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津;董君
目的:探讨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应用.方法:以临床工作能力为主,兼顾职称、学历、在重症监护室(ICU)的工作年限,实际工作能力等多方面,在科内把护士分为5个层级:0级、1级、2级、3级、4级.根据工作时间性质和科内人员情况将分为五组:1组、2组、3组、4组均为循环倒班组、5组为辅助正常班组.结果:通过分层分组管理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患者、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论:护士分层分组弹性排班管理模式的实施,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价值,加快低年资护士的专业水平及急救水平成长,加强了高年资护士对低年资护士的带教和支持作用,使得护理工作更好的满足于患者的需求,减少护理缺陷避免了医患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梁改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精细管理管理在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方法.方法:2013年~2014年,本护理单元在开展优质护理活动中,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夯实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基础护理,即将精细化管理思想、作风、态度贯彻到每位患者基础护理管理活动和操作过程中.结果:108例患者基础护理服务大优质化,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基础护理服务意识和能力.结论:应用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患者实施精细化基础护理操作和精细化基础护理质控,是夯实基础护理的保障.
作者:华龙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助产士工作压力源和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改善对策.方法 :对本院24位助产士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助产士填写抑郁自评量表、压力源表和焦虑自评表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本院助产士抑郁自评量表结果为(45.19±11.67)分,常模参照数据为(36.79±11.73)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院助产士焦虑自评表结果为(51.99±14.17)分.常模参照数据为(41.77±10.69)分,两组数据对比,(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我国卫生部门及院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缓解助产士工作压力,以保证其心理健康.
作者:张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60例病患,按不同的护理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舒适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病患手术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患手术治疗总有效率(98.8%)显著优于对照组(9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病患的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1.15±2.46)分、(35.98±2.85)分,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37±5.26)分、(49.96± 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手术室工作中,能够有效消除患者的抑郁、焦虑心理,提高手术治疗效果,保证了手术质量,从而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张志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所神经内科收治的48例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以患者健康行为、对护理服务满意程度两个指标来观察高脑梗死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和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的实施,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较高,为96%;并且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实践中融入心身护理干预,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马俊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497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和提高母婴健康.方法: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6月本院妇产科住院分娩产后出血的49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 进行描述性分析其发生原因.结果:产后出血排在第一位的原因是宫缩乏力,312例产妇,占62.78%,第二位原因是胎盘因素,115例产妇,占23.14%,第三位原因是软产道裂伤,42例产妇,占8.45%,因凝血障碍导致产后出血的产妇有28例,占5.63%..结论:针对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裂伤、凝血障碍等主要产后出血原因,通过产前预防、分娩和产后监测、抢救护理、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对策的实施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命质量.
作者:廖花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为规范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本院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方法::抽取本院2014年7月1日~2014年10月31日门急诊处方,每月各500张,共计2000张进行统计,点评、结果分析.结果:本院2014年7月份到10月份各月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为1.78~1.9;平均每张处方金额为238.2~285.1元;注射剂的使用率为21.6%~22.6%;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为17%~19%;药占比为0.82%~1.15%;处方合格率为96.6%~98%.有60张处方存在不合理现象,占3% ,其中,处方书写不规范共计37张、处方用药不适宜23张,分别占全部抽查处方的比率为1.85%、1.15%.结论:用药合理性仍存在问题,应进一步加强处方点评工作.
作者:吴艳姣;成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日点评分析法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应用效果.方法:在患者出院前3日,责任护师采用日点评分析法,记录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中的不足或盲区(盲点),并汇总、分析、针针对性实施健康教育指,直到患者或家属掌握,治疗依从性提高.结果:出院时患者自我管理技能:饮食、运动、药物(自我注射)、自我监测、低血糖的认知均掌握并能正确运用.结论:日点评分析法适用于糖尿病患者出院前自我管理技能测评及提高,从而提高正确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药师做好医护患药品安全知识教育措施和效果.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临床药师对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知识、药物信息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过程,即按照策画→实施→检查→处理的程序进行安全用药知识教育和咨询服务.结果:有效提高了临床医师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临床护士遵照医嘱为患者提高符合规范的治疗、给药等护理服务;患者咨询服务满意度达97%.结论:做为临床药师,为医护患提供优质的药物知识宣教及药物信息咨询服务是其重要的职责,药师高水平的药学新知识、新业务和有效策画,主动服务理念,是做好医护患药品安全知识教育和咨询服务的有效举措.
