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琳;陆敏;喻澜;刘雅丽
本科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64例,均为紧张部穿孔,根据穿孔大小测量法>4 mm为大穿孔28例(29耳),2~4 mm为中穿孔25例(26耳),<2 mm为小穿孔11例;穿孔原因为掌击伤52例(54耳),爆炸性穿孔8例(8耳),火花烧伤2例(2耳),毛线针刺激2例(2耳);病程1~75 d.64例患者用75%酒精行外耳道皮肤消毒,以1%地卡因棉片置于残余鼓膜表面麻醉5 min取出,用当年产表面光滑饱满的大蒜剥皮后,用手术刀片与大蒜平坦面平行切下厚约1~2 mm薄膜片,将其翻过来平放,将大蒜实质仔细均匀刮除,勿损伤大蒜外膜,使其厚度约为0.2~0.4 mm,略大于鼓膜穿孔缘约1 mm,将实质刮除面与穿孔边缘密切贴敷;陈旧性穿孔以50%三氯醋酸烧灼创缘1 mm,以鼓膜创缘变白为度,再用大蒜膜片贴敷,均耳道口塞消毒棉球.嘱患者勿用力擤涕,每周复查1次,观察穿孔愈合情况.
作者:姚建娜;彭永军;张吉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阿米三嗪-萝巴新对慢性酒精中毒性神经病(CAND)的疗效.方法:CAND患者34例,采用维生素、复方氨基酸、复方丹参、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的同时加服阿米三嗪-萝巴新(观察组).为比较疗效,同时对CAND患者32例按上述常规治疗(常规组),比较2组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和体征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19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4例,无变化1例;常规组基本治愈7例,显著进步17例,进步4例,无变化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7.1%,常规组87.5%,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AND患者加服阿米三嗪-萝巴新治疗后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高书勤;彭健;陈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和大鼠脑缺血模型,并术前30 min分别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10ml/kg)、L-THP(5,10,20 mg/kg)和尼莫地平(0.04 mg/kg),观察小鼠存活时间、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范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改变.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L-THP组可显著延长脑缺血小鼠的存活时间,改善脑缺血2 h再灌注不同时间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缩小脑梗死范围,增加SOD活性、降低MDA和NO含量(P<0.05);10、20 mg/kg L-THP作用与尼莫地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L-THP可通过抗自由基与减轻NO介导的神经毒性机制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王涛;曹学兵;孙翠梅;孙圣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以腰腿痛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患者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4~71岁,平均50岁;病程15 d~6个月.患者均有腰痛,其中伴臀部及单侧下肢痛8例,双侧下肢痛2例,局部压痛13例,椎旁肌痉挛2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单侧下肢感觉减退4例,双侧下肢感觉减退1例;单侧肌力减弱2例,双侧肌力减弱1例;大小便功能障碍1例;腰椎X片均提示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CT提示腰椎间盘突出或腰椎退行性变.15例患者经药物镇痛和物理治疗均效果不佳,则采取进一步的检查.
作者:邓云川;李世荣;刘宏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腰背肌功能训练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作用.方法: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2组各80例,均按常规治疗.锻炼组在症状好转后加强腰背肌群的功能锻炼.结果:5年随访中,锻炼组复发15例,对照组复发45例,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坚持腰背肌群的锻炼可以巩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防止复发,是一种切实可行、经济、实惠的方法.
作者:黄建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疣必治氟尿嘧啶与卡介苗素联合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方法:尖锐湿疣患者100例,分为2组,联合组53例,用疣必治外涂,同时肌注卡介苗素,待疣体脱落创面愈合后用5%氟尿嘧啶(5-Fu)溶液湿敷原皮损处;对照组47例单用疣必治外涂.2组治疗后随访6个月.结果:2组近期治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复发率治疗组10.20%,对照组37.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尖锐湿疣联合治疗较单一用药的治愈率高且复发率低.
作者:刘根花;李丽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能否作为脑瘫早期诊断及反映各脑区损伤情况的生物学指标.方法:对生后3 d仔兔腹腔分次注射胆红素(总量300 mg/kg)制备出脑瘫兔模型,并观察脑组织不同区域病理变化;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NSE含量.结果:脑瘫兔(实验组)血清中NSE含量末次注药后12 h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神经元数量减少,而45 d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实验组海马、基底节区NSE含量较对照组减少(P<0.05),而脑干、小脑、皮层区NSE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中NSE含量可作为胆红素致脑损伤及脑瘫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胆红素致脑瘫兔海马、基底神经节区神经元数量减少.
作者:李晓捷;唐伟;李艳秋;李林;姜志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处于重金属环境中的作业工人急、慢性中毒性周围神经损害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应用常规肌电图技术对30例重金属接触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传导速度(NCV)检测.结果:30例患者的电生理检查均呈周围神经损害,其中急性起病18例,以轴索损害为主;慢性蓄积性中毒12例,以脱髓鞘损害为主;电生理改变下肢较上肢明显,感觉神经传导异常重于运动神经传导.结论:电生理学检查对研究重金属中毒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可作为临床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了解病损程度的动态随访指标.
作者:杨敏;张长杰;兰纯娜;张海南;宋新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书法绘画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10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采取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和行为量化评分等手段进行书法绘画治疗.结果:103例患者均能参加并完成书法绘画治疗.应用住院病人精神康复活动观察量表、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筛选量表进行治疗前后康复效果评定,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书法绘画治疗,有利于锻炼患者完善思维,减轻思想压力而配合临床治疗;改善精神病的衰退症状和阴性症状,减少精神药物用量.
