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治疗用次声发生装置的声场特征研究

范建中;鲍勇;易南;刘静;陈景藻

关键词:治疗用, 次声发生装置, 声场, 生物体, 生物学效应, 临床治疗, 临床研究, 国内, 分布特征, 小型化, 声环境, 仪器, 损害, 防护, 方法
摘要:迄今为止,国内外绝大多数关于次声的研究均集中在次声对生物体的损害及其防护方面,其研究方法一般是将整个生物体置于次声环境中以观察其生物学效应[1];或者利用次声发生装置研究次声在特定场合的声场分布特征[2].而将次声发生装置小型化并用于临床治疗,国内尚鲜见相关的仪器和临床研究报道.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残疾儿童的治疗性骑马

    治疗性骑马(therapeutic horse riding)也称骑马治疗(hippotherapy),来源于希腊字的hippos,意思是马,简单地说就是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语言治疗师等对有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者(如脑性瘫痪),以马作为一种治疗工具,利用马的规律性运动模式及人与马互动的所有活动,对患者的生理(平衡、姿势控制等)、心理、认知、社会化及行为障碍进行治疗[1,2].治疗性骑马依其治疗方法与历史发展,可分为经典治疗性骑马(classic hippotherapy)、治疗性骑马(hippotherapy)及发展性骑马治疗(developmental riding therapy).后两者都是在经典治疗性骑马的模式和经验基础上发展和延伸的.

    作者:吴卫红;李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产褥期急性乳腺炎的疗效观察

    急性乳腺炎是产褥期产妇常见并发症之一,是降低母乳喂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孕期对产妇乳房护理不到位,哺乳初期产妇未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局部乳腺管不通,乳汁积滞;血液淋巴循环不畅等均可导致乳腺炎.我们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配合手法按摩治疗乳腺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素勉;桑文淑;李敏;孙惠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冲洗在牙根管治疗中的应用

    牙根管治疗术后引起的牙齿疼痛一直是口腔治疗界的一大难题,患者对此也多心存畏惧.超声作为一种新的洽疗手段在I临床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在口腔科亦逐渐被认识和重视,其在根管清洗方面的优越性能已被肯定,但对根管预备后牙齿疼痛的影响目前鲜见报道.本研究采用超声根管锉及注射器对患牙进行根管冲洗,并观察经上述不同方法冲洗根管后牙齿疼痛的发生情况.现将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曹筝;王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美国德州贝勒医学院康复状况

    2004年6月受美国德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康复医学系系主任Grabois教授邀请,我以访问学者身份到该院学习,对该院的康复状况有初步、直观的了解,现从美国德州的医疗福利、相关政策,贝勒医学院康复医学系的科室情况、运作程序、配套设施、人员配置等方面做一个简单介绍,并与我国西南地区目前康复医疗水平比较,寻找存在的不足,发挥现有的优势,希望对我国康复医学事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作者:尹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异体骨-髌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的康复

    目前,临床在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时,常使用的移植物为自体骨-髌腱-骨(bonepatellar tendon-hone,BPTB)和自体胭绳肌腱移植物.异体肌腱因其自身的优越性和适用范围也常被采用,而其中常用的则是异体BPTB移植物.虽然临床上异体与自体移植物重建ACL的康复原则和目标基本一致,但其取材方法和生物学特点有所差异,相应的康复治疗,包括关节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练习、股四头肌力量训练、负重、拐和支具的使用及重返运动的进程等也有所不同.

    作者:于爱文;苑秀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2003年9月至2006年11月,我院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5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燎;何成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年人运动中及恢复期血压变化及其与血浆一氧化氮的关系

    目的 探讨中年人群运动中及恢复期血压变化及其与血浆一氧化氮(N0)的关系.方法 选择49例健康的中年志愿者,于单次极量运动平板试验前、运动高峰期和运动终止30 min后抽取静脉血样,测定血浆NO的稳定代谢产物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浓度之和,同时在运动及恢复期过程中监测血压.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浆NO浓度与运动及恢复期血压间的关系,并比较恢复期血浆NO明显增加者与降低者的血压变化情况.结果 运动前基线血浆NO浓度为(44.42±23.34)μmol/L,与基线收缩压呈负相关(r=-0.284,P<0.05).运动高峰期血浆NO平均值增至(68.86±29.45)μmol/L(P<0.01),与运动高峰期血压无相关性.恢复期血浆NO平均值为(67.07±43.21)μmol/L,与恢复期7 min收缩压呈负相关(r=-0.337,P<0.05).运动终止30 min后的恢复期,约25%志愿者恢复期血浆NO与运动高峰期比较明显增加,50%维持相近水平,另有25%明显下降.恢复期血浆NO增加组(A组)Bruce 2级运动收缩压明显低于恢复期血浆NO降低组(B组)(P<0.05),运动收缩压的增加较B组慢(P<0.05),恢复期3次收缩压均低于B组(均P<0.05或0.01),且恢复较快(P<0.05).结论 NO可能参与运动前血管张力的调节及运动终止后收缩压的恢复过程,运动时外周血管舒张能力可能与恢复期血浆NO的水平有关.

