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

李达;吴越

关键词:老年, 痴呆, 徘徊行为, 丙戊酸钠
摘要: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有徘徊行为的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加服丙戊酸钠0.6 g,共治疗6周.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简易痴呆筛选量表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Algase徘徊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徘徊行为,且治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超短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痔疮200例

    2004年我院收治痔疮患者200例,男108例,女92例;年龄20-75岁,平均45岁;均符合全国肛肠病协作会议诊断标准;Ⅰ、Ⅱ期内痔102例,混合痔98例.200例患者均采用超短波配合中药熏洗治疗.①超短波:上海CDB-1型超短波机治疗,功率200W,频率40.68兆周,波长7.374m,患者俯卧位,用8 cm×12 cm电极板耻骨前及肛门后对置,间隙2-3cm,微热量,20min每日1次[1].②中药熏洗:方剂为鲜胡桃叶40g,艾叶50g,皂角刺20g,花粉15g,冰片10g,加水1500ml,武火煮沸后,再加文火煎煮5min,先趁热坐熏,待水温适宜后坐浴[2],均每日1次.

    作者:巩淑飞;张金艳;王淑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低蛋白饮食的康复治疗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的主要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肾功能衰竭(CRF)和在DM中的重要死亡原因[1,2].因此对DN 的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应予高度关注.本文仅对DN患者低蛋白饮食(LPD)治疗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杨伟光;吴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影响

    目的:比较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单纯药物治疗与综合康复治疗在降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防治新发心血管病方面的效果.方法:轻、中度高血压伴代谢综合征患者143例分为综合组75例与药物组68例,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综合组同时加强卫生宣教、有氧运动等综合康复治疗.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病情况及体重指数(BMI)、脉压(PP)、血糖(FBG)、血甘油三脂(TG)、尿酸(UA)、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等变化.结果:随访1.5年,新发心血管病,综合组9例,药物组13例(P<0.05);与药物组及治疗前比较,综合组治疗后TG下降14.7%,向心性肥胖减少16.7%,UA下降21.6%(均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改善.心血管病危险因子(TG、向心性肥胖、高UA和PP)在新发心血管病与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构成比分别为91%、87%、96%、83%与90%、74%、88%、47%,其中未发心血管病患者的PP明显低于前者(P<0.01).4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综合组为31%、药物组为70%(P<0.01).结论:脉压升高、高尿酸血症、高TG、向心性肥胖同时存在是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发生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开展综合康复治疗对预防心血管病发生及代谢异常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来芹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对于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的疼痛症状及改善其运动功能的效果.方法:40例膝关节OA患者,给予系统功能锻炼,同时进行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2 ml,配合 1%利多卡因、强的松龙25 mg及VitB12 0.5 mg的混合液进行关节周围的痛点阻滞,每周1次.治疗前后采用视觉类比测试法(VAS)及关节活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比较,40例患者膝关节VAS和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有效率达96.8%,且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应用运动疗法结合阻滞疗法治疗膝关节OA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潘化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针丰隆穴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为腧穴主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108例高脂血症患者分为2组,电针组55例采用电针丰隆穴治疗,对照组53例口服普伐他汀片治疗,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2组各有50例患者完成29 d的临床观察.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电针组升高更显著(P<0.05),而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治疗前后比较则无显著变化;总有效率,电针组56.0%,对照组52.0%,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电针丰隆穴和口服降脂药物均对高脂血症有较好的调整作用.

    作者:张红星;黄国付;张唐法;李建武;蔡国伟;周利;万文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体四股半腱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功能康复

    目的:评价关节镜下用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疗效,并探讨激进康复训练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2例,均采用关节镜下自体四股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ACL,术前后按激进康复方案和本体感觉强化训练.结果:32例患者术后早期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经平均13个月随访,32例患者Lysholm和Gillquist膝关节评分由术前的35-80分提高至78-100分(P<0.05),其中23例恢复到损伤前运动水平,9例运动水平较前有所下降.结论:关节镜下半腱肌肌腱和微型纽扣钢板重建ACL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配合系统的激进康复训练可明显缩短康复时间,更快地获得膝关节良好的功能.

