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东娟
目的:探讨分析FOCUS-PDCA程序在持续改进妇产科护士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建立质量改进小组,按照FOCUS-PDCA程序中的9个步骤,对影响护士培训效果的原因进行发现、总结和分析,并通过分层级管理和改变培训方式等对妇产科护士培训管理进行改进,将FOCUS-PDCA程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考试成绩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等项目进行比较.结果:FOCUS-PDCA程序实施前后护士理论考核均分、操作考核均分、护士对培训效果满意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FOCUS-PDCA程序对妇产科护士培训管理效果的提高,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陈丽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在具体实施相关的眼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时,对采用前馈控制模式所带来的主要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受治理的眼科患者140例进行研究,将这1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7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眼科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管理模式的方法加强眼科安全护理的效果.比较两组眼科患者对其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护理满意度、意外跌倒的发生率、眼疾的再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意外跌倒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提高眼科护理安全质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需在眼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引入前馈控制理念,此方法对治疗眼科疾病较有效.
作者:钱璐;何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调查分析温州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方法:将1000名温州市民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结果:正确知晓无偿献血年龄的308人,正确知晓无偿献血体重的424人,正确知晓两次献血时间间隔的280人,正确知晓无偿献血者身体状况要求的492人,正确知晓不宜献血情况的364人,正确知晓无偿献血后免费用血政策的374人.未参加过献血者740人,主要原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担心献血不安全.参加过献血的260人,以献血1次者数量多.献血动机为奉献爱心,帮助别人;血库告急,去献血者306人;鼓励周围人献血者392人;今后愿意继续参加无偿献血者602人,今后会鼓励家人或朋友参加无偿献血者930人.结论:了解温州市民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及行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合理的献血护理及知识宣传模式,推进无偿献血有效进行.
作者:张陈伟;郑静;厉琳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采用信息化细节管理,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2012年6月开始,医院肿瘤外科通过进行护理风险意识及识别能力的管理、护理工作流程的优化管理、对每个护理人员职责范围进行落实、突发事件的护理管理、风险监控管理的加强与加强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等措施,将信息化细节管理在肿瘤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进行应用,对选取的64例肿瘤外科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例患者经护理风险管理后,仅2例患者出现风险事件,发生率为3.13%,未出现患者投诉及护患纠纷情况,与以往临床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相比明显降低;在对护理管理满意度方面,46例患者表示满意,16例表示一般满意,2例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6.88%.结论:在肿瘤外科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信息化细节管理,能够使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能够使科室患者对护理管理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作者:陆雪青;陈玲霄;孙玲琴;赵建雪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对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1月,自2017年1月起在心内科一个楼层实行导管标识管理,针对患者住院期间的介入导管护理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制度调整,制定各类导管标识,规范护士的护理行为,要求护士按照导管标识来执行对应的监测和护理,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前后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质量评价,比较实施前后心内科介入导管相关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了解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的专科护理、护理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在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整体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及介入导管相关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0.05);实施导管标识管理方案后,心内科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在心内科介入导管管理中实施导管标识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并推广了标识化管理的意识,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
作者:周莉;姬国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3月医院妇产科的53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377例产妇为实施前,2015年4~6月医院妇产科的53名护理人员和收治的377例产妇为实施后.实施前采用常规的护理人员管理措施,实施后采用分层级管理措施,统计实施前后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急救和院内感染等方面问题的出现情况及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实施后护理文书、病房管理、急救和院内感染等方面问题的出现情况均要显著低于实施前;实施后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在妇产科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后,护理人员的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解决了妇产科存在的常见问题,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均得到显著提高.
作者:程敏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麻醉信息系统建设对麻醉科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1月.自2016年1月起在麻醉科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将麻醉科工作内容进行量化和指标化,录入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化、信息化管理,比较应用前后麻醉科的管理质量,问卷调查麻醉科医务人员的满意度评价.结果:实行信息系统管理后,麻醉科的工作安排、工作效率、麻醉控制和病历管理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0.05),麻醉科医务人员对管理制度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加强麻醉信息系统建设,能够有效提高麻醉科的管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医务人员的满意度.
作者:邱燕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以CNKI为数据源统计CSSCI(含来源期刊、扩展版来源期刊)收录的上海中医药大学1998~2016年论文.借助CNKI计量可视化工具,对120篇样本的总体指标、年代分布、学科与期刊分布、作者与合作情况、引用与基金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统计提示,为提高CSSCI论文的质量与数量,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研究水平,中医药院校对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扶持亟待加强.
