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健康教育对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率的影响

郑剑秋;毕蓓

关键词: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健康教育, 复发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知识宣教、生活指导、心理干预等持续2年时间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2年后,2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2年内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运动疗法对偏瘫康复的作用

    偏瘫是由于脑卒中、脑外伤、脑肿瘤等脑部疾患导致的以一侧肢体随意运动不全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运动疗法是以患者主动参与为主的特殊治疗方法[J].笔者在对偏瘫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运动疗法取得较好效果,体会如下:①教育和训练.偏瘫患者的治疗重点是促进损伤的大脑进行重塑,教育患者采取正确姿势进行训练,促进低级中枢向高级中枢的正确模式的输入及确立,活化正常功能脑细胞或促发脑细胞代偿功能的出现,进而诱发正常运动模式,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2].②主动运动.偏瘫患者的主要障碍是姿势张力和协调的异常.治疗的目标为减轻痉挛和引入正常的运动模式——随意、自主、选择性运动模式.主动运动可加速诱发运动反应或建立运动兴奋痕迹,对建立记忆、恢复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控制、协调和整合有着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杜洛民;任瑞霞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下肢矫形器装配前的康复评估及治疗

    1 临床检查和功能障碍的评定1.1矫形器穿戴前后步行功能检查 ①步行能力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 imctionalAm-bulationCategory,FAC)评定,0级,不能站立和行走;1级,室内辅助下步行<10 m;2级,室内在他人监护下步行20 m;3级,室内独立步行>50 m,并可独立上下高18 cm的台阶>2次;4级,持续步行>100 m,可以跨越20 cm高的障碍物和上下1层16 cm高、25 cm宽阶梯;5级,室外持续独立步行,步行>200 m,可以独立上下阶梯(高16 cm、宽25 cm),步行速度>20 m/min,于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进行,评定时不穿戴矫形器.②大步行速度测定:于一定长度的平坦地面上测量患者步行速度,患者以大速度从起点走向终点用计数器和跑表记录中间10 m的步数和步行时间,连续测量3次,取时间短的1次作为测定值.根据测定的步速和时间求步行周期中的参数,大步行速度(m/min)=10 m/min;步长(cm)=1000cm/步数;步频(次/min)=步数/min.

    作者:朱毅;朱黎婷;李忠汗;朱琳;徐丹;金宏柱;谢斌;黄文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等速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肘屈伸肌肌力的影响

    目的:比较等速与等张肌力训练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等张肌力训练,观察组采用BIODEX System 3型等速训练仪进行等速肌力训练,均每周3次,每次30 min.结果:训练3个月后,2组肘关节屈伸肌群的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肘关节屈伸肌肌力的作用优于等张肌力训练,但其需专人操作.

    作者:毕霞;吕宏;王雪强;孙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降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持续健康教育在预防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发中的作用.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知识宣教、生活指导、心理干预等持续2年时间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2年后,2组患者青光眼相关知识及生活方式评分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2年内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疾病认知水平,改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利于保持病情稳定,防止复发,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郑剑秋;毕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围术期实施人文关怀对未婚人工流产者的影响

    目的:降低未婚先孕人工流产患者围术期各类不适,维护受术患者的身心健康.方法:行普通人流术的未婚女性患者100例为干预组;另选择2009年3月~2010年2月在我科行普通人流术的未婚女性100例为对照组.2组均行常规人流手术.干预组同时在术前、术中及术后进行指导、安慰和鼓励及术后生殖健康宣教等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果:干预组较对照组术中宫颈口扩张顺利,子宫收缩佳,阴道出血量少,手术所需时间短,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下腹部疼痛感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人工流产者采取一系列人性化干预措施,进行人文关怀,对受术者的心理调适具有积极的作用;减轻了术中、术后的不适,降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

