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直流电额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慢的疗效

王丽冰;吕军吉;吴东;李晓铭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 血流速度, 直流电
摘要:1998年3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彩超检测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38-67岁,平均54岁;病程3 d-5年,平均2.7年;均以头晕为主诉,其中以特定方向转头时发生眩晕12例,眩晕伴失眠6例,劳累、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伴颈部疼痛不适29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一过性不清8例,记忆力减退13例,肢体麻木17例.89例患者均采用ZGL-1型直流感应电疗机治疗,选用直流电部分,绒布衬垫8 cm×10 cm,患者仰卧位,正极放置颈部,副极放置额部,输出电0.01-0.03 mA/cm2,每日1次,20 min.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专病护士在住院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专病护士是将先进的专科护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专病护理,以提高护理内在质量的专业护理人员,是护理专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临床专病护理专家,2002年起,我院各病区实行专病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荆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寡糖片段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离纯化的透明质酸寡糖片段(o-HA)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选用猪髂总动脉内皮细胞(PIEC)做为靶细胞,人胚肾293细胞做为对照细胞,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纯化的o-HA(4-12-mer)配成一系列浓度(0、1、3、5、10及20μg/ml),加入靶细胞及对照细胞继续培养不同时间(0、6、12、24、48、72及96 h),从细胞计数、细胞周期分布和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0μg/ml o-HA作用于PIEC时能显著促进增殖,继续增加o-HA的浓度,增殖作用未随之增强;o-HA刺激培养12 h PIEC即明显增生,至72 h达高峰(P<0.05);o-HA对PIEC损伤模型也有显著的促愈合作用.结论:o-HA能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作者:曹曼林;白跃宏;杨翠霞;刘鹥雯;何怡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头针改善弱智儿童注意力的疗效

    目的:观察以头针治疗为主改善弱智患儿注意力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确诊为轻、中度智力低下患儿,均取头部智三针、百会、四神聪、脑三针等穴针刺,伴有语言、听力及肢体障碍患儿配合体针.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26例患儿中23例注意力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总有效率为89%.结论:头针治疗能改善弱智患儿的注意力,促进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和适应性行为的提高.

    作者:曹志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比较手法与中频电疗治疗颞下颌关节综合征的疗效

    颞下颌关节综合征(TMD)患者60例,均经我院口腔科确诊,男24例,女36例;年龄16-75岁;病程1 d-5个月;按马绪臣等分类法[1]进行分类,咀嚼肌功能紊乱35例,关节结构紊乱18例、关节炎症疾病7例.60例患者分为手法组和中频组各30例.手法组选择翳风、听宫、下关及阿是穴进行点、按、揉、弹拨5-8 s,重复3-4遍;关节弹响患者同时进行整复手法按摩:患者张开嘴,施者站其身后,一手托住下颌部向患侧外上方用力,另一手抵住患侧髁状突前部向后上部推压,使移位的关节盘复位,在按摩中整复手法还要重复3-4遍,治疗每天1次,每次约15 min.中频组采用中频电疗,频率1-15 kHz,波形为方波、三角波及尖波,将2个直径为3 cm的圆形电极套上浸湿的绒布紧贴皮肤放置患处并用沙袋压紧,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量为宜,同时配合远红外线照射,功率≤220 W;照射强度温热为宜,每日1次,每次20 min.

    作者:王彦;于平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蛋白饮食的康复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CRF)和在DM中的重要死亡原因[1,2].因此对DN 的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应予高度关注.本文仅对DN患者低蛋白饮食(LPD)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伟光;吴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配合推拿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采用推拿手法治疗,运动组增加运动疗法.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或0.05),运动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推拿基础上增加运动疗法能显示提高腰椎管狭窄的康复疗效.

    作者:庞日朝;张安仁;胡斌;赵娟妮;杨和平;王画鸽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患者,男,38岁,CT示L4椎体粉碎性骨折,左桡骨,月骨陈旧性骨折,现双下肢功能障碍3个月入院;LOVETT肌力分级,腹肌肌力2级,双侧大腿各肌群肌力1-3级,双小腿各肌群肌力1级,双足趾肌力0级;双小腿前内侧皮肤浅感觉减弱、深感觉存在,外侧浅感觉差、深感觉存在,双踝关节以下皮肤浅感觉触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腰部伤口愈合,无褥疮,生理反射存在.诊断L4粉碎性骨折,术后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康复评定患者不能自行转移、翻身、坐起及站立,脊髓损伤平衡1级[1],ADL评分25分.

