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旭;陈凤花;胡丽华
血液质量是血站的生命,是血站质量管理的永恒主题[1].血站实验室是采供血机构的关键部门,通过实验室的检测,可有效防止经血传播疾病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血安全.因此获得科学、准确的检测结果是血站实验室的工作目标,而实现这一目标则必须建立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控制和管理,对实验室实行全面质量管理[2].本实验室建立和运行同时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ISO/IEC17025)及《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实验室质量体系,使中心的实验室质量管理更加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保证血液质量的安全、可靠,现将其中的一些过程和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张立波;马贵明;傅强;蔡旭兵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舒适护理在无偿献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6-7月在我站流动献血车上符合献血条件的6 00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 0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比较2组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献血者的满意度.结果:献血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献血者满意度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无偿献血中效果显著,因为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献血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使献血者在献血的过程中身心处于佳状态,有利于减少献血不良反应发生和提高献血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亦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2009年,国家新的医改方案明确指出,改革医院人事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以服务质量及岗位工作量为主的综合绩效考核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有效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由此来看,未来医疗卫生行业原有的人员、薪酬固定分配模式将发生重大变革,取而代之的将是现代企业绩效管理方法的考核模式.
作者:杨楷;马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强生全自动玻璃珠血型及配血仪与手工微柱凝胶卡法在抗体筛选中的符合率和操作程序.方法:分别将标本用强生全自动仪器和手工微柱凝胶卡法进行检测,比较阳性标本的符合率,记录2种方法对不同标本的操作时间并统计操作程序.结果:2种方法的阳性结果符合率为100%,全自动方法较手工法检测时间较短.结论:全自动玻璃珠与手工微柱凝胶法检测不规则抗体完全符合,但全自动法比手工法操作更简单,更省时,错误率低.
作者:陈秀兰;周金安;邓林峰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模拟血液空投对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影响.方法:将18袋新鲜全血放置在储血冰箱内,24 h后取出进行模拟空投试验,比较空投试验前后全血标本中pH值、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比容(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和红细胞变形指数(TK).结果:空投试验前血液样本中的pH值、RBC、HCT、AI、IR和TK和与空投后比较,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模拟血液空投试验不影响全血的红细胞变形能力.
作者:郑山根;郑娅琼;杨汪平;丁尹娟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验证实验室环境温度变化对全自动加样器影响.方法:使用某检测项目临界值标准物质,通过仪器平行比对试验,验证环境温度变化对全自动加样器影响.结果:通过比对试验发现环境温度变化对全自动加样器加样量存在一定影响,特别是对微量加样影响较大.结论:实验室环境温度变化会使加样量不准确,产生系统误差,甚至造成弱阳性样本的漏检.
作者:费荣;张立波;马贵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医疗宣传力度的加大,人民群众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对临床用血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血液安全也得到了更为广泛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以及《血站质量管理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法律正式颁布实施,是政府为了血液安全所做出的立法保障[1].同时,血液质量的保障是一个对过程的控制,而不是对结果的控制[2],我们就如何做好血液采集这一过程的质量保证做了一些探讨.
作者:杨金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南阳市患者手术前备血及受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发生频率及特异性抗体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16 900例患者用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检出抗体阳性者鉴定其特异性及免疫球蛋白类型.结果: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147例(0.87%),其中男29例(0.52%),女118例(1.04%).1 673例孕妇检出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30例(1.80%).IgM类抗体77例、IgG类抗体32例、IgM加IgG类抗体12例,37℃反应阳性者26例.检出较多的特异性抗体依次为抗-M、Rh系统抗体、抗-Le、抗-P1和抗-JK等.结论:南阳市患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发生频率和分布特点与其他地区不同,检出率较高,提示对于拟输血者特别是孕妇应例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
作者:徐学新;杨讯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血站管理办法》《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颁布实施,各血站均按要求建立并实施了质量管理体系,同时通过血站内部审核、质管科动态检查及科室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过程进行监控,以保证质量体系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为了更好的推动血站质量监督工作,文章结合近年工作实践及体会,就如何做好质量监督工作总结如下.
