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妍丽;吴京莉
目的:探讨住院离退休老人抑郁相关因素.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一般情况调查表对220例住院离退休老人进行抑郁程度及相关因素调查统计.结果:220例中34.5%患者存在抑郁症状,其中轻度69例(31.4%),中重度7例(3.2%);患者抑郁状态与配偶、继续工作、日常锻炼、子女关心及业余爱好有无、文化程度高低、患躯体疾病数量及健康自评好差等有关(P<0.05).结论:注意观察离退休老人的情绪变化;早期实施系统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躯体疾病康复十分有利.
作者:李芹英;孔英;刘彩霞;徐惠萍;焦淑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通心络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60例,均口服尼莫地平和谷维素片.A组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A组治愈显效率明显高于B组(85.0%与51.7,P<0.05);其复发率明显低于B组(5.0%与13.3%,P<0.05).结论:偏头痛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可提高临床效果.
作者:方光虎;王勤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后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因膝骨关节病行TKR常规治疗后接受渐进抗阻训练、终末伸膝训练、扶助行器负重行走、身体平衡及关节本体感觉训练,同时配合物理疗法等系统康复训练的30例患者(A组),与TKR后自行功能锻炼的28例患者(B组)均进行术后6个月回访,并应用美国纽约特种医院膝关节评估系统(HSS)评定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6个月,A组膝关节HSS总分及疼痛、肢体功能及关节活动度单因子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TKR后系统康复训练的介入能更好缓减患者疼痛,改善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胡凤娟;杨卫新;李莉;何怀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对银屑病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银屑病关节炎患者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2例,均予口服美洛昔康及甲氨蝶呤药物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中药熏蒸辅助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2组关节压痛及肿胀指数、晨僵时间、疼痛目测、皮疹变化评分及血沉和C-反应蛋白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0.01).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4.4%与54.5%,P<0.05).结论:药物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银屑病关节炎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田溢卿;陶杰梅;张风肖;闫永龙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治疗原则上均应以非手术疗法为开端[1].中医中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越来越受到患者青睐.辨证论治属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现将近4年中医辨证治疗LDIP的文献综述如下.
作者:张利泰;谢博多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1]的颈椎病患者96例,男42例,女54例;年龄31~72岁,平均51.2岁;病程5 d~12年,平均10.5个月.96例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袁筱岩;单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8年1~6月我科收治新生儿泪囊炎患儿76例(99眼),均符合泪囊炎诊断标准[1],男41例(59眼),女35例(40眼);年龄1个月~5.5岁,平均5.7个月;其中0~3个月35例,4~6个月15例,7~60个月26例.右眼22例,左眼31例,双眼23例;顺产28例,剖腹产48例.
作者:周妍丽;吴京莉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调查和分析智力残疾的致残原因,提高国民的保健意识,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致残率.方法:以湖北省第2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资料为依据,对52例智力残疾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并比较不同等级及不同地区(城市和农村)导致智力残疾的主要疾病.结果:在已明确的智力残疾原因中染色体异常性疾病致残率高(19.1%);脑炎其次(18.0%),这两类病因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病因的比重(P<0.01).农村患者中原因不明、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其他外伤、发育畸形所占比重比城市高(P<0.01);而脑炎、新生儿窒息、早产、低体重和过期产所占比重城市高于农村(P<0.01).结论:在智力残疾的致残疾病中染色体异常性疾病和脑炎为首要病因.防治智力残疾的重点是建立健全医疗保健体制,注重围产期的检查及少年儿童的预防保健工作等.
作者:刘志超;毛小平;彭蕾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SAH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每3 d给予1次脑脊液置换,共计5次.结果: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CVS发生率明显降低,并且发生CVS的患者症状较轻,预后相对较好(均P<0.05).结论:配合脑脊液置换治疗可降低原发性SAH并发CVS的发生率,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吴军;毛广运;湛彦强;许杰;张金平;张苏明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56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28例,均按神经内科脑血管病常规处理,并配合综合康复治疗.A组在治疗过程中针对患者心理状况给予心理疏导及增加抗抑郁药物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下降,A组更显著;Lindmark手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明显提高,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均P<0.05).结论:早期康复联合抗抑郁治疗能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治疗的依从性和肢体功能明显提高,提示脑卒中手功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配合心理干预有重要意义.
