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量;刘继巍;王凤莲;刘威
目的:探讨输血前血型和抗体筛检工作的重要性及其与医疗风险的相关性. 方法:对2 814例备血患者,特别是外科患者ABO血型、Rh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查结果和用血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814例备血患者中A型895例(31.81%),B型736例(26.15%),O型881例(31.31%),AB型302例(10.73%);Rh阴性17例(0.60%),其中2例因手术前未备血而引发了医疗纠纷,5例患者因备血不及时而延期手术;检出不规则抗阳性者6例(0.21%),其中2例患者未能及时找到相合的血液,不能及时进行输血治疗而引起患者不满;外科备血2 092例,有1 097例(52.44%)只进行了检查而没有输血.结论: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前常规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检是安全输血的重要保证,它关系到能否及时为患者提供合适的血液制品进行输血治疗,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避免潜在的医疗风险和由此引发的医疗纠纷.
作者:范金波;刘久波;李海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EDTA-K2抗凝血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对100例住院患者和100例体检健康者的EDTA-K2抗凝血和未抗凝血进行玻片法、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EDTA-K2抗凝血和未抗凝血进行玻片法、试管法和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时,结果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DTA K2抗凝血的结果均清晰易判读,而非抗凝血标本中的自然凝块易对观察结果产生干扰,容易引起错误鉴定.结论:EDTA-K2抗凝血进行血型鉴定时优于未抗凝血,可以代替传统的无抗凝血标本进行血型鉴定.
作者:徐朴;李艳;李从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医经络理论与自体周血干细胞移植相结合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或彩色多普勒检查确诊并发现闭塞血管的部位及程度,测量大血流速度,所有病例移植前均接受过药物治疗:盐酸丁咯地尔,西洛他唑,前列地尔,阿斯匹林,肝素等2个疗程以上无效或症状加重者,干细胞采集量68~82 ml,MNC(0.98~5.60)×108/kg;CD34+细胞(1.2~4.8)×106/kg,沿中医经络: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走行进行下肢肌肉内穴位注射术.结果:治疗后患者间歇性跛行,无痛行走距离,皮肤溃疡愈合,彩色多普勒观察下肢血流情况均有明显改善,不良反应轻微,未发生恶性不良反应事件.结论:中医穴位注射与自体周血干细胞移植术相结合治疗外周动脉疾病疗效确切,并有着药物治疗无法替代的作用,且安全、可行.
作者:徐海萍;黄爱丽;王亚丽;张峻;程莉萍;王海林;戚新;王林;刘钊;冯蕴慧;王梅;韩义;杨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血清中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6PI)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诊断及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37例RA患者、141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血清中GPI抗原的浓度,RA患者还检测了抗环胍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RF)的浓度.结果:137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3.01±1.33) mg/L,14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组为(0.27±0.16) mg/L,60例健康对照组为(0.07±0.03) mg/L.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显著高于其他风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在RA活动组和RA非活动组中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PI抗原对RA诊断的敏感性为62.8%,特异性为95.7%.3个指标联合检测的特异性达100%.结论:GPI在部分RA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有可能成为诊断RA及判断其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新指标.
作者:刘丰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了解嗜麦芽寡养单胞菌(pma)在医院感染中的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的pma进行临床分布和药敏结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分离pma 97株,其中91株(93.8%)来自于呼吸道标本,6株(6.2%)来自于非呼吸道标本,pma对米诺环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的耐药率分别为5.2% 、17.5%、 20.6% 、21.6%;对亚胺培南天然耐药.结论:我院pma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该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临床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作者:郭清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头颈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常引起口腔溃疡,且溃疡的愈合极其缓慢,加之患者机体免疫力低下,易发生严重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正常治疗,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
作者:李艳;陈艳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不符标本的原因及确认试验结果.方法:应用ABO正反定型和吸收-放散试验及借助其他抗血清和不规则抗体鉴定,检测ABO正反定型不符的标本.结果:街头无偿献血者初检65210人份的血型检测结果显示,28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经试验确认无偿献血者分别判定为19例错型;7例亚型(Bx1例、A3B2例、B31例、A32例、cisAB1例);2例为不规则抗体(抗-M1例、抗I例).临床患者输血前正反定型不相符7例(A3B2例亚型、A31例亚型、冷凝集2例、自身溶血型贫血2例) .结论:当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时,必须增加抗A、B及抗H等稀有试剂,结合不规则抗体筛选和吸收-放散试验以确定和排除红细胞上的弱抗原或血清中的弱抗体.
