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明芳;周国华;宋知仁
目的:探讨大豆异黄酮与中等强度运动联合作用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50只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去卵巢组(OVX组)、去卵巢大豆异黄酮组(OVX-IF组)、去卵巢运动组(OVX-EXE组)及去卵巢大豆异黄酮运动组(OVX-EXE-IF组)各10只.实验结束后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DEXA)测定大鼠腰椎的BMD.结果: OVX组大鼠腰椎BMD显著低于SHAM组(P<0.001).OVX-IF、OVX-EXE及OVX-EXE-IF组腰椎BMD明显高于OVX组(P<0.05,P<0.01).结论: 大豆异黄酮结合运动比单纯运动能起到更好的预防骨丢失的作用.
作者:刘克敏;刘振玉;刘丽红;阎萍;刘军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03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 2组,均给予常规降糖药物治疗,A组每天增加30 mg的吡格列酮片口服.2组均观察24周,治疗前后检查CRP、血糖(FBG)、胰岛素(FINS)、血脂和肝功能,测量血压、身高和体重.结果:①与治疗前比较,A组CR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生化、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P<0.05),B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CRP与HOMA-IR、BMI、FBG、TC、TG、LDL-C、收缩压和舒张压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低度炎症状态,吡格列酮在改善HOMA-IR及其相关代谢指标的同时,可降低CRP.
作者:解合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神经衰弱患者103例,男51例,女52例;年龄11-51岁,平均31岁;病程1个月-5年,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5版,TCD-9)和美国精神疾病协会诊断统计手册标准,临床表现为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手脚发热或颤抖及情绪激动或改变等一系列植物神经症状等.103例患者均采用TM3500型脑电地形图诊断系统按国际10%-20%标准导联,高频滤波30 Hz,低频滤波1.0 Hz,分析时间300 s,采样点512个,于过度换气前后分别取脑电样本转换成α、β、σ、θ 4个频带的平均功率谱图,同时观察原始脑电图.
作者:张华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生活目标是人们寻求获得、维持或避免的期望状态,是个体试图通过认知或行为策略而达到的终目的.生活目标随着个体及环境因素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疾病和残疾妨碍生活目标的实现,从而导致情绪上的压抑.患者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取决于治疗和生活目标是否一致.在康复中生活目标取向的治疗程序均很成功.本文对生活目标及其对康复过程的影响作简要综述.
作者:康海琼;郄淑燕;孙炳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脑血管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因其随意性和缺乏明确的收益证据而备受争议[1].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管理模式展现了美好的前景[2,3],而在SU中,主要的是康复治疗的应用.
作者:柯贤军;郭珍立;许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人成骨细胞(hOB)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结合RT-PCR、Western blot技术观察金雀异黄素对护骨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白介素-6(IL-6)等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金雀异黄素下调hOB细胞RANKL、IL-6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上调OPG mRNA及蛋白质和hOB细胞ER-α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可以对雌激素核受体的表达进行调控,该雌激素样效应是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王运林;刘晓晴;杨菲;姚汉华;夏秦;向光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机制及疗效.方法:紧张性头痛患者59例均进行迷走神经经皮电刺激治疗20 d后,采用脑电波涨落图技术检测患者5-羟色胺值的变化;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价头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5-羟色胺含量明显增高(P<0.05),并且头痛程度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可增高患者5-羟色胺含量,提高痛阈值,减轻抑郁状态,对紧张性头痛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撒俊鹏;谭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磁疗与近红外线对婴幼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腹泻患儿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50例,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B组并加用磁疗和近红外线照射,每天2次.结果:治疗5 d后,B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98%、88%,χ2=4.89,P<0.05);腹泻缓解时间B组(5.50±1.61)d明显少于A组(6.90±1.80)d(t=5.74,P<0.01).结论:药物配合磁疗与近红外线对婴幼儿腹泻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作者:何正慧;林俊;郝玉华;李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局部药物注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头晕的治疗效果.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头晕患者180例,随机分为2组各90例,综合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辅以局部药物注射治疗;中频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流治疗.结果:经过20次治疗,综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中频组(92.2%、67.7%,P<0.01).结论:龙氏正骨手法结合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的头晕优于单一的物理疗法.
