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钱春燕;陈钰良;王玲萍

关键词:分组护理管理, 手术室, 护理, 应用
摘要:目的:总结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3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设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分组护理管理,评估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规避了不良事件,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
中医药管理杂志相关文献
  • 现代医学教育环境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路径选择

    现代医学教育环境下,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大力发展中西医结合教育,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基于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相统一、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统一、经典传承与创新思维相统一、优势互补和方法融合相统一的教育理念,把握“结合”的方向;以学科优化整合、师资培养整合、教学方法整合为保障,夯实“结合”的平台;将规范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资源共享建设、教医研产结合、系统能力培养、教学方法融合,渗透“结合”的过程.这些建设加强之后,学科建设质量和教学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能力明显提高,逐步形成完整的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体现“结合”方向的正确性、先进性及“结合”内涵的深刻性.

    作者:肖炜;吕志平;孙晓敏;曲姗姗;黄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PDCA循环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8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手术室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芬;宋雯;陈莉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我院门诊西药房库位码管理的应用

    目的:为了配合自动发药机的良好运作,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品日常工作的效率,对门诊西药房的所有药品进行库位码管理.方法:依据自动发药机的发药特点,对西药房所有的药品进行库位码设计并编写库位码.结果:把编写好的库位码应用到门诊西药房的日常工作中,配合自动发药机的运用,经过一年以来的运行调整,库位码管理得以完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通过一年以来的应用实践,比较之前传统的人工靠记忆力调配发药,库位码管理的方法提高了门诊西药房日常工作的效率,减少了药品调配的差错率.

    作者:余青;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探讨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1CU部门的36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水平相近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ICU护理管理,观察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经过3个月的分组管理后,采用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及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作者:张剑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3月医院妇产科的53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377例产妇为实施前,2015年4~6月医院妇产科的53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377例产妇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的护理人员管理措施,实施后采用分层级管理措施,统计实施前后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急救和院内感染等方面问题的出现情况及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急救和院内感染等方面问题的出现情况均要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产科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解决了妇产科存在的常见问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程敏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实践与应用

    目的:总结骨科护士岗位管理经验,提升骨科护理管理质量.方法:自2017年1月起对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从加强培训、合理调配、规范职责、层级管理、岗位竞争等方面入手,全面进行护理管理制度改革,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比较,比较制度调整前后骨科护理质量评分,并采用满意度问卷了解制度调整前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管理制度调整后骨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宣教、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管理制度调整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调整前(P<0.05).结论:合理调整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提高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全面提升了护理工作质量,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评价均显著提升.

    作者:杨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的30名儿科护理人员,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将2016年6~12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期间工作情况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内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行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基础护理、特殊护理、病区管理和文书书写等多项护理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升护理质量,规避不良事件,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嵇利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手术室开展护理人员多元化专科培训的意义

    目的:探讨临床继续教育工作中手术室开展护理人员多元化的专科培训的措施和意义.方法:手术室管理层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每周安排一次集体的课堂培训和现场实践,通过系统的、专业的和多元化的专科培训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且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比较分析实施继续教育四年后医生、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等情况.结果:通过四年的实施,手术室医生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3.7%提高到2016年的94.1%,手术室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0.2%提高到2016年的95.5%(P<0.05);手术室护理人员论文的发表数量也在逐年增加,由2012年的6篇,提高到2016年的18篇(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开展多元化的专科培训,极大地增强了护理团队的职业素养和业务水平,提升了对于患者的服务理念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和护理团队整体的科研水平.

    作者:周安莉;饶芬;曾凤美;叶虹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对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对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1月,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一个楼层实行导管标识管理,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介入导管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制度调整,制定各类导管标识,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要求护士按照导管标识来执行对应的监测和护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前后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心内科介入导管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的专科护理、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整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介入导管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中实施导管标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推广了标识化管理的意识,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周莉;姬国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安全文化理念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治疗的1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安全文化理念.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差错率.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安全文化理念对妇产科的护理进行管理,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差错的发生.

    作者:郑芳;郑聪霞;纪建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中医药院校护理实训虚拟软件的开发体会

    以无菌技术作为切入点,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中医药院校护理实训教学,开发相应实训教学软件,将真实课堂外延至虚拟实训,推动多学科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操作能力的提高.

    作者:周小芳;吴晓波;周洁;李福凤;可燕;张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放射科医技一体化培养的意义与实践

    目的:探讨放射科医技一体化培养的价值.方法:以医院2017年1~4月在放射科进行检查的12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医技一体化人才培养方式,放射科技师参与检查报告的书写,诊断医师签字进行二次核对,对错误的进行纠正.结果:放射技师参与的124例报告书写中,技师满意度为99.00%,医师满意度为98.00%,护士满意度为96.00%.结论:医技一体化模式强化了对住院医师和技师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了技师的疾病识别和鉴别能力,能够围绕诊断问题实施扫描,缩短了患者就诊时间,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作者:沈凯;孙璐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探索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在普外科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在普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医院普外科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2016年开始实施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包括成立医护一体化管理小组、进行不合理用药风险评估分析、重视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培训、强化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流程.于实施前后分别抽取1000份病历资料,比较实施前后不合理用药率、人均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实施后不合理用药率低于实施前;实施后人均住院费用低于实施前(P<0.01).结论:在普外科应用医护一体化合理用药管理可显著降低不合理用药率和患者住院花费.

    作者:杜晶晶;蓝金晶;罗亚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3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设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分组护理管理,评估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规避了不良事件,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

    作者:钱春燕;陈钰良;王玲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医院的财务管理形势严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突出强调了医院的财务控制和成本管理,有效破解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制度实施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对完善财务管理措施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作者:郑华;张追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与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口腔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和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6月在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1~3月就诊者设为实施前组,2017年4~6月就诊者设为实施后组.实施后组实施集中管理后在器械回收等方面给予有效管理,比较两组的消毒结果,以及口腔护理的工作量和效率等.结果:两组器械的湿包率方面,两组差异显著(P<0.05);清洁率方面,实施后组明显高于实施前组(P<0.05).实施后口腔科室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效率显著提高,医生和护士满意度均明显提高(P<0.05).服务质量、护理质量、收回供给及时度实施后组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结论:对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诊疗器械集中管理,对使用后的诊疗器械进行集中回收、清洁、消毒、灭菌,不仅可以减少工作时间,降低消毒中心的工作量,提高消毒灭菌质量,还能提高口腔科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保证患者的就医安全,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陈婷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三位一体、医药融通的中医药实验教学平台建设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实验中心专业上主要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实验和临床技能实训四大模块.经过长期实践,整合基本实验教学资源,研究性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三位一体、医药融通”的中医药实验教学平台.

    作者:洪芳;张彤;可燕;李福凤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5A管理模式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5A”管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的自我能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 6年1~6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5A(询问、建议、评估、帮助、随访)护理模式,运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患者调查问卷,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能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由79.3分上升至94.6分(P<0.05),.结论:5A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叶志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儿科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科病区收治患者特殊,具有病情变化快、突发事件多、护理操作难度大的特点,因此是风险事件的高发科室.儿科病区的护理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护理因素、病区管理因素、用药安全因素、实习生带教因素及患者因素等,为了改善护理质量,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儿科实施相关护理对策,包括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护理人员工作责任心、强化儿科病区管理、确保患儿用药安全、完善实习生带教管理及重视健康宣教等.

    作者:金国慧 刊期: 2018年第14期

  • 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管理与职业风险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管理方式,分析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2月在医院呼吸内科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分析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风险管理护理能够从制度管理方面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针对呼吸内科病房进行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可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作者:朱捍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中医药管理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