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曾国华
导师制是师生之间新型的教与学的关系,其特点是对学生各方面的成长加以教育和指导[1].导师制决定大学生专业社团的活动成效,也是社团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康复社团为切入点,探讨专业社团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如何开展高职院校的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等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学生专业社团从发起建立到实践活动开展已2年多时间,通过导师对专业社团选拔培养社团负责人,共同研究活动内容与实践尝试的指导,已取得一定成效.
作者:尹宪明;戴铃;钱哓蓉;凌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各种工业意外和职业病不断增加.工伤不仅严重影响受伤职工个人及家庭生活,也造成大量社会劳动力的丧失,影响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因而以恢复劳动者身体功能和职业劳动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工伤康复由此应运而生,各国相继实施工伤保险制度以分散风险,同时高度重视工伤康复的作用,降低工伤所造成的损失和保障工伤职工的基本权益.
作者:王莲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浆β-内啡肽(β-EP)浓度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50例,健康成年人30例为C组作正常对照.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用头穴百会透前顶,率谷透悬厘;B组先后用川芎嗪和脑复康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治疗前血浆β-EP浓度A、B组均高于C组(P<0.01);治疗1个月后均明显下降,A组低于B组(均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显效率高于B组(80%与60%,P<0.01).结论:头穴透刺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调节β-EP浓度,使脑组织修复而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吴芙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ESL)是国外英语教学的一种类型.在ESL环境中,学习者在课堂内外均须使用英语,因为一个班级的学员均来自许多不同国家,因而学习者不得不使用一种共通的语言进行交流.ESL的学习环境会增强学习者个人的学习动力,延续其学习时间,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因此大多数学生在通过ESL考试后都能顺利进行专业学习[1].
作者:彭玮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年5月~2008年6月我院妇科住院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0例,均符合盆腔炎诊断标准[1].90例患者分为2组各45例,观察组平均年龄(31.4±5.6)岁;平均病程(2.3±1.0)年;宫颈分泌物异常32例;附件包块20例;B超示盆腔包块或积液17例;白细胞升高18例.对照组年龄(30.3±7.5)岁;平均病程(2.8±1.6)年;宫颈分泌物异常34例;附件包块24例;B超示盆腔包块或积液18例;白细胞升高26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罗逢桢;吴洪;刘丽平;郑夏茹;陶思攸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浓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各20例,均按重度颅脑损伤常规处理.针刺组患者伤后第1天即配合针刺人中、电针内关、涌泉、劳宫等穴.治疗1、2、3、5及7 d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患者脑脊液中IL-6,IL-8的浓度.结果:在伤后1 d时2组脑脊液中IL-6,IL-8浓度与正常值比较迅速升高并达到高峰,3 d开始逐步下降,7 d后轻度上升.针刺组2、3、5及7 d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抑制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6,IL-8的浓度,从而减轻损伤后炎症反应所致继发性脑损害.
作者:吴建宏;高卫国;徐鸣;王吉圣;张亚平;傅志祥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2007本科诊治神经衰弱患者84例,均符合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1],男22例,女62例;年龄32~35岁;病程9~10年;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此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作者:龙桂花;王育庆;丁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脑卒中后顽固性呃逆相关因素,并观察氯丙嗪鼻腔给药治疗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6例,发生呃逆21例(呃逆组),余65例为非呃组,2组均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呃逆组同时双鼻腔滴入氯丙嗪治疗.结果:呃逆组治疗1~5次,有效率达81.0%;病变部位在脑干和珠网膜下腔及脑出血的患者易发生呃逆.结论:呃逆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性质、低氯、低钙、消化道伴随症状的出现等因素有关;氯丙嗪滴鼻治疗呃逆缓解率较高,疗效快.
作者:林四发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Gesell发育量表(GDS)对<1岁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方法:<1岁的脑瘫高危病史患儿508例,按月龄分为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3个组,采用盲评法分别应用PDMS-2和GDS进行评估.并在GDS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的条件下分别比较PDMS-2和GDS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时PDMS-2和GDS的G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GMQ相关系数大(0.985).0~3个月组不纠正胎龄PDMS-2和GDS的FMQ无相关性(P<0.01);0~3个月组纠正胎龄、4~6个月、7~12个月组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PDMS-2和GDS中的F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FMQ相关系数大(0.984).结论:<1岁脑瘫高危患儿中,除1~3个月患儿不纠正胎龄时的FMQ外,PDMS-2和GDS中的GMQ和FMQ均有相关性,在月龄大并纠正胎龄的患儿中相关性更突出.
作者:蒋虹;覃水清;唐水珍;王敏;周文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提高国民的保健意识,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方法:以湖北省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对52例智力残疾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比较不同等级及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导致智力残疾的主要疾病.结果:在已明确的智力残疾原因中染色体异常性疾病致残率高(19.1%);脑炎其次(18.0%),这两类病因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的比重(P<0.01).农村患者中原因不明、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其他外伤、发育畸形所占比重比城市高(P<0.01);而脑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所占比重城市高于农村(P<0.01).结论:在智力残疾的致残疾病中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和脑炎为首要病因.防治智力残疾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医疗保健体制,注重围产期的检查及少年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等.
