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VC银翘片中连翘苷的含量

朱蕊

关键词:VC银翘片, 连翘苷, HPLC, 含量测定
摘要:目的:建立VC银翘片中连翘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用C18柱(4.0mm×250mm,5μm),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7nm.结果:连翘苷的线性范围为0.4~3.0μg;连翘苷平均回收率为99.28%,RSD=2.81%(n=5).结论:所用方法测定样品灵敏度高,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测定VC银翘片的质量.
包头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近年头孢哌酮钠的不良反应概述

    头孢哌酮钠(cefoperazone)为第三代头孢菌素抗生素,自1981年在国内开始应用以来,有关其不良反应的报道逐渐增多,现概述如下.

    作者:李永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儿肠梗阻的液体疗法

    小儿肠梗阻以肠套叠、腹外疝、肠扭转、肠道蛔虫和粘连性为多,发生肠梗阻后,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脱水、血容量减少和血液浓缩,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

    作者:刘秀珍;于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口腔科感染的护理管理

    随着现代口腔医学的发展,先进仪器设备的引进,抗生素的迅速更新换代,新技术新业务的广泛开展,无疑给口腔疾病的病人带来了转机和福祉.但由于口腔临床操作中病人的唾液、血液、污染的口腔器械、微生物的抗药性迅速形成、侵袭性操作不断增加、口腔手术业务范围的扩大等因素,口腔感染也随之加剧.如何预防控制口腔门诊感染,这是摆在口腔医务工作者面前十分突出的一个问题,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如: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作者:刘兰云;张艳玲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手术管理中的标准化建设

    目的:探讨手术室标准化管理的思路,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方法: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对目前手术室的管理进行对照分析,评价存在缺陷,提出发展对策.结果:有标准管理模式,目前对手术室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对不足的环节进行更好的提高结论:手术室的标准化管理建设不仅能够鼓舞全体护士主动参与质量管理,还有利于配合医院构成良好的质量体系,提高医疗护理管理,增强医院竞争力.

    作者:徐晓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筋膜间隙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小腿损伤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小腿解剖结构的关系,在遭受直接暴力打击和挤压的机会较多.小腿损伤后出血、血肿以及肌肉挫裂伤后肿胀,使小腿筋膜间隙内压力持续增加,血管痉挛、组织缺血、缺氧,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神经受损,导致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严重者发生缺血性坏死,后果非常严重.从2000~2006年先后收治小腿软组织损伤合并筋膜间隙综合征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红霞;王艳蕾;魏彩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深入社区护理工作的探索和体会

    步入21世纪,我国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把发展社区医疗工作,作为改善国民健康水平和缓解医疗、保险及财政压力的重要举措.为了充分发挥社区护理服务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快培养社区专业护士的步伐,提高社区护士的整体教育水平.

    作者:闫桂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胸部钝性创伤的CT诊断

    目的:评价CT对胸部钝性创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47例胸部钝性创伤的胸部CT征象.结果:CT检查有阳性诊断389例,阳性率71.12%.发现肺挫伤109例,支气管断裂2例,胸膜腔创伤171例,纵隔血肿4例,心包积血2例,膈肌破裂6例,骨折189例,皮下气肿66例.45例伴有腹部损伤.结论:CT对胸部钝性创伤的检查具有诊断价值.

    作者:马晓亮;沈凤琴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25例治疗体会及治疗新进展

    视网膜静脉阻塞(BRVO)是眼科常见的眼底血管性疾病,根据美国统计其发病率占眼底病变第2位,在我国也是主要的眼底病之一.

    作者:杨迎春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前列腺增生症等离子体电切术的麻醉处理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电切术(PK),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比较满意的手术方式.与普通电切相比,其具有切割准确、低温操作、止血效果好、术中使用生理盐水作为治疗介质,避免了术中水中毒的发生、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杨红湘;陈荣;陆丹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肿瘤专科的护理

    肿瘤护理是一门发展迅速的护理学科.护理工作者要随着肿瘤学科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接受新的理论和技术,特别是新的理念.作为肿瘤专科护士应当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水平与能力.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探讨在肿瘤护理中的体会.

