹康颗粒与妇科千金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慢性盆腔炎诊断标准的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用少腹康颗粒,每日三次,20g/包/次.对照组用妇科千金片,每日三次,每次二片,服药一周疗程,观察四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P<0.0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少腹康颗粒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未见不良反应.

    作者:张爱银;欧阳松山 刊期: 2010年第07期

  • 推拿治疗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的临床体会

    通过多年临床体验,只要遵循杂合以治、各得所宜,手法与功法相结合,主动与被动相结合,动力训练与静力训练相结合,治痿独取阳明的原则与方法,推拿治疗老年骨骼肌减少症,疗效显著而稳固.

    作者:崔瑞敏 刊期: 2010年第07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