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择时按摩与对症护理治疗习惯性便秘

罗雪梅

关键词:择时按摩, 对症护理, 习惯性, 便秘
摘要:目的:观察择时按摩与对症护理对习惯性便秘的效果.方法:63例习惯性便秘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2例依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择时按摩、点穴、补泻并施以手法及对症护理干预;对照组31例治疗时不选择时间,采用常规按摩手法治疗.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68.8%、93.8%与41.9%、83.9%,P<0.05).结论:择时按摩配合对症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习惯性便秘的疗效.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患者126例分为早期康复组62例和对照组64例,均进行常规药物对症治疗.康复组同时配合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治疗前后2组均进行欧洲卒中评分(ESS)、ADL及情感状态(HAMD)评分比较.结果:治疗1、3及6个月时ADL、ESS及HAMD评分,康复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促进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效减少抑郁的发生.

    作者:戴玉杰;董俊霞;付景涛;王咏梅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联合高压氧(HBO)综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63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1例,均用中西药物对症治疗,A组加用吞咽康复训练及电刺激治疗,B组加用HBO治疗,C组采用A、B 2种方法综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3组X线动态造影录像(VFS)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3组间比较C组优于A、B组(P<0.05).结论:多种康复方法联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牛秀茹;邢军;陈金平;闫鹤立;苑欣然;刘慧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康复护理教育的课程设置

    康复护理是一门新的护理专业,是康复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1],康复护理的目标是使患者达到大限度的康复,并回归社会[2].

    作者:尹宪明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中老年高血压调时服用降压药的疗效观察

    在我院就诊的1~3级高血压患者116例,均符合WHO/ISH高血压诊断标准[1],男86例,女30例;

    作者:张政红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加强实践技能培养 提高康复治疗学学生综合素质

    康复治疗是实用性很强的技术,高质量的见习和实习是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保证[1].

    作者:李晓捷;吕智海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寄养家庭变更对孤残儿童的影响及对策

    目的:观察寄养家庭变更对孤残儿童所造成的影响,探讨减少和防范寄养家庭变更的措施.方法:采用资料收集、随访等方法对武汉市儿童福利院49例孤残儿童寄养家庭发生变更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评估变更对儿童产生的影响.结果:49例儿童对寄养的变更均心理产生明显的负性影响,其中41例(83.7%)出现易激惹等行为障碍.结论:在寄养工作中减少和防范寄养家庭变更的发生,对进入新家庭的孤残儿童应给予心理抚慰.

    作者:周菊平;陈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丹参酮ⅡA对肥厚心肌信号转导系统蛋白激酶B通路的影响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的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蛋白激酶B(Akt)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成年大鼠48只,采用胸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大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M组),缬沙坦组(X组)各8只,丹参酮组(D组)24只,另8只设为假手术组(S组).术后2周,X组大鼠给予缬沙坦10 mg/kg灌胃;D组大鼠按丹参酮5、10和20 mg/kg剂量各8只腹腔注射;S及M组大鼠给予同等容量无菌注射用水腹腔注射.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8周后检测各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后壁(LVPW)及室间隔(IVS)厚度,比较心肌纤维横径(MFD),心肌组织中p-Akt,p-Gsk3β信号转导蛋白的量.结果:与S组比较,M组、X组和D组的大鼠左室心肌质量指数,左心室及室间隔厚度及心肌纤维横径均增加,p-Akt及p-Gsk3β升高(均P<0.05),与M组比较,X组和D组各项检测指标均下降;X组与D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D组中各剂量丹参酮治疗的大鼠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丹参酮ⅡA可以通过作用于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防止心肌肥厚.

    作者:屠恩远;周亚光;王照华;梁黔生;杨光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合谷刺配合艾灸治疗跟痛症32例

    跟痛症患者32例,均符合跟痛症诊断标准[1],男12例,女20例;年龄36~76岁;病程7 d~10年;左足跟10例,右足跟22例;X线片示跟骨内侧结节处有骨刺形成,尖端朝向前方.

    作者:方伟;何少斌;穆敬平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我国大陆弱智儿童家庭康复相关总是问题研究进展

    本文从家庭康复需求、学龄前与学龄期家庭康复现状、家庭环境对康复影响几个角度,对我国弱智儿童家庭康复相关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分析存在问题,以求对弱智儿童家庭康复的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罗苏群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家庭康复中运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对偏瘫患儿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颅脑损伤致半身偏瘫患儿43例,分为强制组23例和对照组20例,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并指导家庭中的康复训练,对照组患儿训练中不限制健肢活动;强制组则限制健肢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应用CIMT疗法,每天家庭训练时间为2 h.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动作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提高,且强制组各评定指标均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家庭康复中应用ClMT可显著提高偏瘫患儿上肢的康复效果.

    作者:孔勉;白静蓉;董小丽;温元强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耳穴压丸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观察耳穴压丸对冠心病患者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46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耳穴组26例,均给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耳穴组同时加用耳穴压丸法治疗,将粘于胶布的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心、小肠、交感、内分泌及皮质下,患者每日自行按压4次,每5 d换贴1次,历时60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2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MDA含量及SOD活性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耳穴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血清MDA含量明显降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耳穴压丸能提高冠心病患者抗氧化酶的活性,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对冠心病的治疗和康复具有明显的作用.

