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荣;张璇;王勋;戚基萍;徐满英;王德生
目的:研究康复训练对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海马CA3区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方法:48只Wistar大鼠采用Longa.颈外动脉线栓法制备成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每天进行1 h滚筒、平衡木、转棒及网屏训练.于造摸后3、、7、14及21d时2组分别各取6只大鼠进行行为学评分,利用电生理学方法研究大鼠海马CA3区LTP现象的变化.结果:训练14及21d时,训练组大鼠高频电刺激群体峰电位(PS)增幅比同时点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0.01);训练组自身21d时与3、7、14d时比较PS增幅明显增强.结论:康复训练能促进大鼠急性脑梗死后海马CA3区突触重塑,从而改善其学习与记忆功能.
作者:段淑荣;张璇;王勋;戚基萍;徐满英;王德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温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8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温针治疗,对照组口服钙尔奇D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BMD增加,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85%,P<0.05).结论:温针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有较好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方法.
作者:梁维松;王志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疼痛及关节的作用.方法:强直性脊柱炎患者102例,分为观察组68例和对照组34例,均口服柳氮磺砒啶,观察组同时外用中药熏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结果:治疗20 d后,观察组关节功能Keitel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1);观察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熏蒸疗法及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疼痛程度及关节活动度,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姚建;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三种非手术疗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及预防肘内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选择适宜的非手术疗法作有益的探讨.方法:根据69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病情,分别采用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甲组)34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托外固定(乙组)27例,尺骨鹰嘴牵引联合闭合复位加小夹板固定(丙组)8例3种非手术疗法治疗.结果:甲组优良率及预防肘内翻的发生率优于乙及丙组,但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对病情选择适宜的非手术疗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及预防肘内翻,其疗效均等.
作者:王度;金捷;周雪松;方红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分析小儿脑性瘫痪的高危因素及临床特征,探讨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分析285例脑瘫患儿的发病高危因素、临床分型、合并症及神经系统检查结果等,并提出早期干预的方法.结果:285例中有高危因素272例(95.4%),以早产、新生儿窒息、低出生体重为主;>2项高危因素占51.9%;痉挛型占68.8%;合并症:语言障碍占75.1%;智力低下占49.5%;视力异常18.2%;颅脑CT和脑电图异常率分别为80.5%、85.4%.结论:对有高危因素或脑CT及脑电图异常率较高的患儿,应尽早诊断和干预.
作者:周青蕊;白亚卿;马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降低精神病患者住院死亡率的措施.方法:整理我院近10年收治的精神病患者15363人次的资料,对其中在住院期间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间共死亡32例(0.21%),主要死亡原因依次为躯体疾病(50.0%),猝死(28.1%),自杀(12.5%),窒息(6.3%).结论:躯体疾病是精神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夏金校;姚华华;高赛男;姚秋女;王一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PLDD)与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59例LDH患者分为2组,A组28例给予PLDD;B组31例给予牵引及超短波治疗.结果:治疗5 d时,MacNad评定,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2.8%、51.6%,P<0.01);治疗30 d后,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LDD治疗LDH的短期疗效明显高于综合物理治疗的方法,但必须把握好手术适应症.
作者:冯慧;潘化平;王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8例,分为A、B、C 3组,均按常规处理及抗抑郁药物治疗,B组同时增加运动疗法;C组则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针灸及心理疏导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ESSS)及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及Barthel(BI)指数对患者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及ADL能力进行评价.结果:经过8周治疗,3组患者HAMD及MES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MMSE及BI评分明显提高(P<0.01);B、C组优于A组,C组优于B组(P<0.05,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促进整体功能恢复.
作者:余兰芬;郑婵娟;夏文广;华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作业疗法在小儿脑瘫康复中的作用.方法:脑瘫患儿116例,分为A组56例和B组60例,均采用运动疗法,言语、针灸、按摩等综合康复治疗,并指导患儿家属配合家庭康复治疗,B组同时辅以作业疗法.2组治疗前后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C-WISC)、修订的小儿脑瘫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及ADL评定量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患儿C-WISC、GMFM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与A组比较,B组C-WISC及Barthel指数评分提高更显著(P<0.01).结论:对脑瘫的治疗中增加作业疗法能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力及ADL能力.
作者:张晓慧;彭聪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8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A组43例采用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每周1次,再交替配合超声波、微波治疗;B组41例采用超声波、微波交替治疗.2组治疗前后均行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结果:治疗5周后,2组Lysholm膝关节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2组间比较A组优于B组(P<0.05).结论:透明质酸钠关节腔内注射结合物理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关节功能,疗效优于一般的常规治疗.