    作者:常增林;周金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医师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家庭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医师家访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康复的影响.方法: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家访组和对照组各60例,出院后家访组患者接受为期1年的医师家访.用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查量表(SDSS)和Morning Side 康复状态量表(MRSS)评价2组康复效果.结果:家访组患者出院后第1年末PANSS、SDSS、MRSS评分及再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医师家访能巩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秦天星;郭细先;曾德志;陈克全;华曙光;樊学文;钟跃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NOS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肺肝肾组织中的作用

    目的: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肺、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及作用.方法:按改良的Pulsinelli方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测定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Ⅰ组)2、6、12、24及48 h时肺、肝、肾组织中NOS活性.结果:与S组比较,I组总NOS活性在2、12及24 h时均升高,以12 h时显著(P<0.01),其中2 h时以结构型NOS(cNOS)上升为主(P<0.05),12 h时以诱导型NOS(iNOS)上升为主(P<0.01);在24 h时iNOS仍高(P<0.05),48 h时基本接近S组水平.结论:不同类型NOS在脑缺血再灌注不同阶段肺、肝、肾组织中活性不同,早期(<6 h),cNOS活性升高,对器官损害具有保护作用;后期(12-24h),iNOS活性显著上升,介导了迟发性组织损伤.

    作者:曾爱英;杨光田;屠恩远;韩遵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早期康复干预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介入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8例,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开始肌肉训练并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对照组术后避免剧烈运动,出院后指导进行关节活动.结果:术后3个月能按设计要求完成规定动作能力的优良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84.1%、66.6%,P<0.05).结论:早期康复干预可明显提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和促进肌力恢复.

    作者:何会文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家庭干预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康复

    目的:观察家庭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综合性治疗效果.方法: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组和封闭组各80例,均接受药物治疗,家庭组同时进行家庭心理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治疗效果、社会功能残疾评定量表(DAS)和生活质量量表(QOULI)评定患者的残疾程度和生活质量.结果:家庭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封闭组(56±7 d、78±18 d,P<0.05);痊愈和显著进步率明显高于封闭组(72.2%、43.5%,P<0.01),无效或恶化率明显低于封闭组(8.3%、24.6%,P<0.001).随访2年,家庭组BPRS、DAS量表分及再住院率均明显低于封闭组(P<0.05和0.01).QOULI量表分明显高于封闭组(P<0.01).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控制症状的同时给予家庭干预更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改善,降低社会残疾程度、改善社会功能、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再住院率.

    作者:张明廉;袁国桢;倪素琴;季庆;陈晓刚;周德祥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急性运动对小鼠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运动对心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A组)、90 min运动组(B组)、力竭组(C组)及力竭后恢复24h组(D组)各10只,以游泳为运动方式,观察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ATP合成活性及脂质过氧化水平丙二醛(MDA)的变化,并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与A组比较,C组血清CK、LDH水平及心肌MDA水平显著增高(P<0.05),ATP合成能力显著下降(P<0.05),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结论:急性力竭运动可造成线粒体损伤和心肌损伤,力竭运动后24h各项指标基本恢复.

    作者:张尧天;吕国枫;宫德正;阎萍;刘军毅;刘丽红;刘彦娜;刘克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膝关节人工置换术后康复护理

    1 术后急性期护理 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早发现出血征兆、切口变化及肢体温度及静脉回流状况;抬高患肢:术后抬高患者活动肢体末端关节,术后第1天固定肢体,行等长收缩,每次15-20 s,每日多次;协助翻身,尽量翻向健侧,注意患肢的末梢血运情况及感知觉状况,保持切口敷料清洁[1].

    作者:徐红;张春霞;郑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帕罗西汀合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神经症的躯体形式障碍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及安全性.方法:60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均采用帕罗西汀片治疗,A组同时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2、4、6、8周末分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时HAMD、HAMA评分,A组明显下降(P<0.01),治疗4周时B组开始明显下降(P<0.001);治疗8周时2组均显著下降(P<0.01).2组患者出现副反应轻微,无因药物反应而中断治疗,安全性良好.结论:帕罗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类似,但帕罗西汀合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则起效更快.

