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青;陈玲
2014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启动了“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采取游学轮转观摩和自主学习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阅读、中药栽培、资源保护和利用、鉴定、炮制、传统制药工艺、制剂、医院制剂开发研究、调剂等方向的中药特色技术理论和实践技术内容,并在实践工作中推广.经过选拔,作者有幸成为第一批培养对象,经过三年的游学轮转观摩培训和自主学习,获益良多,努力在实践工作中推广运用,探索适合医院及当地可行的方式方法,希望能把所学特色技术真正落地,发挥中药特色优势,促进中医药事业协调发展.
作者:吴忠义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内镜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选60例患者进行研究,均为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医院接受内镜诊疗,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0例与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30例,对两组患者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与各类感染发生率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各类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内镜护理管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内镜生物检测合格率,控制内镜室各类感染发生率,避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还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护理意识,从而保证内镜护理管理的安全性.
作者:李伟红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建立质量控制(QC)小组对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在妇产科病区成立QC小组,QC小组成立后针对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拟定主题,并通过工作调研了解影响护理管理质量的相关因素,制定护理管理方案,定期进行组内会议进行工作讨论,确保质量持续改进,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建立QC小组前后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情况,并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建立QC小组前后妇产科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建立QC小组前相比建立QC小组后,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均显著提升(P<0.05);与建立QC小组前相比建立QC小组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升明显(P<0.05).结论:建立QC小组能够及时发现妇产科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从管理角度出发进行制度调整,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郑东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医院超声科管理工作中实施预约制度的临床效果.方法:医院于2016年12月在超声科实施预约制度,选择2016年5~7月在医院超声科进行常规检查的82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7年5~7月预约制度模式下来医院超声科检查的82例患者为观察组,记录预约制度实施后检查患者人数、预约患者人数及预约达到情况,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预约制度实施后,通过预约的检查人数、预约患者人数及预约达到率显著上升,观察组对检查模式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院超声科实施预约制度,效果确切,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开展以患者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将湖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的130例患儿,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采用儿科常规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护理,参照浙江省卫生厅下发的医院护理工作规范与质量评价标准对两组患儿的整体护理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护理质量检查评分结果显示,观察组病区管理、基础护理、护理文书、消毒隔离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及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模式能显著提升儿科护理水平,提高儿科护理满意度,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更好地服务患者.
作者:周春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随着医疗改革步伐的加快,医院的财务管理形势严峻.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突出强调了医院的财务控制和成本管理,有效破解了医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文章结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新制度实施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对完善财务管理措施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和建议.
作者:郑华;张追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在具体实施相关的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时,对采用前馈控制模式所带来的主要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受治理的眼科患者140例进行研究,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眼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管理模式的方法加强眼科安全护理的效果.比较两组眼科患者对其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意外跌倒的发生率、眼疾的再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意外跌倒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高眼科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需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前馈控制理念,此方法对治疗眼科疾病较有效.
作者:钱璐;何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集束化管理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康复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康复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管理.比较两组神经、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和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Fugl-Meyer运动量表评分均显著升高,然观察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在健康感觉、躯体功能、情感状态及社会功能等方面的评分均较对照组提高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管理不仅有助于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还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瑜;黄秀清;徐淑芬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饮片鉴别技术是中药学专业人才的基本技能.随着中药市场对实践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大,近年来,用人单位向培训院校反映毕业生实用技能不满意的事情时有发生.有鉴于此,北京中医药大学率先开展了中药饮片辨识等级考试制度,旨在加深学生对所学中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其饮片快速鉴别水平.为此,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全草类、根及根茎类性状相近的饮片鉴别是普遍反映的难点,主要表现在随着考试等级和难度的提高,通过率显著降低.同时,通过分析相关数据,总结出易错点及出错原因,并对易混淆品种的鉴别要点进行了梳理.研究组认为,中药饮片辨识等级考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达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效果,客观上也促进了学生的成材率和就业率,并为今后中药专业的各种等级考试提供了理论借鉴.
