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比较

杜苏华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 全麻, 宫颈癌根治术
摘要: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MAP、HR、SpO2的情况、苏醒时间、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的评价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CSEA组T1较T0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T1较T0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A组术后躁动发生率16.67%.结论:两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需要,CSEA方式与GA方式相比更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更为适用,且操作方法简单,术中麻醉管理方便,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恢复,医疗费用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宫颈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可吸收弹性记忆止血棉在鼻腔填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可吸收弹性记忆止血棉在鼻腔填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2例鼻出血及鼻科手术患者给予鼻腔填塞可吸收弹性记忆止血棉,观察患者症状及鼻腔黏膜生长情况.结果:42例患者随访复诊3月以上,治愈率85.7%.结论:可吸收弹性记忆止血棉对鼻出血及鼻科手术行鼻腔填塞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达瑞;张洋;蔡建良;官树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等级医院自评中医疗质量督导方式的探讨

    探讨在等级医院评审准备过程中,如何进行医疗质量督导,使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持续改进能在短时间内达标.本文从实际工作出发,论述了我院医疗督导组的构成、运行和实践,从可行性和督导效果上看,此举有利于医疗质量的监管,并达到等级医院评审的要求.

    作者:税昌中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理疏导护理在64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体会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护理在64排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价值.方法:对172例行64排CT冠状动脉CTA的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心理疏导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结果:对照组成功率95.4%,实验组成功率98.1%.结论: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护理,对64排CT冠状动脉检查的成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崔艳霞;陈爱玲;张英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顺铂的临床应用

    顺铂为金属铂的配位复合物,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具有细胞毒性,可抑制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并损伤其细胞膜上结构.顺铂具有抗癌谱广、作用强、与多种抗肿瘤药有协同作用、且无交叉耐药等特点,为当前联合化疗中常用的药物之一.

    作者:云春林;牛慧云;宋田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南宁市社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及治疗状况,为开展慢性病管理干预提供资料.方法:对南宁市社区2个居委会50岁以上居民1654人(男657例,女997例)高血压患病及控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社区中老年人男性组高血压患病率为28.16%(185/657)>女性组23.17%(231/9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 P<0.05).≥70岁组高血压患病率32.12%(106/330)> 60~69组27.23%(143/525) >50~59组20.90%(167/7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9 P<0.05).高血压病患者服降压药治疗者占69.47%,正确规律服药患者占30.53%;高血压治疗达标占50.48%.结论:高血压病患不服降压药治疗比率较高,大多数患者服药时间、服药剂量、服药次数等均不合理,应加强社区对高血压患者健康指导.

    作者:马文良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产妇在临产前的心理特征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产妇在临产前的心理特征,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妇产科工作者应及时了解产妇临产前的心理特征,有效地实施心理护理.结果:使产妇对分娩有正确认识,增强克服宫缩痛及顺利分娩的信心,使产程顺利进展,且减少了产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几年的临床观察,正确、有效的产前护理,可使产程缩短(平均缩短4小时左右),剖腹产率、产后大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都降低.

    作者:赵秀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术53例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急诊(PCI)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进行了急诊PCI,给予相应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保证了急诊介入诊疗的顺利完成.结论:落实了急诊PCI术前、术中、术后护理.

    作者:史静;逯秀秀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服务的升华—超越期待式服务

    目的:探讨实施超越期待式服务在医学领域中的推广.方法:通过讲座、会议、讨论、培训、考核全体医务人员,转变服务理念,不断完善医疗服务.结果:不仅提升医者的服务理念,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贴心的服务.结论:超越期待式服务的实施,使患者得到超值的愉悦与惊喜.

    作者:高建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2例

    目的:观察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1月~2013年5月采用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31~81岁,平均年龄56岁.结果:术后复查3日内,血肿消失者46例,仅余少量血肿3例.另有3例因患者年龄大,脑萎缩明显,脑复张困难,遗留硬膜下积液.术后患者头昏、头痛症状消失,反应迟钝症状明显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神志清楚,恢复正常.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一例血肿复发;随访1年,仍无一例血肿复发,患者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单孔钻孔加引流管交叉放置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确切满意.

    作者:凌成明;石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和全麻在宫颈癌根治术中应用的比较

    目的:探讨两种麻醉方法在宫颈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点法腰硬联合麻醉组(CSEA组),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种麻醉方式下患者术中不同时间点MAP、HR、SpO2的情况、苏醒时间、苏醒期间躁动发生率、手术医生对麻醉效果的评价以及术后镇痛效果比较.结果:两组患者CSEA组T1较T0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GA组T1较T0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A组术后躁动发生率16.67%.结论:两组麻醉方式均能满足手术需要,CSEA方式与GA方式相比更能有效的降低患者应激反应,尤其对高血压患者更为适用,且操作方法简单,术中麻醉管理方便,术后镇痛效果好.有利于患者恢复,医疗费用低,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宫颈癌根治术的麻醉方法.

