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术中监护的应用

江澜;张旻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侧弯矫正手术, 术中监测
摘要:2003年6月-2005年6月我科收治的脊柱侧弯畸形患者24例,男4例,女20例;年龄12-58岁;病程2-5年.24例均行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手术,术中采用便携式神经电生理监护仪进行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监测,在麻醉前将刺激电极置于下肢内踝胫后N处,记录电极置于皮层Cz处,参考电极置于FPz处,CSEP刺激频率为3 Hz,强度10-15 mA,以拇指微动为准.扫描时间100ms,叠加次数200次.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家访服务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0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访组与对照组各50例,均接受系统抗精神病治疗,病情缓解达临床痊愈或显著进步后出院,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家访组患者出院后仍接受为期1年的家访,了解患者病情和落实治疗情况.2组均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量表(QOL-100)评价治疗前后的效果.结果:出院后1年末时TESS评分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ANSS评分与出院时及对照组比较家访组患者显著下降,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QOL-100评分明显高于出院时及对照组(均P<0.01).结论:家访对提高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郑桂芝;曾德志;周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降脂降黏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稀释净化生物平衡疗法(ETBD)对高血脂、高血黏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增高患者2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6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ETBD.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肝功能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好转(P<0.01),且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ETBD能明显降低高血脂、高血黏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治疗安全、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刘光健;李永霞;王云甫;何国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中药足浴辅助治疗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比较中药足浴辅助常规药物治疗与单独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0例,分为中药组46例及常规组44例,均采用降糖和营养神经药物治疗;中药组并配合中药足浴疗法.结果:经过30 d治疗后,中药组临床症状完全缓解19例,明显缓解14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3例;常规组分别为10、9、6及19例.中药组完全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坚持中药足浴能显著缓解临床症状,且治疗简便、费用低廉.

    作者:杨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影响

    2004年1月-2005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男59例,女61例;年龄30-60岁;平均病程(24.5±5.7)d;CT或MRI示L3-4突出3例,L4-5 68例,L5-S149例.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刘建华;黄迪;李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障碍的影响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认知障碍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发病<14 d的脑梗死患者139例,分为研究组71例和对照组68例,均给予常规药物及康复治疗,研究组增加肌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前后均采用改良Rankin量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ADL量表、老年认知筛查量表(ECAQ)、修订的长谷川简易智能量表(HDS-R)、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和临床记忆量表(MQ)检测.结果:经过平均1个月的治疗,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ankin和CSS评分明显降低,ADL、ECAQ、HDS-R、MMSE和MQ评分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认知功能.

    作者:张华;王宏娟;罗英姿;王巍;兰茂升;乔惠敏;蔡海燕;贾志荣;王荫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的临床分析

    分析青年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临床特点、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总结79例青年VBI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颈胸X片、头颅CT或MRI及颈部血管多普勒检查加以分析.结果:青年人VBI以眩晕、行走不稳为主要临床表现,且多与体位变化有关.以颈椎退行性变的发生比率较高.结论:引起青年人VBI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颈椎病骨质增生骨赘及关节肥大压迫椎动脉,或反射性刺激引起椎动脉痉挛或体位改变旋转时对椎动脉的牵拉.

    作者:张英谦;杨芬;王健;张卫清;赵发国;吕强;石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腰椎横突综合征

    2005年1月-2006年11月我科收治的L3横突综合征[1]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6-68岁,平均38.5岁;病程15 d-21年;一侧病变36例,双侧32例;有外伤史35例;临床表现为单或双侧腰胀痛,部分向下肢放射痛但多不过膝,腰部前屈活动受限,L3横突尖处固定压痛和不同程度腰肌痉挛,痛点处可触及硬结或条索状物;化验、X光片无异常;排除其它腰部疾患、妇科及泌尿系统疾病等.

