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K5/6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

贾素芬;廉皓;杨春勇;王洪江

关键词:乳腺肿瘤, 角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组织中CK5/6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断、指导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依据.方法:病理取材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5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CK5/6的表达情况.结果:①175例乳腺癌组织中CK5/6(+)表达为17.7%,CK5/6(-)表达为82.3%.②CK5/6的表达与患者是否绝经、肿瘤的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与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淋巴结转移<4枚与淋巴结≥4枚的患者间比较,CK5/6的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K5/6的表达与ER、PR结果之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ER( -)、PR(-)的患者中,CK5/6的表达阳性率高;患者的HER2(-)与HER2(+)、HER2(++)以及HER2(+)与HER2(++)、HER2(+++)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ER2(-)与HER2(+++),HER2(++)与HER2(+++)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CK5/6在26例ER、PR和HER2阴性乳腺癌(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率为65.2%,在136例非三阴性乳腺癌的表达率为11.2%,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①CK5/6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月经状态、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累及情况均无明确关联性.②CK5/6在ER、PR阴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增高.CK5/6在HER2强阳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HER2阴性患者,可能与乳腺癌侵袭、转移和预后存在关联性.③CK5/6的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累及情况无关,但随着淋巴结转移数量的增加,其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④CK5/6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可以较准确地进行分子分型,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及预测患者的预后.
内蒙古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胎儿肾盂积水的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目的:探讨胎儿肾盂积水的声像图特征,评价其预后.方法:常规行胎儿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发现肾盂积水者进行分级,测量肾动脉阻力指数(RI)、羊水量,注意有无合并畸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胎儿肾盂积水分级越高、发现越早、RI越高、合并畸形其预后较差,反之预后较好.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准确诊断胎儿肾盂积水,并进行综合分析,对临床采取措施有实用价值.

    作者:孟星星;李媛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研究进展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系统是一类与胰岛素呈高度同源的多肽生长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IGF系统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 - drome,PCOS)密切相关,对超排卵治疗PCOS不孕患者出现的并发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也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吴瑞凤;张丽敏;陈秀娟;陈淑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HLA-G在胃癌患者外周血及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HLA -G在胃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正常胃黏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LA -G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正常胃黏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较低,而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胃癌组织与正常胃黏膜、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两组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胃黏膜组与外周血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胃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TNM分期的增高及出现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中HLA-G的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HLA -G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胃癌局部的免疫逃逸,有利于胃癌的发生和进展.

    作者:王亮;范立侨;李勇;宋振川;赵群;王力利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

    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hip,DDH)是指髋臼发育障碍导致髋臼对股骨头覆盖不佳,出现生物力学异常,导致股骨头半脱位、脱位;股骨头负重区软骨退变及局灶性坏死;后出现骨性关节病.1939年,Wiberg提出DDH概念[1],国外文献报道发展中国家DDH发病率为0.15%~2%[2].研究统计显示女性高于男性,比例约为1∶6;单侧多于双侧.我国DDH发病率约为1‰,20%患者有家族史,男女比例为1∶4.75.许多患者在儿童期表现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出现半脱位,到中青年时期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表现为活动后疼痛、行走困难,影响正常工作及日常生活,病变严重者劳动能力丧失.

    作者:徐永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子宫肌瘤治疗研究进展

    子宫肌瘤是一种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迄今为止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太明确,且无理想的治疗药物.一般认为子宫肌瘤的发生和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其家族性较明显.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子宫肌瘤的发生与治疗的研究进展,分别从遗传基因、激素、生长因子及其它主要旁路等方面进行总述,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别论述,以期寻找出新的研究方法,为子宫肌瘤治疗药物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李莉;宋静慧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在前交叉韧带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对前交叉韧带(ACL)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78例经手术证实的膝关节MR平扫加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扫描的膝关节外伤患者的MR资料,与关节镜手术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常规MR平扫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3.3%、80.5%、86.5%、4.3421和0.1645,间接法MR关节造影诊断ACL损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分别为93.5%、92.8%、94.4%、11.7317和0.0531,两者对诊断ACL的损伤在统计学分析上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相比于常规MR平扫明显提高了对ACL损伤的诊断符合率.

    作者:王亮;王颖;王琦;张雪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本组136例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结果:136例患者均获较好的恢复,未发生护理并发症.结论: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护理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延春;吴丽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耳蜗电图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探讨耳蜗电图(Electroctocohleogram,EcochG)等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83耳梅尼埃病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及用鼓膜外法检测的耳蜗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52耳- sp/Ap比值异常增高,阳性率63%.纯音测听高频下降63耳,阳性率76%.耳蜗电图与纯音测听高频下降改变一致的43例,阳性率82%.结论:我们认为耳蜗电图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性不如文献报道高,但在目前仍无敏感而特异的诊断手段的情况下,在梅尼埃病的诊断中它起着与临床及其他诊断依据相互印证和补充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虹;袁冬青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近年来干细胞治疗是一个热门话题,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由于其获取简便,体外扩增简单,低免疫源性,组织修复能力强等特点成为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也是理想的组织工程种子细胞之一,本文主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做一简单综述.

