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持续被动运动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的影响

何吉亮;周东生;郝振海;王甫;李庆虎

关键词:开放性骨折, 股骨远端骨折, CPM, 康复
摘要:2005年3月~2010年9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开放性股骨远端骨折患者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17~57岁;病程50min~10h;致伤原因:车祸伤29例,压砸伤7例,刀砍伤1例.37例患者均入院后进行病情评估,并给予相应的手术治疗.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踝关节全范围屈伸运动,术后第2天开始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42例.2组均给予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90d后,观察组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分及各分项中除“催眠药物”外其他因子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

    作者:邓娟;陆雪山;梁凤珍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西酞普兰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电刺激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NIHS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周园园;宗丽春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慢病毒介导的Cdh1-siRNA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功能

    目的:探讨慢病毒介导RNA干扰Cdh1的表达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生理盐水组(A组)、空慢病毒组(B组)和重组慢病毒组(C组)各50只.分别给予3组大鼠注射生理盐水、空慢病毒和重组慢病毒,注射3d后采用改良4-VO法建立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组织Cdh1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yclin B的变化,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指数(AI).于全脑缺血再灌注术后第7天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C组Cdh1 mRNA表达明显低于A、B组(P<0.05);AI值及Cyclin B表达均明显高于A、B组(P<0.05);水迷宫测试结果显示,术后第9~11天各时间点C组的寻台潜伏期明显长于A、B组(P<0.05).结论:细胞周期末期分裂促进复合物及其调节亚基Cdh1可能通过Cyclin B堆积介导缺血性神经元的凋亡.

    作者:陈志则;祁月红;张雪;姚文龙;张传汉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虚拟现实技术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我国的脑卒中年发病率约为200/10万,且呈上升趋势[1].本病导致大脑对低级中枢的调节失去控制,原始反射被释放,正常运动的传导受到干扰而产生异常运动模式[2].

    作者:丁千;高宏宇;宋梅思;卞瑞豪;陈娜;李乐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超短波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急性附睾炎的临床观察

    2008年7月~2010年3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并发急性附睾炎患者7例,年龄24~48岁;马尾神经损伤3例,颈髓损伤4例;ASIA分级[1]:A、B、C级各1例,D级4例;长期留置尿管者3例,间歇导尿者3例,利用集尿器集尿者1例;主要为泌尿系统感染;双侧发病,2例以右侧为重.发病时附睾红肿、增大,其内组织水肿、淤血.

    作者:武亮;李建军;赵虎;饶建宇;张海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步行与登楼梯不同有氧运动方式对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步行与登楼梯锻炼既是健康人进行锻炼,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健身方法,也是医生推荐给患者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其简便、经济、有效且操作技术简单,在我国国民日常生活中是易推广的运动方式.本文拟探讨这两种不同有氧运动方式对健康体适能的影响.

    作者:陈庆庆;金荣疆;喻鹏铭;曹胜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后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观察组加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前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15d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5);2组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有效改善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

    作者:罗君;魏汉菊;张宇虹;刘亦文;黄明勇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颅脑损伤ICF评定量表信效度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TBI)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评定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方法:TBI患者100例,均采用TBI的ICF评定量表、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效度研究采用结构效度和效标效度的方法,信度研究采用评定员间信度和内部一致性的分析方法.评定员间的信度检验用Kendall's W值相关;内容一致性检验用Cronbachs Alpha值分析;效标效度用Pearson相关,判断3个量表间的相关性.结果:ICF评定量表4个维度中,活动与参与方面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27,身体功能方面Cronbach'sAlpha系数为0.739,Kendall's W值为0.700(均P<0.05).ICF评定量表身体功能方面与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定表间的Pearson系数为0.754,呈现负相关性(P<0.05);ICF评定量表活动与参与方面与MBI评定表间Pearson系数为0.785,呈现负相关性(P<0.05).结论:TBI的ICF评定量表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和有效性,能更好地反映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陈琦;范建中;吴红瑛;李德洁;刘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生活技能训练对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生活技能训练对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疗效.方法:精神发育迟滞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进行生活自理技能及社交技能等生活技能训练,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评定量表(ADL)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ADL评分及NOSIE评分中激惹、精神病症状、退缩、抑郁因子、总消极因素分均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下降(均P<0.05),NOSIE评分中社会功能、社会兴趣、个人整洁因子、总积极因素分较训练前及对照组训练后明显提高(均P<0.05);对照组训练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有效改善住院流浪精神发育迟滞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作者:陈钊;李立群;曾伟锋;张玉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外源性磷酸肌酸对游泳力竭小鼠大脑中谷氨酸和钙-ATP酶活力的影响