    作者:史艳莉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灯盏细辛注射液是从云南等省生长的菊科植物短葶飞蓬属植物灯盏花中提取制成的灭菌制剂,有效成份为灯盏细辛总黄酮醇甙,具有扩张微细动脉、降低外周阻力、抗脑和心肌缺血、抗凝血和血栓作用,提高心脑血管的供氧能力和机体巨嗜细胞的免疫功能,改善脑血循环、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增加组织的血液灌流量及代谢;也可对抗垂体后叶所致的缺血缺氧及对抗由三磷酸腺苷引起的血小板凝集,具有较强的抑制血管内凝血和促进纤溶活性的功能[1-4],是目前临床上较广泛使用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药物之一.

    作者:刘玉生;常洪;汪湘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脑出血

    目的:观察局部亚低温佐治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出血患者40例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亚低温组同时维持头部温度32-35℃.结果:治疗第7天时,脑卒中评分(NIHSS)2组均比治疗前下降,第14天时亚低温组下降速度快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第30、60、90天Barthel指数评分亚低温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可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明显改善预后.

    作者:左懿;徐金枝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偏头痛发作的血管发育异常及血浆生化因素分析

    目的:评价鄂西北居民偏头痛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偏头痛发生的关系.方法:64例偏头痛患者(头痛组)和50例正常人(正常组);采用脑血管造影(头痛组64例及正常组5例)和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光检测法(头痛组64例及正常组50例)了解脑血管发育情况及血浆内5-羟色胺(5-HT)的含量变化.结果:血管组患者脑血管发育变异率高于正常组,血浆5-HT含量低于正常组(P<0.05).结论:偏头痛的发生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脑血管发育异常是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晓燕;何小波;席刚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择时运动对急性脑梗死大鼠NO及NOS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择时运动对实验性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9、15和21时运动组,各10只.假手术组仅暴露血管不阻断血流,其它组均采用插线法制作右侧大脑中动脉梗塞(R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2天运动组各时间段对大鼠进行跑台训练,15 d后测定各组血清中NO水平和NOS活性.结果:治疗15 d后,血清NO水平和NOS活性模型组均高于其它4组(P<0.01),各运动组与假手术组及模型组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9时、15时运动的大鼠优于21时大鼠(P<0.05).结论:择时康复运动治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大鼠血浆NO水平和NOS活性,减少脑细胞进一步的损害.

    作者:樊留博;王韵;马利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动态血糖监测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仪监测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影响.方法:老年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常规组各29例,监测组应用动态血糖仪连续测定72 h血糖,常规组应用微量血糖仪常规测定血糖3 d.根据2组血糖测定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结果:经过平均(13.3-18.2)d的住院治疗,与入院时比较,2组患者血糖控制均有效,但监测组优于常规组;出院时监测组血糖值和糖化血清蛋白明显低于常规组,低血糖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糖尿病知识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更精确的调理患者的用药量,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预防及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刘广业;葛秀荣;任玲;赵树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

    目的: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使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更有针对性.方法:对135例戒毒MMT患者于治疗前后均进行自制健康教育需求问卷调查.结果:接受MMT 2个月后,135例患者对健康的需求项目比治疗前明显增多(3.4±0.9、1.8±0.8,P<0.01),内容依次为MMT副作用、如何预防复吸、艾滋病、丙型肝炎、心理治疗等;男性患者的人均需求明显高于女性(3.5±1.0、2.8±0.8,P<0.05);男性对MMT副作用和丙型肝炎的了解需求高于女性,而女性在婚姻与生育上的了解需求高于男性(均P<0.01).结论:MMT后,患者接受健康教育的意愿明显增强,今后应加大对MMT的副作用、预防复吸、艾滋病、丙型肝炎、心理治疗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力度,并针对不同性别的患者给予不同的帮助,以促使吸毒患者脱离毒品,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陈丽彬;程建平;王鹏;朱军红;沈君;李波;崔容;刘春芳;刘斌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关节镜下半腱肌-股薄肌重建后交叉韧带的康复护理

    2005年1月-2006年7月我科收治的单侧后交叉韧带(PCL)断裂患者15例,均经MRI检查证实,男11例,女4例;年龄17-46岁;平均33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个月;因车祸伤引起8例,运动伤4例,摔伤3例;均有膝关节疼痛、跛行,14例后抽屉试验阳性,伴有侧副韧带损伤1例,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

    作者:刘其桃;刘婷凤;田薇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运动训练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药物配合运动训练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方法:高血压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80例,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运动组同时进行跑步机锻炼与放松训练等.结果:治疗1个月后,运动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辅以规律有序的运动训练,可以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波动.