作者:刘志超;毛小平;彭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力学效应.方法:90例确诊患有该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A组采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B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中频电疗及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下背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 d后2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 结论: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作者:华强;夏文广;郑婵娟;余兰芬;周元强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教育对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复发率的影响.方法:LDH临床治愈的患者184例,分为教育组90例和常规组94例,出院时常规组患者给予出院常规指导;教育组针对该病复发的常见原因进行生活注意事项宣教、功能锻炼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与55.1%,P<0.01).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预防LDH的复发有显著作用.
作者:陈艳红;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膝骨关节病行TKR常规治疗后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终末伸膝训练、扶助行器负重行走、身体平衡及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等系统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A组),与TKR后自行功能锻炼的28例患者(B组)均进行术后6个月回访,并应用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HSS)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A组膝关节HSS总分及疼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单因子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TKR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介入能更好缓减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凤娟;杨卫新;李莉;何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肺康复影响因素的作用.方法:7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8例,观察组进行健康教育、运动指导、电话督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按平时就诊习惯,要求患者定期复诊,规范用药等.结果:干预1年后,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依从性及肺功能的改善状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肺康复患者疗效中起着积极的影响.
作者:聂红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的改善及对患者ADL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106例,随机分为2组.张力组54例,采用张力平衡针法,上肢取屈肌侧极泉、尺泽、大陵,伸肌侧肩髃、天井及阳池穴;下肢伸肌侧血海、梁丘、照海,屈肌侧髀关、曲泉、解溪及申脉穴.传统组52例,采用传统针刺方法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rthel指数(BI)及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定患者的ADL及生活质量.结果:经过30 d的治疗,2组患者BI及QL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0.01);与传统组比较,张力组提高更显著(P<0.05,0.01).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有效缓解脑卒中痉挛瘫痪状态,促进ADL及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智;章薇;娄必丹;林华;李金香;王净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8年1~6月我科收治新生儿泪囊炎患儿76例(99眼),均符合泪囊炎诊断标准[1],男41例(59眼),女35例(40眼);年龄1个月~5.5岁,平均5.7个月;其中0~3个月35例,4~6个月15例,7~60个月26例.右眼22例,左眼31例,双眼23例;顺产28例,剖腹产48例.
作者:周妍丽;吴京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情况,探讨其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单因素分析及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9660例(10898眼)术后并发眼内炎的发生率,筛查分析其发生眼内炎的危险因素.结果:10898眼中共有27眼术后发生眼内炎(0.25%),危险因素主要有术中玻璃体溢出、并发糖尿病、年龄较大(≥70岁)、大手术切口和手术历时较久(≥1 h)等;发现眼内炎后立即行玻璃体注药联合全身给药或玻璃体手术,并行细菌学检查,27例中,16例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分别为表皮葡萄球菌7例,粪肠球菌(D群)4例,肺炎链球菌3例,真菌感染2例,其余11例标本培养3次均无细菌生长.治疗后7眼无光感,3眼行眼球摘除.结论: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后并发眼内炎有诸多危险因素,采取规范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推广小切口巩膜隧道式手术、提高基层医生的手术技能、减少玻璃体溢出等有望降低眼内炎的发生率.
作者:骆荣江;邵应峰;马翠萍;龙崇德;朱慧萍;刘韶瑞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腰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腰肌筋膜炎患者70例,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均采用超声波治疗;观察组同时结合中药热敷.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7.4%与87.5%,P<0.01).结论:中药热敷结合超声波治疗对腰肌筋膜炎有较显著的疗效.
作者:廖曼霞;王俊;周世超;廖麟荣;伍书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生存质量的变化及生存质量下降的相关机制.方法:对57例AS患者的生存质量进行测评,内容包括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疼痛目测类比法(VAS)、Bath强直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及整体指数(BAS-G)、症状分级评分、焦虑与抑郁自评量表(SAS、SDS)、流式细胞仪检测调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57例患者生存质量及其生活环境、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社会关系、自我健康评价各维度平均值均低于正常值,其中45.6%的患者生存质量平均积分<60分;SAS和SDS标准分均高于我国常模,有焦虑、抑郁情绪的患者分别占33.3%、42.1%;血沉、C-反应蛋白均明显高于正常值;调节性T细胞表达频率低于正常值.②AS患者生存质量及各维度平均积分与SAS和SDS标准分、BASDAI、BAS-G、BASFI、症状总积分及VA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AS患者的生存质量严重下降,部分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情绪,以抑郁为主;AS与症状体征、病程、疾病活动、情绪等密切相关,其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低于正常值;提示AS的疾病活动及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频率的降低是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机制.
作者:刘健;盛长健;谢秀丽;万磊;汪元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通过观察握力训练对高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患者对工作效率及疼痛的反应,了解体能训练对延长护士职业生涯的作用.方法:30例(35~44岁)临床护士和100例自愿患者进行握力训练,包括手腕、手指、臂及肩部,训练前后进行握力测试、静脉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及100例患者对穿刺疼痛反应的测评.结果: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个月后,30例护士握力及静脉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操作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100例患者的Mclzack简氏疼痛量表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握力训练使手的灵活性、操作速度及工作效率提高;建议高年资护士进行体能训练以利于延长职业生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王桂荣;余新华;李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