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爱萍;刘辉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86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特殊体位、向心性加压、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1-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41例(47.7%),有效34例(39.5%),无效11例(12.8%),总有效率为87.2%.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肩手综合征的治愈率.
作者:郭根平;沈丰庆;王珏;张谦;孙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2组间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新华;李敏;吴润兰;黄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儿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个月-11岁;病程1 d-5个月;左侧面瘫22例,右侧18例.全部患者给予按摩和中药治疗.①按摩:急性期(1-7 d),患、健侧同时施以点、按、揉等手法,穴位选用阳白、太阳、迎香、地仓、大迎、颊车、下关、人中及双侧医风、风池、合谷等穴,患侧以补法,健侧以泻法,以耐受为度;缓解期(7-20 d),治疗以患侧补法为主,点攒竹、印堂、四白、迎香、巨髎,推坎宫、颊车,按揉太阳、地仓、承浆、大迎、头维等,同时按揉健侧颧髎及双侧医风、风池等,平补平泻,以皮肤红润为度;恢复期(>20 d),患侧平补平泻,穴位同上,随证加减.治疗均每日2次,每次选5-6个穴,每次15-20 min,交替使用,7 d 1个疗程.②中药:黄芪15-30 g、桂枝5-10 g、防风10-15 g、芍药5-10 g、甘草3-5 g,煎服,每天1剂.
作者:吴超;刘红晶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及药物敏感的状况.方法:对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共检测3725例,支原体阳性1049例(28.16%).其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达79%以上.可作一线用药;其他抗菌素耐药性较强.结论:感染支原体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支原体检查及药敏试验对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提高疗效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日炳;刘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的疾病,其中常见的是Alzheimer 型痴呆(AD)、Pick病.过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不可逆的,康复前景不容乐观,目前认为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其认知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福金;黄晓鸥;韩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8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护理,并口服氟西汀.结果: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康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吴天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均根据病情制定用药方案,教育组同时实施系统的哮喘管理计划.结果:治疗1个月后,教育组患者依从性、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测定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并对哮喘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力燕;王华;郝青林;杨美珍;陈菊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消化病生存质量指数(GLQI)消化系疾病指数问卷表测定2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无张力组)及48例传统疝修补术(传统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的生存质量值.结果:术前2组GLQI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2、6、10和16周时无张力组GLQI指数均显著高于传统组.结论: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更有利于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岳词义;金来伦;伍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省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育现状.结果:目前福建省仅有4所中等卫生学校设置康复医学及相关专业;1所高等院校和12所中等卫生学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结论: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较缓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建议在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设立康复医学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建立规范的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作者:徐松华;刘登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综合组采用夹脊电针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电脑牵引.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穆敬平;刘莉;李丽;敖金波;赵大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2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早期组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及临床疗效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郁秋;范超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临床骨科护士康复观念及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掌握康复知识的途径、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认识、实施康复护理的现状以及康复知识需求等.结果:骨科护士康复知识肤浅,因此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进行.结论:提高临床护士的康复治疗水平,需加强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临床带教.
作者:赵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子宫全切组(A组)和子宫次全切组(B组)各120例,于术前(月经结束第3天)及术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E2、P进行性降低,FSH、LH进行性升高,而T无明显变化;A组术后E2明显低于B组,FSH、LH明显高于B组.结论:子宫切除对患者内分泌影响较大,全切术影响更大.
作者:禹爱琴;杨中文;陈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听音乐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于术前6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2组患者术中均行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维持镇静深度为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3分.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记录围手术期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坐起和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较高(P<0.01),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可提高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其术后恢复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范瑛;张咸伟;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脑瘫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合并有癫痫的脑瘫患儿50例均予常规脑电图检查并与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结果: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有痫样放电45例(90%),其中40例为同步痫样放电,癫痫诊断符合率达80%,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33例(66%).结论:24 h动态脑电图可监测到临床癫痫发作时同步脑电图的变化,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明确诊断,协助判断癫痫的发作类型.
作者:郝青英;罗红英;郭新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筛选出海洛因依赖患者120例,按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思维障碍和敌对猜疑等5个因子及其等级(A和B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120例患者焦虑抑郁因子达100%,其中疑病妄想和自责自罪妄想占25%;②思维障碍因子占52.5%,其中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占13.3%;③缺乏活力因子占33.3%,其中情感平淡和交流障碍7.5%;④敌对猜疑因子占17.5%,其中由心境抑郁和敌对情绪影响行为的患者4.2%;⑤激活性因子占2.5%.结论:根据海洛因依赖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有必要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解除躯体依赖;采用心理等方式治疗顽固妄想,才能更加有效的实施戒断依赖,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作者:王继中;苏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文献情报用户是情报交流的末端,也是情报传递的归宿.设计、建立、运行和维护文献情报系统是为了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文献情报系统的质量必须以情报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对文献情报需求进行研究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图书情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蒋湘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外伤患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5-58岁,平均34.5岁;均有外伤史,伴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头颅CT及MRI示脑挫伤4例,颅内血肿6例,脑干出血2例.12例患者均接受外科手术及药物治疗,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加重后48 h开始康复治疗:①神经生长因子(NGF)4 ml肌肉注射,每天1次,15 d 1个疗程,用药4个疗程,疗程间隔休息5 d.②按摩加针灸:前30 d对患者采取四肢按摩,肌张力高的肌群手法轻柔、缓慢、有节律,不使用强刺激;肌张力低用摩擦和揉捏,并配合循经点穴,每天早晚各30 min.后30 d行头针治疗,选用双侧足运感区、偏瘫对侧运动区及感觉区,运动性失语加言语Ⅰ区[1],用手捻针,200次/min,重复3次,每次间隔10 min,每天1次,7 d 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作者:谢圣芬;苏传伦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声、光、电物理治疗组(物理组)36例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药物组36例,治疗前后检查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物理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并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超声、激光、肌电反馈治疗脑梗死可以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庄桂英;张道平;王澎;郭其领;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3例,分为2组,均急性期休息并物理因子治疗,综合组同时配合CPM、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梁英;李鹏;肖良晋;胡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