    作者:李韵;董薇红;沈晓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针刺治疗顽固性呃逆

    在我科就诊的顽固性呃逆患者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30-78岁;病程7 d-1个月;脑血管意外8例,手术后28例,化疗后2例,其他原因1例;均服用或注射西药或尝试其他方法治疗均无效.本文均采用实体针结合治疗:患者仰卧位,取头针双侧胸腔区(即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用0.30 mm×25 mm不锈钢毫针,针尖与头皮呈15°-20°夹角刺入,快速小幅度捻转,180转/min;同时针刺体穴天突、膻中、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等.针刺天突穴时,先直刺2-3 mm,然后将针尖转向下方,紧靠胸骨柄后方缓慢向下刺入10-15 mm,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1次.

    作者:刘慧;赵晓莉;闫晓星;商雯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化疗后静脉炎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紫外线照射和硫酸镁湿敷治疗化疗后急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86例使用化疗药后出现静脉炎的患者随机分为照射组与湿敷组各43例,照射组采用强红斑量紫外线照射,湿敷组采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分别在治疗后1-10 d观察疗效,并比较静脉炎治愈的平均时间及有效率.结果:照射组和湿敷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与41.6%;平均治愈天数分别为(3.1±2.2)d与(8.5±3.3)d.照射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湿敷组,有效率明显高于湿敷组(P<0.05,0.01).结论:化疗性静脉炎应用紫外线照射可缩短疗程,提高有效率和治愈率.

    作者:宋林萍;朱英;许琼;张云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的肌电图瞬目反射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A)治疗面肌痉挛前后肌电图瞬目反射(BR)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面肌痉挛患者56例,采用BTA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0-14 d时分别行肌电图BR检测.结果:56例患者中患侧未引出R1和R2各4例,R2'有3例;健侧未引出R1、R2、R2'各2例.治疗前患侧的各波波幅明显高于健侧,R2间期缩短(P<0.05).治疗10-14 d后患侧未引出R1有9例,R2有7例,R2'有8例;反应波波幅与治疗前及健侧比较明显降低.结论:BTA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肯定,BR检测表明患者脑干中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

    作者:周少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电刺激治疗盆腔脏器术后并发症

    2002年9月-2006年9月因行盆腔脏器疾病术后并发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及下腹坠胀、排尿困难等患者39例,男28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岁;均为直肠癌、膀胱癌、前列腺癌根治术或子宫全切除术、剖腹产术或尿道阴道瘘修补术后的患者.39例患者均采用UROSTYM型盆底肌生物反馈治疗仪(USA)电刺激盆底肌治疗[1],男性患者及未婚女性患者使用肛门电极[2],插入直肠4-6 cm,治疗电流8-15 mA,频率60/50 Hz,波宽200-500 ms,电刺激间歇时嘱患者配合作肛门收缩动作;已婚女性患者使用阴道电极,插入阴道6-8 cm,治疗电流13-28 mA.均每日或隔日1次,20 min.

    作者:熊泽安;荣刚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经颅多普勒对颅内动脉狭窄诊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狭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特点,筛选对于诊断有价值的检测指标.方法:TCD检测8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收缩期峰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血流速度(Vm)、阻力指数(RI)及脉动指数(PI),着重对血管反应性进行观察.结果:86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为中轻度31例,中度17例,重度12例,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共计65例为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组),无动脉狭窄21例为无狭窄组.狭窄组患者大脑中及前动脉血管反应性明显低于非狭窄组(P<0.05);轻、中度患者Vp、Vd、Vm、RI及PI与非狭窄组比较无明显改变,重度患者则可见Vp低于非狭窄组(P<0.01).结论:TCD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与MRI及血管造影取长补短,可提高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率,并可作为ICVD高发人群筛选工具.血管反应性是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的敏感指标,血流速度只能起参考作用,不能作为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依据及分级标准.

    作者:袁丰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