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

王政琨;吕延伟

关键词:糖尿病足, 中医, 进展
摘要:WHO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为:糖尿病(DM)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DM患者中>15%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2].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中医药治疗,明显减少DF的截肢率和死亡率.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340例脑瘫患儿脑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脑电图与脑瘫型别、合并损伤及高危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国际10/20导系统电极放置法对340例脑瘫患儿行脑电图检查和分析.结果:340例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率为81.5%,伴有智力低下和癫(癎)发作患儿脑电图异常率明显增高,分别为82.4%(P<0.05)和96.6%(P<0.05);高危因素中颅内出血、早产、出生低体重、颅内感染与脑电图异常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各高危因素对脑电图异常发生的影响均没达到显著差异.结论:脑瘫患儿脑电图异常率高,且脑功能障碍越明显,脑电图异常率越高.

    作者:张惠佳;颜华;王跑球;周洪涛;覃蓉;胡继红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针刺加中药薰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40例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48-72岁,平均60岁;病程3个月-11年;X光片示膝关节不同程度骨质增生.随机分A、B 2组各4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组均接受针刺治疗:患者坐位屈膝约90°,取阿是穴、内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及曲池穴等,用28号毫针,内外膝眼相透,小幅度快速捻转0.5 min,不提插,其余穴位进针约1.5寸,得气后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 min,间隔10 min行针1遍,每日1次.A组同时接受中药薰蒸:患者取俯卧位,将祛风除湿、温经通络的中药[1]放于薰蒸床加热器中,加水适量煎煮沸腾后产生的蒸气对准暴露的病变膝关节薰蒸,每次30min,每日2次.

    作者:沈樯;沈学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有徘徊行为的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加服丙戊酸钠0.6 g,共治疗6周.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简易痴呆筛选量表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Algase徘徊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徘徊行为,且治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达;吴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直流电额枕法治疗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缓慢的疗效

    1998年3月-2003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彩超检测证实椎-基底动脉血流缓慢患者89例,男47例,女42例;年龄38-67岁,平均54岁;病程3 d-5年,平均2.7年;均以头晕为主诉,其中以特定方向转头时发生眩晕12例,眩晕伴失眠6例,劳累、情绪激动时症状加重伴颈部疼痛不适29例,恶心、呕吐4例,视物一过性不清8例,记忆力减退13例,肢体麻木17例.89例患者均采用ZGL-1型直流感应电疗机治疗,选用直流电部分,绒布衬垫8 cm×10 cm,患者仰卧位,正极放置颈部,副极放置额部,输出电0.01-0.03 mA/cm2,每日1次,20 min.

    作者:王丽冰;吕军吉;吴东;李晓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8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55例采用电针丰隆穴治疗,对照组53例口服普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各有50例患者完成29 d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升高更显著(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电针组56.0%,对照组52.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丰隆穴和口服降脂药物均对高脂血症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作者:张红星;黄国付;张唐法;李建武;蔡国伟;周利;万文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杀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

    自杀作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全球有815 000人死于自杀,即为每40 s就有一人自杀身亡.在15-4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4位死因,也是致病和致残的第6位原因[1],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消极影响,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刚刚被认识.在中国所发生的自杀的特点与其它国家有很大差异: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但自杀的危险因素,抑郁、自杀未遂史、生活质量差、急慢性生活应激源、亲戚及朋友曾有自杀行为等与其它国家相似[2].其实有许多因素可以预防自杀想法或行为的产生,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自信心和社会关系、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及有稳定而幸福的婚姻.由于自杀与多种精神疾病显著相关,因此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自杀风险人群的对照性研究中表明,目前只有两种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确实能行之有效地控制自杀行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al-behavioral therapy,DBT)[3].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CBT在自杀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期望能对临床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危机干预有所帮助.

    作者:陈远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帕罗西汀合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神经症的躯体形式障碍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均采用帕罗西汀片治疗,A组同时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时HAMD、HAMA评分,A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4周时B组开始明显下降(P<0.001);治疗8周时2组均显著下降(P<0.01).2组患者出现副反应轻微,无因药物反应而中断治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帕罗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类似,但帕罗西汀合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则起效更快.

    作者:胡亚荣;胡芬;张昭文;易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超短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痔疮200例

    2004年我院收治痔疮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20-75岁,平均45岁;均符合全国肛肠病协作会议诊断标准;Ⅰ、Ⅱ期内痔102例,混合痔98例.200例患者均采用超短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①超短波:上海CDB-1型超短波机治疗,功率200W,频率40.68兆周,波长7.374m,患者俯卧位,用8 cm×12 cm电极板耻骨前及肛门后对置,间隙2-3cm,微热量,20min每日1次[1].②中药熏洗:方剂为鲜胡桃叶40g,艾叶50g,皂角刺20g,花粉15g,冰片10g,加水1500ml,武火煮沸后,再加文火煎煮5min,先趁热坐熏,待水温适宜后坐浴[2],均每日1次.

    作者:巩淑飞;张金艳;王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在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新发心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43例分为综合组75例与药物组6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有氧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病情况及体重指数(BMI)、脉压(PP)、血糖(FBG)、血甘油三脂(TG)、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变化.结果:随访1.5年,新发心血管病,综合组9例,药物组13例(P<0.05);与药物组及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后TG下降14.7%,向心性肥胖减少16.7%,UA下降21.6%(均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改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TG、向心性肥胖、高UA和PP)在新发心血管病与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91%、87%、96%、83%与90%、74%、88%、47%,其中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PP明显低于前者(P<0.01).4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综合组为31%、药物组为70%(P<0.01).结论:脉压升高、高尿酸血症、高TG、向心性肥胖同时存在是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及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来芹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肌肉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对照组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能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能力的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4.1%、66.6%,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促进肌力恢复.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膝关节镜松解术后的康复训练

    本院收治膝关节镜松解术后患者80例,男59例,女21例;年龄16-47岁,平均27岁;右膝53例,左膝27例;均为股骨、胫骨或髌骨骨折;因病灶清除、股骨骨折后感染、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后石膏固定及膝关节周围其它疾患致关节僵直时间5-17个月,平均13个月;松解手术前关节屈伸活动范围20°-105°.