    作者:杜苏华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宫腔填塞碘伏纱条在剖宫产术中胎盘因素出血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腔填塞碘伏纱条在剖宫产术中胎盘因素出血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资料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68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原因为胎盘粘连或少量浅肌层植入导致胎盘剥离面出血患者,常规使用宫缩剂、手法按摩子宫、宫腔内出血点缝扎等积极处理无效,出血量≥500ml者立即使用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止血,观察其止血效果.结果:68例止血效果满意,既挽救了患者生命又保留了患者子宫,有效率100%.结论:宫腔填塞碘伏纱条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出血原因为胎盘粘连或少量浅肌层植入导致胎盘剥离面出血的有效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止血迅速、效果明显、保留子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陈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及存在问题,提高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规范化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结果:105例Ⅰ类切口手术病历中预防使用抗菌药物61例,使用率为58.1%,主要选用第一、二代头孢霉素和克林霉素;术前2h抗菌药物使用占36.1%,2h~30min占11.5%,术后占52.4%;用药持续时间≤24h的占23.0%,24~48h占8.2%,>48h占68.8%.结论:抗菌药物的选用、用药时机、疗程存在不合理现象.Ⅰ类切口手术不规范使用抗菌药物较为普遍应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李玲;徐占平;宋爱萍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回、汉老年人各支持因素对整体幸福度影响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水平现状,并探讨其与支持因素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统计学描述性和两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检验.结果:银川市老年人整体幸福度比较高.结论:在对老年人实施护理工作时可通过改善老年人与子女的关系、宣传社会对老年人的支持政策、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方面的支持来提升老年人的整体幸福度.

    作者:何颖;史慧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在腹腔镜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100例胆石症患者,实施2%利多卡因喷雾法在插管前进行表面麻醉50例和对照组50例用0.9%生理盐水喷雾法.结果:对照组心率、血压增高,术后躁动明显,与治疗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利多卡因气管表面麻醉,可以减轻因气管插管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避免了术后拔管时的躁动,效果确定,在临床中有实用意义.

    作者:葛小军;邢钢;高培珍;张晓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时辰药理学在护理中的应用

    时辰药理学(chronopharmcology)是研究与时间相关的机体对药物的生理反应,包括药理效应与毒性、药动学和生物利用度等随给药时间不同而发生变化的规律.人的生理功能、疾病的发生与变化、药物的治疗效应都与人体的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近年来时辰药理学在我国医护人员中得到了相当高的认可,成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参照部分.而在医护工作中,护士是医嘱及药物治疗方案的终执行者,在临床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所以就要求我们的护士要将时辰药理学融会贯通在工作岗位上,以此来更好的护理广大患者,让护理与药学这两门学科紧密结合,让药学在护理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

    作者:周红仙;项艳曾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胃肠减压期间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肠减压期间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要点.方法:通过对50例需胃肠减压的患者从心理、管道护理、舒适护理及病情观察等方面进行护理指导,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归纳.结果:所有患者在置管期间出现非计划性拔管的有3例.结论:胃肠减压期间,通过细致、周到的护理措施对减少非计划性拔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作者:姚雪榕;洪伟雄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通过持续追踪法不断提高护理质量管理

    目的:探索医院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做法.方法: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通过使用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对科室进行检查,根据检查内容计算得分,绘制图表,进行比较,对不达标的项目进行整改,整改后持续追踪质量改进情况.结果:护理质量改进有重点,有成效.结论:通过使用追踪法有重点进行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各项护理质量指标达标率不断提高.

    作者:黄燕林;陈霄;郭炜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白癜风家族聚集二例

    目的:报道2例白癜风患者家系中家族遗传、家族聚集、男女患病比例与流行病学调查中的异同.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出来.结果:案例1中患者其一二三四级亲属均有患病,家属共22人,其中女性13人,男性9人,患病者共8人,其中女性7人,男性1人.案例2中患者同级一二级亲属均有患病,患病者共10人,其中女性7人,男性3人.结论:报道的2例患者白癜风家族聚集性高、多级亲属共患,且患病者中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此特点与流行病学调查相比较为不同.

    作者:张冬冬;管晓春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帕瑞昔布钠复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符合地塞米松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应用效果.方法:80例患者分为A、B两组,记录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镇痛程度.结果:两组患者镇痛良好.结论:帕瑞昔布钠符合地塞米松延长镇痛时间,增强镇痛效果.

    作者:高德荣;牛慧云;高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酵母)治疗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行微波术后局部注射重组人干扰素α2b(酵母),对照组48例单用微波治疗.结果:治疗组50例,痊愈41例,痊愈率为82%;对照组48例,痊愈29例,痊愈率为60.4%,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5.59,P<0.05).结论:微波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酵母)局部注射能显著提高尖锐湿疣的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瑞英;赵海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