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光动力疗法对鼻咽癌细胞Bax mRNA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王承龙;赖金平;王行炜;肖健云;赵素萍;田勇泉

关键词:光化学疗法, 鼻咽肿瘤, RNA, 信使,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鼻咽癌细胞(NPC)Bax mRNA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别在PDT作用12、24、36和48 h后用电镜动态观察分析细胞凋亡现象和凋亡指数,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Ba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DT作用12、24、36和48 h后NPC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71.6%、86.4%和98.3%;同时Bax mRNA表达检测发现.各对照组NPC细胞仅可见Bax mRNA扩增产物,实验组NPC细胞Bax mRNA表达均呈阳性,随PD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两者结果呈现一致.结论 PDT体外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指数上升与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上调有关.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物理疗法治疗慢性胆囊炎

    采用氦-氖激光局部或穴位照射治疗慢性胆囊炎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为了探索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自1996年以来,采用氦-氖激光治疗加二氧化碳激光照射胆囊区的方法(下简称综合组),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功友;尹芳;陈卫;姜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次声作用后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含量的改变(2)

    目的观察次声对大鼠作用后,血浆内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的变化.方法用16 Hz、90dB次声作用1、7、14、21 d,2 h/次@d-1.分别于作用后0.5、6、12、18、24 h观察大鼠血浆内AⅡ含量的变化.结果大鼠血浆内AⅡ含量在次声作用1 d后,与对照组相比0.5 h已开始增高(P<0.01),12 h达高峰,而后下降,至24 h降为低点,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次声作用7 d,在0.5 h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以后渐渐升高,至24 h达高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次声作用14 d,与对照组相比0.5 h达高峰(P<0.01),而后渐渐下降,至24 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次声作用21 d,与对照组相比0.5 h达高峰(P<0.01),而后下降,12 h降为低点,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18、24 h复呈显著增高(P<0.01).结论次声作用后,大鼠血浆内AⅡ含量随次声作用时间的不同而呈不同的规律性改变.

    作者:赵志刚;陈景藻;贾克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阿斯匹林及其联合作用对大鼠脑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斯匹林、高压氧及其联合作用对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HSPs)70表达的影响及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用HE染色方法观察大鼠在急性全脑缺血后的神经元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组化检测经阿斯匹林和/或高压氧处理的大鼠CAl区和齿状回HSP70的表达.结果阿斯匹林联合高压氧组CA1区和齿状回幸存细胞数、幸存率高于高压氧组(P<0.01);细胞表达HSP70数、表达率高于高压氧组(P<0.01).阿斯匹林组脑缺血后幸存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CA1区和齿状回几乎无HSP70表达.结论阿斯匹林不能直接诱导CA1和齿状回HSP70的表达,但能促进高压氧的HSP70表达,能增强脑细胞抗缺血能力.

    作者:侯德仁;武成斌;刘勇;冯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深呼吸和足踝主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

    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见并发症,如何有效地预防DVT已成为国内骨科医师所亟待解决的问题[1].本研究应用超声多普勒检测股静脉血流的速度变化,探讨深呼吸和足部不同方式的主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为防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静脉血流淤滞、预防DVT发生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廖斌;王华;顾洁夫;吴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高压氧治疗电击伤昏迷2例

    我院1999年对2例电击伤心跳骤停患者行高压氧治疗,现报告如下. 例男,37岁,农民.被220 V电击伤,心跳、呼吸停止,约20 min后心肺复苏成功,呈深昏迷状态.脑电图示轻度异常,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复苏后6 h予以高压氧治疗.方法:使用中型多人氧舱,压力0.2 MPa,吸纯氧60 min,中间休息1min,每日2次,5 d后改为每日1次,治疗16次后意识恢复,渐可言语、进食、恢复忆,共治疗28次,复查脑电图正常,随访2个月无后遗症.

    作者:汪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脑卒中后简易步态分析与下肢功能评定的相关性研究

    我们通过对30例脑卒中患者步态分析及其下肢功能的评定,探讨脑卒中患者的步态与下肢功能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脑血管意外后偏瘫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59.8±7.5)岁.康复后均可独立或监护下行走,无前庭功能或小脑功能障碍,无严重骨科疾患.