作者:肖瑶;任雪阳;白贞芳;王玥;刘春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规范展会交接班在妇产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60名妇产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6年6~12月的30名设为对照组,将2017年1~6月的30名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行基础病房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行规范展会交接班管理.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3.33% (P<0.05).结论:规范展会交接班用于妇产科病房管理效果显著,能够规避护理风险,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林巧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检验科中的实施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成立检验科专业组管理模式,选定专业组组长,负责对科室内各个部门的职责进行全面制定,评价其对检验科工作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结果:与专业组管理模式成立实施前比较,成立实施后检验科在常规生化项目、免疫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等方面的考核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显著(P<0.05);专业组管理模式成立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在检验科中实施专业组管理模式,能够提升检验科专业组长的综合素质,提高医院检验科的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促进医院检验科管理工作的持续化改进.
作者:李学春;周雪冰;孔宁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5A”管理模式对肺癌患者的自我能效和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201 6年1~6月期间收治的肺癌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5A(询问、建议、评估、帮助、随访)护理模式,运用自我效能感量表和患者调查问卷,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效能和满意度的情况.结果:干预半年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能效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评分均由79.3分上升至94.6分(P<0.05),.结论:5A管理模式能够促进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
作者:叶志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为了配合自动发药机的良好运作,提高门诊西药房药品日常工作的效率,对门诊西药房的所有药品进行库位码管理.方法:依据自动发药机的发药特点,对西药房所有的药品进行库位码设计并编写库位码.结果:把编写好的库位码应用到门诊西药房的日常工作中,配合自动发药机的运用,经过一年以来的运行调整,库位码管理得以完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结论:通过一年以来的应用实践,比较之前传统的人工靠记忆力调配发药,库位码管理的方法提高了门诊西药房日常工作的效率,减少了药品调配的差错率.
作者:余青;陈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品管圈活动对提高某三级中医院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的影响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收集并分析2015年在义乌市中医医院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情况,然后制定品管圈活动计划和实施活动方案,并将品管圈活动前(2015年)和品管圈活动后(2016年)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品管圈活动前疼痛评估不准确患者55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疼痛评估不准确患者14人,二者比较差异明显(P<0.05),其中引起疼痛评估不准确的主要原因是未应用疼痛评估工具,其次是未进行疼痛教育,再者是患者表达能力低和配合能力低.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能有效提高某三级中医院外二科住院患者疼痛评估准确率.
作者:王群英;陈环英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讨甲状腺手术患者在临床护理中实施中医护理服务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医院行甲状腺手术的80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按常规标准进行干预,观察组施行中医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情绪状况、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以及发生喉返神经与喉上神经损伤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手术患者推行中医护理服务,利于改善患者的情绪状况、提升其服务满意度,且在预防喉返神经及喉上神经损伤、促进机体康复方面也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丽娜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的效果和意义,为降低精神科护理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余姚市第三人民医院精神科护理实施标准化管理前后收治患者及参与护理的医护人员的相关资料,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及不良事件率的变化.结果:标准化护理管理实施后,精神科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医护人员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精神科护理中实施标准化管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满意度,有效减少精神科不良事件.
作者:褚海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门诊输液具有见效快、省时省钱等特点,在门诊治疗的过程中常会使用.而门诊输液作为护理技能中基本的一项技能,其安全质量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如何实现门诊输液的安全管理,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作者:石秀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J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在检验科门急诊实验室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JCI标准实施前后,检验科门急诊实验室门诊采血患者身份辨识率、门急诊检验标本报告及时率和门急诊检验危急值有效通报率三个质量指标的监测情况.结果:与JCI标准实施前相比,JCI标准实施后检验科门急诊实验室门诊采血患者身份辨识率、门急诊检验标本报告及时率和门急诊检验危急值有效通报率均明显提高,改善效果显著.结论:J CI临床实验室评审标准应用于检验科门急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中,能够提高门急诊实验室服务质量,促进医疗安全,提升门急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兰福;吴启旺;齐雪芬;汪淑芬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胃镜检查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医院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胃镜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以减少胃镜检查中分险的发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两组患者对护士护理质量的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对胃镜检查中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如岗位管理、消毒隔离、诊室管理、器械操作、护理技能等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胃镜检查时间及对护士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镜技术含量高,对护士的护理技能有较高要求,将PDCA循环管理模式运用于胃镜管理中,可以减少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的就诊安全.
作者:邱英;龚珏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级教学实验中心专业上主要涵盖中医学、中药学、基础医学实验和临床技能实训四大模块.经过长期实践,整合基本实验教学资源,研究性实验教学资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构建了“三位一体、医药融通”的中医药实验教学平台.
作者:洪芳;张彤;可燕;李福凤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