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钟立;陈家伟;周士枋;励建安;上月正博;佐藤德太郎
目的探讨高温对肿瘤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将肝癌腹水型瘤株HepA细胞分为37℃、40℃、42℃和44℃四个温度组.每一组分别在1 h、2 h、4 h和8 h四个时间点取材,经PI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四种温度条件下,四个时间段时HepA细胞在各细胞周期中的细胞数.结果37℃时,细胞处于活跃的增殖状态,绝大部分细胞处于S及G2/M期.40℃时,细胞增殖更趋活跃,G1期细胞减少.42℃时,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G1期细胞增加,G2/M期细胞减少.44℃时,1~2 h,细胞增殖受到进一步的抑制,C1期细胞明显增加,G2/M期细胞进一步减少;4~8 h,高温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反而减弱,与1~2 h时相比,G1期细胞明显减少,G2/M期的细胞有了明显的增加,甚至多于42℃时.结论温和性高温(42~44℃)对HepA细胞的增殖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He-pA细胞主要滞留于G1期.
作者:刘仁刚;张炼;周洁萍;余达经;刘云华;骆清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玫瑰糠疹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皮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春秋季节多见,好发于20~40岁,儿童及老年人较为少见,男女比例大致相同.紫外线照射对该病有很好的疗效,我科近几年用紫外线照射治疗玫瑰糠疹57例,现报告如下:57例病人,均经皮肤科诊断为玫瑰糠疹,其中男30例,女27例,20岁以下者8例,20~40岁者46例,40岁以上者3例.
作者:赵欲晓;董春花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神经衰弱是由脑力劳动过度、久病体弱及各种精神因素导致的大脑皮层活动过度紧张造成的暂时性功能失调.常见症状有失眠、头痛、头晕、耳鸣、健忘、多梦、纳差、精神萎糜等.我科采用磁珠贴压耳穴治疗神经衰弱50例,疗效满意.50例患者中,男18例,女32例,年龄23~82岁;病程<1年30例,>1年20例.
作者:胡秀云;常香芬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用于鉴别脊髓是否为完全性损伤的客观检查方法.方法依据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将100例脊髓损伤患者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损伤两组;同时根据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将上述病例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传导阻滞两组,并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是否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脊髓损伤与其体感诱发电位(SEP)是否出现两者之间具有一致性.SEP用于判断脊髓损伤完全与否的敏感性为0.75,特异性为0.94,准确性为0.89.结论SEP是否出现完全性传导阻滞可作为判断脊髓是否为完全性损伤的一项客观有用的标准.
作者:周红俊;汪家琮;刘根林;郑樱;李静;张爱民;张鹤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耳廓假性囊肿常用冷冻、抽液、注药等治疗,但易复发,需治疗多次才能治愈.我们于1998年8月来用CO2激光打洞引流治疗本病27例,效果满意.27例均为男性,年龄45~67岁,左耳12例,右耳15例,囊肿中心位置均在耳廓上1/3点左右;大的鸽蛋大小,小蚕豆大小,25例由于液多而饱满,2例稍松弛;病史3 d~2月;8例曾用冷冻、抽液及注药去炎松A治疗,其中1例抽液达12次.
作者:郭盛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对偏瘫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下肢肌力训练.方法运用Cybex-6000型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对31例病程大于6个月和能独立行走的偏瘫患者的两侧膝关节伸肌和屈肌进行肌力测试.结果(1)患膝屈、伸肌的峰力矩在不同的运动速度下(60°/s,120°/s,180°/s)均较健侧明显下降;(2)患膝屈、伸肌的峰力矩出现的时间与健侧相比有提前趋势;(3)虽然患膝的屈肌和伸肌肌力同时下降,但屈肌的肌力较伸肌下降明显,患膝屈肌和伸肌的峰力矩比值较健侧有明显差异.结论偏瘫患者的下肢肌力、肌耐力、爆发力明显下降,因此,应加强患侧下肢屈肌和伸肌的肌力训练,尤应加强屈肌的肌力训练.
作者:顾晓园;张勤;陈文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体位性低血压是脊髓损伤患者由卧位训练到站立训练过程中的重要干扰因素,对其预防目前尚无有效手段.我科将1997年9月~2001年6月收治的64例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施以不同的训练方法,发现先行热身运动再使用起立床训练是一种适宜的预防手段.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玉梅;瞿伟;俞志良;杨在英;时美芳;程艳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对缺血鼠脑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再灌注模型,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观察海风藤新木脂素复合物以及银杏内脂对缺血鼠脑ICAM-l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CAM-l在假手术组鼠脑呈低表达;缺血90 min表达上调;缺血90 min再灌24 h后ICAM-l表达较前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以及银杏内脂治疗组于相同时限鼠脑ICAM-l表达与单纯缺血、缺血再灌注组比较显著下调(P<0.01).假手术组鼠脑ICAM-l mRNA呈低表达;缺血90 min/再灌24 h其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药物治疗组于相同时限ICAM-l mRNA的表达显著下调(P<0.01).结论海风藤新木脂素类成分以及海风藤酮能明显降低缺血脑组织ICAM-l及其mRNA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后炎性病理损害,达到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伟;王雪松;阮旭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近年来脑卒中发病渐趋低龄化,其发病率、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和复发率均高,在我国分别为219/10万、719/10万、116/10万、80%和41%[1].脑卒中的高危人群中高血压患者占首位,脑出血患者中有70%~90%由高血压引起,脑梗死患者中有高血压的占70%以上[2].因此,在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的同时,针对高危人群的康复预防干预措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张乐怡;苏效珏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血糖状态下血浆和组织中谷胱甘肽含量的变化以及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血清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静脉注射胰岛素诱发低血糖,并持续60 min,然后输注葡萄糖解除低血糖.结果发现诱发低血糖后6 h,血浆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谷胱甘肽总量(TGSH)及GSSG/TGSH比值均明显升高,肝脏GSH和TGSH明显减少,心肌和骨骼肌GSSG和GSSG/TGSH比值明显增高,同时伴有血清酶(ALT、AST、LDH、CK)活性升高.预先注射GSH后诱发低血糖组,血浆GSSG和GSSG/TGSH比值明显下降,并抑制了血清酶的活性.结论低血糖所致的血清酶活性的升高与体内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有关,补充抗氧化剂GSH可以预防低血糖所致的肌肉损伤.