    作者:梁崎;王于领;孙冰;林凤巧;王礼春;麦炜颐;马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运动对正常大鼠和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中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的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OLETF大鼠作为2型糖尿病组,LETO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并分别随机分为2组,即运动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运动组进行急性游泳运动3 h后,采用Western blot法对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AMPK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OLETF大鼠和LETO大鼠的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AMPKα蛋白表达和磷酸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OLETF大鼠和LETO大鼠在急性运动3 h后,趾长伸肌中AMPKαThr 172 磷酸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目鱼肌中AMPKα蛋白表达和Thr 172 磷酸化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AMPKα的表达和激活在2型糖尿病大鼠比目鱼肌和趾长伸肌中无缺陷,AMPK对运动的反应在不同肌纤维类型中存在差异,AMPK可能参与了快肌(趾长伸肌)中运动所引发的信号传导机制.

    作者:吴毅;胡瑞萍;胡永善;吴军发;罗娟;孙莉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短波并碘离子导入治疗慢性咽炎疗效观察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多见于成人[1],该病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甚理想.我科于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应用超短波配合碘离子导入治疗慢性咽炎患者76例,并与单纯采用超短波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傅照华;郑桂杰;曹蕾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症候群之一,随着人口老年化,其发病率逐渐增高,已受到医务人员的广泛重视.现代医学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了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1].颈性眩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症状之一,针刺颈椎夹脊穴可有效治疗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2],并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紊乱造成的即刻与近期效应[3,4].笔者从1998年采用针刺配合冰片贴耳穴治疗颈性眩晕患者262例,并进行了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敬敏;彭全成;鲍志敏;张密;何涛;魏海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脊髓损伤ASIA2000神经功能评定介绍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以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状况会出现不同的变化.对SCI患者及时进行神经功能检查,既可正确了解患者SCI的性质和程度,又对制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和推测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统一的神经功能评定标准作为临床及科研人员之间正确的交流手段十分重要,因此,理想的评定标准应该是统一、精确、容易操作的,并且有明确的评分标准来判断治疗前、后出现的神经功能的变化,否则将影响疗效及研究结果的可靠性[1-3].

    作者:谢青;陆延仁;熊键;顾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治疗用次声发生装置的声场特征研究

    迄今为止,国内外绝大多数关于次声的研究均集中在次声对生物体的损害及其防护方面,其研究方法一般是将整个生物体置于次声环境中以观察其生物学效应[1];或者利用次声发生装置研究次声在特定场合的声场分布特征[2].而将次声发生装置小型化并用于临床治疗,国内尚鲜见相关的仪器和临床研究报道.

    作者:范建中;鲍勇;易南;刘静;陈景藻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不同物理因子对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物理因子促新乌头碱(MA)透皮吸收的效果,同时测定新乌头碱透人量与作用时间的关系.方法 首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新乌头碱的色谱峰(Y)与含量(X,μg)的标准曲线.选取成年大鼠28只,将其随机分成4组(每组7只).各组大鼠分别在直流电场、低频脉冲电场、超声场及自由,透皮条件下进行离体鼠皮的透皮吸收实验.分离各组大鼠背部皮肤,建立离体透皮吸收模型,采用V-C渗透池,将离体鼠皮置于供药池及接受池之间,角质层面向供药池侧.以含生药3 g/ml浓度的生川乌提取液作为释放液,生理盐水作为接受液.各组分别于实验开始后10,20,30,40及50 min时从接受液中取样,根据已求得的Y-X标准曲线测定各取样液中新乌头碱的浓度以及各时间点(t,min)新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Q,μg/cm2).通过Q-t曲线图求得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的渗透速率(J,μg·cm-2·min-1),并以此为参数观察不同物理因子干预条件下新乌头碱的透皮吸收状况以及药物透过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 在新乌头碱体外透皮吸收实验开始后50 min内,检测到自由透皮组、超声促透组、脉冲电促透组、直流电促透组的渗透速率J分别为4.168,6.111,12.268及12.623 μg·cm-2·min-1;对各组的曲线渗透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发现超声促透组和自由透皮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脉冲电促透组、直流电促透组分别与自由透皮组比较,发现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流电促透组与脉冲电促透组比较,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各组新乌头碱的累积渗透量均呈持续性增长.结论 在体外透皮吸收过程中,超声对新乌头碱的促透作用不大,直流电和脉冲电的促透作用较明显;直流电与脉冲电促透作用两者间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自实验开始后50 min内,其新乌头碱的透皮量均随时间延长而持续增多.

    作者:殷翠萍;岳寿伟;王晓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65例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为常见的类型,约占60%以上,长期伏案、看电视、操作电脑及驾车者为高发人群.我们采用3种康复疗法轮流交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於先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