    作者:陈小虎;张嘉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在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新发心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43例分为综合组75例与药物组6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有氧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病情况及体重指数(BMI)、脉压(PP)、血糖(FBG)、血甘油三脂(TG)、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变化.结果:随访1.5年,新发心血管病,综合组9例,药物组13例(P<0.05);与药物组及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后TG下降14.7%,向心性肥胖减少16.7%,UA下降21.6%(均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改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TG、向心性肥胖、高UA和PP)在新发心血管病与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91%、87%、96%、83%与90%、74%、88%、47%,其中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PP明显低于前者(P<0.01).4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综合组为31%、药物组为70%(P<0.01).结论:脉压升高、高尿酸血症、高TG、向心性肥胖同时存在是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及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来芹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有徘徊行为的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加服丙戊酸钠0.6 g,共治疗6周.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简易痴呆筛选量表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Algase徘徊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徘徊行为,且治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达;吴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加中药薰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病程3个月-11年;X光片示膝关节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随机分A、B 2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坐位屈膝约90°,取阿是穴、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及曲池穴等,用28号毫针,内外膝眼相透,小幅度快速捻转0.5 min,不提插,其余穴位进针约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遍,每日1次.A组同时接受中药薰蒸:患者取俯卧位,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中药[1]放于薰蒸床加热器中,加水适量煎煮沸腾后产生的蒸气对准暴露的病变膝关节薰蒸,每次30min,每日2次.

    作者:沈樯;沈学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toh1基因在耳聋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受与分析过程异常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年龄、耳毒性药物、感染或过度刺激等,多由于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缺失,且因为受损的听觉毛细胞不能自发的再生,故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迄今为止,可选择的有效提高听力的方法就是佩带助听器或耳蜗植入,将环境中的声信号转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入患者听神经,尚无替换受损毛细胞的治疗.但一种可能的毛细胞再生的方法是诱导受损耳蜗中遗留的非感觉细胞表型分化,Atoh1基因因其在内耳感觉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现就Atoh1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性实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倪坤;黄红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对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OA患者,给予系统功能锻炼,同时进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配合 1%利多卡因、强的松龙25 mg及VitB12 0.5 mg的混合液进行关节周围的痛点阻滞,每周1次.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测试法(VAS)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膝关节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有效率达96.8%,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OA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的研究

    目的:探讨医生工作压力现状与职业倦怠问题,为医院管理提供新内容.方法:采用自编医生工作压力调查表和职业倦怠问卷表对3家医院210例医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医疗安全、工资待遇、医患关系、工作家庭冲突及情绪衰竭、情感疏远及个人成就感等.结果.来自不同工作压力对医生职业倦怠具备不同的预测作用;在情绪衰竭方面女性医生比男性显著,在职业倦怠方面精神科医生较其它科室医生严重.结论:临床医生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且职业倦怠严重,应引起各医院管理层的重视.

    作者:杨文;赵勇;蒋守涛;苏全武;鲁小波;李朝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肌肉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对照组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能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能力的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4.1%、66.6%,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促进肌力恢复.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流电额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慢的疗效

    1998年3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彩超检测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38-67岁,平均54岁;病程3 d-5年,平均2.7年;均以头晕为主诉,其中以特定方向转头时发生眩晕12例,眩晕伴失眠6例,劳累、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伴颈部疼痛不适29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一过性不清8例,记忆力减退13例,肢体麻木17例.89例患者均采用ZGL-1型直流感应电疗机治疗,选用直流电部分,绒布衬垫8 cm×10 cm,患者仰卧位,正极放置颈部,副极放置额部,输出电0.01-0.03 mA/cm2,每日1次,20 min.

    作者:王丽冰;吕军吉;吴东;李晓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短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痔疮200例

    2004年我院收治痔疮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20-75岁,平均45岁;均符合全国肛肠病协作会议诊断标准;Ⅰ、Ⅱ期内痔102例,混合痔98例.200例患者均采用超短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①超短波:上海CDB-1型超短波机治疗,功率200W,频率40.68兆周,波长7.374m,患者俯卧位,用8 cm×12 cm电极板耻骨前及肛门后对置,间隙2-3cm,微热量,20min每日1次[1].②中药熏洗:方剂为鲜胡桃叶40g,艾叶50g,皂角刺20g,花粉15g,冰片10g,加水1500ml,武火煮沸后,再加文火煎煮5min,先趁热坐熏,待水温适宜后坐浴[2],均每日1次.

    作者:巩淑飞;张金艳;王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西医结合的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现代医学是指血液在深静脉系统不正常的凝结.中医学属于脉痹,淤血,肿胀等范畴,DVT由创伤、手术、妊娠、恶性肿瘤及其他疾病长期卧床等因素[1],以致久坐久卧伤气.《医宗金鉴》中所曰 :人之气血周流不息,稍有壅滞,即作肿矣;如《肘后备急方》云:皮肉卒肿起,狭长如赤,名臁.近年来全球DVT的发病率骤增[2,3],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本文将中西医结合治疗DVT作一综述.

    作者:代晓宁;吕延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

    WHO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为:糖尿病(DM)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DM患者中>15%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2].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中医药治疗,明显减少DF的截肢率和死亡率.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政琨;吕延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常持续和反复发作.目前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对RA患者来说,长期遭受疾病所致的疼痛、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治疗不适和心理压力等是大危害[1].本文就影响RA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杨梅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降脂活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中药降脂活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86例,分别采用降脂活血片和洛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电泳、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TC、TG、LDL-C均下降,HDL-C升高(P<0.01);Apo-A1、Apo-B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更显著(P<0.01).结论:降脂活血片具有降脂、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但二者间比较,降脂活血片对异常血脂的改善更明显.

    作者:吴献华;贺建华;邵永春;许京淑;杨祖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