作者:庞桂芝;张趁利;王富强;娄白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分析比较健康献血者及疾病患者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及特点,为解决ABO疑难血型鉴定提供依据及思考方向.方法:分析研究近3年来本中心检验科及柳州市县各医院因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而送本中心输血研究室进行疑难血型鉴定的47例健康献血者及60例疾病患者疑难血型鉴定记录.结果:送检的健康献血者及疾病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血样本在血型构成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B型> A型> O型>AB型.导致健康献血者及疾病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献血者及疾病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原因,A型与B型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克服冷凝集素对ABO正反定型的干扰可解决较大部分健康献血者及疾病患者ABO正反定型不符样本的难题 .疾病患者抗原减弱或缺乏,抗体减弱或缺乏常与疾病相关,而健康献血者抗原减弱常常是亚型原因.
作者:杨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NL)MIC分型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43例ANLL患者进行形态学分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类型,骨髓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比较MIC结果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ANLL患者髓系系列CD13、CD33和MPO的表达为常见,阳性率分别为100.00%、95.38%和53.49%;干/祖细胞CD38、HLA-DR和CD34的阳性率分别为83.72%、74.42%、74.42%,各系列单抗在FAB各亚型原始细胞的表达水平不同,其中CD34和CD7分别在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HAL)和M5高表达;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异常率为53.49%,其中复杂异常的患者CR率明显低于其他组.2例FAB分型为M0的患者免疫分型为HAI,3例M5和2例M4为伴淋巴系抗原表达的ANLL .结论:形态学结合免疫分型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以准确地了解白血病细胞的生物学性质,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尤其对于形态学特征不明显的HAL等患者更有价值.
作者:陈早立;王少敏;刘自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符合线路18F-脱氧葡萄糖代谢显像(符合线路18F-FDG)在卵巢癌复发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0例在核医学科接受符合线路18F-FDG显像的卵巢癌术后患者进行分析,并与CA125进行比较.结果:40例临床疑有复发的卵巢癌患者中,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复发28例, 24/28例符合线路18F-FDG显示阳性; 22/28例血清CAI25升高.符合线路18F-FDG显像, CA125监测卵巢癌复发和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5.7%、66.7%和80%;78.6%、83.3%和80%. 结论:符合线路18F-FDG显像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技术,能及时探测到复发或扩散肿瘤的代谢变化,可以为卵巢癌术后随访,特别是CA125升高的患者提供一种有效的非侵入性影像学诊断方法.
作者:陆涤宇;王志;乔雪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无贫血体检成人静脉血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结果的分析,了解无贫血人群的MCV分布情况,明确MCV在无贫血人群中测定的意义,同时为正确制定MCV参考区间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一般体检结果正常的成人静脉血2 000例,其中男和女各分18~45岁、46岁以上2组,每组各500例,测定MCV,画出各组结果的分布直方图,统计各组结果的均值和标准差,剔除异常分布结果后在统计均值和标准差,并对各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无贫血人群呈双峰分布,其中一峰为小细胞峰,峰值约在65~70 fl处;剔除小细胞群后所得均值和95%可信区间与全国平均水平接近;46岁以上男性MCV比其他各组明显偏高.结论:无贫血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小细胞人群,在制定参考区间时应将其剔除,但用一般剔除方法不能将其剔除,可直接剔除MCV小于75 fl结果后进行统计;46岁以上男性MCV明显比女性、45岁以下男性的MCV高,在制定MCV参考区间时不应纳入参考人群.