    作者:李华;曹虹;杨俊;姚红华;赵艳青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核因子κB

    目的探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CLSM)检测核因子κB(NF-κB)的方法.方法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PC12细胞活化,间接免疫荧光(FITC)标记代表的P65亚基,碘化丙啶(PI)标记细胞DNA指示核区,用CLSM对进行定位显示和定量分析,以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作为对照标准.结果TNF-α刺激后PC12细胞经CLSM显示:核区内出现代表的绿色荧光,其核区与胞浆区比值(FN/FC)明显大于未经TNF-α刺激的PC12细胞;而未经刺激的PC12细胞红色的核区内未出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显示TNF-α刺激后PC12细胞核提取物呈阳性反应,即出现代表蛋白的条带,未经TNF-α刺激的PC12细胞核提取物呈阴性反应,即核提取物中未出现代表NF-κB/p65蛋白的条带,CLSM检测与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一致.结论CLSM检测既可定位显示,又可定量分析,能显示单个细胞的NF-κB状态,且具有同时显示细胞形态等优点,是研究细胞核因子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开颜;阮旭中;张智红;曾绍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儿童中枢性磁运动诱发电位的研究

    目的探讨皮层磁运动诱发电位(MMEP)在不同年龄期小儿的年龄特征与发育规律.方法对197例1~14岁健康儿童和20例正常成人按年龄分8组进行非易化状态下的经颅磁刺激(TMS)分别在上肢拇短展肌和下肢蚩展肌处记录MMEP.获取各项参数,分析观察MMEP的发育特征.结果在肌松弛状态下,正常小儿除在周岁半前上肢和3.5岁前下肢较难记录到皮层反应波外,皆能满意获得不同年龄期上、下肢皮层MMEP.代表脊髓段运动神经电传导速度的颈-腰中枢传导时间(CCT)和传导速度(CCV)、以及代表颅内段运动传导的头-颈和CCV分别于6岁和10岁前达成人值.上、下肢皮层MMEP传导速度及校正与年龄非常高度相关(r值分别为0.79、0.75).所有年龄组潜伏期左、右间差值较恒定,上、下肢分别不超过2.6 ms和3.5 ms.结论皮层MMEP能很好反映小儿颅内和脊髓运动传导通路的生长发育和传导功能.鉴于受身长影响及与年龄高度相关性,应将CCV列入小儿MMEP常规检测指标.该技术无痛无创伤,可安全地用于婴儿期后各年龄小儿中枢运动神经功能的检测.

    作者:杨林萍;蔡方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下肢闭链等速测试系统在慢性下腰痛患者康复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慢性下腰痛(CLBP)患者的下肢肌力的闭链等速测试,定量评价患者的下肢肌力的变化并探讨该项测试技术的意义.方法采用BIODEX-2AP闭链测试系统对36例慢性下腰痛患者的下肢进行测试.结果在60°/s、120°/s、180°/s限速条件下,患侧下肢屈伸肌的峰力矩、下肢屈伸肌峰力矩占体质量的比值和平均功率均较健侧有明显下降(P<0.001);患侧的下肢屈伸肌肌力(峰力矩)比值与健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CLBP患者的患侧下肢屈伸肌力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用闭合链测试系统对CLBP患者进行下肢肌力等速测试,不失为一种反映其运动功能较全面的客观指标.

    作者:范建中;彭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热磁治疗肌纤维织炎

    肌纤维织炎是骨科常见病,颈、肩、腰、背部好发,疼痛明显,影响患者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我科于1999年~2000年应用热磁治疗肌纤维织炎150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红玲;刘春辉;徐鹤鑫;葛艳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光动力疗法对鼻咽癌细胞Bax mRNA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目的探讨光动力疗法(PDT)对鼻咽癌细胞(NPC)Bax mRNA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细胞,分别在PDT作用12、24、36和48 h后用电镜动态观察分析细胞凋亡现象和凋亡指数,同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Bax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PDT作用12、24、36和48 h后NPC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6.7%、71.6%、86.4%和98.3%;同时Bax mRNA表达检测发现.各对照组NPC细胞仅可见Bax mRNA扩增产物,实验组NPC细胞Bax mRNA表达均呈阳性,随PDT作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强,两者结果呈现一致.结论 PDT体外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指数上升与凋亡相关基因Bax mRNA表达上调有关.

