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穆敬平;刘莉;李丽;敖金波;赵大贵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 夹脊电针, 短杠杆微调
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综合组采用夹脊电针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电脑牵引.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子宫切除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内分泌的影响

    目的:观察子宫切除对患者康复过程中内分泌的影响.方法:子宫全切组(A组)和子宫次全切组(B组)各120例,于术前(月经结束第3天)及术后检测血清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及睾酮(T)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2组患者血清E2、P进行性降低,FSH、LH进行性升高,而T无明显变化;A组术后E2明显低于B组,FSH、LH明显高于B组.结论:子宫切除对患者内分泌影响较大,全切术影响更大.

    作者:禹爱琴;杨中文;陈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治疗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相关性.方法:87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均按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和护理,并口服氟西汀.结果:治疗8周后,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IHSS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评分),康复组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加强脑卒中后抑郁治疗可提高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吴天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骨科护士实施康复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

    目的:了解临床骨科护士康复观念及康复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自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掌握康复知识的途径、对康复护理工作的认识、实施康复护理的现状以及康复知识需求等.结果:骨科护士康复知识肤浅,因此直接影响康复治疗的进行.结论:提高临床护士的康复治疗水平,需加强在校教育、继续教育和临床带教.

    作者:赵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海洛因依赖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临床特点.方法:选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筛选出海洛因依赖患者120例,按焦虑抑郁、缺乏活力,激活性、思维障碍和敌对猜疑等5个因子及其等级(A和B级)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120例患者焦虑抑郁因子达100%,其中疑病妄想和自责自罪妄想占25%;②思维障碍因子占52.5%,其中以幻觉和妄想为主占13.3%;③缺乏活力因子占33.3%,其中情感平淡和交流障碍7.5%;④敌对猜疑因子占17.5%,其中由心境抑郁和敌对情绪影响行为的患者4.2%;⑤激活性因子占2.5%.结论:根据海洛因依赖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有必要拟订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解除躯体依赖;采用心理等方式治疗顽固妄想,才能更加有效的实施戒断依赖,使其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作者:王继中;苏亚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脑梗死

    目的:探讨综合物理疗法对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72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声、光、电物理治疗组(物理组)36例和以药物治疗为主的药物组36例,治疗前后检查TCD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物理组TCD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并明显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超声、激光、肌电反馈治疗脑梗死可以促进偏瘫肢体康复,改善大脑血液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

    作者:庄桂英;张道平;王澎;郭其领;张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对椎管内麻醉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椎管内麻醉患者围手术期听音乐是否有利于术后恢复.方法: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音乐组于术前6min至术毕持续听音乐;对照组只戴耳机,不听音乐.2组患者术中均行异丙酚靶控输注镇静,维持镇静深度为观察者警觉/镇静评分(OAA/S)3分.分别于手术前后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浓度、记录围手术期满意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及程度、坐起和下床行走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音乐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满意度较高(P<0.01),异丙酚用量较少(P<0.05);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音乐治疗可提高椎管内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满意度,但对其术后恢复可能无明显作用.

    作者:范瑛;张咸伟;田玉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综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86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采用特殊体位、向心性加压、冷水-温水交替浸泡法、药物、物理因子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1-4周后评定疗效.结果:痊愈41例(47.7%),有效34例(39.5%),无效11例(12.8%),总有效率为87.2%.结论: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显著提高肩手综合征的治愈率.

    作者:郭根平;沈丰庆;王珏;张谦;孙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液氮冷冻建立犬股骨头缺损坏死模型的实验研究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研究建立动物模型.方法:10只健康成年犬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术后定期行股骨头X线拍片、大体标本观察及组织切片了解股骨头坏死及修复情况.结果:术后3 d组织切片见股骨头坏死,术后3、6周时股骨头坏死和骨修复同时存在,术后12周X线片及大体标本观察见股骨头骨缺损仍然明显.结论:液氮冷冻建立的犬股骨头缺损坏死可作为模拟临床手术刮除死骨、植骨治疗研究的动物模型.

    作者:彭吾训;龚跃昆;李世和;李彦林;王鑫;李晓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电生理检测

    目的:分析腕管综合征(CTS)的肌电图表现.方法:对50例CTS患者(病例组)的肌电图进行分析,并与68例正常肌电图(正常组)比较.结果:病例组患者与正常组比较正中神经远端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结论:CTS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电生理检查,早期肌电图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叶爱萍;刘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康复治疗对心绞痛患者的治疗作用

    2002年起本院收治的心绞痛患者100例,心电图检查均符合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男76例,女24例;WHO劳力型心绞痛分级1级10例,2级48例,3级32例,4级10例.100例患者分为2组:①康复组52例,年龄(62.7±9.0)岁.②对照组48例,年龄(65.0±7.1)岁.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绝对卧床休息10-14 d,胸痛消失后,逐渐增加运动量,直至恢复正常活动.