    作者:吴乐贤;高海莲;李齐;蒲凤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40例,随机分为2组各70例,2组均针刺双侧百劳、肩中俞及中渚穴.对照组加用电针;观察组同时在病变部位寻找热敏穴实施回旋、雀啄、往返和温和灸.结果:平均治疗24次后,2组疼痛总评均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0.0%、97.1%与44.3%、88.6%,P<0.05).结论:针刺配合热敏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明显减轻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高珊;毛红蓉;严言;李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交感型颈椎病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交感型颈椎病患者111例,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进行常规药物、中频感应电、牵引及手法治疗.观察组加用颈部抗阻训练、超短波及高压交电场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头颈部、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等方面的症状改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亦明显高于对照组(94.7%与70.5%,P<0.05).结论:规范化、目标性综合康复疗法对改善交感型颈椎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窦晓丽;刘忠良;江俊杰;袁望舒;夏玲;段晓琴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肉毒毒素注射为主治疗偏瘫肩痛

    2011年3~5月我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3例,均符合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偏瘫侧肩呈自发性疼痛,活动受限,被动活动时加剧,男2例,女1例;年龄50~70岁,病程3~7个月.3例患者均于患侧肩胛下肌注射A型肉毒毒素( BTX- A),患者平卧位,使用AM-800肌电引导仪进行肌电和电刺激双重定位,于痉挛强部位注射肉毒素或在肩外展40°,于腋窝处扪及腋动脉,在腋动脉外侧缘,斜向内下方进针,触及肩胛骨后略后退针头抽无回血再注射,BTX-A冻干粉剂,用0.9%氯化纳溶液稀释为50 u/ml溶液,即配即用.注射后给予针对性康复训练,包括床上良姿位摆放、注射肌肉的牵伸、肩关节松解术以及ADL训练等[1,2],20 min,每日1~2次.

    作者:张安静;李放;吴军发;吴毅;胡永善;路微波;陆蓉蓉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辅以电针疗法对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及关节松动术辅以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肩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进行超短波和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取患侧肩外俞、肩前及肩三针电针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6.7%、93.3%与33.3%、70.0%,P<0.05).结论:肩周炎辅以电针治疗可明显促进疗效的提高.

    作者:柯志钢;叶飞;肖少华;韩肖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国内康复治疗专业教育的喜与忧

    1 回顾历史:康复治疗专业教育起步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个别中专卫校开始培训康复治疗人员,以缓解康复治疗人才的匮乏[1].由于培养的仅是中专学历,且人数少,因此对学科的导向作用不大.90年代中期,一些体育院校开始招收专科或本科学历的康复治疗人员,如人体运动科学、体育保健、康复保健等.这些人员分配到综合医院,对当时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2001年教育部正式将康复治疗纳入正规的学历教育(专业编号100307w),将其列为医学相关专业类,4年制为康复治疗本科(理学学士);3年制为康复治疗技术专科[2,3].此后国内各地开设康复治疗专业的高等学校逐年增加,2006~2010年本科院校增加53%(从19所增加到36所),专科院校增加1.7倍(从36所到61所),其增长速度远超出专业人员的期望[4].

    作者:燕铁斌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在病情稳定48 h后实施心理疏导及康复训练等系统康复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和简易Fugl Meyer(FIM)积分评定法,对2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干预3及6个月后进行评定.结果:干预3个月时,2组ADL及FIM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提高(P<0.05),且康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2组ADL及FIM评分呈升高趋势(P<0.01),且康复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护理能使脑卒中的康复措施落到实处,使患者得到正规系统的康复训练,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

    作者:广珊珊;姜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针刀松解术对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影响

    目的:观察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药物支持及配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加用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结果:治疗30 d后,2组患者肩关节ROM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大,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升高明显(均P<0.05);VAS评分,2组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达做完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5.6%、96.9%与22.6%、77.4%,P<0.05).结论:臂丛神经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治疗能显著加快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康复进程.

