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文英;白霞
目的:分析497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提高母婴健康.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的49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进行描述性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产后出血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宫缩乏力,312例产妇,占62.78%,第二位原因是胎盘因素,115例产妇,占23.14%,第三位原因是软产道裂伤,42例产妇,占8.45%,因凝血障碍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有28例,占5.63%..结论:针对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障碍等主要产后出血原因,通过产前预防、分娩和产后监测、抢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的实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
作者:廖花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本院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7月1日~2014年10月31日门急诊处方,每月各500张,共计2000张进行统计,点评、结果分析.结果:本院2014年7月份到10月份各月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78~1.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238.2~285.1元;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1.6%~22.6%;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17%~19%;药占比为0.82%~1.15%;处方合格率为96.6%~98%.有6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3% ,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7张、处方用药不适宜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85%、1.15%.结论:用药合理性仍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工作.
作者:吴艳姣;成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住院患者跌倒事件原因分析,探讨相应的预防措施,防范跌倒事件发生.方法:对2014年上报护理部的16例跌倒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跌倒的发生存在集中趋势,年龄为老年患者居多,地点集中在厕所和床边,发生时间集中在夜间,并与住院环境和服用药物等因素有关.结论: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做好入院评估、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落实健康教育,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可以有效地预防意外事件发生.
作者:梁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常规白带镜检与安-图阴道五联检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测结果对比,探讨阴道五联检方法的不足.方法:对195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其中血性标本180例、精液标本40例,基底层细胞+以上65例,药物标本46例,进行白带常规镜检,同时用安图阴道炎五联检试剂卡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性标本上BV检出率,阴道炎五联检法高于白带常规镜检,导致假阳性.在精液标本霉菌和滴虫的检出阴道五联检有一定的缺陷,以及阴道炎五联检法不能反映脱落细胞学的情况.结论:在乡镇医院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卡筛查阴道分泌物时,同时必须结合白带常规镜检结果,必要时加以白带染色镜检以及培养来辅助诊断,以免造成脱落细胞学的漏检以及BV、霉菌与滴虫误检.
作者:何惠;宋小艳;赵天军;漆凤;周巧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5年1月,手术室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应用于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即设置设备精细化管理、患者转入、转出标准与流程精细化管理.结果:麻醉后复苏护理取良好效果,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得到患者、麻醉医师、手术专家的认可.结论:精细化管理理念是提高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的有效方法,使麻醉后复苏护理安全优质高效.
作者:冯永贤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为临床预防血流感染和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静脉血加入双相血培养瓶培养,用VITIK-compact-2进行鉴定,及相应的培养.结果:2013年1月~2014年9月分离出病原菌86株,其中G+菌45株占52.33%,G-菌41株占47.67%.结论:血培养结果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大肠埃希菌是血流感染的常见菌,万古霉素对G+菌有效,亚胺培南对G-菌有效.
作者:冯艳鹏;王桂燕;皮敏;张彩虹;寇振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PDCA(质量持续改进管理)法在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确定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存在或潜在问题,分析问题原因、制定改进措施、检查、处理,持续改进..结果:通过PD-CA循环管理法,有效提高了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同时提高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论 :PDCA循环管理法法应用于临床一线护士安全用药管理中, 能有防范效护理用药中的不安全因素, 从而使护理安全用药得以实现.
作者:石慧枝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细管理管理在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2013年~2014年,本护理单元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即将精细化管理思想、作风、态度贯彻到每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结果:108例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大优质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意识和能力.结论: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患者实施精细化基础护理操作和精细化基础护理质控,是夯实基础护理的保障.
