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王祯祥

关键词:定眩汤,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熄风潜阳, 健脾化痰
摘要:目的:观察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分为治疗组(34例),给予定眩汤治疗,对照组(34例)给予尼莫地平、西比灵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3.5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定眩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确切.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辛开苦降法应用验案举隅

    辛开苦降法始见于<内经>,在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得以广泛应用,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文中笔者在临证当中,应用辛开苦降治法,辨证治疗多种因寒热错杂、虚实相兼、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疑难杂病,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作者:张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肾结石碎石后中药辅助治疗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采用中药治疗辅助排石、预防术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降低肾结石复发的几率,巩固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09年3月在我院采用冲击波碎石后,行中药辅助治疗的62例患者的临床效果,并以同期未采取中药辅助治疗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痊愈21例,显效28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9.0%,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4,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碎石后,采用中药辅助排石治疗有利于肾结石的排出,可有效降低结石再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绍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腰椎压缩性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对照组采用跌打膏外敷法,第3天、第7天观察疼痛程度,第7天比较两组自主活动度恢复情况和接触性皮炎发生率.结果:两种外治法的疗效均有较好的止痛、自主活动恢复疗效且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接触性皮炎发生率30%明显高于治疗组3.33%(P<0.01).结论:中药封包干热外治法在骨折筋伤早期治疗中有其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温惠芬;何笑霞;唐肖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关节镜加活血消肿汤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病4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关节镜加活血消肿汤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9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只做膝关节镜未服中药.B组应用关节镜,术后服用活血消肿汤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1年的随访,A组有效率85.1%.B组有效率95.7%,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病应用关节镜,术后服用活血消肿汤疗效满意,康复迅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琰;唐镇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39例,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后组方施治.结果:每例患者均在疗程结束后15d行胃镜及病理活检,1年随访.临床治愈20例,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8.46%.结论:中医在治疗CAG上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能重视中医辨证论治并组方用药,重视整体治疗、侧重健脾扶正的思想等,就会发挥中医药的治疗特色,可以提高CAG的治疗效果,对临床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东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偏瘫方为主治疗中风10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内服中药结合针灸按摩治疗脑血管病所致的偏瘫、失语的疗效.方法:回顾近5年来收治的100例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用辨证施治结合针灸按摩进行观察治疗.结果:经临床治疗100例,基本治愈40例,显效39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中药结合针灸按摩能改善脑血循环,促进偏瘫、失语患者的功能恢复,疗效好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瑞萍;陈冬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血β-HCG对诊断早期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2010年2月检查血β-HCG值阳性结合临床病史临床高度怀疑异位妊娠患者可能的208名进行临床、影像及术后病理追踪随访,同时回顾分析经阴道彩色超声检查图像结合血β-HCG后超声报告诊断为异位妊娠的176例患者的存储超声声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误诊及漏诊原因.结果:208名患者中22名患者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宫内早早孕,超声随访全部证实;8名患者系早期妊娠流产;临床及术后病理证实异位妊娠178例,超声诊断和病理结果符合174例,其中超声误诊4例,超声漏诊2例.其中输卵管妊娠171例;宫角妊娠未破裂1例,宫角妊娠流产型2例,剖宫产手术切口处妊娠1例,宫颈妊娠1例,流产型腹腔妊娠2例.结论:TVUS结合血β-HCG的应用使许多异位妊娠在早期即明确诊断.为选择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极大的减少异位妊娠的漏诊率.

    作者:黄丽英;王家刚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19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氨茶碱0.2mg口服,每日3次,地塞米松片0.75mg×2口服,每日3次,用3~5d.有感染者给予抗生素静脉点滴,连用5~6d.气喘严重者给予吸氧.定喘汤加减.每日一剂口服.结果:近期疗效:19例中临床控制16例,显效2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100%.远期疗效:继续对19例患者1年多随访观察,结果发生2例症状反复,复查肺功能FEV,不同程度继续改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不良反应少,疗效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那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对《金匮》悸证的再认识及临床实践

    证实并验证,通过方剂治疗各证型病因病机的悸证.观察方剂对于悸证的临床应用的疗效.

    作者:缑玉梅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为主综合保守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0例

    目的:通过对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60例患者的以中医为主综合保守治疗,证明以中医为主综合保守治疗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患者的治疗,针对病人的实际情况,采用垫枕牵引、中药内服与烫熨及功能锻炼的综合疗法治疗.结果:治愈21例,好转36例,未愈3例,治愈好转率为95%.

