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罗志秀;王建明;汪琦

关键词:依达拉奉, 脑出血, 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MCI-186)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控制血压、颅内压,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MCI-186 30 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每日2次.治疗前后行头颅CT扫描测量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的改变;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14和24 d时,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ESS评分,在治疗第4、14和24天时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和0.05).结论:MCI-186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康复.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分析

    分析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79例青年V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颈胸X片、头颅CT或MRI及颈部血管多普勒检查加以分析.结果:青年人VBI以眩晕、行走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与体位变化有关.以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比率较高.结论:引起青年人VBI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颈椎病骨质增生骨赘及关节肥大压迫椎动脉,或反射性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体位改变旋转时对椎动脉的牵拉.

    作者:张英谦;杨芬;王健;张卫清;赵发国;吕强;石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深圳地区实施慢性病自我管理项目的效果

    目的:观察慢性病自我管理健康教育项目(CDSMP)对改善社区内慢性病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的效果.方法:将来自3个社区内77例不同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8例和对照组39例.干预组接受连续7周、1次/周、2.5h/次的CDSMP项目培训;对照组接受连续7周、1次/周、1.5h/次的简化太极拳(24式太极拳)培训,分别于培训前后接受简明健康状况量表(SF-36)和自我效能测量表(SEM)的评估.结果:培训3周后,干预组在SF-36中3项及总分、SEM中2项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SMP可改善社区内慢性病患者与健康相关的生活质量及提升自我管理效能.

    作者:李嘉祁;王鸣川;林峰;Sheila Purves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整体康复护理结合物理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04年1月-2006年12月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630例,男320例,女310例;年龄16-70岁,平均(43.6±2.7)岁;病程5 d-25年,平均2.4年;均有明显腰腿痛症状.63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320例和对照组310例,2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针对不同病情给予牵引、中频电疗、红外线、超短波、针灸推拿或中药熏蒸等治疗[1-3],病情严重患者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5-250 ml及地塞米松5 mg,每日1次,共3-5 d.

    作者:何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喉癌切除术后吞咽功能恢复的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对喉癌切除术后误咽引起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方法:原发喉癌行声门上水平垂直部分喉切除术和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患者85例,术后均并发进食呛咳,分为常规组38例,不给予特殊干预,按常规进食;干预组47例,于进食前应用特制气囊附加在气管外套管上向气囊内注入空气,封闭气道,然后再进食.随访观察2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及恢复时间.结果:随访观察1-2年,2组患者喉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常规组有5例未恢复吞咽功能,均行第2次气管食管分流术,干预组有7例未恢复的患者仍带气囊进食,保留后发音功能.与常规组比较,干预组吞咽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结论:采用特制气囊对喉癌大范围切除术后患者进食进行干预训练可以缩短吞咽恢复的时间,减轻其进食时产生的痛苦,减少误咽引起的并发症等.

    作者:戴嵩;孙兴和;贾建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颈性眩晕的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颈性眩晕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例,均给予中西医药物对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恢复期配合手法、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随访6个月,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积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2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性眩晕患者恢复期配合手法及日常生活活动指导等疗法能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李爱东;刘洪涛;黄宗青;莫志芳;郭维玉;陈惠珍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不同疾病导致意识障碍患者高压氧治疗时机的把握

    目的:探讨不同疾病导致意识障碍患者高压氧(HBO)治疗时机的把握.方法:116例接受HBO治疗的意识障碍患者,根据原发疾病的不同分为急性中毒组(A组)、重型颅脑损伤组(B组)、心肺复苏后急性缺血缺氧性脑病组(C组)及脑血管病组(D组),比较各组开始HBO治疗的时间和有效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A组开始HBO治疗的时间早,与其他组比较,有效率高97.4%(P<0.01).C组与D组有效率较低,分别为52.6%、41.2%.B组与D组开始HBO治疗的时间较晚,平均>1个月.结论:各组患者早期HBO治疗都有其不同的特点,治疗时机不仅与原发疾病有关,还与气管切开、肺部感染有关.意识障碍患者行HBO治疗,应合理把握时机,尽量早期开始.

    作者:胡慧军;潘晓雯;孟祥恩;张齐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比较中药足浴辅助常规药物治疗与单独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分为中药组46例及常规组44例,均采用降糖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中药组并配合中药足浴疗法.结果:经过30 d治疗后,中药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9例,明显缓解14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3例;常规组分别为10、9、6及19例.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坚持中药足浴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且治疗简便、费用低廉.

    作者:杨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老年期痴呆患者医院内感染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期痴呆患者医院内感染的特点.方法:对我院85例老年期痴呆患者与90例非痴呆老年患者的院内感染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组四季感染发生率均衡;痴呆组院内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痴呆组,以下呼吸道、胃肠道感染为主,感染程度重、持续时间长.结论:医院内感染是住院老年期痴呆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积极预防、及早干预.

    作者:谢林珠;张小亦;徐鹏;徐莹;叶飞;黄爱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

    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科收治的L3横突综合征[1]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38.5岁;病程15 d-21年;一侧病变36例,双侧32例;有外伤史35例;临床表现为单或双侧腰胀痛,部分向下肢放射痛但多不过膝,腰部前屈活动受限,L3横突尖处固定压痛和不同程度腰肌痉挛,痛点处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化验、X光片无异常;排除其它腰部疾患、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作者:史艳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刺激小脑对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

    2004年5月-2007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200例,均符合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1],均经CT或MRI证实,男104例,女96例;年龄50-70岁,平均60岁;病程18 h-7 d,平均3.8 d;均伴有一侧肢体瘫痪.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采用脑梗死常规药物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配合低频电刺激小脑,采用脑循环功能治疗仪治疗,主电极安置于脑部两侧乳突区,辅电极固定于患侧上肢伸侧,脉冲频率4000 Hz,调制波频率0.08-66 Hz,功率60 W,治疗30 min,每天1次.

