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治疗与电凝固术根治尖锐湿疣

刘圣凤;江飞舟;刘素芹;徐定珍

关键词:尖锐湿疣, 电凝固术, 疣体埋植术, 免疫治疗
摘要:目前已发现与尖锐湿疣(CA)相关的乳头状病毒(HPV)共有10多个型别,且在同一个患者身上可同时有多重型别的感染[1],虽然治疗该病的方法很多,如激光、冷冻及微波等,但不易彻底根治,且治愈后极易复发.我科1998-2000年,对尖锐湿疣患者分别采用电凝固术、电凝固术+疣体埋植术、电凝固术+疣体埋植术+药物免疫治疗,并对3种疗效进行了对比分析.
中国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儿麻后遗症脊柱侧弯矫形术后的康复护理

    儿麻后遗症脊柱侧凸是因脊柱肌肉瘫痪引起,当脊柱侧凸曲度>60°时可影响患者心肺功能,限制肢体活动,需行手术矫治[1].我们在临床上结合康复理论对31例儿麻后遗症脊柱侧弯需行手术矫治的患儿进行术前术后康复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缪昌杰;张辅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早期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偏瘫

    近年随着医疗技术的长足进步,脑卒中抢救存活率逐步提高,但部分患者存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旨在探讨早期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效果.

    作者:袁秀珠;邓医宇;向小珍;王丽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超短波并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

    1998-1999年我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128例,男58例,女70例;年龄45-72岁,平均51岁;右肩69例,左肩48例,双肩11例;病程10 d-2年;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前屈、后伸、外展等活动受限,局部压痛明显,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50例有外伤史,62例因受凉引起,16例原因不明;128例患者均按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随机分为2组.①治疗组60例:超短波,将2个电极对置于肩关节前后,急性期无热量,每次7-10 min,1次/d;慢性期温热量,每次10-15 min,1次/d.运动疗法,双手持体操棒进行上举、后伸、环转及左右摇摆运动,利用肋木让患侧手指向上爬行,作肩关节前屈活动;双手交叉置于颈后,触摸两侧耳朵,然后用患手反手摸背,逐步增加高度,反复训练,每次20-30 min,2-3次/d.②对照组68例:针灸每天1次,中药外敷,疗程同治疗组.2组患者平均治疗2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痊愈: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治疗组32例,对照组13例;显效:疼痛减轻或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50±10°,后伸40±10°,外展位内旋60±10°,外旋70±10°,治疗组16例,对照组11例;好转:疼痛减轻,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100±10°,后伸20°,外展位内旋30±10°,外旋40±10°,治疗组10例,对照组26例;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无变化,治疗组2例,对照组18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6.7%,对照组73.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肩周炎多发于中老年人,主要病理变化为肩关节周围软组织发生慢性炎症与劳损,导致关节内外广泛粘连.超短波治疗不仅可以加速血液和淋巴液循环,还能增强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减轻局部炎症刺激,达到消炎止痛、解除肌肉痉挛的目的.疼痛缓解后再配合运动疗法,能进一步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使粘连组织得以牵伸.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作肌力练习可以改善局部萎缩肌肉,促进功能恢复.本文结果表明超短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是一种较好的康复方案,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夏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筛选并探讨中药治疗帕金森病(PD)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损毁制备的偏侧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进行PDⅠ、Ⅱ、Ⅲ号中药方剂,水溶性左旋多巴块和生理盐水灌胃治疗4周,并检测各组大鼠治疗后1、2、3、4周旋转行为;处死后测定各组右侧黑质相关指标.结果与其它组比较,PD Ⅰ号中药方剂可明显改善PD大鼠的旋转行为,显著提高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降低胶质纤维酸性蛋白的表达(P<0.01),对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数目无影响.结论 PD Ⅰ号中药方剂具有治疗实验性PD的功效.

