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足底筋膜炎治疗的进展

李志云;倪喆;邵增务

关键词:足底筋膜炎, 双下肢不等长, 腓肠肌挛缩, 诱发因素, 先天异常, 普通人群, 过度运动, 足踝部, 足跟痛, 足弓, 疾病, 肥胖, 发病, 弹性, 病因
摘要: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约有10%患此疾病[1].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足踝部筋膜弹性不足、腓肠肌挛缩等[2-4].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帕金森病患者反应抑制功能损害及其事件相关电位变化

    随着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和临床检测手段的发展与进步,有关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PD)的研究越来越多.PD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运动障碍病,它还会影响到患者的认知功能、精神行为、自主神经功能及感觉系统.

    作者:李艳敏;王琳;王铭维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运动频率对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影响

    运动频率通常指每周运动的次数.相关研究表明,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体疗可安排每周5次运动训练(通常为有氧耐力训练与力量训练相结合,运动强度宜控制在60% ~ 70%大摄氧量水平),每次持续1h左右,同时辅以饮食控制,是治疗糖尿病及控制血糖的常见干预方案[1].

    作者:韩冠宙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迷迭香复合精油吸嗅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影响

    目的 探讨迷迭香复合精油对长期慢性脑缺血导致的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CA1区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影响.方法 雄性2月龄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余40只大鼠采用改良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2-VO)法制作大鼠VD模型,将造模48 h后成活的30只大鼠再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迷迭香复合精油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10只大鼠.迷迭香复合精油组给予吸嗅迷迭香复合精油,每日2次精油吸嗅,每次30 min;依达拉奉组给予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剂量3 mg/kg体重,各持续65 d.通过水迷宫试验来评价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和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 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差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而迷迭香复合精油组和依达拉奉组则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大脑海马区及纹状体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迷迭香复合精油组和依达拉奉组与模型组比较,海马区神经细胞损害较轻(P<0.01);迷迭香复合精油组大鼠海马CA1区ChAT的阳性单位数较模型组显著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迷迭香复合精油通过嗅觉途径能够改善慢性长期脑缺血所致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轻海马区神经细胞损害;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对VD有治疗作用.

    作者:吴章福;高晓平;李光武;宋娟;陈和木;赵凯;孙宗雷;汪国宏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早期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分析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新生儿常见病之一,可致中枢神经细胞、心肌细胞损伤,常有程度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

    作者:杨军霞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采取非手术疗法治疗,但其病理机制复杂,治疗方法较多.牵引配合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方便、安全、患者容易接受,笔者采用该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

    作者:张英杰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磁脉冲穴位刺激治疗肩周炎的疗效观察

    肩关节周围炎亦称肩周炎,好发于40~ 50岁体力劳动人群,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患者多以肩关节疼痛、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患肢功能障碍程度逐渐加重,若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将对其日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龚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脑卒中患者常表现为半身不遂、失语、感觉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同时伴有脑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以往临床多强调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而忽视了PSD的诊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患者神经及肢体功能恢复,造成临床康复疗效欠佳[1].

    作者:郭效德;王美莲;赵先伟;侯冬梅;亓咏梅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治疗进展

    目前有20% ~ 50%的脑卒中患者发生脑卒中后会出现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烦躁悲观、全身疲倦等症状,常在患病1年出现,并持续2周以上,即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1].

    作者:乐趣;屈云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强度聚焦超声联合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免疫治疗胰腺癌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联合细胞免疫治疗胰腺癌的免疫学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72例胰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IFU组和联合组,每组36例.HIFU组接受单纯HIFU治疗;联合组除接受HIFU治疗外,还接受树突状细胞(DC)和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的免疫治疗.记录所有患者在HIFU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及多种免疫学指标,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离联合组患者的自体癌细胞,体外观察经HIFU处理的肿瘤抗原所诱导的DC-CIK对自身癌细胞的杀伤效应.结果 HIFU能增强DC-CIK对自身癌细胞的杀伤率;HIFU治疗72 h后,所有患者免疫学指标:白介素-12(IL-12)为( 58.26±17.97) pg/ml,热休克蛋白70( HSP70)为(22.14±6.39) ng/ml,转化生长因子-p(TGF-β)为(0.94±0.34) ng/ml,均优于治疗前,治疗前上述指标分别为(52.15±14.22) pg/ml、( 17.36±5.73) ng/ml和(1.32±0.61) ng/ml,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周后,联合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疼痛评分、肿瘤标志物、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5.89±19.65)分、(3.15 ±0.82)分、( 107.55±27.58) U/ml和(18.92 ±6.47)个月,均优于HIFU组,HIFU组上述指标分别为(67.22±16.34)分、(3.59±1.04)分、(123.63 ±34.12) U/ml和(13.36 ±5.78)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FU在治疗胰腺癌过程中能改善患者免疫状态,刺激抗肿瘤应答;HIFU联合DC-CIK对胰腺癌具有良好的协同治疗效果.

    作者:钟国成;张聪;冉崇福;张小玉;桂永忠;孙薏;陈健;朱波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高压氧对四氢吡啶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线粒体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高压氧(HBO)对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多巴胺神经元的线粒体保护作用.方法 将48只雄性SPF级C57BL/6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每日给予生理盐水30 ml/kg体重腹腔注射)、模型组(每日给予MPTP 30 mg/kg腹腔注射)、HBO组(每日给予MPTP 30 mg/kg体重腹腔注射后给予HBO治疗),每组小鼠16只.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酪氨酸羟化酶(TH)、PINK1蛋白和线粒体凋亡通路相关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后,模型组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中TH及PINK1蛋白水平下调,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O组TH及PINK1蛋白水平上调,caspase-3蛋白水平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O干预可上调MPTP小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PINK1蛋白、TH蛋白水平,同时抑制caspase-3蛋白的水平,起到了保护线粒体并抑制凋亡的作用,终达到保护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效果.

    作者:马明明;王雪晶;丁雪冰;张杰文;李玮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透穴点按脾胆经穴对痉挛型脑瘫康复疗效观察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84.9%的脑瘫患儿有双侧或单侧的痉挛[1].痉挛型脑瘫常见的体征之一就是尖足,尖足使脑瘫儿承重面积减少到低,行走时的平衡难度大大增加,而且可引发膝反张、髋关节伸展不全、头后仰、双上肢屈肌痉挛等一系列生物力学改变,从而给患儿学习站立、步行带来极大的障碍.

    作者:邓吕中;庄旭烽;罗庆禄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足底筋膜炎治疗的进展

    足底筋膜炎是导致足跟痛主要的病因,普通人群约有10%患此疾病[1].导致足底筋膜炎发病的主要诱发因素有足弓先天异常、肥胖、过度运动、双下肢不等长以及足踝部筋膜弹性不足、腓肠肌挛缩等[2-4].

    作者:李志云;倪喆;邵增务 刊期: 2012年第09期

  • 运动强度对骨密度影响的研究进展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是临床上常见的骨代谢紊乱疾病,其主要特征包括全身性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进而导致骨脆性增加,容易发生骨折等[1].

    作者:阚世锋;陈文华;余波;张雯 刊期: 2012年第09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