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瑛;张咸伟;田玉科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听音乐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于术前6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2组患者术中均行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维持镇静深度为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3分.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记录围手术期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坐起和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较高(P<0.01),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可提高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其术后恢复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范瑛;张咸伟;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穴对T11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作用特点.方法:用改良Allen致伤法造成大白兔T11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按不同组穴(A1、A2及A3)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C组)、空白组(D组)作为对照;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神经传导功能;改良Tarlov法评定肌力.结果:T11脊髓损伤后SEP潜伏期变化不明显,波幅降低;损伤后35 min波幅有所恢复,但小于损伤前;第13 d A1-3组基本恢复,C组变化不明显.结论:A1-3各组穴对胸椎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其中A3组疗效佳;第13天SEP峰间波幅变化与肌力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宋秀娟;孙双历;陈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的疾病,其中常见的是Alzheimer 型痴呆(AD)、Pick病.过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不可逆的,康复前景不容乐观,目前认为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其认知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福金;黄晓鸥;韩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紫外线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紫外线组24例给予紫外线照射;药物组24例口服阿昔洛韦,疗程7 d,治疗前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紫外线组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显效率87.5%.药物组分别为4、11、7、2例及6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AS评定,紫外线组优于药物组.结论: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彭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均根据病情制定用药方案,教育组同时实施系统的哮喘管理计划.结果:治疗1个月后,教育组患者依从性、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测定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并对哮喘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力燕;王华;郝青林;杨美珍;陈菊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筛选出海洛因依赖患者120例,按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思维障碍和敌对猜疑等5个因子及其等级(A和B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120例患者焦虑抑郁因子达100%,其中疑病妄想和自责自罪妄想占25%;②思维障碍因子占52.5%,其中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占13.3%;③缺乏活力因子占33.3%,其中情感平淡和交流障碍7.5%;④敌对猜疑因子占17.5%,其中由心境抑郁和敌对情绪影响行为的患者4.2%;⑤激活性因子占2.5%.结论:根据海洛因依赖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有必要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解除躯体依赖;采用心理等方式治疗顽固妄想,才能更加有效的实施戒断依赖,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作者:王继中;苏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消化系疾病指数问卷表测定2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及48例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值.结果:术前2组GLQI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6、10和16周时无张力组GLQI指数均显著高于传统组.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更有利于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岳词义;金来伦;伍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子宫全切组(A组)和子宫次全切组(B组)各120例,于术前(月经结束第3天)及术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E2、P进行性降低,FSH、LH进行性升高,而T无明显变化;A组术后E2明显低于B组,FSH、LH明显高于B组.结论:子宫切除对患者内分泌影响较大,全切术影响更大.
作者:禹爱琴;杨中文;陈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3例,分为2组,均急性期休息并物理因子治疗,综合组同时配合CPM、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梁英;李鹏;肖良晋;胡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口服强骨胶囊,并配合运动疗法.按照中医证候体征从5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0%、95%、75%及85%.结论: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浩;程凯;王仲;陈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瘢痕疙瘩是皮肤组织在烧伤或轻微损伤后机体修复过程中结缔组织异常增生所形成的肿块,其特点是瘢痕范围超过原皮损区域且向周边正常组织浸润,在早期常伴有明显的炎性浸润带,因此又称为瘢痕瘤.它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的难点.本文就近年来瘢痕疙瘩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曹玮;黄立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性质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患者69例,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9.4%.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缺损患者.病变位于左半球易发生抑郁.结论: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病率高.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梁翠萍;刘宏丽;李振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脑瘫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合并有癫痫的脑瘫患儿50例均予常规脑电图检查并与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结果: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有痫样放电45例(90%),其中40例为同步痫样放电,癫痫诊断符合率达80%,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33例(66%).结论:24 h动态脑电图可监测到临床癫痫发作时同步脑电图的变化,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明确诊断,协助判断癫痫的发作类型.
作者:郝青英;罗红英;郭新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50例CTS患者(病例组)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并与68例正常肌电图(正常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正中神经远端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结论:CT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早期肌电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爱萍;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门诊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2例,男50例,女72例;左肩76例,右肩38例,双肩8例;年龄35-72岁,平均48岁;病程1周-4年,平均3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1例,有功能障碍88例.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劳损或外伤;②年龄约50岁;③肩关节广泛性疼痛和压痛,昼轻夜重;④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⑤有外展扛肩现象;⑥X线检查阴性.122例患者给予奇经疗法[1]配合中药外敷(增效垫)治疗.①奇经疗法:取效灵穴(在中诸穴上0.5寸处)、肩髃、天宗、肩贞、肩髎、肱骨大结节及三角肌止点压痛处[2].
作者:李忠;黄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均为在校师生,男72例,女68例;年龄15-60岁,平均47.2岁;病程0.5-23年;首次发病61例,复发79例;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检查均有棘旁压痛或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6例;CT或MRI均提示L3-S1椎间盘突出;部分患者伴有骨质增生、侧隐窝狭窄等.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牵引组各70例.
作者:曹宝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综合组采用夹脊电针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电脑牵引.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穆敬平;刘莉;李丽;敖金波;赵大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省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育现状.结果:目前福建省仅有4所中等卫生学校设置康复医学及相关专业;1所高等院校和12所中等卫生学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结论: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较缓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建议在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设立康复医学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建立规范的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作者:徐松华;刘登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8-80岁,平均50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1年;X线和CT检查示有骨质增生、关节退变、椎间盘突出等病变52例,无明显改变8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手臂麻木.
作者:王琳;柯志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65例,均予体位、饮食、心理等康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术后12-36个月随访并评定脊髓功能状态,达优良率有90.7%,有效率98.4%.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作者:金朝霞;彭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