    作者:王佳琦;袁牡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加强临床科室待灭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供应室应承担医院各种物品的清洗包装灭菌工作,但是,多数基层医院供应室条件及设施都没有达到要求,还存在着临床科室待灭菌物品自行清洗、包装,由于操作不规范,因而导致待灭菌物品合格率低.因此,我院为保证临床科室待灭菌物品的质

    作者:吴钦钰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浅谈手术麻醉科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

    手术麻醉科是医院对各种疾病患者进行手术抢救的重要场所,其主要任务是配合手术科室顺利完成手术,包括消毒隔离.手术麻醉科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整个医院感染控制和病人的安危.

    作者:邢改兰;周芝珍;贾存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重度敌敌畏中毒的抢救

    患者,男,24岁.口服敌敌畏约200ml,于2006年除夕入院.入院时患者浑身农药味,口吐白沫,面色苍白,瞳孔极度缩小,呼吸困难,脉搏细数且不规律,口唇及指甲发绀,血压40~60mmHg,处于昏迷状态.该患者病情急,若稍有延误,就有生命危险,故采取以下措施.

    作者:杨素梅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胰岛素泵(CSⅡ)和多次注射胰岛素(MDⅡ)治疗2型糖尿病的不同疗效.方法: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120例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50例,每日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组70例.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胰岛素用量.比较治疗前后胰岛索用量、血糖控制情况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降低血糖,但达标时胰岛素总用量CSⅡ组显著少于MDⅡ组,控制所需时间CSⅡ组显著短于MDⅡ组,低血糖发生率CSⅡ组显著低于MDⅡ组.结论:胰岛素泵模拟正常胰岛索分泌生理模式,使患者24 h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与每日多次皮下注射相比,使用胰岛素泵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发生低血糖的机会少,同时降低了高胰岛素血症的风险,缓解胰岛素抵抗状态,符合生理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糖尿病治疗手段.

    作者:王瑾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注射室护生慎独修养培养的体会

    慎独是指在无人监督,没有舆论影响一个人独立工作的情况下,仍能高度自觉的、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的一种道德准则.它既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也是道德修养要达到的一种境界.

    作者:黄再丽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尿激溶栓治疗30例急性脑梗死的观察与护理

    采用早期尿激酶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溶栓治疗中的护理技术配合非常重要,现将神经内科2005年1月~2007年6月对30例脑梗死患者使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桂梅;张晓霞;乌仁其木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新生儿产伤24例分析

    目的:通过近13年新生儿产伤分析,讨论其预防措施.方法:对24例新生儿产伤当时住院病历逐一进行分类及病历资料分析.结果:新生儿产伤与新生儿体重、助产技术尤其肩难产的处理密切相关.结论:正确处理及预防新生儿的产伤对于指导临床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李永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建设医院数字化图书馆的几点思考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数字和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医院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需求,必须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及时性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新的医学信息资源,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作者:路三曼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在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对于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的治疗意义.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降糖药,治疗组同时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日1次,疗程为15天.后改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剂口服,每日3次,疗程为6个月.并测定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空腹血糖(FPG)、血脂(TC、TG、HDL-CH)、尿蛋白等指标.结果:两组空腹血糖治疗后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空腹血糖、血脂、尿蛋白等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改善2型糖尿病引起的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作者:潘竹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 拉米夫定抗乙型肝炎病毒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2,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蛋白(Pre-S1)阴转率,观察拉米夫定治疗HBV的效果.方法:将60例乙肝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基本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两组均以6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IL-2恢复水平,Pre-S1阴转率均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结论:拉米夫定能提高乙肝治疗的效果,具有明显抑制病毒复制、降低肝脏损伤程度的作用.

    作者:刘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包头医学杂志

包头医学杂志

主管:包头市卫生局

主办:包头市医学信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