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日点评分析法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护理中的应用

刘洁

关键词:点评, 分析法, 糖尿病患者, 患者自我管理, 技能测评, 护理, 管理技能, 治疗依从性, 自我注射, 自我监测, 应用效果, 健康教育, 低血糖, 责任, 运用, 运动, 饮食, 药物, 认知, 盲区
摘要:目的:探讨日点评分析法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应用效果.方法:在患者出院前3日,责任护师采用日点评分析法,记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不足或盲区(盲点),并汇总、分析、针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指,直到患者或家属掌握,治疗依从性提高.结果:出院时患者自我管理技能:饮食、运动、药物(自我注射)、自我监测、低血糖的认知均掌握并能正确运用.结论:日点评分析法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及提高,从而提高正确治疗依从性.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个体化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年营养专科门诊对58例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即分析患者体重、血压、实验室检验结果,给与个体化的具体的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追踪护理干预持续时间6个月后,评价体重、血压值.结果:58例中年患者,体重、血压均控制在理想状态下.结论: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使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的体重、血压发生变化.使血压控制在治疗结果理想状态下,减少诱发因素的发生.

    作者:赞登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致10例转氨酶升高的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2013年1月~9月心血管内科阿托伐他汀致转氨酶升高的1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服药情况及转氨酶变化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33~67岁,平均58.49.7岁;体重60~100kg,平均76.715.1kg;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为20~40mg;10例报告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出现异常,不伴有肝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时间为服药后3~9天,平均为5.72.0天.结论:掌握阿托伐他汀致转氨酶增高的不良反应特点,积极对临床医师及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重视肝功能监测,可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王亚娟;贾茹;邓宁;朱秀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临床药师做好医护患药品安全知识教育体会

    目的:探讨药师做好医护患药品安全知识教育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临床药师对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知识、药物信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过程,即按照策画→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进行安全用药知识教育和咨询服务.结果:有效提高了临床医师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临床护士遵照医嘱为患者提高符合规范的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患者咨询服务满意度达97%.结论:做为临床药师,为医护患提供优质的药物知识宣教及药物信息咨询服务是其重要的职责,药师高水平的药学新知识、新业务和有效策画,主动服务理念,是做好医护患药品安全知识教育和咨询服务的有效举措.

    作者:郑强;程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手法按摩膀胱区治疗新生儿尿潴留

    正常93%的新生儿在生后24小时内排尿,99%在48小时内排尿. 尿液在膀胱内积聚不能排出称为尿潴留,表现为除尿道口未能见到尿液排出外,有下腹部膨满,触到扩大的膀胱样肿块,叩诊浊音.我们在临床上发现采用手法按摩新生儿膀胱区对尿潴留患儿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美丽;王丽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规避风险脆弱性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规避风险脆弱性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护理方法.方法:对每位血管痴呆患者进行风险脆弱性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防控措施,规避风险发生.结果:本护理单元18例血管痴呆患者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住院期间全程护理安全、优质、高效.结论: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服务意识,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脆弱性评估,对风险预测预防,可提高血管痴呆性患者护理安全.

    作者:张海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的体会

    目的:探讨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方法.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药治疗存在依从性低(89.6%)的原因探讨分析,实施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药治疗存在依从性提高到96.6%,2例因病情变化停服药物,进行131I治疗.结论:追踪随访患者,了解服药情况,针对低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用药指导、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甲状腺患者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

    作者:马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管理法在内科系统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病区质量管理应用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护士长学习掌握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对本科全体护士培训学习掌握循环管理法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应用能力.结果:通过2年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质控和管理能力.结论: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执行、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这几方面,使护理质量改进形成螺旋式,不断地循环上升,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作者:董巧云;陶菊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所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以患者健康行为、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两个指标来观察高脑梗死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为96%;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实践中融入心身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血清和胸水CEA在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及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CEA表达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 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观察组1)及32例 恶性胸水患者(观察组2)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血清及胸水CEA水平来探究其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EA浓度远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而两者血清CEA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作者:刘颖;于素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后的灌肠方法及观察要点

    目的:改良后的灌肠方法可以插到肠道病变部位,使药液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以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从而达到康复.方法:①用一次性输液管接一次性吸痰管;②直接用注射器接吸痰管;③不接吸痰管就需要把输液器前段剪去、圆润一点,避免刺破肠道(不常用);以上方法适用于中药保留灌肠,每次100毫升,每天睡前灌肠.结果:方法①(10例);方法②(3例);方法③(2例).结论:改良后的灌肠方法使用方便,经济适用,便于操作,药物不宜沉淀.

    作者:王凤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如何降低门诊患者输液时的呼叫率

    目的:改变社区门诊输液室的工作现状,减少患者静脉输液时的呼叫次数,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培训静脉输液正规流程,细化各班工作职责,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结果:改变输液室的工作现状后,患者输液时的呼叫率降低,满意度提高.结论:不断改善工作现状,提高护理质量,使工作更有序化、标准化.

    作者:辛文英;白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精细化管理在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管理管理在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2013年~2014年,本护理单元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即将精细化管理思想、作风、态度贯彻到每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结果:108例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大优质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意识和能力.结论: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患者实施精细化基础护理操作和精细化基础护理质控,是夯实基础护理的保障.

    作者:华龙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病患,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病患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患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8.8%)显著优于对照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1.15±2.46)分、(35.98±2.85)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7±5.26)分、(49.96± 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工作中,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证了手术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志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存在配伍禁忌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发现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存在配伍禁忌. 出现白色混浊小片絮状物,为此进行实验和观察,以指导两种药物的正确使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美琴;张艳萍;张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治疗组19例,联合治疗组(参麦注射液和卡托普利)21例,治疗前后观察血压、心率等指标,对比用药前后心功能状态,并与对照组19例比较.结果:患者心功能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率及收缩压与心率乘积均有显著降低,3组(联合组、参麦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47%、73.68%、57.89%,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参麦注射液加卡托普利联合治疗慢性肺心病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范化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目的:研究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改善对策.方法 :对本院24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助产士填写抑郁自评量表、压力源表和焦虑自评表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院助产士抑郁自评量表结果为(45.19±11.67)分,常模参照数据为(36.79±11.73)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院助产士焦虑自评表结果为(51.99±14.17)分.常模参照数据为(41.77±10.69)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卫生部门及院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助产士工作压力,以保证其心理健康.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住院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跌倒事件发生.方法:对2014年上报护理部的16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跌倒的发生存在集中趋势,年龄为老年患者居多,地点集中在厕所和床边,发生时间集中在夜间,并与住院环境和服用药物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做好入院评估、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落实健康教育,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梁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即设置设备精细化管理、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结果: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得到患者、麻醉医师、手术专家的认可.结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安全优质高效.

    作者:冯永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传统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患者每组60例护理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患关系等因素.结果:舒适护理组术后的疼痛程度、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反应在统计学上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护患信任关系也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不但能够减轻骨科患者不适度与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急诊科护士在新形势下的素质与能力培养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素质与能力培养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重点对本院急诊科45名护士进行素质与能力培养,努力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不断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急诊科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得到全面提高.结论:加强急诊科护士素质与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作者:张桂梅;郜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