作者:江钟立;陈家伟;周士枋;励建安;上月正博;佐藤德太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习得性LTP的影响.方法采用脑梗死动物模型,应用慢性埋植电极技术以电生理结合行为的方法,记录康复训练组和模型组大鼠Y-迷宫分辨学习前、60次训练及学会后在海马CA3区的突触效应及其行为习得.结果给予行为训练的康复组大鼠海马CA3区突触效应的习得性LTP的形成速度明显快于不给予任何训练的模型组(P<0.05),相应的Y-迷宫分辨学习的习得也明显强于模型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可加快海马CA3区习得性LTP的形成,提高学习效率.
作者:余茜;李晓红;吴士明;隋建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脑卒中后常出现偏瘫侧的肩和手部疼痛,而下肢疼痛则较少见.国际疼痛学会将偏瘫肩-手综合征的疼痛症状归属于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CRPS)[1].目前尚没有偏瘫后下肢出现CRPS或顽固性髋、膝关节疼痛的报道.近5年来我们共发现了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盘德;张自茂;许建坤;刘景辉;范小艳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躯干控制训练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躯干控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躯干控制训练.结果两组患者躯干控制Sheikh评分、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训练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训练后组间比较,强化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躯干控制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刘四文;刘海兵;唐丹;李奎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资料与方法采用改良Ludloff截骨术手术治疗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期间第1、2跖骨间夹角大于16.的重度外翻病人56例,其中7例为双足,共63足.男3例,3足,女53例,60足,年龄16~65岁,平均46岁.术前足负重位X线片跖趾关节相关夹角测量结果见表1.
作者:解毅;张建中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康复医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乃至整个社会都受到很大重视.这在整个康复医学体系的建立和运作上充分反映出来.本文试就美国华盛顿州大学康复医学体系作一初步介绍,以供国内同仁参考.
作者:胡永善;李泽兵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解放军163医院于1998年1月~2000年9月期间用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治疗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40例,收到满意效果.
作者:郭小平;杨德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在颈髓损伤功能评定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颈髓损伤患者在综合康复治疗前后采用40分法评定脊髓功能并行上肢SEP检查,对照分析SEP与颈髓损伤的功能及疗效评定之间的关系.结果①36例颈髓损伤患者治疗前SEP异常率为86.1%.②与对照组相比,疾病组治疗前N11、N13及N20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治疗后有明显改善(P<0.05).③治疗前后SEP检测异常患者的颈椎脊髓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SEP检测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上肢SEP可作为颈髓损伤功能及疗效评定的依据,N11及N13潜伏期延长是反映颈髓功能受损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建宏;范建中;齐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定量评价不同临床亚型颈椎病患者静立平衡功能障碍,并与临床平衡功能量表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作对比研究.方法采用PH-I型电脑人体平衡功能检测仪,记录96例颈椎病患者静态姿势图各项参数,按不同临床亚型分组进行分析比较,并根据Berg平衡量表和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ADL)指数评分作对比研究.结果在椎动脉型和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静态稳定性检测参数中有重心移动轨迹、动摇角度和能耗等多项异常,力学波谱分析有1.00~10.00Hz频段相对功率异常;对照组重心摆动类型多为球心型,脊髓型以多中心型为主.椎动脉型和脊髓型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不同临床亚型颈椎病中,椎动脉型和脊髓型患者平衡功能障碍较为严重,疾病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大.定量平衡功能检测可作为颈椎病的辅助诊断依据,并为康复评定提供量化的指标,有助于根据疾病不同亚型制订不同康复计划.
作者:李红戈;梅元武;童萼塘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为了解体外射频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并远期疗效,对通过体外射频治疗BPH并随访满3年以上的286例患者做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健;路萍;董琼芳;姚正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穴位电疗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甘利欣合用门冬氨酸钾镁常规保肝治疗,治疗组60例常规保肝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电疗法治疗,每次30 min,每日1次,14 d为1个疗程,连用2~6个疗程.观察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病毒血清标志及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显效率76.67%,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率为53.33%,总有效率为90%,HBeAg转阴率治疗组为15.56%.对照组为10.87%,血清肝纤维化指标下降明显,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谷丙转氦酶(ALT)、血清总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穴位电疗法能改善慢性肝病临床症状,迅速恢复肝功能,能使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降低,是提高整体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有效措施.
作者:黄加权;李小丹;胡传利;齐俊英;田德英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