    作者:王承龙;赖金平;王行炜;肖健云;赵素萍;田勇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进行性腓骨肌萎缩症1A型电生理研究

    目的研究17p11.2-12基因重复的进行性腓骨肌萎缩(CMT1A)症1A型患者电生理特点.方法应用肌电图仪检测和分析来自21个家系的22例CMT1A患者的电生理特征,包括肌电图及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77.3%(17/22)的患者肌电图上出现纤颤、正相电位,81.8%(18/22)的患者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CMT1A患者正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无重复的CMT1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63,P>0.05).90.9%(20/22)的患者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引不出,分别有13例和12例患者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引不出.1 例患者所检神经的均在正常范围,而他的MCV都明显低于正常;1例患者尺神经正常,而其MCV<20 m/s;还有1例患者正中神经SCV正常,而其MCV只有38 m/s.但13例正中未引出的患者中,对应的MCV仅1例未测出,快的传导速度高达41.6 m/s;12例尺神经SCV未引出者,对应的MCV仅3例未测出,快的传导速度为32 m/s.结论该组CMT1A患者电生理特点为大多数患者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下肢感觉神经病变重于上肢;感觉神经与运动神经不一定同时受累,受累的严重程度亦可能不一致,存在个体差异.

    作者:笪宇威;沈定国;苏凤霞;刘淑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

    目的研究兔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造成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24只兔随机分成4组,即:不处理的对照组,即刻行神经外膜切开减压组,1周后神经松解组和4周后神经松解组.每组6只兔,分别于术前、术中和术后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观察.结果各实验组神经传导的潜伏期、传导速度和肌肉动作电位波幅均好于对照组(P<0.05),其中即刻行外膜切开减压组与对照组及4周后松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对周围神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如能尽快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徐新智;黄耀添;胡蕴玉;师继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吡嗪酰胺致痛风性关节炎1例

    我科收治1例多发关节痛患者,后确诊为因服用吡嗪酰胺而致痛风性关节炎.因此种病例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例男,20岁,于1998年3月27日以关节炎收入院.1年前患肺结核,在当地服用雷米封、利福平、吡嗪酰胺,剂量不详.1月前双跟腱疼痛,不久左踝、左足肿胀疼痛,行走明显受限,近半月来左膝、右髋部亦感觉疼痛.先后用多种抗菌素治疗无效.双踝、跟腱拍片正常.胸片示左肺结核未愈.血沉58 mm/h.外院诊断为左踝左跟腱结核,建议石膏固定.

    作者:赵力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微波凝固治疗黎氏区鼻出血

    黎氏区鼻出血为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我科自1998年7月至1999年7月采用微波凝固治疗黎氏区鼻出血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覃纲;黎万荣;欧小毅;杨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臂丛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

    臂丛神经损伤在周围神经损伤中较为常见,往往造成上肢严重残疾.康复治疗在臂丛神经损伤治疗中可起到促进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科对40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了系统的综合康复治疗和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兰;陆廷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单髋伤病后患侧下肢运动不足对股骨结构的影响

    骨的塑型到成年期基本结束,而骨的重建过程则持续终生.成人骨骼在一生中不断进行更新和转换,即破骨细胞将其吸收,成骨细胞又不断在原位形成新骨.

    作者:熊恩复;何成奇;廖芳丽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脑组织中血浆蛋白分布在损伤早期的改变

    目的观察脑组织中血浆蛋白分布在损伤早期的改变.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人脑组织中的白蛋白、IgG和IgM,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这些血浆蛋白的分布在损伤早期的改变.结果正常脑组织中,白蛋白、IgG和IgM主要位于血管内,未见血浆蛋白阳性神经细胞.在损伤早期,脑组织中出现大量白蛋白、IgG及IgM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脑组织中血浆蛋白分布在损伤早期发生了改变,提示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作者:邓平;姚青松;宋一璇;祝家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所致慢性脑功能不足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体瘫痪、语言障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忧虑、情感不稳定等诸多问题,是中风(特别是脑梗死所致)后常见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称为慢性脑部功能不足或轻微认知障碍[1],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生活质量.有报道功能性活动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能够产生积极地作用[2,3].本研究对30例中风伴慢性脑功能不足患者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Barthel指数量表、临症状观察等,全面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对中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窦祖林;胡昔权;陶勤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 正常人膈神经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的特点

    目的探讨健康人膈神经重复电刺激(PRNS)和肋间神经重复电刺激(IRNS)特点.方法检测了28例健康人双侧PRNS和IRNS,刺激频率为3 Hz和5 Hz,记录第4或第5波与第1波间波幅衰减的百分比.结果 PRNS和IRNS均不存在年龄、性别、侧别间的差异;合并双侧后的结果显示PRNS和IRNS波幅衰减百分比均小于7%.PRNS在操作上难度大于IRNS.结论可将波幅衰减大于15%作为PRNS和IRNS异常的标准.

    作者:庄立;许贤豪;王湘;蒋景文;汤晓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