作者:吴志毅;张玉红;杨哲;杨丽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与小气道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32例CVA患者(CVA组)及24例健康人(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T、 CD4+T、 CD8+T、CD4/CD8的比值)水平的变化,并测定反映大气道和小气道(FVC、FEV1和FEF25%-75% 、FEF75%-85%)功能的指标.结果:①CVA组患者外周血CD4+T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CD8+T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1);CD3+T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CVA组FEF25%-75%及FEF75%-85%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③FEF25%-75% 、FEF75%-85%与CD4+T水平皆呈负相关(前者r=-0.462,P=0.021;后者r=-0.461,P=0.019),与CD4/CD8比值也呈负相关(前者r=-0.529,P=0.009,后者r=-0.501,P=0.013);FVC、FEV1与外周血CD3+T、CD4+T、CD8+T及CD4/CD8比值无相关性.结论:FEF25%-75% 、FEF75%-85%对CVA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VA患者FEF25%-75% 、FEF75%-85%与CD4+T、 CD4/CD8的比值有负相关性,说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CVA患者小气道功能进一步减退的原因.早期诊断、治疗CVA,可防止典型哮喘发作,降低入院率及死亡率.
作者:赖映君;陈升汶;邱晨;酆孟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均采用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肌电图检测并分析.结果:经过20次治疗后,60例患者临床治愈35例(58.3%),总有效率为95.0%.肌电图显示腓总神经及胫神经传导速度与治疗前比较显著增高,接近正常值,并能使延长的神经远端潜伏期显著缩短.结论:腰三针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作者:丁建江;许雪萍;韩建农;方红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生物反馈组同时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生物反馈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梁翠萍;孙素娟;王欣淼;郭宗成;吕佩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甲氰咪呱注射液,丹参组增加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在电子胃镜下观察2组胃粘膜改变及张力计法测定胃粘膜pH值.结果:治疗10 d后,胃镜观察显示,丹参组患者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55%(P<0.05);胃粘膜pH值,丹参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335±0.063、6.382±0.157,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提高重度烧伤患者胃粘膜的pH值,降低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冷明芳;周国华;宋知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性格特征、负性情绪以及心理状态,以针对性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采用A型行为问卷及自评量表(SAS、SDS)对77例冠心病患者进行测量评定.结果:77例冠心病患者中A型性格62例(80.5%),表现为情绪不稳定(62.2%)、焦虑(85.1%)或忧郁(25.1%).结论:A型性格是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良的心理状态是冠心病的诱发因素,调整好心理状态是冠心病康复的关键.
作者:于海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康复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均给予降血压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康复运动.随访6个月,采用SCL-90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及比较.结果:康复组SCL-90阳性症状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坚持康复运动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作者:吴燕;朱利月;吴红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康复指导,综合组同时配合针刺、康复训练及心理指导.治疗1个月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综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疗效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综合治疗有助于减小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石云琼;陈雯;郑午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致膝关节障碍和小腿肿胀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0例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抬高患肢及随意活动;康复组采用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中药熏蒸、局部按摩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结果: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110°和90-109°、小腿周径与健侧比较<1 cm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90°所需时间及小腿肿胀消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应尽早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避免膝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及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16例均接受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方法.结果:留置时间24 h有3例,3 d 28例,5-7 d 70例,15 d 215例,并且留置期间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改良的留置针方法可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孙素娟;刘月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种新研制的肌力测定仪的信度.方法:应用力传感器技术采集肌肉大收缩力,经A/D(模/数)转换成数字信号,应用计算机软件对所收集的信息智能化处理,从而获得客观、有效的参数;应用自制的肌力测定仪,操作者A 对36例正常受试者左右各10组肌群重复测量2次,操作者A和操作者B对4例正常受试者相同左右各10组肌群分别测量1次,研究操作者内和操作者间信度.重复测试间隔7-10 d.结果:操作者内相关性分析(ICC)>0.75,95%可信区间为0.63-0.99(P<0.01),操作者间ICC>0.75,95%可信区间为0.42-1.0(P<0.01).结论:定量肌力测量系统具有良好的信度,可作为临床检测肌力、制定康复计划和评价康复疗效的客观工具.
作者:李小兰;黄晓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等离子刀汽化融切术和Mckenzie疗法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的Mckenzie治疗后,100例患者中治愈62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治愈率62%,治愈显效率88%.结论: 等离子刀汽化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彭力;徐霖;沈正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