    作者:曹学兵;孙圣刚;刘红进;徐岩;杨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泌尿系感染的病原学及耐药性分析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病原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临床上难治性的泌尿系统感染也日趋增多.我们收集了本院近2年半来尿培养中分离的532株细菌,对其致病菌谱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高红宇;陈茹;张文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的实施与长期指导

    目的探讨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实施与长期指导的疗效.方法 20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1例,依照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要求,包括临床治疗、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卫生宣教和运动治疗等,长期给予指导,定期复查;对照组46例,仍按照常规方法治疗,不定期随诊.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所患疾病的恢复与稳定、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控制、减少心肌再梗死、减少死亡,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冠心病二级预防康复对改善冠心病患者疾病状况、身体活动能力、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减少死亡有着更好的医疗效果.

    作者:陈启华;叶国鸿;罗发强;程木带;车京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磁场在四肢骨折康复期的应用

    四肢骨折后如何促进局部骨痂生长是康复期的主要问题.以往曾有单纯采用脉冲磁场或静磁场治疗促进骨折愈合取得一定效果的报道[1,2],本文在此实验的基础上[3,4],将此2种磁场同时应用并观察了其对骨痂生长的影响.

    作者:吴珊鹏;林清泉;李懿;涂意辉;陈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正弦调制中频治疗交感型颈椎病伴高血压

    1999年1月-2000年12月我科采用正弦调制中频电疗法辅以颈部按摩治疗56例交感型颈椎病伴高血压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刘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瘫患儿血骨钙素甲状旁腺素降钙素水平的观察

    目的研究脑瘫患儿血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CT)的含量变化,分析它们与脑瘫病情、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37例脑瘫患儿和28例正常儿血清中的BGP、PTH、CT浓度.结果脑瘫组血清BGP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重度脑瘫患儿PTH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而CT则低于正常组(P<0.05);同时发现痉挛型脑瘫患儿PTH含量高于手足徐动型,而CT则低于手足徐动型(P<0.05).结论脑瘫患儿血清PTH、CT异常,其异常程度与脑瘫类型、病情轻重有关;血清BGP升高提示脑瘫患儿骨形成活跃.

    作者:陈秀洁;孙彦波;柴国禄;路长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关于中等卫校康复技术专业教材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20余所中等卫校开设了康复技术专业[1],为缓解我国康复技术人员的需求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但是迄今为止尚没有一套正规的教材适合中等卫校的教学需要.本文就中等卫校康复技术专业教材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与同行磋商.

    作者:何增义;曾操敏;贺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加强护理技术教育提高护生综合能力

    急症抢救(以下简称急救)是指对短时间内威胁人体生命安全的意外创伤和各种急症所采取的一种紧急医疗护理措施[1].在抢救过程中护理质量的优劣对于保证抢救的顺利进行,防止和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临床护理教学过程中,护生除了应掌握护理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外,还应熟悉掌握对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患者的观察和应急处理能力.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00-2001年部分应届临床实习护生急救护理技术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讨论.为减少调查值的差异性,笔者仅统计由内科老师带教的护生急救技术教学情况.

    作者:徐英;夏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鼻咽癌受损颅神经功能恢复与病程的关系

    目的观察鼻咽癌受损颅神经功能恢复与病程的关系. 方法 37例鼻咽癌患者共有68条受损颅神经,均接受6MV-X线放疗,鼻咽及颅底DT70-84Gy,中位DT74Gy.结果 68条受损颅神经功能完全缓解51.5%(35/68),颅神经受损<4个月的患者放疗后功能完全缓解82.5%(33/40),而>4个月完全缓解7.14%(2/28),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鼻咽癌受损颅神经放疗后其功能大部分可以恢复,颅神经受损<4个月其功能恢复的可能性大,而>4个月其功能恢复的可能性较小.