作者:杨文萍;范林军 刊期: 2013年第03期
ABO血型鉴定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错误定型将严重影响临床输血工作的正常进行,有时会遇到一些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正反定型不符一般由抗体缺失、亚型、ABO系统以外抗体干扰几种因素引起.近期本中心发现1例IgM性质抗M抗体导致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绍玮;李秀萍;王秀菊;杨青青;杜公俭;石鹏;高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及IL-18结合蛋白(IL-18BP)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血清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25例AA患者(AA组)和25名正常人(对照组)血清IL-18及IL-18 BP水平,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IL-18及IL-18BP的mRNA表达.结果:AA组血清IL-18水平为(363.5±150.5) pg/ml,较对照组(178.6±100.2)pg/ml明显升高(P<0.01),重型AA患者的IL-18水平(442.5±124.1)pg/ml较慢性AA患者的IL-18水平(319.2±158.3) pg/ml提高更加明显(P<0.05);AA组血清IL-18BP水平(1 694.2±516.3) pg/ml较对照组(1 082.6±468.7) pg/ml明显升高(P<0.05),IL-18/IL-18BP比值在AA组明显升高(P<0.05).RT-PCR结果证实AA组IL-18和IL-18BP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IL-18/IL-18BP比值升高.结论:IL-18及IL-18BP与AA的发生和发展及其免疫机制异常密切相关,IL-18/IL-18BP平衡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熊勤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伴有出凝血功能障碍时科学合理进行血制品输注的方法.方法:120例分为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输注组51例(联合组)和单独使用血小板组69例(对照组),输注前后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D二聚体(D-Dimer)的检测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血小板和冷沉淀联合输注组患者PT、TT明显缩短;Fib(纤维蛋白原)明显增加;PLT明显增加,D-Dimer显著降低,而单独输注血小板组除了血小板数量增加外,其余指标改善不明显.联合输注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更明显.结论:血小板和冷沉淀的联合输注能有效改善肝肿瘤患者围术期的凝血功能障碍,保障患者围术期的治疗安全.
作者:郝宝岚;王艳;崔宏;张玲;邵树军;林常青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临床用血费用医院直接报销网络管理模式,替代原来手工报销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开发临床用血费用医院直接报销网络管理系统,在全市献血管理机构和二级以上用血医院进行应用.结果:系统详细保存临床用血报销记录.直报单位输入献血者、用血者和用血信息后,系统自动计算、显示报销金额,并可查询、打印、导出清单.结论:该系统能实时数据监测、规范报销流程、简化操作手续、减少审核失误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用血报销的服务水平.
作者:施旭斌;马建明;俞凯;滕建伟;沈晓兰;马翔 刊期: 2013年第03期
随着输血安全意识的增强,血液滤除WBC的技术已广泛开展.滤白血液成分制品用于临床,能有效预防FNHTR、HLA同种免疫、TA-GVHD、亲WBC病毒的传播、潜伏病毒的活化、输血相关性免疫抑制等[1-2].本站在批量开展WBC过滤前,选择经质量评价合格的血袋,于2011年9月正式开展血液滤白技术.成分制备作为血液滤白制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过滤前、中、后等环节的控制都将直接影响终产品的质量,笔者在工作中得出一些体会,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兆梅;高均翠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明胶颗粒凝集法进行血清抗体检测,间隔2周的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或者4倍以上升高或下降确诊肺炎支原体感染.结果:251例肺炎支原体成人抗体阳性患者中,血清抗体滴度1∶40或者1∶80阳性的患者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的有8例,没有4倍以上升高的有110例.血清抗体滴度大于等于1∶ 160的阳性患者间隔2周后抗体滴度有4倍以上升高的患者有130例,没有4倍以上升高或下降的患者3例.320例儿童患者以1∶160作为新近感染的参考值具有临床指导意义.结论:血清抗体滴度小于1∶160提示早期感染或者既往感染,且大部分为既往感染.抗体滴度大于1∶160提示新近感染可能性很高.抗体滴度越高提示新近感染可能性就越高.
