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沈皓;顾伯林;周湘明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价值。方法:56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均给予对症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1及3个月时,观察组 House-Brackmann 评定达Ⅱ级以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3个月后,2组患侧面神经运动诱发动作电位比较,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 <0.05);观察组眼轮匝肌及口轮匝肌波幅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0.01)。结论:肌电图定位定量电刺激能够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作者:刘云峰;冯海燕;李月红;于若琳;张军波;王建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弹力绷带对脑瘫患儿髋关节内外旋的矫正效果。方法:脑瘫患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运动训练时加用弹力绷带。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内旋步宽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 <0.05),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 <0.05);2组患儿外旋步宽及站立位髋关节内、外旋角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弹力绷带能改善脑瘫儿童的髋关节内外旋,提高运动功能。
作者:张峰;陈福建;李波;廖娇艳;朱美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针刺运动疗法是将传统的针刺疗法与康复医学的运动疗法结合使用的治疗技术,是一种体现中西医结合特色的治疗方法。本文在综述基础上结合作者的使用体会对针刺运动疗法进行阐述,希望能为该疗法的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尤培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障碍的运动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加用移动式平板训练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对照组加用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疗法(PNF)进行治疗。治疗前后采用Tecnobody 本体感觉评估系统(ATE 及 Time 值)、Fugl-Meyer 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Berg 平衡量表(BBS)、改良 Barthel 指数评定表(MBI)评估2组患者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 ATE 值及 Time 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2组 FMA、BBS、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 FMA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但BBS、MBI 评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移动式平板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本体感觉及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优于 PNF 疗法;对于平衡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两者未见明显区别。
作者:谢凌锋;闫勃;许涛;肖少华;黄杰;韩肖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120例,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学会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并符合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判吞咽困难的诊断标准[1]。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40例,①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60.5±4.2)岁;病程(23.3±4.9)h。②观察1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60.3±4.6)岁;病程(25.6±3.7)h。③观察2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60.6±5.1)岁;病程(23.9±4.6)h。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方法治疗,观察1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吞咽功能训练:采用 Vocastim-Master 吞咽言语诊治仪,正极放在第7颈椎处,负极放在颏下及环状软骨之间,用带子固定,采用低频电流中的脉冲直流电50(6~15mA)和指数电流先后进行治疗,脉冲直流电50(6~15mA)通过低刺激频率引发清晰的肌肉震动和震颤,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以患者适应并能见到患者有吞咽动作为佳。每次30min,每日1次。观察2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尤瑞克林治疗:0.15PNA 单位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中静脉滴注,滴注1h,每日1次。
作者:李俊;刘群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一种将部分身体悬吊在绳索上,在不稳定的状态下对核心肌群进行训练的治疗方法,包含诊断评价及治疗训练2个系统,主要用于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疾患康复治疗和运动员体能训练,本文论述其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万勇;刘洁;陈启明;操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肉毒毒素注射结合针灸疗法对脑梗死上肢局部肌痉挛患者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上肢运动的 fM-RI 变化,并分析其机制。方法:脑梗死后上肢局部肌痉挛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 组采用 A 型肉毒毒素注射配合针灸以及康复训练,B 组采用肉毒毒素注射及常规康复训练,C 组则仅予以常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采用改良 Ashworth 评分、Wolf 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上肢功能评分,并结合超声观察引起上肢屈肌痉挛肌肉的长度、厚度的变化,以及上肢运动的 fMRI 变化。结果:治疗3周后,3组患者 Fugl-Meyer 上肢功能评分及 Wolf 运动功能评定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 A 组更高于 B、C 组(P <0.05)、B 组更高于 C 组(P <0.05);3组改良 Ashworth 分级和 Wolf 评定时间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 A 组更低于 B、C 组(P <0.05)、B组更低于 C 组(P <0.05)。A、B 组患者在静息时肱二头肌长度均较治疗前及 C 组明显增加(P <0.05),并接近正常人的肌长度;C 组治疗前后肱二头肌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在静息时的肌纤维厚度、大等长收缩的肌纤维长度和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 组患者肱二头肌屈伸肌力均较治疗前及 C 组明显增加(P <0.05),C 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 组患者 SM1区激活面积及激活强度均较治疗前增大(P <0.05),2组 SMA 区和小脑激活区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 型肉毒毒素联合针灸疗法可以较好的缓解脑梗死后上肢局部肌痉挛,增加上肢活动的灵活性,以及患者的日常生活功能。