作者:刘晋洪;刘文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有焦虑的患者中,抗焦虑治疗对药物降压效果的影响.方法:117例高血压患者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分为无焦虑组72例,伴有焦虑45例中再随机分为焦虑组23例和抗焦虑组22例.3组患者均给予依那普利5 mg,每日2次,抗焦虑组同时加服抗焦虑药物治疗.4周后比较3组降压效果.结果:无焦虑组及抗焦虑组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均有明显下降,而焦虑组下降较小,与前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降压有效率,无焦虑组与抗焦虑组差异无显著性,分别为80.5%与81.8%.而焦虑组为52.17%,与前2组比较(P<0.05).结论:焦虑情绪明显影响着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消除焦虑可明显提高药物的降压作用.提示高血压伴有焦虑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治疗是必要的.
作者:张文风;张培信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物理治疗急性胰腺炎腹胀不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55例,在剧烈腹痛缓解后分为2组.常规组维持常规药物治疗,物理组同时配合超短波及电脑调制中频治疗.结果:物理组患者治疗时间、胰周及腹腔积液的吸收、腹胀不适的消失等与常规组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超短波与调制电脑中频综合治疗能加快缓解胰腺炎的腹胀症状,在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方面有明显促进作用.
作者:胡效丹;王旭东;胡放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局部治疗复发性阿弗它溃疡(RAU)的短期疗效.方法:59例轻型RAU患者(激光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半导体激光对溃疡局部照射5 min,每天1次,并与常规组62例患者进行比较,观察溃疡愈合和疼痛缓解情况.结果:与常规组比较,RAU组患者溃疡愈合和疼痛缓解显著,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半导体激光局部治疗RAU疗效显著,方便,无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志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经临床确诊为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患者100例,男12例,女88例;年龄16~68岁,其中40~60岁占80%;病程1~3年58例,4~6年26例,7~10年16例.治疗取患者双侧耳穴.主穴:神门、心、皮质下、垂前;配穴:心脾两虚配脾、小肠,心肾不交配肾,心胆气虚配胆,肝阳上扰配肝、三焦,脾胃不和配胃、肝,痰热内扰配耳背心、脾[2].操作时患者端坐,选准穴位,耳廓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籽贴附在0.6 cm×0.6 cm胶布中央,用镊子夹住贴敷在选用的耳穴上,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3~5 min,产生酸麻胀痛感或耳廓发热则效果更佳,3~5日更换1次,双耳交替施治.5次1个疗程.
作者:张颖新;彭国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治疗胸椎后关节紊乱的疗效.方法:腰椎后关节紊乱患者56例分为2组.观察组28例以关节松动术治疗为主;传统组28例以传统推拿整复治疗为主.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时间均优于传统组(χ2=5.32,P<0.05).结论:关节松动术具有疗程短,疗效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海峰;王俊华;王刚;朱小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0例,男146例,女74例;年龄26~65岁;病程2 d~30年;均有腰痛症状,伴有下肢疼痛或麻木160例,感觉减退62例;CT或MRI检查提示L3~4椎间盘突出12例,L4~5 96例,L5~S1112例,多节段突出23例.220例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中频和超短波组各110例.中频组采用调制中频电治疗,方形电板4 cm×6 cm分别置于患处两侧,选用仪器内置1号处方,剂量以患者耐受为宜;然后进行仰卧位腰椎骨盆牵引,牵引力从体重的1/4开始逐渐增大,以不超过体重为宜.
作者:罗莉;朱兴波;欧阳国铭;解惟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NICU)患儿家长的压力水平,探讨减轻压力的应对方法.方法:应用压力评价量表调查和统计分析NICU患儿家长的压力得分,并将被评价对象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实施干预(减压方法),对照组按常规处理,统计患儿家长放弃治疗率及患儿的治愈率.结果:NICU患儿家长的压力水平处于中等水平,采用减压方法后家长放弃治疗率降低,而患儿治愈率提高.结论:对NICU患儿家长及时实施减轻压力的应对方式,可使家长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作者:范玲;郭宏;李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益脑灵口服液与艾司唑仑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效果.方法:94例确诊为神经衰弱的患者分为A、B 2组.A组给予益脑灵口服液治疗,B组给予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均有缓解,A组优于B组(P<0.05),A组患者服药后无副作用出现,B组8例出现副反应.结论:益脑灵口服液治疗神经衰弱效果明显,且无副使用,优于常规抗焦虑药.
作者:王顺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抑郁治疗对脑卒中后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Hamilton抑郁评分量表诊断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65例,分为2组,均接受物理治疗,每天40 min,观察组同时连续服用6周抗抑郁的药物治疗前后评定患者运动功能和ADL能力,并对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运动功能评测(MAS)及Barthel指数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提高(P<0.01),其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卒中抑郁症患者早期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提高康复治疗的疗效.
作者:李铁山;李宏;王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23例骨盆骨折患者早期行物理因子治疗,并配合主、被动运动.结果:经过25~111.2 d的治疗,23例患者均获痊愈,平均住院时间稳定型骨折25.1 d,不稳定型48.3 d.结论:康复治疗可以促进骨折愈合,缩短卧床时间,减少住院日.
作者:张盘德;范小艳;张自茂;刘景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变化.方法:35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脑电图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脑电图异常发生率为88.5%,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发生率为34.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电生理异常改变主要为脑电图异常而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异常.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大脑皮层病变发生率远高于脑干病变的发生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检查结果不宜作为一氧化碳中毒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客观判断指标.
作者:邱绍婕;蔡和金;李盈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