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型颈椎病自锁钢板内固定的护理

陶海莉;陈江宁;黄心英

关键词:颈椎, 脊髓压迫症, 骨折固定术, 内, 护理
摘要: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普及,人们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 tic myelopathy, CSM)认识的普遍提高,CSM诊断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98年2月至2001年2 月采用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获得满意疗效.护理如下.
护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相关因素分析

    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简称DTIH)指外伤后首次CT未见血肿,经过一段时间才出现的颅内血肿;或首次CT有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又出现新的血肿,此新血肿即DTIH, 其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1].因而,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为此,笔者对1995 年 8月至2000年1月在我科住院的68例DTIH病人的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观察、诊断提供依据.

    作者:周春姣;欧瑞兰;汪敏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口腔科病人口腔健康知识调查分析

    为了解口腔科初诊病人对口腔健康有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493例口腔科初诊病人.结果14.0%的病人对口腔健康与全身健康的关系不了解;21.3%的人未能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12~20岁年龄段对口腔保健常识的认识较差.提示需加强口腔健康教育力度,尤其对于青少年和儿童.

    作者:傅忠;彭国光;廖珊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思维训练教学法的临床实践研究

    为探索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机将67名高护专业实习生分为两组,观察组34名,采用反思学习、反思日记、病例讨论等思维训练教学法教学;对照组33名,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学.结果观察组实习后综合病例分析考核成绩、综合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 .05);病人满意度较高;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提示在临床教学中,采用上述有目的、有设计的思维训练教学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作者:高国贞;潘汉韶;王少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部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为解除胸腔术后病人的疼痛,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将60例肺部术后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采用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的方法镇痛,对照组术后采用肌内注射或肛塞镇痛药镇痛,运用术后疼痛的Prince-Henry(PH)评分法评估两组病人术后疼痛程度,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病人术后2 d其PH评分、胸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 .01).提示胸腔镜下近端肋间神经阻滞用于肺部术后镇痛效果好,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方便的镇痛方法.

    作者:文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人工流产术前口服美施康定镇痛的效果观察

    人工流产术通常是在无镇痛措施下进行,易出现人流综合征,受术者因疼痛而出现心动过缓、心律不齐、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恶心呕吐、胸闷甚至血压下降、昏厥、抽搐等症状[1].为减轻受术者的痛苦,减少人流综合征的发生,我们于2000年1~10月对需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50例试用美施康定(硫酸吗啡控释片)术前口服, 镇痛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刘小玲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1例的护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平均寿命的延长,以动脉硬化为病因的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逐年增加.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其手术时间长、创伤大、病死率高.近年来在腔内血管外科技术基础上又发展了腔内隔绝术治疗AAA.我院2001年3月31日完成西北地区首例AAA腔内隔绝术,报道如下.

    作者:李嵘;杨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冠心病介入术后拔管反应原因分析与护理

    随着心导管技术的发展,冠心病介入术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部分病人于介入术后拔除鞘管时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出冷汗、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头晕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拔管反应(SPS)[1,2],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994 年3月至2000年11月,笔者对438例冠心病介入术病人进行SPS相关因素分析,旨在针对发生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

    作者:徐希云;梁永娟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心脑血管介入术致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

    心脑血管介入检查治疗近年来进展迅速,但术中术后引起的迷走神经反射其病情严重,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可出现不良后果,甚至危及生命.1996年10月至2001年4 月 ,我科行心脑血管病内科介入检查及治疗384例,发生迷走神经反射8例,占2.1%. 其急救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继红;郭慧荣;陈新娟;桂莲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中药外敷神阙穴配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婴幼儿腹泻

    腹泻是小儿常见疾病之一,临床通常采用抗炎及饮食、支持疗法.1997~200 0年,我院采用中药外敷神阙穴配合红外线辐射热(TDP)照射治疗婴幼儿腹泻64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牧小茂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

    为了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在多发伤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将50例多发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程序护理,观察组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程序.结果观察组有效抢救时间为(48.66±17.3 2) min,对照组为(70.66±15.55)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 ).提示采用标准化护理程序可提高多发伤病人的抢救效率,为进一步处置创造良好的条件 .

