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

廖曼霞;王俊;周世超;廖麟荣;伍书贤

关键词:中药热敷, 超声波, 腰肌筋膜炎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腰肌筋膜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热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与87.5%,P<0.01).结论: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对腰肌筋膜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影响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270例,随机分为2组各135例,均采用系统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配合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2组患者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显著;ADL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心理干预可促进脑梗死恢复期患者ADL的恢复.

    作者:朱运波;张华平;王多军;王巨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辨证施护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中的效果.方法: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组采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辨证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辨证施护;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时症状体征评分及复发率比较,辨证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症状及体征.

    作者:刘丽华;张红星;黄国付;邹燃;殷琼;宋丽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电针结合经颅磁刺激对脑缺血大鼠不同脑区NGF、BDNF及mRNA的表达

    目的:研究电针(EA)结合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缺血大鼠不同脑区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mRNA的表达.方法:1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EA组、rTMS组和EA+rTMS组(分别为A、B、C、D、E组)各24只.除A组外,其它组均复制急性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选取1 d作为开始治疗的时间点,C、D组和E组分别施以EA、rTMS和EA结合rTMS方法处理.在治疗后的7、14及28 d 3个时间点各组分别取8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Western blot以及Realtime PCR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GF、BDNF及mRNA的表达.结果:C、D组和E组大鼠梗死灶周围以及海马区NGF、BDNF及mRNA的表达增强(P<0.05),尤其以E组表现更明显,28 d后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A结合rTMS治疗能上调NGF、BDNF及mRNA的表达.

    作者:彭力;黄晓琳;韩肖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长蛇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目的:观察长蛇灸治疗早中期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早中期A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使用温热、芳香中药及艾绒置于患者脊柱两侧成长蛇形,点燃后自行燃烧.B组口服柳氮磺胺吡啶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P<0.05,0.01),B组下降更显著;临床疗效评定,A组临床控制及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70.0%与40.0%,P<0.05).结论:长蛇灸治疗早中期AS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左祖俊;丁昀;管晓峰;邹三明;李志华;王少敏;田荣华;杨运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治疗原则上均应以非手术疗法为开端[1].中医中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辨证论治属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现将近4年中医辨证治疗LDIP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利泰;谢博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导师制对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社团的实践与思考

    导师制是师生之间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其特点是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加以教育和指导[1].导师制决定大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也是社团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康复社团为切入点,探讨专业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专业社团从发起建立到实践活动开展已2年多时间,通过导师对专业社团选拔培养社团负责人,共同研究活动内容与实践尝试的指导,已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尹宪明;戴铃;钱哓蓉;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职业培训对工伤人员重返工作岗位的作用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意外和职业病不断增加.工伤不仅严重影响受伤职工个人及家庭生活,也造成大量社会劳动力的丧失,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而以恢复劳动者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伤康复由此应运而生,各国相继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分散风险,同时高度重视工伤康复的作用,降低工伤所造成的损失和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

    作者:王莲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早期联合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文红;李雪萍;陈安亮;于俊龙;程凯;周俊;王伟;杨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偏头痛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通心络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60例,均口服尼莫地平和谷维素片.A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A组治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85.0%与51.7,P<0.05);其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5.0%与13.3%,P<0.05).结论:偏头痛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方光虎;王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复发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教育对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复发率的影响.方法:LDH临床治愈的患者184例,分为教育组90例和常规组94例,出院时常规组患者给予出院常规指导;教育组针对该病复发的常见原因进行生活注意事项宣教、功能锻炼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与55.1%,P<0.01).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预防LDH的复发有显著作用.

    作者:陈艳红;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CT引导下局部注射治疗胸椎小关节综合征2例

    我院康复科住院的胸椎小关节综合征患者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78岁(A)、74岁(B),平均病程3年5个月;T1~12CT扫描示患病小关节关节突病理性改变;临床表现为胸背轻或中度间断性隐痛,休息时好转,活动后加重或急性发作时持续性疼痛,患病关节局部有压痛,叩击痛及传导痛,均排除其它原因引起的疼痛;1例有活动障碍,疼痛不完全按照神经根分布区域扩散;1例胸椎棘突排列不齐,有局部软组织压痛.