作者:鲍晓;王鸣鸿;刘惠宇;谭杰文;黄东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评估低视力青少年学生使用光学及电子助视器对其阅读功能的影响。方法:在盲聋哑学校对其中低视力青少年学生进行常规眼科检查、屈光矫正、双眼佳矫正视力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等明确诊断及视功能检查。采用5号字体数字阅读测试卡,分别使用光学助视器(OVA)及电子助视器(EVA)进行助视阅读,并测试阅读速度。结果:43名低视力青少年学生根据视觉损伤程度分组,随着视力损伤程度的加深,能够使用 OVA 阅读的人数百分比下降,而使用 EVA 阅读的人数百分比没有下降。在能同时使用 OVA 及 EVA 阅读的32名学生中,使用 EVA的阅读速度为99.32±40.35(字/min),快于使用 OVA 的阅读速度74.84±39.05(字/min),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t=5.99,P <0.05);其双眼佳矫正视力与分别使用 OVA(P =0.249)及 EVA(P =0.635)的阅读速度之间没有直线相关性。结论:使用 EVA 较 OVA 可以明显提高低视力青少年学生的阅读成功率并提高阅读速度;低视力青少年的阅读速度与双眼佳矫正视力不相关。
作者:施文建;戴炳发;叶文文;陈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 Bobath 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脑梗死 BrunnstromⅠ~Ⅱ期偏瘫住院患者100例分为2组各50例,2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护士采用常规一人帮助患者翻身法为患者翻身,观察组应用 Bobath 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为患者翻身。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独立自主翻身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翻身时出现上肢屈肌模式和下肢伸肌模式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1)。治疗后,2组 ADL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应用 Bobath 握手和双桥运动为脑梗死偏瘫患者翻身并结合做常规的康复治疗,可促进患者主动参与,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促进患者偏瘫肢体的早日康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罗坚;肖淑宁;朱和坤;覃卫;梁德贞;梁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父母接受心理干预对其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将脑瘫患儿220例随机分为患儿 A组和患儿 B 组各110例,另选取2组患儿对应父母220例,分为父母 A 组和父母 B 组各110例。2组患儿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父母 B 组未进行任何干预,父母 A 组接受心理干预3个月。结果:父母 A 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总分、总均分及躯体化、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等七项因子分值在干预前后均高于国内常模(P <0.01,0.05),且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 <0.05),恐怖、精神病性二项因子分值高于国内成人常模,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父母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分别仅对焦虑和抑郁因子分有影响(P <0.05),经济收入对总分、人际关系、焦虑、抑郁等因子分都有影响(P <0.05);干预后父母 B 组护理时间无明显改变,父母 A 组的游戏、治疗及教育时间均较干预前及父母 B 组明显增加(P <0.01);2组患儿干预后 GMFM-88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 <0.01,0.05),且患儿 A 组更高于患儿 B 组(P <0.05)。结论:对脑瘫患儿父母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更好地提高患儿康复疗效。
作者:杜翔;梁松;吴兆芳;陈嘉;姜琨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系统评价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a-tDC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CBMdisc、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 a-tDCS 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和证据质量进行评价,对符合相同结局指标的RCTs 进行合并数据的 Meta 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10篇 RCT。Meta 分析两个主要结局指标的结果显示:a-tDCS 作用于患侧大脑运动皮层后,患者的 Fugl-Meyer 运动评分量表的上肢评分部分与假刺激组相比,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3.39,95%CI(-2.35,9.13)];a-tDCS 作用于患侧大脑运动皮层后,患者的 Jebsen-Taylor 手功能测试评分与假刺激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3.01,95%CI(-5.18,-0.85)]。GRADE 系统推荐等级结果提示每个结局均为极低等级。结论:阳极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的改善有一定的作用,但仍有待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规范的高质量 RCT,以进一步验证其康复效果。
作者:夏文广;王娟;郑婵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轻中度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患者4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分别进行经颅直流电刺激和假刺激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临床总体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 HAMA、HAMD 评分在治疗1周后明显降低(P <0.05),而且治疗后2、4周呈持续性降低(P <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2周后才出现明显降低(P <0.05),治疗后4周亦低于治疗后2周评分(P <0.05)。治疗后1、2、4周观察组的 HAMA、HAMD 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DCS 治疗焦虑和抑郁障碍共病疗效显著,起效迅速,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明其;冯尚武;陈颂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脑卒中是全世界第二大致死性疾病及第一大致残性疾病。脑卒中后康复的重点之一是肌力的改善及肌力的准确评估,两者密切相关。等速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发明以来,逐步开始用于临床,其兼有肌力训练及评定的功能,两者相一致,但目前在脑卒中后的康复领域运用较少,其作用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值得探讨。