    目的:研究外源性磷酸肌酸(PCr)对游泳力竭小鼠大脑中谷氨酸(Glu)和钙-ATP酶(Ca2+-ATPase)活力的影响,以进一步揭示PCr的抗疲劳机制.方法:将44只6周龄小鼠分为力竭对照组12只(A组)、力竭给药组12只(B组)、游泳8min对照组10只(C组)、游泳8min给药组10只(D组),采取小鼠负重游泳的力竭运动模型,每只小鼠负重量为自身体质量的6%.于游泳前30min,B、D组小鼠经腹腔注射磷酸肌酸钠溶液1000mg/kg;A、C组小鼠注射同等比例生理盐水作为安慰剂.记录力竭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4组小鼠大脑中Glu含量和Ca2+-ATPase的活性.结果:经检测,B组小鼠的力竭游泳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小鼠大脑Glu含量检测显示,B组明显低于A组,D组明显低于C组(P<0.05);Ca2+-ATPase活力检测显示,B组明显高于A组,D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外源性PCr的抗疲劳机制与增强Ca2+-ATPase活性和间接降低大脑中的Glu含量有关.

    作者:马集;卢畅;姜茜;殷林波;刘彦娜;刘克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康复护理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影响

    2010年10月~2012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30~66岁,平均(48.0±10.4)岁;病程1~6个月.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术期系统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术前:以各种灵活机动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术前1天训练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呼气以及屏气等动作.

    作者:丁庆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康复护理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措施对肝癌终末期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的影响.方法:肝癌终末期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加用心理支持等康复护理;采用生活质量评分和简明心境问卷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结果:治疗15d后,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定中各项目评分和总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观察组的情绪评分除“精力”1项外其他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结论:优质的康复护理措施能够明显改善肝癌终末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情绪.

    作者:周玲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电话随访的康复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进行电话随访的康复价值.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随机分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患者临床痊愈出院后,对照组给予门诊随诊,观察组给予电话随访干预,共2年.用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精神分裂症生活质量量表(SQLS)分别评定患者病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并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出院后6、12、18、24个月PANSS、SDSS、SQLS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显示,各时段累计总成本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总效益和效益/成本比值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益,比门诊随诊具有更好的康复价值.

    作者:顾桂英;曾德志;樊学文;涂亚莉;华曙光;饶俊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经关节镜下手术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关节镜下手术结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髌骨脱位患者39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均行关节镜下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及内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观察组术后配合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术后早期石膏固定,3周后开始康复训练.治疗前、术后6和12个月后分别给予膝关节功能Lysholm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定.结果:术后6个月,2组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个月,2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明显提高(均P<0.01),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髌骨脱位经手术治疗结合早期康复训练,可加强髌骨稳定性,改善早期膝关节功能,减少习惯性髌骨脱位并发症.

    作者:李烨;赵胜豪;胡勇;汤洁;彭永海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个体化主动康复在社区的推广研究

    探讨个体化主动康复对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功能康复的影响,观察其在社区推广应用的效果.方法: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75例,随机分为机构传统康复组(A组)、机构个体化主动康复组(B组)和社区个体化主动康复组(C组),分别进行对应的干预治疗并评价其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B、C组明显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个体化主动康复比传统康复训练更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恢复后期患者的功能;对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机构康复和在社区康复的效果相当.

    作者:秦杰;张颖;范利;杨坚;高宁沁;李巍巍;佘亦文;顾文钦;周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骨盆运动训练对偏瘫患者平衡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偏瘫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骨盆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2组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性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3级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德权;杨传东;张秀萍;王庆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9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2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定踝关节痉挛,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MA)中下肢部分评定下肢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患侧CS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均P<0.01);2组患者FMA、BBS及ADL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康复训练能有效降低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的踝关节痉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刘仲书;李威;章荣;李文兰;陈修慧;谢冰;罗亚玲;岳科玲;罗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颈源性头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塞来昔布胶囊加盐酸乙哌立松片口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及疼痛发作次数比较.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VAS评分、头痛发作频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整脊结合热敏灸治疗颈源性头痛临床疗效优于非甾体抗炎药加肌松药,操作安全,患者易接受,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袁小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患者康复评定量表的应用现状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损伤[1],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2].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约有SCI患者60余万人,以每年1.1万人的速度增长[3],而中国SCI患者总数目前已达40余万,并且每年有1万余例的新增患者[4],结合我国人口基数大,SCI患者就医条件受限、统计不完全等因素,实际病患总数可能远不止如此.

    作者:张磊;贺石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 功能锻炼视频在股骨干骨折患儿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功能锻炼视频在股骨干骨折患儿下肢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股骨干骨折患儿5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观察组27例,分别运用常规的功能锻炼方法和功能锻炼视频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年后,观察组患儿的肿胀、疼痛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训练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骨折骨性愈合及临床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膝关节主动屈曲活动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使用功能锻炼视频指导弹性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患儿进行功能锻炼,促进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虹霖;高利平;王金金 刊期: 2013年第03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