作者:郑强;程桂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结核性胸膜炎及恶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CEA表达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在本院进行诊治的 45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观察组1)及32例 恶性胸水患者(观察组2)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血清及胸水CEA水平来探究其对结核性胸膜炎和恶性胸水诊断的价值.结果:本研究中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的CEA浓度远高于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而两者血清CEA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胸腔积液CEA检测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
作者:刘颖;于素卿 刊期: 2016年第01期
本文就肾上腺皮质腺癌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回顾近几年来国内外对该疾病磁共振影像学检查技术在诊断方面应用.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对肾上腺皮质腺癌的诊断价值,并与临床症状、实验室资料相结合,发现皮质腺癌具有较特征性MRI表现,可通过MRI检查确诊. MRI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及分辨率,可直观显示肾上腺的形态学改变,可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充足证据,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代津;董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素质与能力培养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重点对本院急诊科45名护士进行素质与能力培养,努力学习急诊急救知识,不断提高急救水平,保证急诊科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结果:急诊科护理工作质量、效率得到全面提高.结论:加强急诊科护士素质与能力培养,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升.
作者:张桂梅;郜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在临床用药过程中, 发现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注射用盐酸托烷司琼存在配伍禁忌. 出现白色混浊小片絮状物,为此进行实验和观察,以指导两种药物的正确使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美琴;张艳萍;张玉芬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血培养阳性标本的病原菌分布及易感因素为临床预防血流感染和指导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集静脉血加入双相血培养瓶培养,用VITIK-compact-2进行鉴定,及相应的培养.结果:2013年1月~2014年9月分离出病原菌86株,其中G+菌45株占52.33%,G-菌41株占47.67%.结论:血培养结果对临床医生的诊断有重大意义.大肠埃希菌是血流感染的常见菌,万古霉素对G+菌有效,亚胺培南对G-菌有效.
作者:冯艳鹏;王桂燕;皮敏;张彩虹;寇振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找出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对策. 方法:对2013年度本院各科室自愿上报的76例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类型以给药相关类占第1位,工作3年以内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比例高.结论:只有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安全意识,加强护士责任心及规范化培训,认真严格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加强护患沟通,才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
作者:张桂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规避风险脆弱性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安全护理方法.方法:对每位血管痴呆患者进行风险脆弱性评估,实施针对性护理防控措施,规避风险发生.结果:本护理单元18例血管痴呆患者无1例不良事件发生,住院期间全程护理安全、优质、高效.结论: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安全服务意识,对存在或潜在的风险脆弱性评估,对风险预测预防,可提高血管痴呆性患者护理安全.
作者:张海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管理法在内科系统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病区质量管理应用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法.护士长学习掌握质量持续改进循环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并具备实践应用能力,同时对本科全体护士培训学习掌握循环管理法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模拟应用能力.结果:通过2年的应用,有效提高了病区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质控和管理能力.结论:质量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通过分析问题、确定目标、制定计划、实施执行、控制检查、巩固成果并处理遗留问题这几方面,使护理质量改进形成螺旋式,不断地循环上升,持续改进.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工具.
作者:董巧云;陶菊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方法.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1月,对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药治疗存在依从性低(89.6%)的原因探讨分析,实施改进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4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服药治疗存在依从性提高到96.6%,2例因病情变化停服药物,进行131I治疗.结论:追踪随访患者,了解服药情况,针对低依从性低的原因,采取用药指导、多形式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甲状腺患者药物治疗服药依从性.
作者:马燕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探讨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本院5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其中, 25名护理人员使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设为对照组:25名护理人员采取层级管理模式进行护理管理,设为观察组,调查研究两组护理人员管理前后护理质量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综合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工作总满意率为96.0%,对照组为78.0%,观察组护理人员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x2=18.06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管理,有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护理人员综合水平与临床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石慧;李雪芬;张海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常规白带镜检与安-图阴道五联检法对阴道分泌物标本检测结果对比,探讨阴道五联检方法的不足.方法:对1950例患者阴道分泌物其中血性标本180例、精液标本40例,基底层细胞+以上65例,药物标本46例,进行白带常规镜检,同时用安图阴道炎五联检试剂卡进行检测.结果:在血性标本上BV检出率,阴道炎五联检法高于白带常规镜检,导致假阳性.在精液标本霉菌和滴虫的检出阴道五联检有一定的缺陷,以及阴道炎五联检法不能反映脱落细胞学的情况.结论:在乡镇医院用阴道炎五联检试剂卡筛查阴道分泌物时,同时必须结合白带常规镜检结果,必要时加以白带染色镜检以及培养来辅助诊断,以免造成脱落细胞学的漏检以及BV、霉菌与滴虫误检.
作者:何惠;宋小艳;赵天军;漆凤;周巧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