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的;邓小兰;钟爱清
1998年3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彩超检测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38-67岁,平均54岁;病程3 d-5年,平均2.7年;均以头晕为主诉,其中以特定方向转头时发生眩晕12例,眩晕伴失眠6例,劳累、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伴颈部疼痛不适29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一过性不清8例,记忆力减退13例,肢体麻木17例.89例患者均采用ZGL-1型直流感应电疗机治疗,选用直流电部分,绒布衬垫8 cm×10 cm,患者仰卧位,正极放置颈部,副极放置额部,输出电0.01-0.03 mA/cm2,每日1次,20 min.
作者:王丽冰;吕军吉;吴东;李晓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本院收治膝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16-47岁,平均27岁;右膝53例,左膝27例;均为股骨、胫骨或髌骨骨折;因病灶清除、股骨骨折后感染、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后石膏固定及膝关节周围其它疾患致关节僵直时间5-17个月,平均13个月;松解手术前关节屈伸活动范围20°-105°.
作者:易文远;彭仕芳;张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去神经大鼠骨骼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各8只,M组及E组均切断坐骨神经,C组为正常对照组;同时E组大鼠腓肠肌给予频率为2Hz的电刺激.30 d后分别取3组大鼠腓肠肌腹部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图像分析系统测试肌纤维的直径.结果:Ⅰ型肌纤维百分比与C组比较,M组和E组均有显著增多(P<0.05);Ⅰ型肌纤维直径M组小于C组及E组(P<0.05),C组与E组则相近.Ⅱ型肌纤维直径与C组比较,M组及C组均减少(P<0.05);与E组比较,M组更明显(P<0.05).结论:去坐骨神经大鼠腓肠肌给予电刺激后可使Ⅰ型肌纤维比例增多、直径增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利强;曲梓怡;马玉琼;剧红梅;孙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2000年1月以来我科行心脏介入手术患者238例,男171例,女67例;年龄32-75岁.冠状动脉造影138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35例,经PTCA加支架15例,安装埋藏式起搏器42例,射频消融术8例.主要并发症为①出血及皮下血肿:本文局部血肿3例,主要为动脉压迫止血方法不当引起;穿刺点出血1例,为术后搬动时包扎绷带纱布松动移位造成.护理对策为术后密切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压迫的沙袋有无滑落,拔管后局部压迫20-30 min,并包扎固定,沙袋压迫6 h.
作者:高丽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受与分析过程异常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年龄、耳毒性药物、感染或过度刺激等,多由于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缺失,且因为受损的听觉毛细胞不能自发的再生,故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迄今为止,可选择的有效提高听力的方法就是佩带助听器或耳蜗植入,将环境中的声信号转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入患者听神经,尚无替换受损毛细胞的治疗.但一种可能的毛细胞再生的方法是诱导受损耳蜗中遗留的非感觉细胞表型分化,Atoh1基因因其在内耳感觉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现就Atoh1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性实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倪坤;黄红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病程3个月-11年;X光片示膝关节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随机分A、B 2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坐位屈膝约90°,取阿是穴、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及曲池穴等,用28号毫针,内外膝眼相透,小幅度快速捻转0.5 min,不提插,其余穴位进针约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遍,每日1次.A组同时接受中药薰蒸:患者取俯卧位,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中药[1]放于薰蒸床加热器中,加水适量煎煮沸腾后产生的蒸气对准暴露的病变膝关节薰蒸,每次30min,每日2次.
作者:沈樯;沈学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肌肉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对照组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能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能力的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4.1%、66.6%,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促进肌力恢复.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自杀作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全球有815 000人死于自杀,即为每40 s就有一人自杀身亡.在15-4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4位死因,也是致病和致残的第6位原因[1],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消极影响,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刚刚被认识.在中国所发生的自杀的特点与其它国家有很大差异: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但自杀的危险因素,抑郁、自杀未遂史、生活质量差、急慢性生活应激源、亲戚及朋友曾有自杀行为等与其它国家相似[2].其实有许多因素可以预防自杀想法或行为的产生,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自信心和社会关系、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及有稳定而幸福的婚姻.由于自杀与多种精神疾病显著相关,因此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自杀风险人群的对照性研究中表明,目前只有两种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确实能行之有效地控制自杀行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al-behavioral therapy,DBT)[3].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CBT在自杀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期望能对临床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危机干预有所帮助.
作者:陈远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肺、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作用.方法:按改良的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2、6、12、24及48 h时肺、肝、肾组织中NOS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组总NOS活性在2、12及24 h时均升高,以12 h时显著(P<0.01),其中2 h时以结构型NOS(cNOS)上升为主(P<0.05),12 h时以诱导型NOS(iNOS)上升为主(P<0.01);在24 h时iNOS仍高(P<0.05),48 h时基本接近S组水平.结论:不同类型NOS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肺、肝、肾组织中活性不同,早期(<6 h),cNOS活性升高,对器官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后期(12-24h),iNOS活性显著上升,介导了迟发性组织损伤.