作者:张亚妮;胡蓉;杨奕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5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患者为对照组,选择2016年6~8月医院手术室收治的117例手术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的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措施基础上引入PDCA循环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患者的护理人员考核成绩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人员考试平均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于手术室感染控制中,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得到显著提升,手术室中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降低,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陈芬;宋雯;陈莉华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如何应用PDCA循环提高中药饮片库存周转率.方法:应用PDCA质量管理循环对中药饮片库存周转情况进行分析及持续改进.结果:中药饮片平均周转时问从25.9763天减少至19.5547天.其中,周转时间超过30天的中药饮片从128种降低为83种;周转时间介于15~30天的中药饮片从72种降低为66种;周转时间低于15天的中药饮片从110种增加至158种.结论:运用PDCA管理循环能有效提高中药饮片库存周转率.
作者:李骏飞;姜建伟;王琼;章红燕 刊期: 2018年第14期
采用数据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医院2016年妊娠期护士请假比例及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工作强度、工作氛围、职业认可度是影响妊娠期护士隐性流失的主要原因.针对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二次职业规划、人文关怀、改进管理方法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妊娠期护士的职业认可度和自我成就感.
作者:谢彩娟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研究探讨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与价值.方法:选取绍兴市立医院1CU部门的36名护理人员,并按照护理水平相近的原则平均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常规ICU护理管理,观察组18名护理人员实施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经过3个月的分组管理后,采用护理质量检查评分表及护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分,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评分与护理管理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护理管理中应用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及护理人员的管理满意度.
作者:张剑菲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0月行放射检查的120例患者为为观察组,采用影像技术一体化方法进行管理;选取同期未采取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的1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总满意度与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9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83% (P<0.05).观察组的诊断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放射科的工作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叶奇峰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分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6月~2017年5月30名手术室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6月~2016年5月期间设为对照组,2016年6月~2017年5月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基础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分组护理管理,评估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医生对观察组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组护理管理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效果显著,规避了不良事件,得到手术医生的认可.
作者:钱春燕;陈钰良;王玲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究软技能培训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1月,自2017年1月起针对手术室全体护士进行软技能培训,重视护士的软技能提升,充分发挥护士长的领头羊作用,加强团队沟通、完善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环境,比较进行软技能培训前后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在实施软技能培训后,手术室的接台效率、手术效率、手术质量、手术安全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与实施前相比在实施软技能培训后,手术室医生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升(P<0.05).结论:重视手术室护士的软技能培训,提升护士的软技能水平,能够全面提升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改善了医生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琼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对风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3月在风湿科接受治疗的风湿性疾病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开展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为分界线,将开展之前划分为常规组,开展后划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应用同样的治疗方式,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同时采取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观察和比较不同时期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及用药方面的依从性情况.结果: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之下的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管理制度对风湿科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显著,可以显著提升风湿性疾病满意度,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及依从率.
作者:卫仿仙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管理方式,分析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2月在医院呼吸内科病房进行治疗的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进行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及护理工作的质量,分析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风险管理护理能够从制度管理方面降低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结论:针对呼吸内科病房进行风险管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同时还可减少护理人员的职业风险.
作者:朱捍君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眼科病房护理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将医院2017年1~6月1200例眼科住院患者,按照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安全事故和投诉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管理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和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科病房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保障患者住院治疗安全,减少投诉率,获得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提高其满意度.
作者:张茜;翁妤;陈彬彬;胡芳萍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建设完善的护理安全防范机制,改善肿瘤科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方法:研究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10月,自2017年1月起进行肿瘤科护理安全管理制度调整,充分考虑肿瘤护理安全管理需求,分析各时期肿瘤科患者的行为特点,构建一套完整的安全防范制度,以2016年工作情况为对照,比较护理安全管理改革前后肿瘤科的护理质量、护理缺陷及投诉率,并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实施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革后,肿瘤科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安全、护理记录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革后,肿瘤科护理缺陷率及护理投诉率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改革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P<0.05).结论:针对肿瘤科实际工作需求,进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改革,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投诉的发生,提升了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李雪飞;王婷 刊期: 2018年第14期
目的: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建立查检表,细化、量化考核指标,划分指标等级,抓住关键质量问题,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方法:建立一支优秀的护理质控组长队伍,充分发挥质控组长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领导和榜样作用,设立护理质量查检表,由护士长掌握各项标准和查检表内容,对科室护士进行全员培训、贯彻落实.每月召开护理质量分析会,对检查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结果:设立了护理质量查检表,体现了划分指标等级A、B、C,提高重点质控项目分值的作用,患者和护士满意度均明显提高.结论:通过对检查项目分值等级划分,提高重点质量的关注度,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应用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护理质控组长的作用,提升护理管理者的整体执行力、综合分析能力和质量管理能力.
作者:许莉萍;桂齐 刊期: 2018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