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脊髓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及应对方式

李韵;白跃宏;董慧妹

关键词:脊髓损伤, 心理状况, 应对方式, 家属
摘要:脊髓损伤(SCI)后大部分患者留有严重残疾,系统的康复治疗是特别重要的环节[1],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程度直接影响治疗效果[2],而家属作为患者重要的看护者和社会支持源[3,4],其心理状态直接影响患者心理及病情和转归[5].有研究表明,社会支持的好坏明显影响患者的康复情况[6].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患者抗病能力[7],减轻应激反应的作用[8].本文就脊髓损伤患者家属心理状况对患者治疗的影响及应对方式作一综述.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及胃动力的影响

    目的:了解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动力及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90例FD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30例.A组针刺足阳明胃经特定穴冲阳、丰隆、足三里、梁丘;B组口服西药伊托必利片;C组针刺足阳明胃经非特定穴条口、犊鼻、阴市、伏兔.分别对3组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及胃电图检测.结果:治疗14 d后,3组临床疗效评定,A组痊愈、显效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B、C组(P<0.01);B组优于C组(P<0.05).胃电图的频率、振幅及节律在治疗后A组与治疗前、餐前及B、C组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5,0.01);B组高于C组(P<0.05);C组治疗前后比较变化不明显.结论:针刺特定穴能明显改善胃动力,促进消化,对FD患者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敏;张红星;邹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效果

    目的:比较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SSE)与传统方法治疗下背痛的疗效.方法:下背痛患者56例,分为SSE组31例和对照组25例,均采用传统方法治疗,SSE组同时加用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结果:治疗3个月时SSE组休假天数、数字疼痛评分(NRC)、Oswextry量表(ODI)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复发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及12个月时SSE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脊柱节段稳定性训练治疗下背痛能在短期减少复发次数,疗效保持时间长,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张颖;张洁;马洪喜;张洪耀;杜金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高压氧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实施

    目的:探讨个体化高压氧(HBO)治疗方案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A组3200例,根据患者年龄、病种、病情、心理状况结合氧舱内治疗生命体征监护数据选择不同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渐进式治疗;单独开舱;升、减压速率相对慢的1.75 ATA压力;1.3~1.6 ATA、升、减压速率3~4 kPa/min、吸氧40~60 min;升、减压速率5 kPa/min及2.0 ATA稳压吸氧60 min的常规治疗.另以未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前使用传统常规治疗方案的1820例为B组作为对照.比较2组患者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对治疗医嘱的依从性及治疗安全性. 结果:治疗10~20 d后,A组患者总有疗效和治愈率均优于B组(94.4%、64.9%与90.3%、55.0%,P<0.01);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中昏迷、气管切开的比例增加2.2%、婴幼儿增加6.2%、≥70岁高龄老年患者增加7.4%(均P<0.01),且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病情变化;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后愿意接受HBO治疗的患者从64.5%增加至77.6%(P<0.01).结论: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进行HBO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医嘱依从性和治疗的安全性,是更为科学和人性化的选择.

    作者:卢晓欣;彭慧平;汤永建;房卫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甲氨蝶呤联合超短波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未破裂型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79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A组40例和B组39例,2组均采用MTX肌肉注射治疗,A组加用病灶区超短波疗法.结果:治疗3周后,2组治愈率及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A组病灶包块完全吸收时间明显早于B组,患侧输卵管通畅率及宫内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盆腔炎发生率及再次异位妊娠率明显低于B组(均P<0.05).结论:超短波联合MTX治疗异位妊娠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

    作者:郑夏茹;吴洪;原丽萍;张海燕;刘丽平;陈金华;吴雪琴;杨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运动再学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甘露醇及丁咯地尔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再学习法训练,包括仰卧位床边坐起、坐位平衡、站与坐起、站位平衡及行走训练等.结果:治疗后3、7及14 d 2组眩晕等级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和0.01),观察组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Berg平衡量表评分在3、7及14 d时2组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上升(P<0.01);观察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脑干诱发电位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7 d时Ⅰ~Ⅲ波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4 d时观察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配合运动再学习法有显著提高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作用.

    作者:龚树辉;杨继文;李忠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目的:探讨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效果.方法: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67例,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2例,均于扭伤24 h内采用冷疗及中药外敷;观察组患者于伤后>24 h配合运动训练及脉冲磁场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0%与25%,P<0.01);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踝关节再扭伤)及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病程>24 h以运动训练为主的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预防并发症和降低复发率.

    作者:杨凤翔;王桂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围手术期护理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将一根特制的电极导管送到心脏的特定部位,然后经导管输入射频电流,通过热效应造成局部心肌组织的变性失活、发生凝固性坏死[1].