作者:曾爱英;杨光田;屠恩远;韩遵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患者,男,38岁,CT示L4椎体粉碎性骨折,左桡骨,月骨陈旧性骨折,现双下肢功能障碍3个月入院;LOVETT肌力分级,腹肌肌力2级,双侧大腿各肌群肌力1-3级,双小腿各肌群肌力1级,双足趾肌力0级;双小腿前内侧皮肤浅感觉减弱、深感觉存在,外侧浅感觉差、深感觉存在,双踝关节以下皮肤浅感觉触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腰部伤口愈合,无褥疮,生理反射存在.诊断L4粉碎性骨折,术后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康复评定患者不能自行转移、翻身、坐起及站立,脊髓损伤平衡1级[1],ADL评分25分.
作者:陈小虎;张嘉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现代医学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中医学属于脉痹,淤血,肿胀等范畴,DVT由创伤、手术、妊娠、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1],以致久坐久卧伤气.《医宗金鉴》中所曰 :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如《肘后备急方》云:皮肉卒肿起,狭长如赤,名臁.近年来全球DVT的发病率骤增[2,3],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DVT作一综述.
作者:代晓宁;吕延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在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新发心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43例分为综合组75例与药物组6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有氧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病情况及体重指数(BMI)、脉压(PP)、血糖(FBG)、血甘油三脂(TG)、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变化.结果:随访1.5年,新发心血管病,综合组9例,药物组13例(P<0.05);与药物组及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后TG下降14.7%,向心性肥胖减少16.7%,UA下降21.6%(均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改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TG、向心性肥胖、高UA和PP)在新发心血管病与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91%、87%、96%、83%与90%、74%、88%、47%,其中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PP明显低于前者(P<0.01).4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综合组为31%、药物组为70%(P<0.01).结论:脉压升高、高尿酸血症、高TG、向心性肥胖同时存在是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及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来芹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高脂血症标准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B 2组各60例,A组采用益肾化淤、利湿化浊为主的中药及西药辛伐他汀片治疗;B组则单纯用辛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2组均行全套血脂水平测定.结果:与B组比较,A组血清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下降,HDL明显上升(均P<0.05);A组临床控制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后A组患者未见肝功能损害,B组转氨酶及转肽酶轻度异常2例.停药3个月后,A组复发率低于B组(2.2%、8.8%,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一的一种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景兰;王世华;蔡新力;刘宝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用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并探讨激进康复训练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2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ACL,术前后按激进康复方案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结果:32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平均13个月随访,32例患者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5-80分提高至78-100分(P<0.05),其中23例恢复到损伤前运动水平,9例运动水平较前有所下降.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ACL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配合系统的激进康复训练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功能.
作者:常增林;周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复安穴位注射足三里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118例呃逆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穴位组和肌注组各59例.肌注组采用胃复安10mg肌肉注射;穴位组采用胃复安穴位注射双侧足三里.结果:治疗9 d后,穴位组疗效显著优于肌注组(P<0.05).结论:足三里具有健脾和中,止呃降逆的功能,穴位注射可显著提高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
作者:刘丽华;殷琼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CRF)和在DM中的重要死亡原因[1,2].因此对DN 的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应予高度关注.本文仅对DN患者低蛋白饮食(LPD)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伟光;吴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增加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能显示提高腰椎管狭窄的康复疗效.
作者:庞日朝;张安仁;胡斌;赵娟妮;杨和平;王画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问题,为医院管理提供新内容.方法:采用自编医生工作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问卷表对3家医院210例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医疗安全、工资待遇、医患关系、工作家庭冲突及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及个人成就感等.结果.来自不同工作压力对医生职业倦怠具备不同的预测作用;在情绪衰竭方面女性医生比男性显著,在职业倦怠方面精神科医生较其它科室医生严重.结论:临床医生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且职业倦怠严重,应引起各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作者:杨文;赵勇;蒋守涛;苏全武;鲁小波;李朝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不同治疗手段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79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20例采用高压氧及药物治疗;B组20例采用高压氧及针刺治疗;C组20例采用单纯药物治疗;D组19例单纯针刺治疗.结果:治疗2个月后,临床疗效评定,A、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C、D组(95%、90%与70%、63.2%,P<0.05). 结论:高压氧结合药物或针刺治疗面神经麻痹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卫民;王岩;冀予心 刊期: 2006年第06期
1 术后急性期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出血征兆、切口变化及肢体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抬高患肢:术后抬高患者活动肢体末端关节,术后第1天固定肢体,行等长收缩,每次15-20 s,每日多次;协助翻身,尽量翻向健侧,注意患肢的末梢血运情况及感知觉状况,保持切口敷料清洁[1].
作者:徐红;张春霞;郑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