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紧张性头痛

撒俊鹏;谭丽萍

关键词:迷走神经, 紧张性头痛, 5-羟色胺, 脑电波涨落图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机制及疗效.方法:紧张性头痛患者59例均进行迷走神经经皮电刺激治疗20 d后,采用脑电波涨落图技术检测患者5-羟色胺值的变化;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价头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5-羟色胺含量明显增高(P<0.05),并且头痛程度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可增高患者5-羟色胺含量,提高痛阈值,减轻抑郁状态,对紧张性头痛有明显的疗效.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方法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将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0例,A组术后接受系统的功能锻炼,包括卧床位下肢肌肉锻炼、腰背肌及腹肌锻炼;B组仅由护士讲授卧床位的功能锻炼方法,不强调运动强度,术后3个月评定2组患者腰、臀、下肢残余疼痛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目测类比评分和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率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成功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庆;徐峰;刘曦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下肢骨折致膝关节障碍和小腿肿胀的影响.方法:下肢骨折术后患者60例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外固定、抬高患肢及随意活动;康复组采用分阶段综合康复治疗,包括物理因子、中药熏蒸、局部按摩及被动运动(CPM机)和主动运动等.结果: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110°和90-109°、小腿周径与健侧比较<1 cm的患者均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康复组膝关节活动度恢复到90°所需时间及小腿肿胀消除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下肢骨折致膝关节功能障碍患者应尽早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有利于避免膝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与小气道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数量与小气道功能变化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分析32例CVA患者(CVA组)及24例健康人(正常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T、 CD4+T、 CD8+T、CD4/CD8的比值)水平的变化,并测定反映大气道和小气道(FVC、FEV1和FEF25%-75% 、FEF75%-85%)功能的指标.结果:①CVA组患者外周血CD4+T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P<0.01);CD8+T显著性低于正常组(P<0.01);CD3+T与正常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CVA组FEF25%-75%及FEF75%-85%值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③FEF25%-75% 、FEF75%-85%与CD4+T水平皆呈负相关(前者r=-0.462,P=0.021;后者r=-0.461,P=0.019),与CD4/CD8比值也呈负相关(前者r=-0.529,P=0.009,后者r=-0.501,P=0.013);FVC、FEV1与外周血CD3+T、CD4+T、CD8+T及CD4/CD8比值无相关性.结论:FEF25%-75% 、FEF75%-85%对CVA患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CVA患者FEF25%-75% 、FEF75%-85%与CD4+T、 CD4/CD8的比值有负相关性,说明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在哮喘变应性气道炎症中起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CVA患者小气道功能进一步减退的原因.早期诊断、治疗CVA,可防止典型哮喘发作,降低入院率及死亡率.

    作者:赖映君;陈升汶;邱晨;酆孟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和血糖的调节作用

    目的:观察张力平衡针法对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220例,随机法分为A组与B组各110例,分别采用张力平衡针法(A组)与传统针法(B组)进行对照观察,并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血脂、血糖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0 d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肌张力改善,血脂、血糖指标均有下降,A组与B组比较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张力平衡针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痉挛瘫痪患者的肌张力和恢复神经功能,在下调血脂、血糖方面亦优于传统针法组.

    作者:娄必丹;章薇;刘智;林华;王净净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紧张性头痛

    目的:探讨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机制及疗效.方法:紧张性头痛患者59例均进行迷走神经经皮电刺激治疗20 d后,采用脑电波涨落图技术检测患者5-羟色胺值的变化;目测类比评分法(VAS)评价头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5-羟色胺含量明显增高(P<0.05),并且头痛程度分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迷走神经可增高患者5-羟色胺含量,提高痛阈值,减轻抑郁状态,对紧张性头痛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撒俊鹏;谭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保护重度烧伤患者胃粘膜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对重度烧伤患者胃粘膜的保护作用.方法:40例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丹参组和对照组各20例,均给予抗休克、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并静脉滴注甲氰咪呱注射液,丹参组增加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前后在电子胃镜下观察2组胃粘膜改变及张力计法测定胃粘膜pH值.结果:治疗10 d后,胃镜观察显示,丹参组患者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率为30%,明显低于对照组55%(P<0.05);胃粘膜pH值,丹参组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7.335±0.063、6.382±0.157,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能提高重度烧伤患者胃粘膜的pH值,降低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生率.

    作者:冷明芳;周国华;宋知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民政康复治疗专业办学模式

    民政康复是我国康复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于1997年开始兴办康复治疗专业.经过8年探索与实践,学院办学条件改善,师资队伍不断增强,办学质量稳步提高,已成为行业和区域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摸索出一套具有民政特色的康复治疗专业办学模式.

    作者:罗治安;陈卓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慢性腰痛患者椎旁肌的表面肌电图变化

    无论从医学还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慢性腰痛(CLBP)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欧洲,CLBP导致10%-15%工作日的丧失;在工业发达的国家,终身发病的占70%,但90%发病原因不清楚,无腰痛者也表现出腰椎影像学异常.而且疼痛症状与体征的相关性并不确切.目前的影像学技术未能捕捉到脊背肌肉的病理解剖情况,这与有关腰背肌肌力不足是慢性腰痛综合征重要原因的假设明显不一致.

    作者:罗盛飞;王培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

    目的:探讨脑出血急性期患者延长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时间,减少反复穿刺及对血管的损伤,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方法:脑出血急性期患者316例均接受改良的静脉留置针的留置方法.结果:留置时间24 h有3例,3 d 28例,5-7 d 70例,15 d 215例,并且留置期间未出现感染现象.结论:改良的留置针方法可延长留置时间.