作者:杨志钊;黄福达;温冬梅;梁培松;易冰;袁润强;许晓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实行无偿献血以来,我站采集血液一直采用献血后检验的方式,有部分血液因各种原因检测不合格而报废,但是每年夏季(6-9月)血液报废率明显升高.
作者:何争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血清中血型抗体效价的测定,旨在了解异常IgG抗-A(B)或抗-D水平在孕妇中的分布情况,探讨孕妇血清中IgG类血型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之间的关系,为预防及治疗HDN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凝聚胺法分别对1 316例O型血孕妇和64例Rh(D)阴性血孕妇血清中IgG抗-A(B)和抗-D水平做出测定.对新生儿运用微柱凝胶法做HDN溶血3项检测.结果:①在所检测的1 316例O型血孕妇中,IgG抗-A测定有802例,效价≥64为129例,异常检出率占总抗-A的16.1%;IgG抗-B测定有744例,效价≥64为135例,异常检出率占总抗-B的18.1%.其中89例IgG抗A(B)≥64 O型血孕妇所生新生儿中,有22例患HDN,阳性率占24.7%;② 64例Rh(D)阴性血受检孕妇中,5例检测出IgG抗-D抗体,抗体检出率占7.8%,新生儿中有3例患Rh-HDN.结论:①HDN的发病率随着母体内的IgG类血型抗体水平增高而增大;②对于Rh(D)阴性的孕妇,IgG抗-D效价与孕次成正相关.
作者:许进明;周小玉;华岚;孙云雨;杨金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对患者输血前4项感染性指标进行常规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7 892例患者输血前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肝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抗体检测分析.所有检测项目均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进行,同时进行质量控制.结果:7 892例患者中,HBSAg阳性率为12.8%;抗-HCV阳性率为0.78%;抗-HIV阳性率0.07%;梅毒抗体阳性率1.52%.结论:对患者输血前进行4项感染性指标检测,对于规范医疗行为、预防血液传播性疾病、减少因输血后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患者、医院及供血单位均具有保护意义.
作者:高碧云;谢志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输血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患者在接受输血的同时也面临风险.因为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输血的血清学检查只做甲型、乙型肝炎和梅毒.80年代开始检查丙型肝炎(HCV).
作者:王量;刘继巍;王凤莲;刘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室间质量评价以各实验室测定值与靶值的离散程度作为评价依据,其中靶值的确定有多种方式,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已知值:由专门的检测物品配方(例如用制造或稀释)决定的结果;②有证参考值:由定义法确定(用于定量检测);
作者:潘莉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随着科学合理输血技术的不断提高,临床输注血小板的数量也不断增加,我市血小板输注连续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速.但同时,血液是细菌生长的良好营养液,特别是血小板成分血需保存在(22±2) ℃的连续振荡条件下,存在细菌污染的潜在可能.
作者:陈耀秀;陈艳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在全血黏度检测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使用nNF非牛顿流体质控物对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检测的1.00 S-1和200.00 S-12点进行了质量控制检测并分析结果.结果:7月份低切(1.00 S-1)的全血黏度均值是21.59 mpa.s,标准差是0.85 mpa.s,变异系数是3.93%,高切(200.00 S-1)的全血黏度均值是2.62 mpa.s,标准差是0.13 mpa.s,变异系数是4.97%.1-7月质控物检测数据稳定.结论:使用该质控物对SA-6000血液流变学分析仪进行检测,通过质控物检测结果来判定该仪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也可以判定该仪器的准确性.另外建立全程质量控制也十分必要.
作者:王文工;马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红细胞上的A抗原除了通常的A1和A2表现型以外,还发现了许多表达弱A抗原的红细胞,多数命名已经被接受.大多数表现型可以划分到下面几种类型中:A3,Ax,Aend,Am,Ay和Ael.
作者:谢远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放、化疗是目前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口腔溃疡是肿瘤患者放、化疗常见并发症之一.口腔溃疡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且溃疡的愈合极其缓慢,影响患者进食,加之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严重感染,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导致放疗中断乃至失败.
作者:王金松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