作者:史文红;李雪萍;陈安亮;于俊龙;程凯;周俊;王伟;杨婷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PDMS-2)和Gesell发育量表(GDS)对<1岁脑瘫高危患儿运动功能评估的相关性.方法:<1岁的脑瘫高危病史患儿508例,按月龄分为0~3个月、4~6个月、7~12个月3个组,采用盲评法分别应用PDMS-2和GDS进行评估.并在GDS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的条件下分别比较PDMS-2和GDS中的粗大运动发育商(GMQ)与精细运动发育商(FMQ)两者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儿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时PDMS-2和GDS的G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GMQ相关系数大(0.985).0~3个月组不纠正胎龄PDMS-2和GDS的FMQ无相关性(P<0.01);0~3个月组纠正胎龄、4~6个月、7~12个月组不纠正胎龄和纠正胎龄PDMS-2和GDS中的FMQ有相关性(P<0.01);7~12个月组纠正胎龄后的FMQ相关系数大(0.984).结论:<1岁脑瘫高危患儿中,除1~3个月患儿不纠正胎龄时的FMQ外,PDMS-2和GDS中的GMQ和FMQ均有相关性,在月龄大并纠正胎龄的患儿中相关性更突出.
作者:蒋虹;覃水清;唐水珍;王敏;周文新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 );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 0.01 ).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作者:赵志红;张素巧;孙惠萍;刘玉茹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院外健康教育对降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复发率的影响.方法:LDH临床治愈的患者184例,分为教育组90例和常规组94例,出院时常规组患者给予出院常规指导;教育组针对该病复发的常见原因进行生活注意事项宣教、功能锻炼指导等健康教育.结果:随访3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5%与55.1%,P<0.01).结论:针对性健康教育对预防LDH的复发有显著作用.
作者:陈艳红;陈敏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5年5月~2008年5月在我科住院符合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1]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并经CT或MRI确诊,男58例,女46例;年龄(45.5±18.2)岁;病程(180.5±71.4)d;突出部位L3~S1 .10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给予20%甘露醇针250 ml加地塞米松1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布洛芬片0.4 g,每日3次,连续7 d;配合超短波治疗,采用CDB-1型超短波,频率40.68 MHz,波长7.37 m,输出功率250 W,板状电极25 cm×20 cm,腰部并置,无热量或温热量, 20 min,每日1次,连续2周.
作者:张德清;何建永;王刚;孙锋;周游;陆兆双;李东冬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团队协作管理模式在高压氧(HBO)治疗安全性中的应用.方法:将HBO治疗室组建为一个结构合理的团队;制订系统的规则和工作流程;工作人员合理分工,各司其责,团结协作.结果:实施团队协作管理模式后1年,患者的治疗人次、开舱次数、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团队协作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杜绝HBO氧舱的事故隐患,保证各类病种患者安全顺利完成治疗任务.
作者:李敏;孟玲;王同礼;程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我院康复科2008年2月成立,共有病床30张,护士8名,年龄22~25岁5名(62.5%),30~37岁3名(37.5%);学历中专1名,大专6名,本科1名;技术职称初级5名,中级3名;曾进修康复护理专业6个月3名.为了提高康复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护理质量,我科对护士进行业务学习形式和方法改进:
作者:苏善英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施护在预防椎动脉型颈椎病复发中的效果.方法:10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辨证组和常规组各5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辨证组采用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的辨证护理干预方式进行辨证施护;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结果:2组患者出院后6、12个月时症状体征评分及复发率比较,辨证组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0.01).结论:中医辨证施护能有效降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复发率,减轻患者症状及体征.
作者:刘丽华;张红星;黄国付;邹燃;殷琼;宋丽良 刊期: 2009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椎动脉发育差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多普勒检查特点.方法:选择65例1年内反复发作眩晕>2次并<45岁的青年人为眩晕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检测2组被检者双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高流速及每分血流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眩晕组中右侧椎动脉狭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同侧,两侧椎动脉内径、收缩期高流速及血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对照组椎动脉收缩期高流速左侧>右侧(P<0.05).结论:反复发作眩晕青年人中右侧椎动脉狭窄检出率较高,双侧椎动脉均较窄细;其双侧椎动脉供血不平衡可能是引起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
作者:张英谦;杨芬;陈雪涛;赵发国;张卫清;吕强;石进 刊期: 2009年第06期
脑卒中后抑郁(PSD)成为困扰脑卒中患者、家属及社会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延缓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的恢复,而且增加脑卒中的病死率[1].近年国内外针对其发病率、相关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有许多报道,本文现就PSD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综述.
作者:王守安;罗韵文 刊期: 2009年第06期
2006~2007本科诊治神经衰弱患者84例,均符合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1],男22例,女62例;年龄32~35岁;病程9~10年;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此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作者:龙桂花;王育庆;丁晓虹 刊期: 2009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