    作者:万勇;刘洁;陈爱萍;涂昭昊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巨结肠患儿术后肛门湿疹治疗方法的改进

    目的:探讨结肠切除术后肠功能紊乱患儿肛门湿疹治疗方法的改进,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巨结肠术后肛门湿疹和溃破的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联合使用扩肛、结肠回流灌洗、药物保留灌肠以及外用鞣酸软膏治疗,对照组常规扩肛,0.5%高锰酸钾温水溶液浸泡患处,并外用鞣酸软膏治疗.结果:治疗3~42 d后,观察组治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肛门溃破的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巨结肠术后肛门湿疹采取改进的治疗方法,联合用药,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郭先娥;汪晖;苄荆晶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并发抑郁焦虑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并发抑郁、焦虑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肺结核并发有抑郁、焦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4例,均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生活指导、结核病防治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SCL-90各项评分均明显降低;肺结核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0.01).结论: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肺结核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康复.

    作者:石洁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针灸及手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浆内皮素的影响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的颈椎病患者96例,男42例,女54例;年龄31~72岁,平均51.2岁;病程5 d~12年,平均10.5个月.96例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袁筱岩;单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美国ESL教学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设想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是国外英语教学的一种类型.在ESL环境中,学习者在课堂内外均须使用英语,因为一个班级的学员均来自许多不同国家,因而学习者不得不使用一种共通的语言进行交流.ESL的学习环境会增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力,延续其学习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通过ESL考试后都能顺利进行专业学习[1].

    作者:彭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对血浆中β-内啡肽浓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50例,健康成年人30例为C组作正常对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用头穴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悬厘;B组先后用川芎嗪和脑复康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前血浆β-EP浓度A、B组均高于C组(P<0.01);治疗1个月后均明显下降,A组低于B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高于B组(80%与60%,P<0.01).结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β-EP浓度,使脑组织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吴芙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自护理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Orem自护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6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均针对性治疗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将Orem自护理论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结果:治疗10周后,观察组住院精神病患者观察量表(NOSIE)、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RPOS)评分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0.01).结论:应用 Orem自护理论可以加快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改善,降低社会功能缺陷的程度,提高康复效果.

    作者:周小玲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Peabody与Gesell发育量表在1岁内脑瘫高危儿运动功能评估中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Gesell发育量表(GDS)对<1岁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方法:<1岁的脑瘫高危病史患儿508例,按月龄分为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3个组,采用盲评法分别应用PDMS-2和GDS进行评估.并在GDS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的条件下分别比较PDMS-2和GDS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时PDMS-2和GDS的G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GMQ相关系数大(0.985).0~3个月组不纠正胎龄PDMS-2和GDS的FMQ无相关性(P<0.01);0~3个月组纠正胎龄、4~6个月、7~12个月组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PDMS-2和GDS中的F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FMQ相关系数大(0.984).结论:<1岁脑瘫高危患儿中,除1~3个月患儿不纠正胎龄时的FMQ外,PDMS-2和GDS中的GMQ和FMQ均有相关性,在月龄大并纠正胎龄的患儿中相关性更突出.

    作者:蒋虹;覃水清;唐水珍;王敏;周文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并观察氯丙嗪鼻腔给药治疗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6例,发生呃逆21例(呃逆组),余65例为非呃组,2组均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呃逆组同时双鼻腔滴入氯丙嗪治疗.结果:呃逆组治疗1~5次,有效率达81.0%;病变部位在脑干和珠网膜下腔及脑出血的患者易发生呃逆.结论:呃逆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性质、低氯、低钙、消化道伴随症状的出现等因素有关;氯丙嗪滴鼻治疗呃逆缓解率较高,疗效快.

    作者:林四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 心理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人文关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肢体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256例首次发生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心理、人文关怀治疗组(关怀组)和对照组各128例,均按常规神经内科脑卒中常规治疗方案处理,并给予抗抑郁及康复治疗.关怀组配合心理干预与人文关怀,内容包括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内心感受,针对性给予支持、安慰;根据患者心理分期特点分别进行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家庭、疏导及暗示疗法等.治疗前后2组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DM)进行抑郁程度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定肢体功能.结果:治疗8周后,2组患者HAMD和NIH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2组间比较,关怀组各项评分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心理和人文关怀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状,对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有显著促进作用.

    作者:袁勇;曾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