    作者:孙素娟;刘月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15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年龄段分为老年组68例(60-69岁)和高龄组82例(70-89岁),根据X光片结果确定骨折的部位,询问患者骨折时的状态及诱发因素.结果:骨折患者中女性占67.3%,男性占32.7%;骨折发生部位依次为股骨颈、椎体、前臂远端;跌倒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受轻微的外力撞击即可发生骨折,护理人员应针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降低其骨折的发生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月欣;孙素娟;王世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等离子刀汽化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微创手术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等离子刀汽化融切术和Mckenzie疗法治疗,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经过3周的Mckenzie治疗后,100例患者中治愈62例,显效22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治愈率62%,治愈显效率88%.结论: 等离子刀汽化结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作者:彭力;徐霖;沈正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社区家庭病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病床综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作用.方法:对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家庭病床综合治疗,并每6个月评定1次患者的疗效、复发率、治疗的依从性、社会功能(全劳动)、对社会负性影响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结果:家庭病床综合治疗第6个月及1年时,患者的显效率、治疗的完全依从性、复发率、BPRS、CGI-S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01),复发率(10.6%)、对社会负性影响(2.4%)及直接医疗费用均显著下降(P<0.001).结论:家庭病床综合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功能的提高有很大促进作用,并显著减轻患者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在我国城区精神病社区康复工作中切实可行.

    作者:龚传鹏;向东方;刘金菊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急性脑梗死针刺与运动疗法对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针刺及运动疗法后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程度及与其功能性活动的关系.方法:132例首发脑梗死偏瘫患者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各66例,均按神经内科常规处理,并进行运动疗法,综合组同时按照中医辩证法对患者上肢施以针刺.结果:治疗2月后,上肢运动功能积分、患腕主动活动范围、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中进食、梳洗、穿脱上衣等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提高(P<0.05),综合组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早期采用综合疗法可以明显促进日常生活能力的大程度恢复,对患者预后有良好的影响.

    作者:林景琳;吴桂昌;杨锦玲;郑伟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卒中单元管理模式中康复治疗的意义

    脑血管病传统的治疗方式因其随意性和缺乏明确的收益证据而备受争议[1].卒中单元(stroke unit,SU)管理模式展现了美好的前景[2,3],而在SU中,主要的是康复治疗的应用.

    作者:柯贤军;郭珍立;许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心理学模式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ADL的影响.方法:6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常规神经科治疗和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在治疗过程中康复组配合健康教育,个别心理疏导等心理干预.治疗前后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14项评价心理障碍;Brunnstrum评价肢体功能;Barthe指数评价ADL.结果:治疗3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HAMA有所下降,肢体功能和ADL均有提高,康复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均有很大影响.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伍丽珊;罗爱华;潘翠环;谢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方法: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和心理疏导,生物反馈组同时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生物反馈组表现更明显(P<0.05).结论:生物反馈结合抗抑郁药物及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明显.

    作者:梁翠萍;孙素娟;王欣淼;郭宗成;吕佩源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康复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了解康复运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4例,均给予降血压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康复运动.随访6个月,采用SCL-90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对2组患者进行调查及比较.结果:康复组SCL-90阳性症状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坚持康复运动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存质量.

    作者:吴燕;朱利月;吴红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失语的强制性诱导治疗

    目的:强制性诱导(CI)治疗脑卒中后慢性失语的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慢性失语患者20例,随机分为2组各10例,常规组按脑卒中失语的常规治疗方法治疗4周,CI组则在相对短时间内连续强化训练2周.经过相同的治疗时间(30-35 h)后,采用西方成套测验(WAB)和交流能力问卷(CAL)评定患者语言功能和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结果:WAB评分,CI组4项测试中3项即口语表达、命名及听理解与治疗前比较有进步(P<0.05),复述功能恢复较差;而常规组仅口语表达有进步.CAL评分,CI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增加30%(P<0.05),常规组无明显增加.结论:强制性诱导失语疗法能在短期内改善脑卒中后慢性失语患者的语言技能.

    作者:史淑杰;朱红梅;刘昭君;刘昕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武汉市盲校儿童低视力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武汉市盲校儿童盲及低视力患病情况和致病原因.方法: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武汉市盲校92例在校生裸眼视力和矫正视力,并进行常规外眼、前房、晶状体、眼底检查以诊断盲及低视力学生的主要病因.结果:92例中,盲54例(58.7%);低视力34例(37%),其它4例(4%).其中有12例(13%)可通过矫正屈光不正而改善视力.病因主要为先天遗传性眼病,其中先天性白内障排在第一位.先天性白内障及青光眼术后视力仍<0.05分别为71.4%和50%.结论:先天性眼病应早期防治,并应重视术后继续治疗.在盲校中仍有部分患者可通过治疗提高视力,少数甚至可以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开展盲及低视力普查及康复工作对盲校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想娣;谢源;周佩霞;杨霞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金雀异黄素刺激人成骨细胞分泌护骨素以及抑制IL-6生成

    目的:探讨金雀异黄素对人成骨细胞(hOB)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培养结合RT-PCR、Western blot技术观察金雀异黄素对护骨素(OPG)、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白介素-6(IL-6)等基因mRNA及蛋白质表达.结果:金雀异黄素下调hOB细胞RANKL、IL-6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上调OPG mRNA及蛋白质和hOB细胞ER-α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结论:金雀异黄素可以对雌激素核受体的表达进行调控,该雌激素样效应是其抗骨质疏松作用的分子机制之一.

    作者:王运林;刘晓晴;杨菲;姚汉华;夏秦;向光大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