作者:戴沈皓;顾伯林;周湘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脑外伤患者的人格特质和残障接受度现状,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为改善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和残障接受度量表对209例脑外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残障接受度患者人格特质的差别,并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法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为(160.11±34.58)分,其中低接受度占29.19%,中接受度占54.07%,高接受度占16.74%。本研究209例脑外伤患者精神质、神经质、掩饰性评分显著高于中国常模(均 P <0.01),内外向评分显著低于中国常模(均 P <0.01)。不同接受度组的精神质、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5)。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和掩饰性均显著负相关(均 P <0.05);残障接受度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人格特质中的内外向显著正相关(均 P <0.05)。结论:脑外伤患者残障接受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人格特质与其残障接受度密切相关,可从人格特质入手改善脑外伤患者的残障接受度。
作者:王丽静;颜敏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气压治疗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水肿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常规宫颈癌术后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康复训练联合气压治疗。结果:术后第7及14天,研究组大腿中段周径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均 P <0.05)。术后第7天,在下肢肿胀感和下肢疼痛方面,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在行走障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2组纤溶指标 D-二聚体均较术前升高(P <0.05),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2组凝血酶原时间组间及组内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14天及出院后14天,2组 SPB 评分均较术后第1天呈逐渐下降趋势(P <0.05),且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第14天,下肢深静脉血管彩超显示,研究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对照组有5例,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67%、8.33%,P <0.05)。结论:康复训练联合气压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下肢水肿发生率和患者的主观不适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童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血友病是一组 X 连锁隐性遗传的出血性疾病。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种类,将其分为血友病 A(也称血友病甲,Ⅷ因子缺乏)、血友病 B(也称血友病乙,Ⅸ因子缺乏)。该病常见临床表现为关节或肌肉出血,反复出血容易导致关节病变,如:关节内血肿、滑膜炎、关节软骨破坏、软骨下和骨质内囊肿、肌肉挫伤和血友病假性肿瘤等[1],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期。因此,血友病患者的健康状态应根据《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进行评定,包括四肢的关节功能、活动和参与能力、生存质量以及个人和环境因素的作用等方面,全面评定患者的健康状态,以利于帮助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作者:杨朝辉;肖喜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中的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诊疗,观察组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诊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及简化 Fugl-Meyer 运动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模式有利于脑卒中患者的早期恢复。
作者:李玲;黄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上肢负重振动训练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3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患侧上肢负重压手和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偏瘫上肢负重振动训练。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伸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屈肘肌肌张力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肩半脱位程度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上肢 Brunnstrom 分期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负重振动训练作为一种神经肌肉训练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
作者:龚晨;顾昭华;郭川;王盛;王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上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并倡导社区康复,旨在使贫穷和发展中国家的残疾人能够得到康复服务[1]。之后,得到众多国家的响应,社区康复发展迅速[2]。我国顺应国际康复发展趋势,积极开展社区康复,30年来,社区康复从理念更新到行动落实、从体系构建到能力提升、从模式探索到理论研究,均取得显著成效。我国城乡越来越多的残疾人,特别是城镇残疾人,通过相对丰富的康复资源、经济条件、服务网络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3]。我国8500多万残疾人中,还有1230万农村残疾人尚未脱贫,他们的康复需求还远未得到满足。残疾人小康进程需要与全面小康进程相协调、相适应[4]。由于残疾人数量的不断增多,康复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提高,当前仍有大量残疾人,特别是农村地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未来社区康复的重点应在农村。
作者:张金明;陈光;袁洪伟;刘志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健康人和偏瘫患者在立位下胫前肌和腓肠肌的收缩能力,为脑卒中患者的步行能力的恢复提供相关的可靠的临床量化评定指标。方法:分别选取20例健康人(健康组)和20例脑卒中患者(偏瘫组),在立位下完成背屈,并将表面电极贴到胫前肌和腓肠肌内外侧头,收集肌肉收缩时的肌电信号。结果:偏瘫组的患、健侧胫前肌的 iEMG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健侧胫前肌的 iEMG 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5);偏瘫组患侧腓肠肌的iEMG 值及协同收缩率均明显高于健侧(P <0.05),健侧腓肠肌的 iEMG 值及协同收缩率又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5)。结论:脑卒中患者不仅患侧胫前肌和腓肠肌的肌肉收缩不协调,同时健侧也存在肌肉收缩不协调。
作者:师昉;李上;刘惠林;吕泽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