    作者:易文远;彭仕芳;张少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寡糖片段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分离纯化的透明质酸寡糖片段(o-HA)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选用猪髂总动脉内皮细胞(PIEC)做为靶细胞,人胚肾293细胞做为对照细胞,应用本实验室分离纯化的o-HA(4-12-mer)配成一系列浓度(0、1、3、5、10及20μg/ml),加入靶细胞及对照细胞继续培养不同时间(0、6、12、24、48、72及96 h),从细胞计数、细胞周期分布和单层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修复来观察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10μg/ml o-HA作用于PIEC时能显著促进增殖,继续增加o-HA的浓度,增殖作用未随之增强;o-HA刺激培养12 h PIEC即明显增生,至72 h达高峰(P<0.05);o-HA对PIEC损伤模型也有显著的促愈合作用.结论:o-HA能显著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作者:曹曼林;白跃宏;杨翠霞;刘鹥雯;何怡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对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OA患者,给予系统功能锻炼,同时进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配合 1%利多卡因、强的松龙25 mg及VitB12 0.5 mg的混合液进行关节周围的痛点阻滞,每周1次.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测试法(VAS)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膝关节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有效率达96.8%,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OA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1例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训练

    患者,男,38岁,CT示L4椎体粉碎性骨折,左桡骨,月骨陈旧性骨折,现双下肢功能障碍3个月入院;LOVETT肌力分级,腹肌肌力2级,双侧大腿各肌群肌力1-3级,双小腿各肌群肌力1级,双足趾肌力0级;双小腿前内侧皮肤浅感觉减弱、深感觉存在,外侧浅感觉差、深感觉存在,双踝关节以下皮肤浅感觉触觉消失、深感觉存在,腰部伤口愈合,无褥疮,生理反射存在.诊断L4粉碎性骨折,术后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康复评定患者不能自行转移、翻身、坐起及站立,脊髓损伤平衡1级[1],ADL评分25分.

    作者:陈小虎;张嘉默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化学法与免疫法对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化学法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的粪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做潜血试验,同时分别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Hb)进行特异性、抗干扰试验.结果:化学法受食物和药物等干扰,在检测前需素食3 d,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应用价值;免疫法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受食物和药物干扰,对早期发现和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特别是早期下消化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两法不可偏废,应结合用于临床,才能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Atoh1基因在耳聋康复中的研究进展

    感音神经性耳聋是听觉系统对声音的感受与分析过程异常所导致的听力下降,可能的原因有年龄、耳毒性药物、感染或过度刺激等,多由于内耳毛细胞的损伤或缺失,且因为受损的听觉毛细胞不能自发的再生,故这种损伤是不可逆的.迄今为止,可选择的有效提高听力的方法就是佩带助听器或耳蜗植入,将环境中的声信号转为电信号,再将电信号传入患者听神经,尚无替换受损毛细胞的治疗.但一种可能的毛细胞再生的方法是诱导受损耳蜗中遗留的非感觉细胞表型分化,Atoh1基因因其在内耳感觉细胞分化过程中的重要调节作用而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现就Atoh1在感音神经性耳聋治疗性实验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倪坤;黄红彦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降脂活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评价中药降脂活血片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86例,分别采用降脂活血片和洛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脂蛋白电泳、高低密度脂蛋白(HDL-C、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及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患者TC、TG、LDL-C均下降,HDL-C升高(P<0.01);Apo-A1、Apo-B及血液流变学的改善,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更显著(P<0.01).结论:降脂活血片具有降脂、抗凝、降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的作用,但二者间比较,降脂活血片对异常血脂的改善更明显.

    作者:吴献华;贺建华;邵永春;许京淑;杨祖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脊髓再生的现状和前景

    目前认为脊髓损伤(SCI)后受损轴突在人为创造的适宜环境下可出芽并生长,且能恢复部分功能,但现有研究大都停留在动物实验水平,应用于临床的技术性、可行性和安全性都有待进一步证实.本文将脊髓再生研究现状做一概述,并对现有研究成果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做一评估.

    作者:黄飞;吴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类风湿关节炎对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性的自身免疫疾病,常持续和反复发作.目前尚缺乏根治及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对RA患者来说,长期遭受疾病所致的疼痛、致残、丧失劳动能力、治疗不适和心理压力等是大危害[1].本文就影响RA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作一综述.

    作者:杨梅云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帕金森病多巴胺神经元死亡的分子机制

    帕金森病(PD)的主要病理变化是黑质多巴胺(DA)能神经元选择性变性.尽管对PD的发病机制已有大量研究,但DA能神经元死亡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可能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PD发病中均起作用.近发现几种家族性PD与特殊基因突变有关,尽管散发性PD中无这些突变,但对家族性PD中几种基因突变的进一步明确却给研究散发性PD提供了线索.蛋白表达和折叠异常、蛋白降解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异常、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神经营养障碍等均可能参与PD的发病过程.

    作者:张振涛;曹学兵;孙圣刚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