作者:华龙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护理指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本院接诊的11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家庭牵引治疗,实验组在家庭牵引治疗基础上加以腰部护理、腰肌功能锻炼、以及行走护理;对照组只告知护理方法不进行师范和监督,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复发率经过x2检测后差异明显(P<0.05).结论:护理指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能降低腰椎键盘复发概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王美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针灸康复科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间本院针灸康复科收治的60例患者,按照其临床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于研究期间均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于研究期间均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率及其他临床观察指标,进行深入讨论.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中对于临床护理非常满意25例,比较满意3例,临床护理满意率高达93.33%,护理期间护患纠纷共发生2次,患者跌倒共发生1次;相比较对照组30例患者中对于临床护理非常满意14例、比较满意10例,临床护理满意率为80.00%,护理期间护患纠纷共发生6次,患者跌倒共发生8次.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针灸康复科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作者:周菁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1 病例摘要患者,男,52岁.既往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3天前提重物后出现腰部及左下肢外侧、后侧疼痛、麻木,以大腿外侧及小腿外侧疼痛明显. 查体:L4~L5、L5~S1棘突旁压痛明显,左侧为甚,左下肢后外侧触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患者因疼痛明显, 4字试验及股神经牵拉试验未检查. 患者来院时已做腰椎间盘CT,明确诊断:L4~L5、L5~S1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来本康复理疗科治疗.
作者:孙海昌;周鑫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方法:以临床工作能力为主,兼顾职称、学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工作年限,实际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在科内把护士分为5个层级:0级、1级、2级、3级、4级.根据工作时间性质和科内人员情况将分为五组:1组、2组、3组、4组均为循环倒班组、5组为辅助正常班组.结果:通过分层分组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护士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快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及急救水平成长,加强了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和支持作用,使得护理工作更好的满足于患者的需求,减少护理缺陷避免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梁改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致肝功能异常的一般规律和临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对2013年1月~9月心血管内科阿托伐他汀致转氨酶升高的10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患者的基本信息、服药情况及转氨酶变化值进行分析.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年龄33~67岁,平均58.49.7岁;体重60~100kg,平均76.715.1kg;阿托伐他汀服用剂量为20~40mg;10例报告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均出现异常,不伴有肝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转氨酶升高时间为服药后3~9天,平均为5.72.0天.结论:掌握阿托伐他汀致转氨酶增高的不良反应特点,积极对临床医师及患者进行合理用药指导,重视肝功能监测,可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王亚娟;贾茹;邓宁;朱秀琪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改善对策.方法 :对本院24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助产士填写抑郁自评量表、压力源表和焦虑自评表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院助产士抑郁自评量表结果为(45.19±11.67)分,常模参照数据为(36.79±11.73)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院助产士焦虑自评表结果为(51.99±14.17)分.常模参照数据为(41.77±10.69)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卫生部门及院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助产士工作压力,以保证其心理健康.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方法.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药治疗存在依从性低(89.6%)的原因探讨分析,实施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药治疗存在依从性提高到96.6%,2例因病情变化停服药物,进行131I治疗.结论:追踪随访患者,了解服药情况,针对低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用药指导、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甲状腺患者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
作者:马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传统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患者每组60例护理资料进行分析,主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心理状态以及护患关系等因素.结果:舒适护理组术后的疼痛程度、焦虑和恐惧等不良反应在统计学上明显低于传统护理,护患信任关系也明显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舒适护理不但能够减轻骨科患者不适度与焦虑程度,减轻患者的疼痛,而且有利于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日点评分析法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应用效果.方法:在患者出院前3日,责任护师采用日点评分析法,记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不足或盲区(盲点),并汇总、分析、针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指,直到患者或家属掌握,治疗依从性提高.结果:出院时患者自我管理技能:饮食、运动、药物(自我注射)、自我监测、低血糖的认知均掌握并能正确运用.结论:日点评分析法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及提高,从而提高正确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及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CEA表达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 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观察组1)及32例 恶性胸水患者(观察组2)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血清及胸水CEA水平来探究其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EA浓度远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而两者血清CEA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作者:刘颖;于素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所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以患者健康行为、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两个指标来观察高脑梗死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为96%;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实践中融入心身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个体化护理干预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年营养专科门诊对58例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饮食运动个体化护理干预方法,即分析患者体重、血压、实验室检验结果,给与个体化的具体的饮食指导和运动干预,追踪护理干预持续时间6个月后,评价体重、血压值.结果:58例中年患者,体重、血压均控制在理想状态下.结论:有效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能使体重超重中年高血压患者的体重、血压发生变化.使血压控制在治疗结果理想状态下,减少诱发因素的发生.
作者:赞登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