    作者:恩和吉日嘎拉;徐伟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赤峰市医院近5年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赤峰市医院2005~2009年入院及门诊患者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变化趋势.为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提供重要的信息.方法: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API鉴定系统,用K-B法进行药敏实验.根据美国NCCLS标准化临床实验室2005版本判定标准.用WHO NT5.3软件分析耐药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13种常用抗菌素的耐药率存在逐年增高的趋势,且ICU病房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病区.结论:治疗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感染,在结合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同时应考虑该菌的耐药机制,密切监测耐药谱变化.

    作者:王秀珍;王东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后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180例直肠癌保肛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7例(9.4%),13例经引流、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后痊愈,另4例再次手术行转流手术、腹腔冲洗引流均获治愈.结论:年龄、患者情况、吻合口位置、吻合技术及肠道准备等是影响吻合口愈合的重要因素.提高吻合技术、早期诊断、合理的治疗措施是减少和治愈吻合口瘿的关键.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37例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临床护理

    目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急救及护理方法进行总结学习,提高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方法:患者就诊明确诊断后,首先彻底清除毒物,给予催吐、洗胃、导泻、血液灌流等治疗;同时建立静脉通路,根据病情给予阿托品及胆碱脂酶复能剂;监测全血胆碱酯酶活力,在日常护理基础上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做好并发症的预防.结果:37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收住院治疗,患者自入院后0.5~1 h均达到阿托品化,其中33例痊愈出院,1例出现迟发型脑病,3例放弃治疗.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进行争分夺秒的救治,及时发现并发症,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护理措施,大大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赵颖;王志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通过探讨乙肝的临床症状、传播途径、传染强度、病程及病情转归情况,从而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科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401例乙肝患者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合本人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体会,得出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大部分乙肝患者好转,部分治愈,少数转变为肝硬化及肝癌.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采取积极治疗的同时科学合理地实施护理对策,有效地控制乙肝的传播,减弱乙肝的传染性,降低传染率,提高乙肝治愈率及抢救率,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有利社会的发展.

    作者:王清莲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小儿金黄色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小儿SSS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诊疗经过.结果:本病一经确诊,即给予足量有效抗生素,积极有效的皮肤护理,在14 d内完全愈合出院.结论:SSSS好发于出生后1~5周的婴儿,偶见于成年人,早期诊断,合理使用足量有效抗生素及积极的局部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赵玉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微量白蛋白尿(MA1b)是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通过研究发现,它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国内外研究多是它已成为多种疾病的危险预测因子,尤其在心血管疾病预后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临床预测指标.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新文献资料,探讨微量白蛋白尿(MA1b)的检测方法、临床应用以及新研究进展.

    作者:金智敏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单线排龈和双线排龈方法对固定修复效果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固定义齿修复中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的效果.方法:对92例患者166颗基牙行冠桥修复,分别采用单线排龈法和双线排龈法.排龈后取印模,灌注模型,观察基牙肩台与游离龈之间是否有肉眼可分辨的界限;是否出血;印模边缘是否清晰.结果:双线排龈组A级成功率88.88% ~ 92.22%;单线排龈组A级成功率72.37%~78.95%.结论:双线排龈法操作简便,出血少,易于暴露清晰的牙体边缘线,可以作为一种主要的排龈方法.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强化心理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心理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按标准随机抽取120例分成两组,采用WHO生存质量测试简表(WHOQOL2BREF)、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BPRS于出院时、出院后4、6个月,护理人员每月作1次患者随访评定量表测评,时间为8个月.结果:生存质量评定结果显示,生存质量提高1倍,社会功能缺陷与bprs评定均比对照组分别高出50%和30%.结论:强化心理护理与家庭护理干预对脑卒中预后生活质量提高的效果明显.

    作者:刘文波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Survivin基因与Bcl-2/bax在不同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Survivin基因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与Bcl- 2/bax的关系.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SMMC - 7721、Hep - G2及正常肝细胞,采用RT - PCR法,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urvivin及Bcl-2/bax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肝癌细胞中有Survivin基因表达,且在SMMC - 7721比在Hep - G2表达更明显,而在正常肝细胞中Survivin基因表达不明显;Survivin高表达的细胞,Bcl -2也增高.RT - PCR法显示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肝癌细胞中增加.结论:Survivin基因与人肝癌细胞SMMC -7721及Hep - G2有关,与肝癌细胞的分型相关,由此推断,Survivin基因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宝金才;刘俊彪;刘彦恒;李军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不停跳下外科治疗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的方法与安全有效性.方法:12例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手术,分析手术方法与效果.结果:全组12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心功能较术前均有所改善,术后二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例,余病例无二尖瓣反流及狭窄.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其余患者均为窦性心律.结论: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二尖瓣反流及房室传导阻滞是矫治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手术的关键,不停跳下外科治疗部分型心内膜垫缺损有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文龙;王大成;朱建宝;张华 刊期: 2012年第04期

  • 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纤维化1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IPF)的发生情况、临床特点、肺功能、影像学检查及相关因素,加深对类风湿关节炎并肺间质病变的认识.方法:分析我院2005年8月~2010年8月共125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类风湿因子(RF)、血气分析、胸部X线、肺高分辨CT、肺功能检查等,分析RA并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特点.结果:本组患者中并发肺间质纤维化18例,经过适当的治疗,病情一般能够控制,有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Ⅰ型呼吸衰竭.结论:呼吸系统疾患出现在关节炎之后,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与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作者:辛克弘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内蒙古医学杂志

内蒙古医学杂志

主管: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内蒙古自治区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