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子宫切除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内分泌的影响

禹爱琴;杨中文;陈康

关键词:子宫, 全切, 次全切, 内分泌, 激素
摘要:目的:观察子宫切除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子宫全切组(A组)和子宫次全切组(B组)各120例,于术前(月经结束第3天)及术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E2、P进行性降低,FSH、LH进行性升高,而T无明显变化;A组术后E2明显低于B组,FSH、LH明显高于B组.结论:子宫切除对患者内分泌影响较大,全切术影响更大.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3例,分为2组,均急性期休息并物理因子治疗,综合组同时配合CPM、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梁英;李鹏;肖良晋;胡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65例,均予体位、饮食、心理等康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术后12-36个月随访并评定脊髓功能状态,达优良率有90.7%,有效率98.4%.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作者:金朝霞;彭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

    2002年起本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男76例,女24例;WHO劳力型心绞痛分级1级10例,2级48例,3级32例,4级10例.100例患者分为2组:①康复组52例,年龄(62.7±9.0)岁.②对照组48例,年龄(65.0±7.1)岁.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0-14 d,胸痛消失后,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恢复正常活动.

    作者:张东奎;武文英;齐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电生理检测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50例CTS患者(病例组)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并与68例正常肌电图(正常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正中神经远端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结论:CT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早期肌电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爱萍;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紫外线对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紫外线组24例给予紫外线照射;药物组24例口服阿昔洛韦,疗程7 d,治疗前后应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及疗效评定.结果:紫外线组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显效率87.5%.药物组分别为4、11、7、2例及62.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AS评定,紫外线组优于药物组.结论: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减轻患者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彭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用于预防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的反应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对拔管期老年患者心血管的反应.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20例,手术完毕达到拔管标准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乌拉地尔0.4 mg/kg,艾司洛尔1.5 mg/kg, 记录各时间段患者的生理指标.结果:静脉注射后SBP、DBP,B和C组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A组于拔管时、拔管后1及3 min时显著升高(P<0.05);HR,C组与A、C组比较明显减慢(P<0.05);心率和收缩压乘积,B、C组均比注射前明显著降低,A组明显增高(均P<0.05);SPO23组与注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均能有效预防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作者:张瑞;郭慧琴;翁浩;冯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液氮冷冻建立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0只健康成年犬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行股骨头X线拍片、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 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6周时股骨头坏死和骨修复同时存在,术后12周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见股骨头骨缺损仍然明显.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可作为模拟临床手术刮除死骨、植骨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彭吾训;龚跃昆;李世和;李彦林;王鑫;李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血管病后抑郁的生物学机制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与病变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卒中性质的关系及发病机制.方法:选择脑血管病患者69例,采用Zung自评抑郁量表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率为59.4%.中度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缺损患者.病变位于左半球易发生抑郁.结论: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病率高.病变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脑血管病后抑郁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梁翠萍;刘宏丽;李振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听音乐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于术前6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2组患者术中均行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维持镇静深度为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3分.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记录围手术期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坐起和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较高(P<0.01),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可提高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其术后恢复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范瑛;张咸伟;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卒中偏瘫针灸康复治疗的研究进展

    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提高临床疗效是当前脑卒中康复医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洋;董杰;邓永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脑梗死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声、光、电物理治疗组(物理组)36例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药物组36例,治疗前后检查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物理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并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超声、激光、肌电反馈治疗脑梗死可以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庄桂英;张道平;王澎;郭其领;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兔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模型制作及组织病理学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的发病机制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20只健康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制动方法复制出膝关节OA模型.6周后处死白兔并观察软骨的大体改变及Mankin评分;并取血清及关节灌洗液标本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白兔膝关节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肥厚、水肿;光镜及电镜下关节软骨呈明显退行性变;Mankin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关节灌注液中SOD和血清中MDA含量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滑膜组织的炎症、关节软骨的退变以及自由基的改变是导致OA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如何阻断这些病理环节是防治OA的关键.

    作者:孙嘉利;范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奇经疗法治疗肩周炎122例

    我院门诊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2例,男50例,女72例;左肩76例,右肩38例,双肩8例;年龄35-72岁,平均48岁;病程1周-4年,平均3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1例,有功能障碍88例.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劳损或外伤;②年龄约50岁;③肩关节广泛性疼痛和压痛,昼轻夜重;④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⑤有外展扛肩现象;⑥X线检查阴性.122例患者给予奇经疗法[1]配合中药外敷(增效垫)治疗.①奇经疗法:取效灵穴(在中诸穴上0.5寸处)、肩髃、天宗、肩贞、肩髎、肱骨大结节及三角肌止点压痛处[2].

    作者:李忠;黄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改善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2组间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新华;李敏;吴润兰;黄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口服强骨胶囊,并配合运动疗法.按照中医证候体征从5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0%、95%、75%及85%.结论: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浩;程凯;王仲;陈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介入治疗的随访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总有效率95.4%,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组)有效率93.9%;化学溶核术(CNL组)96.3%;二者结合的双介入术(DIT组)96.4%,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双介入疗法的显效率优于单种治疗方法,对于双节段或单节段突出程度较重的老年患者宜采用双介入疗法.

    作者:赵洪增;吴效梅;王建洲;关文华;杨瑞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40例,均为在校师生,男72例,女68例;年龄15-60岁,平均47.2岁;病程0.5-23年;首次发病61例,复发79例;临床表现为腰痛伴下肢麻木、疼痛,检查均有棘旁压痛或伴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36例;CT或MRI均提示L3-S1椎间盘突出;部分患者伴有骨质增生、侧隐窝狭窄等.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和牵引组各70例.

    作者:曹宝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康复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02例,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早期组配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及临床疗效比较,早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及ADL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张郁秋;范超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均根据病情制定用药方案,教育组同时实施系统的哮喘管理计划.结果:治疗1个月后,教育组患者依从性、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测定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并对哮喘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力燕;王华;郝青林;杨美珍;陈菊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现况

    目的:探讨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省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育现状.结果:目前福建省仅有4所中等卫生学校设置康复医学及相关专业;1所高等院校和12所中等卫生学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结论: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较缓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建议在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设立康复医学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建立规范的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作者:徐松华;刘登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