    作者:覃惠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5例口服本院制剂银屑康胶囊(中药复方)、外用复方硫磺软膏、静脉注射硫代硫酸钠.对照组53例口服消银颗粒、转移因子胶囊.两组均连续用药8周.结果:两组的痊愈率分别为63.63%和37.73%;总有效率分别为92.75%和64.1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银屑康胶囊,硫代硫酸钠)等联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方法简便,效果良好.

    作者:贾洁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基于酶速率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研究

    目的:通过建立简便的酶速率法,对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进行直接检测.方法:使用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两点酶速率法,主波长341nm,副波长406nm,温度37℃,两点线性校准.结果:本法线性范围1.0~51.0μmol/L;日内CV为2.0%~3.1%,日间CV为4.1%~5.8%;低、中、高浓度的回收率分别为102.6%,99.4%,95.9%,平均为99.3%;酶速率法与Abbott Axsym免疫分析仪检测法比较,Y=1.018X-0.865,γ2=0.965.结论:酶速率法简便、快速、敏感、可靠,适用于临床实验室常规和自动化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廷均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社区内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及其意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治疗及康复在社区内的健康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黄锦军;杨宇;雷龙鸣;何贤芬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西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方法:控制饮食、运动、心理疏导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显著.

    作者:葛关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化痰解郁汤治疗抑郁症56例疗效观察

    目的:针刺配合化痰解郁汤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选择100例抑郁症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56和对照组44,治疗组采用化痰解郁汤配合针刺百会、丰隆等穴位.治疗:对照组采用氟西汀治疗,疗程均为28天,治疗前后分别进行汉密顿抑郁量(HMAD)评分.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抑郁症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针刺配合中药在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抑郁状态方面安全、复发率低的特点.

    作者:周剑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的分析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校中医门诊1997年6月~2009年10月采用中药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的肠易激综合征38例病例资料,与同期38例西医常规治疗患者作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31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37%.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4%.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比较,并随诊半年,治疗组临床症状多在1个疗程明显缓解,对照组大多在1个疗程以上明显缓解.治疗组复发2例,占有效人数的5.41%;对照组复发3例,占有效人数的8.33%.治疗组无明显副作用,对照组有3例(7.89%)出现程度不等的乏力、嗜睡症状,停药后好转.结论:疏肝健脾安神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能明显改善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无明显副作用,表明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

    作者:刘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21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自拟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7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8例,服用调经止痛汤,1剂/日、水煎服、早晚温服、7~10天为一疗程;外敷痛经贴,1贴/日、敷脐部、每经期贴5贴.对照组156例,服用元胡止痛片,4~6片/次、2~3次/日、口服;维生素E胶丸100mg/次、2次/日、口服、7~10天1疗程,服药3疗程以上.结果:治疗组治愈率37.61%,显效率33.49%,有效率23.39%,总有效率94.49%;对照组治愈率28.85%,显效率26.28%,有效率27.56%,总有效率82.69%.二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调经止痛汤内服、配合痛经贴外敷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肯定.

    作者:刘钧;王战军;高昆;王惠青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吴昆仑教授自拟祛痘方治疗痤疮经验

    采用祛痘方药治疗痤疮.对其病因病机分析后组方用药.

    作者:张蓉;吴昆仑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生新指南CPR成功率的探讨

    心肺复苏术是一项具有社会普通价值的、在发病现场实用性很强的医疗急救技术.是医护人员必备重要技能之一.面对危、急、重症病人,能否及时无误地作出判断和实施正确抢救,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和以后的康复,对提高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目的:让护生在CPR新指南(新标准)理论指导下熟练掌握CPR理论知识及技能操作.方法:对我在校08级护生1185人实践课时反复训练,评估考核.结果:理论知识合格率92%,但技能操作合格率71%.结论:护生吹气技巧,按压部位、力度、手法、节奏,团体合作意思,疲倦等都是影响CPR成功率的重要因素.CPR经过2学时实践课掌握情况不尽人意,需要不断反复总结练习.

    作者:郑方梅;刘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为中医药理论创新增加一滴水

    中医五行学说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所构成的.水为五行之一,中医学关于水的论述有:肾主水;肾者水藏,主津液;肺为水之上源;水为湿之集,湿为水之散…….本文以水为题材,用水的事实来佐证天人一体的理论;用水为准来定量的凡例;说明要了解物质的本质,必须了解物资的形和量;以及整理水延伸的几点中医药相关知识.目的:是为中医药理论创新的知识大海,增加一滴水.人的探索永无止境.

    作者:余三三;刘国梅;周爱英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中医临床研究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