    作者:陈庆华;代新年;杨丰;蔡鸣;梁涛;王丹;闫玮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精神分裂症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的研究进展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严重致残性精神障碍,终生患病率约为1%[1].精神分裂症约占我国住院精神病患者的50%,反复发作或不断恶化者可出现人格改变、社会功能下降,临床上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残疾状态[2].社会技能训练( Social skills training,SST)利用行为治疗原则和技术教会个体表达他们的情绪和要求,具有独立生活需要的良好关系和角色,更好的实现目标和满足需要[3].SST着眼于社会独立生活技能训练[4],针对患者在回归社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因而有利于患者回归家庭和社区,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夏志春;王学林;李冰冰;沈峰;农秋葵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加巴喷丁与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疼痛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奥卡西平治疗带状疱疹(HZ)所致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HZ患者68例,分为A组36例,B组32例,均常规给予阿昔洛韦、VitB1及甲钴胺治疗.A组加服奥卡西平片0.3g,每日2次.B组加服加巴喷丁胶囊,自300 mg/d起逐渐增加剂量至疼痛缓解为维持剂量,高用量每日3600mg.结果:治疗1、2及4周时VAS评分2组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组低于A组(P<0.05).总有效率在治疗1及2周时,B组明显高于A组(68.8%,93.8%与50.0%,69.4%,P<0.05).4周时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B组低于A组(34.3%与41.7%,P<0.05).结论:加巴喷丁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见效时间快于奥卡西平,且患者依从性好.

    作者:薛海龙;宋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老年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方法:老年膝关节置换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及对症支持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护理风险评估、影响因素分析、风险预案及护理措施等系统的风险管理护理.结果:治疗20 d后,研究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少于对照组,膝关节评分、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系统化风险管理护理应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缺陷,减少管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膝关节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唐红波;边竟;刘茹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KOA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综合组55例(77膝)和对照组55例(78膝),2组均给予温针灸治疗.综合组并行膝关节腔玻璃酸钠注射液注射,每周1次,配合超短波及功能训练等综合治疗.结果:治疗30 d后,综合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1%、10.0%与24.4%、80.8%,P<0.05).结论:综合疗法有显著增强KOA的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

    作者:刘敏娟;彭力;杨金霞;郑苏;王魁;杨定荣;李世珍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物理治疗学本科教学体会

    在康复医疗团队中,康复治疗师占有中坚的、基础的地位,起着影响康复治疗成败和质量优劣的作用[1].康复治疗师的培养至关重要,为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需求,2006年我院获教育部批准成立康复治疗师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作者承担两届康复治疗师专业的物理治疗学教学任务,通过实践认为合理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治疗学理论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王潞萍;邢晓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面肌锻炼为主治疗面神经炎面肌瘫痪

    目的:观察健侧面肌制动,患侧面肌锻炼为主对面神经炎一侧面肌瘫痪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急性面神经炎面肌瘫痪患者291例,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221例,均采用药物联合传统瘫痪面肌抬眉、闭眼、耸鼻、示齿、噘嘴及鼓腮等锻炼法.观察组在进行上述面肌锻炼时对健侧面肌制动.2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5,10天及3个月后随访,分别以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第5,10天和出院后3个月面神经分级对比发现,面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的效果与面肌锻炼总时间的长短明显相关(QCMH=205.9903,P<0.01).治疗第10天时,2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达1级的例数明显多于治疗第5天时,且观察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1),其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31.7%,99.1%与22.9%,71.4%,P<0.05).3个月后随访,观察组面肌功能恢复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健侧制动面肌锻炼法能激发患者自行锻炼的主动性,提高瘫痪面肌功能恢复的速度和程度,并能节约治疗开支.

    作者:梁柯;李登星;李绍发;黄志志;余学婕;黄炫霖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耳穴辩证施治贴压对失眠症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耳穴辩证施治贴压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失眠症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各150例,A组取神门、心、皮质下为主穴,配穴则根据患者不同症状辩证取相应穴位,将粘有王不留行籽的胶布贴压耳穴,每天3次,每次3 min,每周更换2次,两耳交替.B组随机取肩、髋、膝等与睡眠无相关的耳穴贴压,治疗次数同A组.结果:治疗8周后,A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单项目分均显著于对治疗前及B组(P<0.05);B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耳穴辩证施治贴压对改善失眠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皮衍玲;王翔宇;杨震;陈妙根;霍永芳;赵子玲;柴建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焦虑状态的调查研究

    目的:了解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的焦虑心理状态,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即将实习的康复治疗专业学生85例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0%,85例中存在焦虑症状的学生26例(30.6%),其中轻度22例(84.6%),中度48例(15.4%),无重度焦虑学生.结论: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实习前普遍存在焦虑心理问题,有必要对实习前学生实施有效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改善心理健康状况,保证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