    作者:胡亚荣;胡芬;张昭文;易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化学法与免疫法对粪便潜血试验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化学法和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在消化道出血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患者及32例健康体检者的粪便用化学法和免疫法做潜血试验,同时分别对人和动物的血红蛋白(Hb)进行特异性、抗干扰试验.结果:化学法受食物和药物等干扰,在检测前需素食3 d,对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应用价值;免疫法有很高的特异性、不受食物和药物干扰,对早期发现和诊断下消化道出血性疾病、特别是早期下消化道肿瘤具有重要意义.结论:两法不可偏废,应结合用于临床,才能提高消化道出血的检出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电刺激对切断坐骨神经致腓肠肌ⅠⅡ型肌纤维直径改变的作用

    目的:研究低频电刺激对去神经大鼠骨骼肌不同类型肌纤维直径的变化情况.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分为3组各8只,M组及E组均切断坐骨神经,C组为正常对照组;同时E组大鼠腓肠肌给予频率为2Hz的电刺激.30 d后分别取3组大鼠腓肠肌腹部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图像分析系统测试肌纤维的直径.结果:Ⅰ型肌纤维百分比与C组比较,M组和E组均有显著增多(P<0.05);Ⅰ型肌纤维直径M组小于C组及E组(P<0.05),C组与E组则相近.Ⅱ型肌纤维直径与C组比较,M组及C组均减少(P<0.05);与E组比较,M组更明显(P<0.05).结论:去坐骨神经大鼠腓肠肌给予电刺激后可使Ⅰ型肌纤维比例增多、直径增大,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利强;曲梓怡;马玉琼;剧红梅;孙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自杀患者的认知行为治疗

    自杀作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00年全球有815 000人死于自杀,即为每40 s就有一人自杀身亡.在15-4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第4位死因,也是致病和致残的第6位原因[1],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存在着极大的消极影响,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才刚刚被认识.在中国所发生的自杀的特点与其它国家有很大差异: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女性自杀率比男性高25%,但自杀的危险因素,抑郁、自杀未遂史、生活质量差、急慢性生活应激源、亲戚及朋友曾有自杀行为等与其它国家相似[2].其实有许多因素可以预防自杀想法或行为的产生,这些因素包括良好的自信心和社会关系、有足够的社会支持及有稳定而幸福的婚姻.由于自杀与多种精神疾病显著相关,因此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是预防自杀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对自杀风险人群的对照性研究中表明,目前只有两种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确实能行之有效地控制自杀行为: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和辩证行为治疗(dialectal-behavioral therapy,DBT)[3].本文复习有关文献,对CBT在自杀患者中的应用作一简单介绍,期望能对临床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卫生工作人员进行危机干预有所帮助.

    作者:陈远岭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对老年痴呆患者徘徊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32例有徘徊行为的患者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加服丙戊酸钠0.6 g,共治疗6周.结果:32例患者治疗后简易痴呆筛选量表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变化,但Algase徘徊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 结论:丙戊酸钠辅助治疗能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徘徊行为,且治疗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李达;吴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瘫痪人群骨质疏松的预防及康复对策

    瘫痪人群易伴发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早期可无任何症状,当骨质疏松明显,将严重影响瘫痪肢体的功能恢复及整体康复.我中心对收入院的瘫痪患者,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积极采取预防骨质疏松症措施,内容包括①药物:预防骨质丢失,如服用降钙素、钙制剂、二磷酸盐、雌激素等;

    作者:李长君;范永春;王庆锁;刘大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专病护士在住院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专病护士是将先进的专科护理技术和方法应用于临床专病护理,以提高护理内在质量的专业护理人员,是护理专业化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临床专病护理专家,2002年起,我院各病区实行专病护理,对促进患者的康复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荆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糖尿病足中医研究进展

    WHO对糖尿病足(DF)的定义为:糖尿病(DM)合并神经病变及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1].DM患者中>15%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足溃疡或坏疽[2].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中医药治疗,明显减少DF的截肢率和死亡率.现将这方面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政琨;吕延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