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梅元武
前臂复合伤多累及骨、关节、肌腱、神经、血管等组织,术后常发生骨筋膜综合征、肌腱粘连等功能障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前臂功能的全面恢复,降低致残率.我们对21例前臂复合伤术后患者进行了早期康复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张旭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们对52例肘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52例患者中,男29例,女23例;年龄3~58岁,平均(32.4±12.6)岁;病程4周~1年,平均(3.2±1.6)个月;车祸36例,摔伤16例;肱骨中下段骨折18例,肱骨髁骨折28例,肘关节脱位6例;合并桡神经不完全损伤4例.52例患者中,38例经骨科手术治疗,采用钢板或钢针等内固定方法固定骨骼,待骨折愈合牢固后平均6~10个月,取出内固定物;另14例非手术治疗患者,采用手法整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方法,骨折愈合后予以拆除,固定时间平均1~3个月.损伤后至开始康复治疗的时间平均为(80.65±50.12)d,长180 d,短15 d.
作者:朱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临床上关节(尤其是踝、膝、肘关节等部位)周围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由于人体关节的解剖特性,关节韧带损伤后常导致关节活动功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引发关节活动功能障碍.我科针对该类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冬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对物理损伤型和激素型兔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并阐述其作用机理. 方法 22只日本大耳白兔,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冷冻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A组)和激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组(B组),每组各11只,双后肢制造股骨头坏死模型.所有实验兔右后腿作为治疗侧,采用电压为 12 kV,频率为60次/min,冲击量为1 000次的体外冲击波治疗;左后腿作为对照侧,不予治疗.分别于治疗后2,4和8周将兔处死,并拍摄X线片,切片后于光镜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治疗后第8周X线片示实验兔治疗侧股骨头塌陷程度均比对照侧轻;治疗侧空骨陷窝率、血管数和成骨细胞计数与对照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冲击波疗法对冷冻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和激素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均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冲击波治疗使血管再通或促进成骨细胞成骨有关.
作者:李明亮;高根德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院于2001年11月至2003年12月采用针刺配合电脑中频治疗落枕患者68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经门诊确诊落枕患者68例,其中男53例,女15例;年龄16~57岁;病程1~38 d,平均2.4 d.
作者:黄建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关节腔注射羧甲基壳聚糖(CMCTS)对骨关节炎(OA)模型中关节软骨退变及软骨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的影响. 方法 16只大耳白兔行单侧前交叉韧带切断术,术后5周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实验组关节腔注射2%CMCTS 0.3 ml,每2周1次,共注射3次,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术后11周处死动物,比较各组股骨内髁关节软骨的大体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软骨中MMP-1和MMP-3的mRNA表达. 结果实验组软骨退变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实验组软骨MMP-1和MMP-3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关节腔注射CMCTS能够明显抑制OA软骨中MMP-1和MMP-3 mRNA的表达,明显减轻软骨退变的程度,对软骨有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刘世清;邱波;杜予民;彭昊;陈凌云;王海斌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等卫校康复技术专业主要培养初、中级康复治疗师,现在我国康复治疗师的绝对数量(包括在校生)与我国的理论需求量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该类人才的需求存在较大潜力.目前,全国各地卫校康复技术专业缺乏交流,教学计划不统一,且设置标准各异,从而严重影响了康复治疗师的培养.
作者:廖建国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持续被动运动(CPM)对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影响. 方法将60个兔膝关节建立全层关节软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术后A组每天进行CPM 8 h;B组每天进行CPM 2 h,2组均连续进行CPM 4周,然后笼内自由活动至12周.C组仅笼内自由活动.分别于术后4周和12周处死各组半数兔,并取材,行HE、番红O以及Ⅰ、Ⅱ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再进行评分. 结果 A组全层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效果较B、C两组明显. 结论兔膝全层关节软骨缺损后给予CPM干预可显著促进组织的修复,同时可促进Ⅱ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的恢复.
作者:陈威雄;张长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以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且随着其年龄的增长而症状(包括关节疼痛、僵硬及活动不便等)逐渐加重.本症一般为间歇性发作,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该疾病,但通过给予患者综合康复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程度减轻[1].我科采用多种物理因子治疗该症,并与电脑中频电+超短波疗法进行疗效对比,发现前者具有疗程短、见效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秀蓉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膝关节功能障碍是康复领域常见的多发病症之一,其治疗手段多样,一般均能取得较好疗效.我科于2003年间收治了1例膝关节功能障碍患儿,由于该患者病情较特殊,常规临床治疗未见明显疗效,我科遂采用心理治疗技术中的满灌疗法并配合蜡疗及运动疗法,终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彦;黄兆民;张长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以磁源空间磁场计算为依据,探讨不同磁感强度永磁磁场对心肌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及量效学关系. 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法计算极面中心磁感强度分别为119.9,223.5和349.9 mT磁源的空间磁感强度量值和分布,并将3种磁源分别作用于心肌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培养过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 结果 3种不同磁感强度加磁组心肌成纤维细胞的MTT数值与非加磁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其中 119.9 mT加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3.5和349.9 mT加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结论实验所使用永磁磁场均对心肌成纤维细胞有抑制作用,磁感强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
作者:王益民;张红霞;靳世久;王津生;张伯礼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近几年来,随着对骨科疾病认识的深入及手术基础理论的提高、手术技术的改进、手术器械的创新、新内植物的发展,骨科临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给骨科康复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为了使康复适应于骨科临床的需求,应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
作者:陆廷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SCI)是人类致残率高的疾患之一.脊髓损伤后断裂的轴突不能有效再生是导致残障的关键.有不少因素被认为导致了轴突不能有效再生,如胶质疤痕、髓鞘抑制物、生长因子支持不足和缺乏轴突再生的容许基质等.而外周神经系统(peripheral nerve system, PNS)之所以能完全再生,主要是由于神经轴突的髓鞘细胞--雪旺细胞(Schwann cells, SCs,神经膜细胞)能有效地增殖形成引导通道,并分泌大量神经营养因子(NTFs)和细胞分子,促使轴突有效再生,恢复功能.因此,在SCI区域,植入一种有能力改变CNS损伤后微环境、促进和诱导SCI轴突有效修复再生的基质,是人们一直努力的目标.近年来,对于脊髓损伤治疗的一系列动物实验取得了肯定的成果.本文就脊髓损伤后的几种主要移植物和移植方法综述如下.
作者:张磊;梅元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腰椎骨折多由于交通事故、工伤、坠落伤或局部遭重创等引起,并以年轻患者居多.我科自1998年7月至2002年7月间共收治此类患者69例,并对其进行综合康复治疗,发现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宁;曹维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氦-氖激光局部照射治疗褥疮有较好的治疗效果[1].为了探索褥疮治疗的新方法,观察不同波长激光照射治疗褥疮的效果,我们采用镓铝砷半导体激光和氦-氖激光局部照射对126例褥疮患者进行了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志宏;卞学平;王利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关节软骨是滑膜关节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一旦关节软骨发生任何相依成分的改变,均会引发软骨破坏的恶性循环,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1].关节软骨在功能上有重要意义,但其损伤后多以纤维样软骨或类似透明软骨来替代修复,难以形成正常的关节软骨,因而无法满足正常关节的生理需求.目前已有许多学者通过各种实验来寻求治疗关节软骨损伤的理想方法或软骨缺损的生物替代物[2].现将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兰纯娜;张长杰 刊期: 200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