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盛仙
四、蜂产品在疾病治疗上的应用2.高血脂、高血压保加利亚格奥尔娃等(1975年)报道用蜂花粉治疗高血脂60例患者,连续服用30天,结果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游离脂肪酸、甘油三酯均有明显降低,降低血脂使动脉粥样硬化有好转.
作者:赵敏;冯建新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越来越多地发现,被我们称之为内源性的严重疾病在不断地出现,包括各种肿瘤、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与外源性疾病不同,这些病的共同特征是它们与人体外部的细菌、病毒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人体内部自身机能的失调或免疫功能的下降引起的,并且无法靠杀菌、消炎来获得治疗.
作者:东方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手癣,俗称鹅掌风,多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足癣,俗称脚气,临床以脚臭、多汗、瘙痒、水疱、溃烂为特征,春夏重,秋冬轻,遇热或饮酒后加剧.大多数以瘙痒难忍、溃烂疼痛为主症.
作者:刘德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长寿,是人类追求的目标和梦想,从古到今,芸芸众生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想长寿的.人到老年,追求长寿更在情理之中.
作者:熊长荣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枣树在中国的培育史已超过4000年,早载于<诗经>.我国枣的品种现有704种,依据用途可分为干制、鲜食、蜜枣和兼用四种.品质较好的干制品种有鸡心枣、圆铃枣、相枣等:较好的鲜食品有临猗梨枣、沾化冬枣、黄骏冬枣、金芒果冬枣、早脆王等:较好的兼用枣有金丝小枣、骏枣、赞皇大枣、板枣、晋枣、灰枣、鸣山大枣等.
作者:黄亦兵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曾经患皮肤瘙痒症.那时候每到冬春季节,全身便瘙痒,特别是肚腹、大腿部根更为厉害.瘙痒时我便挠,越挠越痒,越痒越挠,大腿根部鲜血往外渗透,见之吓人.
作者:王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我有一位老友,年近九旬,身板硬实精神好.他说,每日按摩耳朵防病义健身.我按照他介绍的方法做了下来,确实收到了实效.我今年81岁,身体康健,吃饭香甜,睡觉安稳,步履轻便,头脑清晰,有时还能写点东西在报刊上发表.这同我坚持每天按摩耳朵有直接关系.我写下来介绍给老年朋友,您不妨试试,只要坚持做,必收理想效果.
作者:王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时下经常看到有些患者发出抱怨之声,说医生开的药,吃了以后不灵验.针对这一问题,有关专家指出,根据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药物在体内要发挥疗效,除了受生物因素的影响外,药物的效应与人的多种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作者:杨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蜜蜂是一种群体生活的昆虫,每群蜜蜂就是一个王国.这种微小的动物,贡献给我们的产品是多样的、有蜂蜜、蜂皇浆、蜂胶、蜂花粉、蜂皇胎、蜂蛹和蜂蜡等,人们在生活中发现这些蜂产品对人类的健康有着神奇的功能: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七年盼奥运 盼来好身躯平安看奥运 关键在老师平安观看北京奥运会是我七年前的宏愿,如今愿望已实现.其关键是让我找到了好老师<养生月刊>,正是她一路为我保驾护航走来.
作者:李纯宗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百岁老人们作的长寿诗,既是百岁老人自我保健,养生经验的总结,也是老人健康生活的座右铭.读来既能解惑释疑,亦可修身养性,对老年朋友很有实用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盛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保健养生,宜随季节特点而论,今浅谈冬季须注意养胃与养肾.冬季,莫忘养胃冬天,医院里各种胃病患者明显增多.
作者:倪合一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养生之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一直为人们所重视,尤其是百岁寿星的养生经,更是历来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作者:亚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社会上对风湿性关节炎常分辨不清,当检测出类风湿因子,即以为此项指标仅患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所有.笔者为此撰文,加以澄清.
作者:胡献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秋风送爽,柚子纷纷上市,芳香四溢,橙黄浑圆,惹人眼目,撩人品尝.
作者:缪士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衣不在名,舒适就行;食不在美,适口即成.住求安静,陶情养性.行以漫步走,养身健形.知足心常乐,名利看得轻.闲来读书报,重养生.坚持保健按摩,无忧无虑无争.年来惟康健,待人诚和亲.更牢记:持之恒心.
作者:黄绍宝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某老人患Ⅱ型糖尿病已15年,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他深刻地体会到:防治糖尿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十分关键重要的.
作者:郭振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
胡萝卜是一种质脆味美、营养丰富的家常蔬菜.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证实:每天吃2根胡萝卜,可使血中胆同醇降低10%~20%;每天吃3根胡萝卜,有助于预防心脏疾病和肿瘤.
作者:蓝天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很久以来,人们就发现,音乐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以琴曲抒情怀,寄幽思,从而使人们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一些烦心事、琐事,习之既久,自然也就达到了一种养生的奇妙境界.西汉时期的著名长寿老人窦公就是一例.
作者:黄建东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