作者:沈俊;羊健中;范利;王陶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麦肯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1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A组100例采用麦肯基技术治疗,B组97例采用Maitland脊柱关节松动术,并均辅以针灸、推拿、牵引等疗法.结果:治疗2周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患腿直腿抬高角度增加,A组均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麦肯基技术结合其他物理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显著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作者:顾敏;顾旭东;姚云海;傅建明;尹汉达;任芸;李亮;张雄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科就诊的考前期紧张综合症患者96例,临床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无阳性体征,诊断以自述症状为主,表现为考前1个月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烦躁不安或抑郁寡闷等症状,伴有颈、肩、背、腰酸痛不适,部分女性并发月经功能紊乱、临考时腹痛、腹泻等症状;考试后症状自行缓解或反复,男31例,女65例;年龄13-50岁,平均31岁;参加考试项目为初、高、职考、自考及远程教育等.96例均采用推拿及心理治疗.
作者:李恩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胸腰椎骨折患者160例,男120例,女40例;年龄14-61岁,平均(40.2±10.8)岁;病程1 h-5 d;胸椎骨折58例,胸腰椎联合骨折12例,腰椎骨折90例.1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患者均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椎板减压术治疗,对照组术前后按常规护理.
作者:张秀一;嘉长玲;程慧;程开秀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中药创愈灵涂膜剂的临床疗效及优点.方法:100例皮肤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创愈灵涂膜剂治疗组(A组)及相同成分中药洗液的对照组(B组),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A组在治疗愈合时间上略早于B组,但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疗效及创面愈合优良率比较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创愈灵涂膜剂与中药洗液的治疗作用相当但创愈灵涂膜剂便于携带、保存,且使用时更方便.
作者:陶缨;王志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及出院后康复管理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方法:62例(85膝)TKA患者,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出院后定期门诊、随访、指导等系统管理.结果:术后6个月,58例获随访,HSS评分,术前62.4分,术后3周78.2分,24周88.6分(均P<0.01).结论:TKA术后早期及出院后系统管理,对保证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很必要.
作者:黄东辉;张中南;余夏林;陈旭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电针结合运动疗法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各14只,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和E组制作脑缺血模型,造模成功后1d,B组不做任何干预,C组开始接受电针治疗,D组同时进行滚笼运动训练,E组综合C、D 2组的治疗方法.各组分别在治疗后1、12及24 d时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免疫组化法观察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2及24 d时C、D、E组神经功能评分和NGF蛋白的表达水平均优于B组(P<0.05);与C、D组比较E组更显著(P<0.05);24 d后各组NGF阳性细胞表达数均较12 d有所下降.结论:规律有序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恢复,综合疗法效果更显著,其机制可能与NGF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彭力;彭锐;吕军;杨定荣;张琴;王宋鑫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4年5月-2006年8月在我科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2例,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标[1],CT或MRI检查确诊,男55例,女37例;年龄22-67岁,平均46.2岁;病程1周-2年,平均3.2个月;突出部位为L3-S1;排除外椎管狭窄,脊柱结核、肿瘤、椎间盘突出物为巨大型及钙化的患者;92例分为A、B组各30例,C组32例,3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作者:韩真;杨晓颜;李曦光;王明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及与住院期间死亡率的相关因素.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1例,均采用基因重组型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0.9 mg/kg)溶栓治疗,其中10%静脉推注,90%滴注.结果:81例中死亡10例(12.3%),死亡原因与溶栓开始的时间、心脏病、入院时的临床表现及患者整体状况等有关;MRI检查对于溶栓的安全性非常重要.结论:脑卒中发病<6 h溶栓治疗较安全,但患者的选择对预后的好坏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张彬;孙晓江;王峰;许丹;段昊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并鉴定带NSE启动子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原代培养的神经元,观察其表达.方法:通过质粒抽提,电泳、酶切、连接、转化等多种基因工程技术,经多步亚克隆后完成能同时表达p27和EGFP基因的神经元特异性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元观察EGFP的表达及通过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技术观察p27的表达.结果: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NSE-IRES2-EGFP-p27;转染pNSE-IRES2-EGFP-p27后神经元中可见EGFP的表达,且EGFP阳性细胞中p27表达水平明显增高.结论:NSE启动子能启动目的基因p27和EGFP在神经元的表达,连于Flag-p27的下游EGFP可作为报告基因,指示p27的表达情况.带启动子NSE的Flag-p27和EGFP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为进一步研究神经元细胞周期与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并为寻找神经系统疾病的有效基因治疗途径奠定基础.
作者:朱舟;陈华先;徐逸;张强;陈晨;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建立表达人Kv1.3通道的细胞模型,为临床研究提供帮助.方法:Lipofactamine2000脂质体将人Kv1.3通道基因转染人胚胎肾细胞(HEK293),通过荧光显微镜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测人Kv1.3通道基因的表达.结果:pcDNAHKv1.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2 d后,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人Kv1.3通道表达;3 d后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到人Kv1.3通道基因编码的通道电流.结论:pcDNAHKv1.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HEK293细胞为人Kv1.3通道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真核细胞表达系统和细胞模型,有利于指导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的开发.
作者:刘坤;高翔;蔡华华;田苗;陈志坚;廖玉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