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玮;黄立
脑外伤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58岁,平均34.5岁;均有外伤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头颅CT及MRI示脑挫伤4例,颅内血肿6例,脑干出血2例.12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加重后48 h开始康复治疗:①神经生长因子(NGF)4 ml肌肉注射,每天1次,15 d 1个疗程,用药4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5 d.②按摩加针灸:前30 d对患者采取四肢按摩,肌张力高的肌群手法轻柔、缓慢、有节律,不使用强刺激;肌张力低用摩擦和揉捏,并配合循经点穴,每天早晚各30 min.后30 d行头针治疗,选用双侧足运感区、偏瘫对侧运动区及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加言语Ⅰ区[1],用手捻针,200次/min,重复3次,每次间隔10 min,每天1次,7 d 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作者:谢圣芬;苏传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2年起本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男76例,女24例;WHO劳力型心绞痛分级1级10例,2级48例,3级32例,4级10例.100例患者分为2组:①康复组52例,年龄(62.7±9.0)岁.②对照组48例,年龄(65.0±7.1)岁.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0-14 d,胸痛消失后,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恢复正常活动.
作者:张东奎;武文英;齐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穴对T11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作用特点.方法:用改良Allen致伤法造成大白兔T11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按不同组穴(A1、A2及A3)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C组)、空白组(D组)作为对照;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神经传导功能;改良Tarlov法评定肌力.结果:T11脊髓损伤后SEP潜伏期变化不明显,波幅降低;损伤后35 min波幅有所恢复,但小于损伤前;第13 d A1-3组基本恢复,C组变化不明显.结论:A1-3各组穴对胸椎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其中A3组疗效佳;第13天SEP峰间波幅变化与肌力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宋秀娟;孙双历;陈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的疾病,其中常见的是Alzheimer 型痴呆(AD)、Pick病.过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不可逆的,康复前景不容乐观,目前认为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其认知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福金;黄晓鸥;韩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省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育现状.结果:目前福建省仅有4所中等卫生学校设置康复医学及相关专业;1所高等院校和12所中等卫生学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结论: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较缓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建议在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设立康复医学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建立规范的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作者:徐松华;刘登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胸部物理治疗中应用的优势、可行性及护理方法.方法:40例胸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组和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法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3 d后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排痰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SpO2均有显著提高(分别P<0.05,P<0.01);日排痰量及排痰效果排痰组显著高于人工组(P<0.01,P<0.05).结论:机器振动排痰法的排痰效果显著;避免因人工叩背手法不熟练或护理方法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显著减轻护理工作强度.
作者:孙明珠;阮桂荣;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提高临床疗效是当前脑卒中康复医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洋;董杰;邓永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声、光、电物理治疗组(物理组)36例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药物组36例,治疗前后检查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物理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并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超声、激光、肌电反馈治疗脑梗死可以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庄桂英;张道平;王澎;郭其领;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均为在校师生,男72例,女68例;年龄15-60岁,平均47.2岁;病程0.5-23年;首次发病61例,复发79例;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检查均有棘旁压痛或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6例;CT或MRI均提示L3-S1椎间盘突出;部分患者伴有骨质增生、侧隐窝狭窄等.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牵引组各70例.
作者:曹宝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临床骨科护士康复观念及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掌握康复知识的途径、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认识、实施康复护理的现状以及康复知识需求等.结果:骨科护士康复知识肤浅,因此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进行.结论:提高临床护士的康复治疗水平,需加强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临床带教.
作者:赵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消化系疾病指数问卷表测定2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及48例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值.结果:术前2组GLQI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6、10和16周时无张力组GLQI指数均显著高于传统组.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更有利于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岳词义;金来伦;伍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的发病机制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20只健康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制动方法复制出膝关节OA模型.6周后处死白兔并观察软骨的大体改变及Mankin评分;并取血清及关节灌洗液标本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白兔膝关节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肥厚、水肿;光镜及电镜下关节软骨呈明显退行性变;Mankin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关节灌注液中SOD和血清中MDA含量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滑膜组织的炎症、关节软骨的退变以及自由基的改变是导致OA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如何阻断这些病理环节是防治OA的关键.
作者:孙嘉利;范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对拔管期老年患者心血管的反应.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20例,手术完毕达到拔管标准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乌拉地尔0.4 mg/kg,艾司洛尔1.5 mg/kg, 记录各时间段患者的生理指标.结果:静脉注射后SBP、DBP,B和C组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A组于拔管时、拔管后1及3 min时显著升高(P<0.05);HR,C组与A、C组比较明显减慢(P<0.05);心率和收缩压乘积,B、C组均比注射前明显著降低,A组明显增高(均P<0.05);SPO23组与注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均能有效预防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作者:张瑞;郭慧琴;翁浩;冯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3例,分为2组,均急性期休息并物理因子治疗,综合组同时配合CPM、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梁英;李鹏;肖良晋;胡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2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早期组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及临床疗效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郁秋;范超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总有效率95.4%,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组)有效率93.9%;化学溶核术(CNL组)96.3%;二者结合的双介入术(DIT组)96.4%,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双介入疗法的显效率优于单种治疗方法,对于双节段或单节段突出程度较重的老年患者宜采用双介入疗法.
作者:赵洪增;吴效梅;王建洲;关文华;杨瑞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口服强骨胶囊,并配合运动疗法.按照中医证候体征从5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0%、95%、75%及85%.结论: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浩;程凯;王仲;陈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听音乐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于术前6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2组患者术中均行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维持镇静深度为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3分.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记录围手术期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坐起和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较高(P<0.01),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可提高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其术后恢复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范瑛;张咸伟;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8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护理,并口服氟西汀.结果: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康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吴天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0只健康成年犬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行股骨头X线拍片、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 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6周时股骨头坏死和骨修复同时存在,术后12周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见股骨头骨缺损仍然明显.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可作为模拟临床手术刮除死骨、植骨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彭吾训;龚跃昆;李世和;李彦林;王鑫;李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