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水红;卜炜琴
目的:通过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求,寻求基层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通过对基层护理质量管理的难点与困惑进行分析,并对潜在的问题进行挖掘,寻求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结果:通过制定更加实际的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从思想上不断强化护理质量管理的内涵,对重点护理环节加强控制,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护理质量在提高医院护理质量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医疗水平.
作者:钱美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主要特征及相关需求,为神经内科患者提供较为有效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取一年来在舟山医院神经内科病房中进行疾病治疗的患者46例,适当调查患者的具体状况,探究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并采取适当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开展人性化护理措施后,患者疾病症状明显好转,患者依从性增高,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升.结论:制定适合于患者自身的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作者:郭超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运用效果,优化工作效率,降低风险.方法: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应用到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成立管理小组,根据工作流程图分析病理标本管理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及其原因,制定改进优化措施.比较实施优化措施前后病理标本管理的效果.结果:将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运用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上后,失效模式指标的危机值较实施前有了显著下降,同时病理标本的不合格率也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实施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能有效防范风险事件的发生,促进规范化管理手术室标本.
作者:叶海虹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ICU患者家属健康需求情况进行调查,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随机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浙江省舟山市中医骨伤联合医院ICU收治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共80名.在同一指导语下要求患者家属自行完成问卷,内容包括患者家属所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的形式及健康相关信息.结果:住院前期患者家属更希望获得的信息包括护理技术、患者的病情程度和注意事项等.患者住院期间更希望获得的健康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的治疗方法、并发症预防、医疗费用和护理方案等.患者家属普遍希望通过宣传手册、与医护人员面谈的形式接受健康教育,其次为广播、海报、宣传栏及咨询热线等.结论:根据患者家属的实际健康教育需求,采取适宜的方式开展高效、科学、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家属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心理承受力.
作者:范青青;陆蓓娜;王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参阅多方资料,总结开展一体化产房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工作的重要性,分析影响一体化产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医务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等,制定一体化产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方案,做到规范化、制度化,进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水平,保证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
作者:张建芬;邵慧静;秦双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以浙江省杭州市老年病医院2011年8月~2015年2月间管理的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路径管理,并分别于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数据,就管理率、药物治疗率、血糖控制率等整体数据及疾病认知率、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等个体数据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后,患者管理率为60.25%,药物治疗率为88.50%,血糖控制率为86.75%,均较教育前有显著提升(P<0.05);在疾病认知率、心理状态良好率及生活质量优良率等数据比较中,教育后均优于教育前(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用于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疗效显著.
作者:周红菊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在产科病区的应用,为实施全程陪伴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浙江省桐庐县妇幼保健院产科住院分娩的100名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组成全程陪伴分娩护理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专业化的培训,由小组成员负责对产妇实施全程陪伴分娩护理,重视产妇的心理指导、健康宣教,体现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和产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为7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0% (P<0.05);观察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419.7±121.5)分钟、(39.9±27.5)分钟和(8.1±13.3分钟,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9.9±121.2)分钟、(88.0±38.7)分钟和(9.9±10.4)分钟(P<0.05).结论:全程陪伴分娩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产妇的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时间,改善产妇的生活质量.同时提示,管理上要注意做好护理小组的培训,重视产妇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指导.
作者:张玉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新生儿听力的问题.方法:对2014年5月~2015年6月在浙江省舟山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新生儿进行筛查,一般由医护人员到病床旁进行筛查,在新生儿安静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嘱其取侧卧或仰卧位,把耳声发射仪耳塞探头,轻轻放在新生儿外耳道进行测试,记录并分析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行性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存在多种影响因素和问题.结论:护理人员应充分考虑可能出现的影响因素,以便及早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减少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顾海红;徐巧;李艳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文章阐述了医院部门业绩考核系统的设计理念、开发方法,对系统的系统维护、数据录入模块、数据查看三大模块进行了重点介绍,后介绍了系统应用效果以及今后对系统的完善目标.
作者:郭振华;戴赢;泮金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根据股骨头坏死的病因学以及病情发展特点,探讨了治未病思想对该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阶段,论述了健康教育针对生活方式、情志、依从性等方面所应涉及到的内容.
作者:杨剑英;王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自2014年1月开始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内容包括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优化、连续性工作排班模式优化、信息化管理、绩效考核优化和质量监管优化等,将2014年的实施效果与2013年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在消化内科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创新方案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均显著提高(P<0.05),各项护理质量评分亦显著提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创新方案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和患者的满意度,优化护理程序,改善服务质量.
作者:余爱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50例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对照组,其未应用护理标识;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血透室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为观察组,其应用护理标识.统计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发生不良事件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透室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血透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护理质量的改善及护理工作的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童丽婷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浙江省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5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遵医行为、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及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对消化内科患者的临床管理中,显著提高了患者的遵医行为,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促进科室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作者:王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患沟通对于诊疗工作的完成、医患矛盾的处理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普外科临床工作而言,由于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方案,更需要重视医患沟通,做好患者的解释和教育工作.文章从完善医患沟通制度、实施医患沟通培训、加强医患沟通技巧等方面阐述了普外科医患沟通的体会.
作者:谢上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PDCA循环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以78例接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围术期接受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及围术期接受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每组34例.分别对两组手术前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并对两组出院时的护理舒适度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术前汉密尔顿焦虑(HAMA)评分及国际膝关节功能(IKDC)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术后3个月时观察组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IKD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PDCA循环管理不仅可有效的提高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护理舒适度,同时也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情况及膝关节功能.
作者:章春红;俞霞;金红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对肾内科透析患者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随机从浙江省舟山医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选取22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半个月后,观察组血液透析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对血透析相关知识知晓率和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肾内科透析患者进行情绪、认知和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血液透析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治疗依从性,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肾功能水平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章丹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为加强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5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进行治疗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50例为对照组;2014年6~10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治疗的16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即护士根据医嘱实行转运过程中的护理工作;干预组在预见性护理措施指导下进行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工作.对比两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等情况.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患者死亡率、家属投诉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行预见性护理措施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院内转运过程中的安全缺陷显著减少,患者的转运意外发生情况明显好转,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说明预见性护理措施是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转运过程中的一项有效护理模式.
作者:毛凤 刊期: 2016年第04期
随着我国目前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已经步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困难、有挑战,但同时也存在希望与机遇.而就目前我国的新形势、新环境下,更需要不断在实践与理论上探索,敢于发现发展新兴事物.而在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予以宣传时,执行者们需积极探讨宣教工作中的不足,及时纠正问题,对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力求使计划生育的整体水平迈向新台阶.
作者:虞瑞珺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分析急诊科机械通气患者院内转运存在的护理风险,探讨安全转运的护理措施.方法:统计浙江省舟山医院急诊科2013年1月~2015年1月180例院内转运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意外情况的次数并分析原因.结果:转运过程中173例病情平稳,7例发生意外.结论: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密切观察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呼吸状况和意识情况,设立绿色通道,与其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并由专业的医务人员护理,可减低意外情况和医疗纠纷的发生,从而保证转运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蒋艳艳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颜色标识在外科病区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颜色管理方法,对外科病区无菌物品进行管理,采用红黄蓝绿四个颜色来标识相应无菌物品,粘贴在常用无菌物品摆放区域,工作人员掌握各色标识代表的含义,对入住普通外科的300余名患者进行观察,比较使用护理标识前后,护士人员对患者病情的了解率、护理的差错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颜色标识法实施后,外科病区无菌物品使用差错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护理人员对无菌用品的了解度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大大提高,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颜色标识运用到外科安全管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郑君梅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