    作者:张东奎;武文英;齐继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

    目的: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脊髓型颈椎病术后患者65例,均予体位、饮食、心理等康复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及出院康复指导.结果:术后12-36个月随访并评定脊髓功能状态,达优良率有90.7%,有效率98.4%.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术后康复护理对患者脊髓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

    作者:金朝霞;彭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

    目的:观察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均口服强骨胶囊,并配合运动疗法.按照中医证候体征从5个方面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4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90%、95%、75%及85%.结论:强骨胶囊配合运动疗法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刘浩;程凯;王仲;陈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奇经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0例,男60例,女40例;年龄38-80岁,平均50岁;病程6个月-6年,平均1年;X线和CT检查示有骨质增生、关节退变、椎间盘突出等病变52例,无明显改变8例;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颈部不适、手臂麻木.

    作者:王琳;柯志庭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乌拉地尔与艾司洛尔用于预防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的反应

    目的:探讨艾司洛尔与乌拉地尔对拔管期老年患者心血管的反应.方法: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及C组各20例,手术完毕达到拔管标准后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乌拉地尔0.4 mg/kg,艾司洛尔1.5 mg/kg, 记录各时间段患者的生理指标.结果:静脉注射后SBP、DBP,B和C组均较注射前明显降低(P<0.05);A组于拔管时、拔管后1及3 min时显著升高(P<0.05);HR,C组与A、C组比较明显减慢(P<0.05);心率和收缩压乘积,B、C组均比注射前明显著降低,A组明显增高(均P<0.05);SPO23组与注射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乌拉地尔和艾司洛尔均能有效预防老年人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作者:张瑞;郭慧琴;翁浩;冯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现况

    目的:探讨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发展模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福建省大中专医学院校的康复医学教育现状.结果:目前福建省仅有4所中等卫生学校设置康复医学及相关专业;1所高等院校和12所中等卫生学校开设康复医学课程.结论:福建省康复医学教育发展较缓慢,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建议在条件较好的医学院校设立康复医学专业,开设康复医学课程,建立规范的培训中心和实习基地,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作者:徐松华;刘登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振动排痰机在胸部物理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振动排痰机在胸部物理治疗中应用的优势、可行性及护理方法.方法:40例胸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人工组和排痰组,均在常规翻身加雾化吸入法的同时,分别采用人工叩背与振动排痰机排痰,治疗3 d后密切观察2组患者的日排痰量、血氧饱和度(SpO2)及排痰效果.结果:治疗后2组SpO2均有显著提高(分别P<0.05,P<0.01);日排痰量及排痰效果排痰组显著高于人工组(P<0.01,P<0.05).结论:机器振动排痰法的排痰效果显著;避免因人工叩背手法不熟练或护理方法不到位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并显著减轻护理工作强度.

    作者:孙明珠;阮桂荣;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综合组采用夹脊电针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维电脑牵引.结果:治疗3周后综合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电针配合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穆敬平;刘莉;李丽;敖金波;赵大贵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57例脑卒中失语症患者利用schuell刺激法[2]和语言障碍诊治仪进行康复训练.结果:训练6个月后总有效率为61.0%,其中皮质下、运动性及经皮质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结论:语言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言语能力,其恢复程度与失语症的类型有关.

    作者:郑华;孙宝民;王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支原体的感染及药物敏感的状况.方法:对深圳龙岗区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进行支原体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共检测3725例,支原体阳性1049例(28.16%).其中对强力霉素、美满霉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敏感率达79%以上.可作一线用药;其他抗菌素耐药性较强.结论:感染支原体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药物的敏感性呈下降趋势.支原体检查及药敏试验对正确诊断、合理用药、提高疗效起重要作用.

    作者:陈日炳;刘尧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瘫合并癫痫患儿的动态脑电图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动态脑电图监测对脑瘫继发性癫痫的诊断价值.方法:临床诊断合并有癫痫的脑瘫患儿50例均予常规脑电图检查并与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结果比较.结果:24 h动态脑电图监测有痫样放电45例(90%),其中40例为同步痫样放电,癫痫诊断符合率达80%,显著高于常规脑电图33例(66%).结论:24 h动态脑电图可监测到临床癫痫发作时同步脑电图的变化,提高痫样放电检出率和明确诊断,协助判断癫痫的发作类型.

    作者:郝青英;罗红英;郭新志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