    作者:于世英;胡国清;胡长耀;袁响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与CT分析

    目的探讨混合性脑卒中的临床与CT的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的方法对47例混合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与脑CT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47例患者中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10年占91.0%;起病在活动状态下占71.0%;就诊时血压升高占68.0%;神经功能缺损双侧占60.0%,其中大部分为不相关的两处神经功能缺损征.CT扫描有74.0%患者脑出血及梗死共存,以两侧基底节区多见.结论混合性脑卒中是脑卒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对于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中老年患者,突然或短期内先后发生不相关的神经功能缺损,应高度怀疑混合性脑卒中的可能,必须做脑CT或短期重复脑CT检查;治疗以控制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功能,防治并发症为主.

    作者:郭珍立;周瑞;夏文广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直流电疗法用于恶性肿瘤(综述)

    直流电疗法(direct current therapy, DCT)用于恶性肿瘤,是在肿瘤内直接接入电极,通入直流电后,利用阴、阳极下发生的电化学、电生理反应,改变肿瘤的内环境,使肿瘤细胞丧失生存条件,产生多种病理变化:细胞核固缩、细胞膜崩溃、线粒体消失、核蛋白凝固坏死,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作者:孙冬丽;陈爱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电针牵引椎旁痛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1993年以来笔者采用电针、颈椎牵引和椎旁神经阻滞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20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家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康复治疗3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3个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运动疗法、作业治疗及电疗等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12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各评价1次Barthel指数,治疗组分别为6.22±4.28、16.00±3.79;对照组为6.16±4.97、11.68±4.54,2组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组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2组间比较治疗组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治疗3个月对脑卒中患者的ADL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依赖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朱玉莲;胡永善;杨佩君;谢光柏;吴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综合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

    目的评价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 4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采用戒烟、修正饮食、调脂、个体化体力运动训练程序等综合康复疗法及持续小剂量地高辛治疗.结果 46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90%.心输出量(L/min)治疗前后分别为4.33±0.66, 4.80 ±1.22; 左室射血分数 (%)分别为37.85 ±9.9,44.65±10.4;平均心率(次/min) 分别为98±13,78±12 .地高辛过量或中毒的发生率为4.3%.结论综合康复疗法与持续小剂量地高辛联合治疗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周洪莲;李仁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农村残疾患儿社区康复工作探索

    社区康复工作(CBR)在中国开展时间不长, 特别是在农村开展肢残儿童社区康复工作更是缺乏经验.山东省郯城县于1989年发生脊髓灰质炎大流行,遗留下数百名后遗症患儿.这些患儿大多数居住农村,家庭经济状况极差,虽经过一些治疗,但多数收效甚微.1995年开始,郯城县第一人民医院在南京爱德基金会、美国基督教协会、县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开展了儿麻社区康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并逐渐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农村残疾患儿的社区康复之路.

    作者:邹莉;吴东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康复护理评估分析

    目的了解中枢神经损伤康复期患者存在的功能障碍、ADL依赖程度和易发生的并发症.方法 270例中枢神经受损康复期患者根据病症分为3组(脑卒中组、脊髓损伤组和植物人组),然后进行康复护理、ADL以及存在常见并发症的评估分析.结果 3组患者在意识、言语、感觉及吞咽障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环境不适应、运动失衡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的ADL评估和并发症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植物人组ADL为完全依赖,脑卒中组ADL的自理能力高于其它2组;植物人组存在意识、言语、感觉及吞咽障碍,运动失衡等,易发生皮肤压红、呛咳、肌肉萎缩、肺炎、尿路感染及二便失禁;脑卒中组除了具有植物人的特点外,环境不适应问题更为明显,易并发肩痛、跌倒;而脊髓损伤组存在感觉障碍、运动失衡及精神症状,其尿路感染、二便失禁更为突出.结论中枢神经损伤患者在临床急性期即进行康复护理评估,有助于早期康复护理的介入,减少并发症,加强患者整体康复的进程.

    作者:蔡文智;蔡保塔;何燕;莫一心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物理疗法配合消瘀止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

    1998年1月-2000年10月采用物理疗法配合自制消瘀止痛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并与单一物理治疗或消瘀止痛膏外敷作对照观察.

    作者:王俊华;付立勇;郑明双;李海峰;朱小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主办: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