    作者:孙冬玲;肖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SPR术后康复治疗痉挛型脑瘫的临床观察

    痉挛型脑瘫(CP)患儿52例,均符合美国脑性瘫痪学会分类标准[1],男37例,女15例;年龄4~16岁;智力中等36例,基本正常16例;肌张力>3级.52例患儿均采用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治疗,术后3 d即进行被动的关节活动,包括屈伸髋、膝及踝关节;术后3周开始主动运动训练,包括屈、伸膝关节抗阻训练及肌力训练;针对下肢主要肌肉的指导训练;从仰卧位坐起到四点爬位的转换训练、抬臀训练、Bobath球的坐位跳跃训练、高爬训练与直跪训练,并辅助跪行、蹲起及上下楼梯训练;双下肢前、后、侧抬腿训练和勾脚训练等[2],每日1次,20~30 min,并配合指导家庭的延续训练等.

    作者:穆国忠;徐国崇;郑颖杰;曲东月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热银质针治疗髌脂肪垫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热银质针治疗髌脂肪垫慢性炎症致膝前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15例髌脂肪垫炎患者均于髌下脂肪垫的边缘取15~19个针刺点,形成扇面,用银质针围刺,针尾接热银质针深部发热治疗仪加热15 min.结果:15例患者均治疗1次,2周后总有效率为62.9%,3及6个月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0.1%、87.9%;VAS评分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热银质针治疗髌脂肪垫炎疗效显著,且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作者:王诚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慢性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干预前后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与社会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46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均采取生活技能指导、社会活动参与、心理干预等综合措施进行康复干预,应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筛选评定量表(SDSS)对干预前后的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进行评定.结果:康复干预6及12个月时PANSS、SDSS评分大多数项目与康复干预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及0.01).结论:社区内坚持系统的综合康复干预措施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恢复与维持具有较明显的作用.

    作者:陆德青;肖刚;李淑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植物油中d-α-生育酚对乙醇诱发脑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观察植物油中提取的d-α-生育酚对乙醇诱发的小鼠脑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VE组)27只,每天给予2.4 g·kg-1 bw乙醇30 min后,再给予25、50、100 mg·kg-1 bw·d-1 3个不同剂量的d-α-生育酚,同时设正常组(NC组)9只和乙醇组(EC组)9只,乙醇2.4 g·kg-1 bw·d-1灌胃.60 d后测定各组血清、脑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与NC组比较,EC组MDA水平显著升高,SOD、GSH-Px活性显著下降(P<0.05).VE组小鼠摄入乙醇60 d后,脑组织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与EC组比较,25 mg·kg-1 bw·d-1 d-α-生育酚干预后,脑GSH-Px、SOD活力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50 mg·kg-1 bw·d-1d-α-生育酚干预后,脑GSH-Px明显升高,MDA含量显著下降;而SOD活力在数值上虽然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 mg·kg-1 bw·d-1d-α-生育酚干预未见上述改善作用.结论:适宜剂量的d-α-生育酚可以通过直接抑制脂质过氧化对乙醇诱发的脑组织氧化应激起保护作用.

    作者:汪求真;马爱国;张超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有氧操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操训练对女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效应.方法:100例女大学生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实验组学生采用自编的有氧操(3套),3次/周,60~90 min/次;对照组学生按照学校要求,每周3次课外活动.2组均进行18周的观察.结果:实验组训练后,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锻炼感觉量表(EFI)的各分量表评分(除疲劳感外)均显著提高,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MHT)评分显著下降(均P<0.05,0.01);身体形体及机能指标(体重、上臂围、腰围、大腿围、小腿围、三头肌位)、体脂百分比、体脂重、腰臀比、肺活量、800 m跑、仰卧起坐、体前屈等与训练前及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观(P<0.05或0.01).结论:适宜的有氧操训练能消除体内多余脂肪、降低体脂,有效改善心肺功能,提高人体的有氧耐力,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春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地震救援人员早期心理状况分析

    目的:调查和分析汶川地震救援某部队官兵早期心理健康状况,为部队心理健康服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36例参加抗震救灾的某部队官兵进行测评和心理晤谈,并依据救援种类、独生子女等分组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SCL-90结果显示救援部队躯体化因子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5),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偏执等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1或0.05);参加搬运尸体组的躯体化因子分、强迫、焦虑及敌对性因子分均显著高于未搬运尸体组(P<0.01或0.05);独生子女SCL-90躯体、抑郁和焦虑因子分高于非独生子女.结论:抗震救灾早期救援部队官兵总体心理状态良好;搬运尸体组和独生子女组救援人员的应激反应水平较高.

