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利;范建中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对早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4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均常规治疗结合康复功能训练,高压氧组同时配合高压氧治疗.结果:2组患者平衡功能评定(BBS)及功能独立性评定(FIM)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2组间比较,高压氧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功能训练结合高压氧治疗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丁新华;李敏;吴润兰;黄晓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脑卒中是近年来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病,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并提高临床疗效是当前脑卒中康复医学研究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近年来针灸治疗脑卒中偏瘫取得可喜成果,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洋;董杰;邓永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门诊治疗的肩周炎患者122例,男50例,女72例;左肩76例,右肩38例,双肩8例;年龄35-72岁,平均48岁;病程1周-4年,平均3个月;有明显外伤史11例,有功能障碍88例.均符合肩周炎的诊断标准:①慢性劳损或外伤;②年龄约50岁;③肩关节广泛性疼痛和压痛,昼轻夜重;④肩关节主、被动活动受限;⑤有外展扛肩现象;⑥X线检查阴性.122例患者给予奇经疗法[1]配合中药外敷(增效垫)治疗.①奇经疗法:取效灵穴(在中诸穴上0.5寸处)、肩髃、天宗、肩贞、肩髎、肱骨大结节及三角肌止点压痛处[2].
作者:李忠;黄异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电针不同组穴对T11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作用特点.方法:用改良Allen致伤法造成大白兔T11脊髓不完全损伤模型,按不同组穴(A1、A2及A3)进行电针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C组)、空白组(D组)作为对照;应用体感诱发电位(SEP)测定神经传导功能;改良Tarlov法评定肌力.结果:T11脊髓损伤后SEP潜伏期变化不明显,波幅降低;损伤后35 min波幅有所恢复,但小于损伤前;第13 d A1-3组基本恢复,C组变化不明显.结论:A1-3各组穴对胸椎脊髓损伤后神经传导功能恢复均有积极作用,其中A3组疗效佳;第13天SEP峰间波幅变化与肌力改变有明显的相关性.
作者:宋秀娟;孙双历;陈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65例,均予体位、饮食、心理等康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术后12-36个月随访并评定脊髓功能状态,达优良率有90.7%,有效率98.4%.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作者:金朝霞;彭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8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护理,并口服氟西汀.结果: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康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吴天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及药物敏感的状况.方法:对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共检测3725例,支原体阳性1049例(28.16%).其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达79%以上.可作一线用药;其他抗菌素耐药性较强.结论:感染支原体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支原体检查及药敏试验对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提高疗效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日炳;刘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6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2组,均根据病情制定用药方案,教育组同时实施系统的哮喘管理计划.结果:治疗1个月后,教育组患者依从性、症状缓解率、肺功能测定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支气管哮喘患者依从性,并对哮喘的控制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张力燕;王华;郝青林;杨美珍;陈菊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细胞因子(bFGF、EGF)、B27及血清对胚胎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 方法:从孕16-18 d大鼠胚胎脑室旁组织分离神经干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分为B 27组、bFGF +EGF组(联合组)、血清组及对照组;每天观察细胞生长状况.结果:培养细胞呈Nestin免疫阳性;各组均可见干细胞的生长及分化.免疫荧光双标及图象分析结果B 27组及联合组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大,联合组更突出(P<0.01);血清组及对照组神经干细胞组分化为胶质细胞比例较大,血清组更突出(P<0.01). 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分化同时受到内在基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 bFGF、EGF可促进NSC细胞生长,并对细胞分化为神经元起很大作用.
作者:陈玲;陈景刚;唐洲平;张广慧;徐光锦;朱遂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疗法对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63例,分为2组,均急性期休息并物理因子治疗,综合组同时配合CPM、运动疗法及肌力训练.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2组患者膝关节疼痛和ADL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综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
作者:梁英;李鹏;肖良晋;胡燕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8-80岁,平均50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1年;X线和CT检查示有骨质增生、关节退变、椎间盘突出等病变52例,无明显改变8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手臂麻木.
作者:王琳;柯志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50例CTS患者(病例组)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并与68例正常肌电图(正常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正中神经远端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结论:CT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早期肌电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爱萍;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综合组采用夹脊电针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电脑牵引.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穆敬平;刘莉;李丽;敖金波;赵大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86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特殊体位、向心性加压、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1-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41例(47.7%),有效34例(39.5%),无效11例(12.8%),总有效率为87.2%.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肩手综合征的治愈率.
作者:郭根平;沈丰庆;王珏;张谦;孙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87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3组,均采用不同介入方法治疗,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结果:总有效率95.4%,其中经皮腰椎间盘切除术(PLD组)有效率93.9%;化学溶核术(CNL组)96.3%;二者结合的双介入术(DIT组)96.4%,3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双介入疗法的显效率优于单种治疗方法,对于双节段或单节段突出程度较重的老年患者宜采用双介入疗法.
作者:赵洪增;吴效梅;王建洲;关文华;杨瑞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2002年起本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男76例,女24例;WHO劳力型心绞痛分级1级10例,2级48例,3级32例,4级10例.100例患者分为2组:①康复组52例,年龄(62.7±9.0)岁.②对照组48例,年龄(65.0±7.1)岁.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0-14 d,胸痛消失后,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恢复正常活动.
作者:张东奎;武文英;齐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老年性痴呆是发生在老年期或老年前期的慢性进行性智力减退的疾病,其中常见的是Alzheimer 型痴呆(AD)、Pick病.过去认为老年性痴呆是不可逆的,康复前景不容乐观,目前认为早期发现、早期康复治疗,其认知功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福金;黄晓鸥;韩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OA)的发病机制及组织病理学基础.方法:20只健康雄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各10只.模型组采用管型石膏伸直位制动方法复制出膝关节OA模型.6周后处死白兔并观察软骨的大体改变及Mankin评分;并取血清及关节灌洗液标本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模型组白兔膝关节滑膜均存在不同程度增生、肥厚、水肿;光镜及电镜下关节软骨呈明显退行性变;Mankin评分模型组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关节灌注液中SOD和血清中MDA含量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滑膜组织的炎症、关节软骨的退变以及自由基的改变是导致OA发生的病理学基础,如何阻断这些病理环节是防治OA的关键.
作者:孙嘉利;范建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胸部物理治疗中应用的优势、可行性及护理方法.方法:40例胸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组和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法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3 d后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排痰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SpO2均有显著提高(分别P<0.05,P<0.01);日排痰量及排痰效果排痰组显著高于人工组(P<0.01,P<0.05).结论:机器振动排痰法的排痰效果显著;避免因人工叩背手法不熟练或护理方法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显著减轻护理工作强度.
作者:孙明珠;阮桂荣;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文献情报用户是情报交流的末端,也是情报传递的归宿.设计、建立、运行和维护文献情报系统是为了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文献需求.文献情报系统的质量必须以情报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对文献情报需求进行研究是图书馆学和情报学研究的一个永恒主题,也是图书情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蒋湘楚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