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华;徐远红;李海峰;王刚;谢谨;马春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关节腔直接给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1],可获得较好的消炎镇痛效果,但对本病的复发及关节活动障碍多不能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作者:王俊华;徐远红;李海峰;王刚;谢谨;马春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阶段,由于突出的髓核压迫或刺激神经根和硬膜囊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受累症状,多数患者由于腰部疼痛及下肢放射性痛而活动受限,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脊柱侧弯,严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
作者:陈湘鄂;夏宏杰;朱珊珊;易春枝;邱凯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美国Alabama大学Edward Taub等教授经数年研究,并由该校神经科学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有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针对神经元损伤的训练方法[1].
作者:王文清;勾丽洁;姜贵云;鞠智卿;谢睿智;冯晶晶;付君 刊期: 2007年第11期
McKenzie诊疗技术由新西兰物理治疗师Robin McKenzie创立,该疗法运用脊柱力学原理对颈腰痛患者实施姿势矫正及医疗体操训练,从而达到诊治目的[1].
作者:顾旭东;姚云海;付建明;张雄伟;俞志良;顾敏;任芸;尹汉奎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小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在儿科疾病中占第二位,对患儿健康带来极大危害.目前对小儿急性腹泻的常规治疗为抗感染、补液及对症退热、收敛、解痉等,我科采用微波辅助上述方法综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玮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8 Hz、90 dB/130 dB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对海马细胞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1(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雄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即对照组,90 dB次声作用1,7,14,21,28 d组,130 dB次声作用1,7,14,21,28 d组,每组8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观察8 Hz、90 dB/130 dB次声作用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CAI、CA3和DG区细胞内NMDARI表达.结果 8 Hz、90 dB次声作用对海马各区NMDAR1表达的影响呈现下降→回升→显著增高→回落→恢复的变化规律;在所观察各组中,14 d组海马各区NMDAR1表达至峰值.8 Hz、130 dB次声作用对海马各区NMDAR1表达的影响与90 dB次声作用效应相反,呈现升高→下降→显著下降→回升→恢复的变化规律;在所观察各组中,14 d组海马各区NMDAR1表达降至低点.结论 8 Hz、90 dB/130 dB次声作用后,大鼠海马细胞NMDAR1均有较为敏感的反应和可逆性变化.海马不同区域对不同声压级次声作用的敏感性具有一定差异性.这些变化可能影响海马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刘朝晖;陈景藻;刘静;邱建勇;鲁睿;袁晓朝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内微血管内皮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后及经电针刺激百会、水沟穴对大鼠缺血脑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P-选择素(P-selectin)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实验大鼠在脑缺血再灌注后,其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与正常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治疗组大鼠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针穴位治疗可降低大鼠缺血侧脑基底核区微毛细血管ICAM-1、P-选择素表达水平;早期电针穴位治疗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区炎性反应来实现的.
作者:毛庆菊;李厚秀;孔立红;陈邦国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平衡(balance,equilibrium)是指身体所处的一种姿势状态或在运动或受到外力作用时人体自动调整并维持姿势稳定性的一种能力[1],这种能力极易受到各种因素包括疾病的影响,因此重建或恢复平衡一直是康复治疗所期望达到的目标[2].
作者:燕铁斌;金冬梅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由于脑卒中的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脑卒中康复一直是神经康复中的热点.神经发育治疗技术和运动再学习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这些治疗技术尚缺乏循证医学的有利证据[1].
作者:王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常见的类型,约占总数的60%以上[1],有迹象显示其发病率仍在不断上升,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
作者:杜广中;卜彦青;张磊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Cx43基因敲除鼠胶原性关节炎(CIA)的疗效及免疫学机制.方法 以Cx43基因敲除小鼠杂合型和野生型为研究对象,用牛Ⅱ型胶原诱导CIA模型.在初次免疫后第4周开始针刺治疗,连续3周.观察关节炎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中Th细胞亚群含量.结果 Cx43基因敲除杂合型小鼠CIA发病率及关节炎分数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针刺抑制野生型CIA小鼠Th1细胞分泌,降低Th1/Th2比值,对Th2细胞的分泌无明显影响;而针刺对Cx43基因敲除杂合型CIA鼠无明显影响.结论 针刺治疗野生型CIA小鼠疗效明显优于Cx43基因敲除杂合型CIA小鼠,提示针刺疗效与Cx43基因密切相关,其疗效可能是通过调节Th1/Th2平衡起作用的.
作者:颜灿群;占克斌;黄光英;王伟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次声是频率低于20 Hz的弹性波,它在本质上与超声、可听声一样都是由物质(物体)的机械性振动所产生.
作者:范建中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中药青皮联合亚低温干预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对脑梗死灶周边葡萄糖利用率(LCGU)的影响,同时探讨其相关的脑保护机制.方法 将64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青皮升压组、亚低温组及亚低温+升压组.将上述4组大鼠制成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中青皮升压组于缺血再灌注后给予升压干预,亚低温组于缺血再灌注后给予亚低温治疗,亚低温+升压组于缺血再灌注后同时给予升压及亚低温处理,对照组则未给予特殊处理.观察各组实验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灶体积及缺血侧大脑半球梗死灶周边区LCGU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青皮升压组、亚低温组及亚低温+升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灶体积、LCGU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亚低温+升压组大鼠脑梗死体积、LCGU水平明显低于青皮升压组及亚低温组(均P<0.05).结论 升压及亚低温干预措施均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两者联用具有协同功效,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其相关治疗机制可能包括升压及亚低温协同治疗能改善缺血半暗带区局部脑血流量与LCGU不匹配的现象.
作者:陈红;钱坤;曾非;黄晓琳 刊期: 2007年第1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青壮年的常见病,以腰痛及下肢放射痛为特点.CT、MRI检查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准确定位.如何从功能角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影像学评定是康复医学所面临的问题.
作者:韩国栋;叶刚;施燕莉;杨卫明;马余鸿;石莉珺 刊期: 2007年第11期
坐骨神经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在儿科中的发病情况有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多由于肌注部位不正确或肌注时药物刺激神经所致,对患儿学习及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作者:汪洪明;蔡锣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我们于2003年3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半导体激光配合药物治疗带状疱疹5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朝红;李萍 刊期: 2007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次声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 健康志愿者18人(n=18)空腹抽血并分离其淋巴细胞,按照实验处理方法分为次声组(次声处理,n=18)、对照组(处理同次声组但次声治疗仪处于关闭状态,n=18)、空白组(淋巴细胞分离后一直置于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培养,n=18);实验处理15,30,60,90,120 min,每时间段依次取样后放入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培养24,48 h,检测相关指标,包括台盼蓝染色法、噻唑蓝染色法(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扫描电镜的检测.结果 分离后的淋巴细胞存活率达到95%以上,采用MTT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处理后培养24,48 h,次声组的OD值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声组OD值随处理时间呈依次增大趋势,而对照组这种趋势不明显.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处理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以及其他各类细胞的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电镜下结果显示:次声处理作用120 min且培养48 h的细胞大小、形状、表面微绒毛疏密程度与空白组差异不大;而对照组细胞却有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异形细胞增加等变化.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次声治疗剂量对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活性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其凋亡率影响不大;次声处理可能会引起细胞膜的超微结构变化.
作者:范建中;张积仁;鲍勇;李克;杨俊峰 刊期: 2007年第11期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 palsy),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我们对55例急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早期康复治疗,显著提高了治愈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焱 刊期: 200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