    作者:王岱君;田华;苗云芝;陈秀岚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刺神经干及康复训练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恢复作用.方法:脑卒中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各30例.针刺组分别选取患侧前臂桡神经、正中神经及尺神经干分布区域的3个点配合常规穴位针刺;训练组综合应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综合组则采用2种方法结合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Lindmark手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增加(P<0.05),与针刺组及训练组比较,综合组手功能评分上升更显著(P<0.05).治疗后ADL评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神经干针刺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疗效.

    作者:陈安亮;李雪萍;于俊龙;史文红;周俊;王伟;徐迪;杨婷;袁冰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艾灸结合穴位按压对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灸结合穴位按压以诱导排尿,缩短建立反射性膀胱的周期,利于患者达到平衡膀胱的疗效.方法:脊髓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按常规药物治疗、激发技术、间歇导尿等.观察组同时配合艾灸及按压双天枢、中极、关元、气海等穴.结果:经过45 d治疗,观察组建立反射性膀胱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0.05);达到平衡膀胱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讨论:配合艾灸及穴位按压对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建立反射性膀胱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华云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与地塞米松治疗颅脑损伤的对比研究

    目的:评价颅脑损伤后应用依达拉奉及地塞米松抗自由基治疗的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和临床疗效.方法:60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A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14 d;B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20 mg,每日1次,连续3 d后逐日递减,1周内停用.治疗1周内2组均进行血清胃泌素对比,评价应激性溃疡发生率;1个月后依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5、7 d时A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恢复正常,B组仍处于高水平(P<0.01);1个月后,A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能有效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缺失程度,是颇具临床应用前景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

    作者:高晨;刘耀明;程刚;周敏慧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

    2005年2月~2007年1月本科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98例(98髋),男56例,女42例;

    作者:饶珍保;杜杏莉;阮娜;陈媛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半导体激光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症状的改善作用

    目的:探讨半导体激光治疗对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65例KOA患者分为激光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均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电针治疗,激光组加用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20次时,2组与治疗前比较,膝关节疼痛评分(VAS)明显下降(P<0.05);治疗40次后,VAS评分激光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激光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5.5%、93.3%与28.1%、84.3%,P<0.05).结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辅以半导体激光照射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育庆;范秀华;丁嘉艳;段俊峰;龙层花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健康教育的需求,以探索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82例,均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术后采用健康教育知识需求及方式问卷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82例患者对脑血管疾病的发生(97.6%)、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目的意义(95.1%)及预后情况(93.9%)等相关知识需求强烈;与医护人员交谈(98.8%)、为患者提供科普手册(91.5%)2种方式受欢迎. 结论:开展医院应对患者健康教育,并根据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以促进患者身心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敏丽;庞玉玲;宋敏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黑质内注射脂多糖对多巴胺能神经元和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毁作用以及对小胶质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 d组、1周组、2周组和2个月组各12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向大鼠单侧黑质内注入LPS,于注药后1 d、1周、2周和2个月时分别经腹腔注射阿朴吗啡诱发动物旋转行为为造模成功;按各组不同时间点观察大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细胞数变化和小胶质细胞活化过程、纹状体和黑质部位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及黑质变性神经元.结果:单侧黑质内注入LPS后的各组黑质TH+细胞数分别较对侧减少12%~71.5%;其损伤侧纹状体和黑质DA及其代谢物含量降低28.2%~65.7%(均P<0.05~0.01);1周组Fluoro-Jade B染色可见染色阳性神经元;LPS注射的各组黑质均可见活化的小胶质细胞.结论:黑质注入LPS可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和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

    作者:王普清;孙圣刚;张允健;乔娴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化疗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03年4月~2005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肿瘤患者72例,男44例,女28例;年龄28~75岁,平均51.5岁;病程1~15 d;乳腺癌24例,直肠癌10例,胃癌14例,食管癌8例,其他16例.

    作者:井月秋;周文红;李娟 刊期: 2008年第06期

  • 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的影响

    目的:研究持续踝关节等速被动运动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及肌痉挛的影响.方法:15例脑卒中患者(观察组)均有瘫痪侧痉挛性足下垂,将观察组患者患侧与15 例正常人(对照组)对应侧踝关节进行持续等速被动运动,时间分别为5、10 min,角速度为5°/s,于运动前后测定双下肢在直腿坐位、踝关节被动90°时的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和综合痉挛量表评分(CSS);并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持续等速被动运动前,观察组运动5、10 min时腓肠肌RM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3.0±1.4, 3.4±1.8与1.8±0.9, 1.7±0.8,P<0.01),运动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8±0.8、1.9±1.0,P<0.01).观察组运动5、10 min时C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12.1±3.3、12.2±2.0与14.5±1.7,P<0.01,0.05).观察组运动5与10 min RMS值及CSS评分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持续等速被动运动能有效缓解脑卒中患者腓肠肌肌痉挛,改善踝关节运动功能,表面肌电可作为评定肌痉挛状况的量化指标,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作者:李雪萍;程凯;周俊;杨婷;于俊龙;陈安亮;张红飞;王滨 刊期: 2008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