    作者:陈文军;浦金辉;邓胜平;徐志鹏;武强;吴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183例痉挛型脑瘫的临床分析

    2006年1月~2008年2月我科收治痉挛型脑瘫(CP)患儿183例,均符合小儿脑瘫诊断标准及分型[1],男107例,女76例;年龄6个月~7岁.根据临床分类、并发症、MRI及病因对183例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毛英丽;王爽;逄海峰;贾飞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水平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105只,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各35只.干预组阿托伐他汀灌胃20 d后,与再灌注组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考Longa的5分制法在大鼠麻醉清醒后进行评分,应用免疫组化、TUNEL法检测阿托伐他汀钙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p65表达及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组及干预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明显增加(P<0.01),缺血再灌注24h达高峰;干预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干预后与再灌注组比较能减少缺血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P< 0.01),减少神经元凋亡(P<0.01),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NF-κBp65表达,并能减少神经元凋亡,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陈江君;刘宁;陈军;谷有全;陈孝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桥式运动方法在偏瘫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

    在脑瘫中有30%的患儿表现为偏瘫[1].本文探讨各种桥式运动训练方法对偏瘫型脑瘫患儿步态改善的作用.1 偏瘫患儿主要运动特点偏瘫患儿早期多出现肌张力增高,平衡反射落后,常见患侧跌倒,因此为保持平衡多利用健侧,健侧为代偿患侧立直反应与平衡反应的缺失而表现过度的活动异常模式.

    作者:慕德英;姜志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杂性上肢离断再植术及术后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复杂性上肢离断再植术及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复杂性上肢离断患者24例,均行骨折固定及无创血管神经修复断肢再植术;术后配合理疗及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结果:术后康复治疗10周后,24例再植上肢全部成活20例;19例经6个月~6年随访,达优5例,良9例,差4例,劣1例.结论:复杂性离断上肢只要肢体远端较完整均可再植,术后配合有效康复治疗,再植上肢可恢复较满意的功能.

    作者:冯亚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载脂蛋白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

    目的:观察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载脂蛋白的变化,并进行其相关性分析.方法:测定活动期RA患者60例(活动组)、缓解期RA患者20例(缓解组)及正常对照者20例(正常组)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以及ApoA1/ApoB,比较是否存在差异;分析ApoA1、ApoB与脂质、蛋白代谢、活动性指标、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 标准分、生活质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性.结果:①活动组患者的ApoA1较正常组显著下降,60例中ApoA1下降21例(35.0%).②ApoA1与年龄、社会支持总积分呈正相关,与食欲减退呈明显负相关;ApoB与年龄、SDS标准分呈正相关;ApoA1/ApoB与SDS标准分呈负相关.③ApoA1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呈正相关,与血沉(ESR)、α1-酸性糖蛋白(α1-AGP)呈明显负相关;ApoB与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呈明显正相关.结论: 活动期RA患者中存在脂质代谢的异常,具体表现为ApoA1水平下降,其变化除与RA炎症活动有关,尚与抑郁情绪、蛋白代谢等有关.

    作者:刘健;余学芳;纵瑞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中国(武汉)地区应用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ICF核心功能组合的研究

    目的:研究适应中国(武汉)地区慢性缺血性心脏病(CHID)患者的简明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ICF)的核心功能组合类目,使其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医疗实践、为CIHD患者健康状况的测量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使用CIHD的ICF调查表同时对58例CIHD患者和32名心血管以及康复专家做面访或电邮调查,统计CIHD患者出现明显问题的频率和专家一致认为有显著意义的类目的频率.结果:得到患者阳性率≥30% 的ICF类目30个,专家组意见显著性≥50%的ICF类目 22个,合计得到具有显著性意义的ICF核心功能组合类目共有37个,其中身体功能13个,身体结构2个,活动与参与8个,环境因素14个.结论:本次研究所得的简明核心功能组合类目与已报道的简明ICF核心功能组合类目相比一致性较好,地域、调查对象等因素的影响也能对少数有差别的类目进行很好的解释,尚有部分类目确定有待更大样本的再次检验.

    作者:张婷;李露;黄晓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pCREB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rTMS)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磷酸化环腺苷酸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表达的影响及其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A、B、C、D及E组各15只,A组为正常对照,B、C、D及E组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术后A、B组不实施处理,C组进行电针治疗,D组给予rTMS治疗,E组给予电针及rTMS联合治疗.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脑缺血后第7、14及28 d 3个不同时相大鼠海马胞核内pCREB的表达,并观测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后不同时相点缺血侧海马pCREB阳性表达和灰度值,B组在7 d时高于A组,28 d时低于A组(P<0.05),14 d时与A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D组和E组各时相点均高于B组,7及14 d时高于A组(均P<0.05),28 d时与A组比较无差异;E组7及14 d时相点均高于C及D组(P<0.05);C与D组各时相点均无差异.各时相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D组和E组均较B组下降(P<0.01),尤以E组为明显.结论:电针结合rTMS对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CREB的表达增强可能是其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之一.

    作者:黄国付;黄晓琳;郭铁成;陈红;韩肖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