    作者:岳春江;袁深涛;余轶娴;张宁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男59例,女61例;年龄30-60岁;平均病程(24.5±5.7)d;CT或MRI示L3-4突出3例,L4-5 68例,L5-S149例.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建华;黄迪;李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面部透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

    目的:观察面部透穴法为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治疗;针刺组同时增加面部透穴疗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针刺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52.4%、97.6%与31.0%、78.6%,P<0.01).结论:面部透穴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曾庆明;熊毅;芳丽萍;叶珊芬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择时运动对急性脑梗死大鼠NO及NOS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时运动对实验性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9、15和21时运动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阻断血流,其它组均采用插线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R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2天运动组各时间段对大鼠进行跑台训练,15 d后测定各组血清中NO水平和NOS活性.结果:治疗15 d后,血清NO水平和NOS活性模型组均高于其它4组(P<0.01),各运动组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9时、15时运动的大鼠优于21时大鼠(P<0.05).结论:择时康复运动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NO水平和NOS活性,减少脑细胞进一步的损害.

    作者:樊留博;王韵;马利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改善慢性全脑缺血缺氧性大鼠认知功能的机理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全脑缺血缺氧性大鼠认知功能、血浆中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环素(6-酮-PGF1a)的影响.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er大鼠随机分为针灸组,对照组,模型组各10只.针刺组和模型组采用Pul-simelli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模型,并配合行为学测试确立模型成功.术后24 h,针刺组开始针刺大鼠百会、四神聪、涌泉,内关、水沟、合谷、三阴交、足三里、太冲穴,每周5次,每次10 min;模型组则给予腹腔注射0.9%生理盐水(2 ml/kg).术后24 h、5及21 d时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估、检测血浆中TXB2和6-酮-PGF 1a的水平,并在第21天应用Y迷宫评价大鼠的认知功能.结果:针刺组大鼠在针刺治疗后认知功能测试成绩和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血浆中TXB2的水平显著下降而6-酮-PGF 1a的水平略有上升.结论:针刺对慢性全脑缺血缺氧性大鼠的认知功能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对神经行为学的损伤具有较明显的修复作用.

    作者:杨文清;王琦;王俊卿;郭克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和健康教育指导的作用.方法:骨质疏松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256例,均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术前进行有关疾病治疗知识的宣教;术后及出院时指导功能训练的方法和预防骨折的知识并配合康复护理.结果:术后随访1-6个月,按Stuffe-Coventry评分,优良率达87.8%.结论: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术前后通过系统康复护理,对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有显著效果.

    作者:周晓峰;王桂芝;刘慧娟;齐然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MCI-186)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均给予控制血压、颅内压,预防感染,防止并发症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同时增加MCI-186 30 mg+0.9%氯化钠100 ml静脉滴注,30 min滴完,每日2次.治疗前后行头颅CT扫描测量血肿周围低密度区的改变;欧洲卒中量表(ESS)评价肢体功能.结果:观察组在治疗第14和24 d时,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血肿周围低密度区明显缩小(P<0.01);ESS评分,在治疗第4、14和24天时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和0.05).结论:MCI-186可明显促进脑出血患者血肿的吸收和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罗志秀;王建明;汪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5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75例,观察组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内科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1次射频治疗后达显效54例、有效19例;对照组治疗10 d后,显效及有效分别为47例、17例,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6.1%、85.3%,P<0.05).随访0.5-2年,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6%、36.2%,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加得宝松注射能明显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王从平;韩忠顺;曾艳;吴克梅;黄信权;刘群会;席言;宋彩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认知障碍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发病<14 d的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6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ADL量表、老年认知筛查量表(ECAQ)、修订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MQ)检测.结果:经过平均1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nkin和CSS评分明显降低,ADL、ECAQ、HDS-R、MMSE和MQ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功能.

    作者:张华;王宏娟;罗英姿;王巍;兰茂升;乔惠敏;蔡海燕;贾志荣;王荫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术中监护的应用

    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脊柱侧弯畸形患者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12-58岁;病程2-5年.24例均行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手术,术中采用便携式神经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在麻醉前将刺激电极置于下肢内踝胫后N处,记录电极置于皮层Cz处,参考电极置于FPz处,CSEP刺激频率为3 Hz,强度10-15 mA,以拇指微动为准.扫描时间100ms,叠加次数200次.

    作者:江澜;张旻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刺激治疗盆腔脏器术后并发症

    2002年9月-2006年9月因行盆腔脏器疾病术后并发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及下腹坠胀、排尿困难等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岁;均为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剖腹产术或尿道阴道瘘修补术后的患者.39例患者均采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USA)电刺激盆底肌治疗[1],男性患者及未婚女性患者使用肛门电极[2],插入直肠4-6 cm,治疗电流8-15 mA,频率60/50 Hz,波宽200-500 ms,电刺激间歇时嘱患者配合作肛门收缩动作;已婚女性患者使用阴道电极,插入阴道6-8 cm,治疗电流13-28 mA.均每日或隔日1次,20 min.

    作者:熊泽安;荣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