    作者:王如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愈疡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病程长,其中3%~5%的病人可发生癌变,且癌变率与患病时间呈正相关[1].我科于1998年3月至2000年11月用中药愈疡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64例,有效率达96.87%,且复发率低..

    作者:熊芬霞;乔立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多媒体课件在护理学基础操作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方法注入了新的生机,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手段.为了促进学生对《护理学基础》实践操作的感性认识和对系统理论的深刻理解,我系制作并开发《护理学基础》多媒体课件,运用于98级学生的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杨新月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四环六步教学模式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为了提高护理教学质量,笔者于1997~2000年尝试运用“四环六步”课堂教学模式[1],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陈依华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爆炸伤病人的救护程序

    1999年9月23日,我院收治爆炸伤20例,因抢救及时,除1例转上级医院继续治疗外,余均临床痊愈出院. 报告如下.

    作者:韩淑芳;肖晓林;孙燕;张凤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1例家族性脑血管网状细胞瘤病人的心理护理及康复训练

    血管网状细胞瘤多发生于成人,大部分位于小脑和延髓背侧,可向第四脑室发展[1].遗传性血管网状细胞瘤属染色体异常疾病,家族中可有多人患病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全切除肿瘤可以获得治愈[1].但因肿瘤供血极丰富 ,手术难度及风险性极大,特别是巨大血管网状细胞瘤,因此病人心理负担极重.我科于20 00年5月4日收治1例,在病人4个月的住院时间内,我们实施了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 ,使其痊愈出院.

    作者:贾金秀;段杰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住院陪人问题调查分析及管理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陪住率的控制与“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1].为此,我们对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陪人及其需陪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 ,并根据病人的需求改进陪人管理措施,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增强了医院的社会效益.

    作者:陆涯琳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后,由于脑血管自身调节功能障碍、颅内压增高、高热以及呼吸功能不全、休克等多种因素造成脑组织缺氧,导致脑损害.早期采取亚低温治疗以降低脑组织耗氧量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病死率、提高其生存质量的主要治疗措施.我院脑外科 1997年5月至2000年12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8例,在治疗、护理原发伤、保护和恢复脑功能同时 ,加强了对亚低温治疗的护理,取得了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洪素风;蔡淑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护理人力资源的网上调配

    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各科室护理人员编制受床位数制约,导致一些工作量小的科室人力资源浪费;而工作量较大的科室则出现护理人力不足,护士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护理质量受到影响.如何动态管理、合理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合理使用有限的人力资源成为我们当前探讨的重要课题.自1999年开始我院利用网上排班调配护理人力资源,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朱美玉;陶敏;赖敏贞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脊髓型颈椎病自锁钢板内固定的护理

    随着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普及,人们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 tic myelopathy, CSM)认识的普遍提高,CSM诊断率呈上升趋势.我院1998年2月至2001年2 月采用前路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78例,获得满意疗效.护理如下.

    作者:陶海莉;陈江宁;黄心英 刊期: 2001年第12期

  • 嗜铬细胞瘤病人的术前护理

    嗜铬细胞瘤是发生在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嗜铬组织的肿瘤,90%以上为良性,该瘤细胞可阵发性或持续性地分泌大量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从而引起阵发或持续性的高血压以及一系列代谢紊乱征候群,病情凶险,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嗜铬细胞瘤唯一有效的措施,然而风险大[1].过去因术前准备不足致使手术死亡率高达25%~50%,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手术方法的改进,尤其是近年来人们对嗜铬细胞瘤术前准备重要性认识的加深和重视,以及围手术期医疗护理技术水平的提高,手术死亡率已下降至1%~5%[2].现将近年来嗜铬细胞瘤术前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周桂萍 刊期: 2001年第12期

护理学杂志

护理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