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建勤;陈艳;吴旦
目的:观察分析全科护理在基层医院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期间骨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科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全科护理用于基层医院护理,可以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沈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文章从医院开展志愿者活动为背景,结合医院开展的志愿者活动情况,就如何建立和健全志愿者管理体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作者:黄海群;谢灵敏;黄春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医患关系.文章从公民道德素质、医患关系及互联网时代的特征,阐述医院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性.并从组织机构、招募、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介绍了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医院“致和志愿者服务队”的工作实践.
作者:曹晓萍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护士分层管理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015年淳安县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对科室护理人员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2016年急诊科对科室护理人员改用分层管理.记录不同时间段急诊室医生对护士工作满意率、急诊室患者(或家属)对护士工作满意率,将所得数据输入统计学软件后经相应检验并得出结论.结果:2016年急诊科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2015年(P<0.05);2016年急诊科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显著高于2015年(P<0.05).结论:在急诊科应用护士分层管理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护理管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医护关系、护患关系.
作者:程旭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对于护理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骨科作为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接诊的患者多为骨折、骨病等,该类疾患者者在住院治疗结束后,出院后的功能训练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骨科开展患者出院后的延伸护理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积极的正面作用.作者就骨科开展出院患者的延伸护理服务的方式方法及临床价值进行了相关论述,后对目前的骨科延伸护理情况提出了一些意见与建议.
作者:郑松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康复管理措施对冠心病PCI术治疗患者的预后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接受治疗的冠心病PCI术治疗的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康复管理措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AS、SDS及SF-36生活质量变化,同时比较患者护理理后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心内病房治疗时间、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有降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护理干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心内病房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分别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PCI术治疗的患者给予康复管理措施干预,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作者:蒋静;孙培儿 刊期: 2018年第01期
作者以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对2011~2015年度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生资助育人工作中政策保障、经费支持、平台育人和思想引领四个方面工作,以及学生对学校资助工作进行调研访谈的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从中总结出学校资助育人工作特点及“四位一体”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实践成果,为提高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性、提升在校学生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作者:高鹏;李玮;孙茂;高笛;高静;杨文菊;佟晓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医院感染的护理防范对策,保证患者安全.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17年2月期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27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对应的护理防范对策.结果:271例患者中,29例发生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0.7%.经分析研究发现,年龄、住院时间、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均是造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为控制医院感染,重症监护室需在综合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护理防范对策,有效控制感染率,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季芬芬;吕魏潇 刊期: 2018年第01期
青年教师作为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中坚力量和高等教育教学的实施者,其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文章分析了目前作者所在的高等中医药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现状,并结合院系实际,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晓娟;王鑫;陈晓辉;曹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多元文化护理对肿瘤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肿瘤患者8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肿瘤科常规护理和多元文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上多元文化护理可以提高肿瘤患者满意度.
作者:孟严琴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介入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介入室优质护理的体会.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医院行介人手术的患者2000例,按照随机、对照、双盲试验原则分为观察组1000例和对照组10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差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或家属、医生对护理人员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介入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将护理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减少护理差错,提高护理满意率.
作者:陈雪花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和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7年1月在医院分娩的429名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纯母乳喂养288人,混合喂养123人,人工喂养18人,分别于待产期间、产后第3d和产后3个月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初产妇年龄、文化程度、产假时间、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医保、家庭收入、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并进行母乳喂养自信心量表评分、产后抑郁量表评分、分娩控制评分、母乳喂养知识、社会支持评定.分析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的信心和影响因素,预测产后3个月母乳喂养结局.结果:纯母乳喂养的信心平均分高于混合喂养、人工喂养(P<0.05),产后3d初产妇母乳喂养信心影响因素中,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的评分低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产后抑郁评分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P<0.05).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的因素(P<0.05).产后3d母乳喂养信心能预测产后3个月的喂养方式(P<0.05).结论:待产期母乳喂养信心、配偶对母乳喂养的态度和产后抑郁是影响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的相关因素,产后3d的喂养信心有助于判断3个月后的喂养状况,应努力提高初产妇产后母乳喂养信心,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徐文素;雷君波;周青平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血液科输血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的价值.方法:在血液科成立输血管理小组,采用PDCA循环理论,规范管理输血工作,并选取实施输血管理前后的输血病案,评估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比较实施管理前后输血工作中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能够完善血液科输血管理体系,确保管理目标明确、分工落实到位,降低输血工作不规范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输血质量.
作者:陈琦;周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究老年呼吸重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老年呼吸重症合并肺部感染患者91例,借助随机数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指标变化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液温正常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哕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水平正常时间及痰菌转阴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转归占比为97.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1% (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 (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可改善老年呼吸重症患者肺部感染症状,促进感染转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秀云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具体措施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医院进行治疗的74例血液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37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服务基础上再给予优质护理服务,分别对实施前后两组的护理质量、并发症情况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前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差异不明显,实施后两组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得到提高,且观察组的提高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血液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健康安全的保障力度.
作者:张云玲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观察PDCA护理管理模式对某三级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锐器伤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收集并分析某三级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前的201 5年和实施PDCA护理管理模式后的2016年的针刺伤发生情况和发生原因.结果:PDCA护理前发生针刺伤为262例,其中发生因素较多的是处理废物99例、占37.79%,其次是注射42例、占16.03%.经PDCA护理管理模式后发生针刺伤总共为50例,其中发生因素较多的是处理废物16例、占32.0%,其次是选择工具10例、占20.0%.干预前后发生例数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PDCA护理管理模式,能有效降低某三级中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针刺伤发生情况,可规范化医护人员对锐器使用操作流程,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和保障医护人员的安全.
作者:朱燕妮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析对影像科候检患者开展护理服务的必要性和内容,并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设计影像科候检患者护理服务需求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数表选样法选取医院影像科2016年4~6月就诊的患者500例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回问卷497份,有效收回率为99.40%.其中92.15%的受访患者表示对候检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工作是有必要的;不同文化程度患者对护理服务需求内容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对候检患者开展护理服务工作,能够使医护人员更直接了解候检大厅的情况,更大发挥护理工作的作用,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作者:姚金燕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骨科护理中实施人性护理的作用.方法:2014年4月~2015年1月杭州市中医院所收治140例骨科患者作为探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每组70人的两个小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于对照组常规护理方式上采用人性化护理,两组均干预1个月,并于干预1个月后采用问卷调查表形式完成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护理干预期间,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有助于减少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质量,赢得患者好评,有助于促进医院护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作者:施建勤;陈艳;吴旦 刊期: 2018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临床作用及地位.方法:从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疾病预防中的临床作用、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疾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作用三个方面,进行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作用及地位的分析.结果: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康复治疗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医文化与全科医疗卫生有机结合,不仅充分发挥了中医在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中的优势,还能被广大居民所接受.结论:中医全科医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充当着医生、教育者、协调者等多个角色.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疾病预防、疾病治疗、疾病康复过程中,分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临床作用.
作者:鄢松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对于促进医院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层医院在宣传、促进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报告的基础上,及时收集和分析、警戒临床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在保障患者安全用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徐冠;禹建春;吴昌枝 刊期: 201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