作者:郭虹;黄光华;胡洪波;秦柳;孙润芸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献血者和用血者Rh弱D、Del和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初筛RhD血型,初筛为RhD阴性者用间接抗球蛋白试验进行弱D检测和不规则抗体检测,排除了弱D者用吸收放散试验进行Del检测.结果:白银地区初筛为RhD阴性者中,5.93%(7/118)为弱D表型,15.25%(18/118)为Del表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献血者检出抗-D 1例(1/102),用血者检出抗-D 2例(2/16),其中1例用血者为弱D.结论:开展Rh弱D、Del和不规则抗体筛查对制定安全有效的输血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常规血清学检测为Rh阴性的献血者应当进行弱D、Del和不规则抗体检测,常规血清学检测为Rh阴性的用血者可不进行弱D、Del检测,但必须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
作者:段福才;曹燕飞;李建华;高映雪;肖芳;李金平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对新购入的THERMO IEMS微孔板震荡孵育器进行使用前确认,以保证使用该仪器得到的检测结果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对已检测献血员样本54份及标准物质若干份进行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54份已检测献血员样本经FAME和孵育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弱阳性标准物质经FAME和孵育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经统计软件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精密度良好(批内CV<15%).结论:THERMOIEMS微孔板震荡孵育器的结果与FAME相比完全吻合,可用于实验室的手工操作.
作者:柯苑;黄敏;马成平;马贵明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细胞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积累诊断经验.方法:报道2例原发性甲状腺NHL,复习有关文献报道,分析原发性甲状腺NHL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观察其细胞病理学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例1,男,58岁,甲状腺肿块4年余,肿块可随吞咽上下活动,曾诊断桥本甲状腺炎.B超提示双侧甲状腺体积增大,双侧颈部淋巴结增大.甲状腺峡部肿块针吸,镜下见弥漫排列的幼稚淋巴细胞,细胞病理学诊断疑非霍奇金淋巴瘤,行甲状腺峡部肿块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甲状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表型:CD20,CD79a,PAX-5,Bcl-6,Bcl-2,Mum-1(+);Cyclinol,PD1,Cxclb,CD30,ALK,TdT,CD15,CD3,CD4均(一),Ki67LI 80%左右.例2,女,25岁,妊娠4月,右甲状腺肿块4月,突然增大1个月.B超提示右甲状腺非均匀肿大.右甲状腺肿块针吸,镜下见较多弥漫排列的圆形肿瘤细胞,可见细小核仁,偶见核分裂相,细胞病理学诊断考虑非霍奇金淋巴瘤,行右甲状腺肿块切除术,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甲状腺B细胞淋巴瘤(高度侵袭性),符合伯基特淋巴瘤,免疫表型:CD20,PAX-5,CD43,Bcl-6,CD10,Mum-1(++),Bcl-2弱(+),CD3,CD5,CD21,CD23,TdT,CD99,CD34(-),Ki67LI>9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NHL少见,应与桥本甲状腺炎,小细胞型髓样癌,全身型淋巴瘤累及甲状腺等相鉴别.
作者:康劲松;王鹏;赵雅桐;李钫;刘利敏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目前无偿献血用血返还情况,为现行无偿献血用血返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2011年间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无偿献血者用血返还人数和金额逐年增长,直系亲属用血返还、人均返还和返还费用2009年以前和2010年以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0.99,P<0.01).结论:国家应加大对无偿献血工作的经济投入,用血返还工作任重而道远.
作者:谢文英;张晓萍;陈兴智 刊期: 201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定期抽查病历对临床科学、合理输血的作用.方法:通过分析定期抽查病历开展前后的输血病历各300份,比较病历抽查开展前后的科学合理输血情况.结果:定期病历抽查开展前后,红细胞悬液的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80.0%与94.4%;血浆的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66.8%与90.0%;血小板的合理输注比例分别为90.1%与95.2%;输血前检查完成率分别为89.3%与99.3%;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率分别为:85.0%与98.7%.结论:开展定期输血病历抽查,联合职能部门督促临床整改,检查发现的问题,有助于临床更好地开展科学合理输血,提高输血安全与疗效.
作者:金佩;徐凤娟;叶宏辉;王静;金淑蓉;唐若腾;赵英 刊期: 201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