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军;滕维亚;曹俊娜;赵祥峰
患者女性,50岁.因产后闭经、无乳、毛发脱落、乏力14年入院.患者14年前生第8胎时大出血引起休克,在当地医院抢救好转,继而出现闭经、无乳、脱发掉眉、性欲减退、精神萎糜不振、乏力、纳差,间歇恶心,呕吐.入院前1周上述症状加重伴嗜睡.体检:T 35.5℃,R 18次/min,P 60次/min,BP 75/52 mmHg(10/7kPa),神志清,表情淡漠,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头发、眉毛稀少,腋毛脱落, 乳房萎缩.妇检:阴毛稀少,外阴及宫体萎缩.化验:Hb 90 g/L,空腹血糖3.03 mmol/L,BMR-26%,T3 0.44 ng/dl,T4 40 ng/dl,TSH 3.6 μU/ml, 皮质醇浓度46 ng/dl,均低于正常.甲状腺吸碘功能低于正常.入院诊断:席汉综合征.给予服强的松20 mg,甲状腺片40 mg,每日1次,同时补液治疗.入院后第6天患者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大汗淋漓、意识模糊,即测BP68/45 mmHg(9/6kPa), P 54 bpm,血糖1.80 mmol/L.诊断:席汉综合征危象.立即给予50%葡萄糖60 ml迅速静注,继以静滴10%葡萄糖加氢化可的松200 mg,约15 min后患者抽搐停止,但仍意识不清.继续补糖、补液、氢化可的松200 mg/d静滴,3 d后患者神志清,1周后病情稳定.停用氢化可的松,继服强的松20 mg、甲状腺素40 mg,每日1次.2周后情感活跃,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古丽沙比托夫;刘宇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提高急性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424)中毒(acute tetramine intoxication,ATI)的诊治水平,特将我院于2000年初参与救治的一起ATI集体中毒的22例(经毒物分析证实)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陶国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5年中诊治不典型有机磷中毒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1~54岁.现报道有代表性的4例并分析如下.心慌、气短、咯血沫样痰患者男性,54岁.突发心慌、气短、咯血沫样痰,不能平卧1 h入院.体检:体温37℃,脉搏10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50/112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楚,半卧位,双瞳孔约3 mm大小,对光反应灵敏.口唇发绀.双肺闻及弥散细湿罗音.心率100 bpm,律齐,A2增强.四肢及神经系统无异常.诊断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左心衰肺水肿.给予吸氧、降压、利尿、强心等治疗1 h后,患者昏迷,双瞳孔约1 mm大小,咯白沫样痰,双肺罗音同前,心尖区闻及舒张期奔马律.经反复追问病史,1 d前患者用甲胺磷喷洒稻秧时仅穿一条短裤,根据病史与临床表现, 更正诊断为甲胺磷中毒,按有机磷中毒处理后患者转危为安.
作者:彭兆旭;刘书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为剧毒杀鼠剂,在我国,它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急性中毒病例迄至90年代仍屡见报道.但至今尚未有特效解毒剂,临床上除进行常规救治外,一般均采用安定进行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但对重度中毒患者的解救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本院2年半中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成功地救治了13例重度急性毒鼠强中毒(ATI),报道如下.
作者:张汉义;张晓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15岁.腹泻、腹痛、呕吐伴头晕12 h,直立性晕厥1次入院.腹痛呈阵发性, 泻稀水样便4次, 呕吐胃内容物1次, 非喷射状, 全身酸软无力, 入院前突然晕倒, 意识丧失, 5 min后自行清醒, 来急诊时血压测不到, 扩容后入院.无明确不洁饮食史,月经史14(6~7/28~30).入院前5 d月经来潮,量中等,发病时处于月经期,未使用月经栓,但使用了不洁卫生纸.体检:体温37.5℃,血压85/60 mmHg,神志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胸腹及四肢皮肤呈花斑样或充血性粟粒大小丘疹,压之褪色.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脉搏细数,90次/min,律齐.腹部平坦,腹肌较紧张, 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8次/min.化验:血WBC 30.1×109/L,N 0.894,L 0.106,PLT 164×109/L,尿蛋白+.血培养阴性,使用抗生素后阴道分泌物培养阴性.诊断为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aphy TSS).给予补液,积极扩容,头孢唑啉钠以及对症治疗,第2天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头晕、呕吐、腹泻及皮疹消失,复查血WBC 8.4×109/L,N 0.845,L 0.155,PLT 200×109/L、尿蛋白微量.治疗5 d后痊愈出院,2周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晓丹;焦平华;杨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氟乙酰胺(邱氏鼠药)为杀鼠剂之一,虽然我国早已明令禁止使用该杀鼠剂,但市场似有少量销售.误服该药可引起严重中毒,对人畜均有剧毒.现将我院急诊科3年中诊治的289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23例,女性166例;年龄3~70岁.误服中毒或出售鼠药时接触中毒213例;服该药自杀中毒76例.潜伏期0.5~2 h.除死亡8例外,治愈的281例住院7~30d,平均14 d.临床表现首发症状头晕、恶心、呕吐、精神萎靡不振,继而阵发性强直性抽搐.也有首发症状为强直性抽搐.严重者技续抽搐不止、紫绀、昏迷、呼吸与循环衰竭.
作者:罗宇鸿;罗金会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阿米卡星(Amikacin sulfatc)是氨基甙类抗生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等均有效.临床上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道、呼吸道感染、败血症等.在临床应用中,笔者曾遇1例由阿米卡星所致过敏性休克,报道如下.
作者:凌晓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直接涂片镜检法提高深部真菌病的检测率.方法:对确诊的109例深部真菌病用多次取材和多张涂片法直接镜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常规1次取材只作1张涂片真菌检出阳性率仅为55%,而2次以上取材和2张以上涂片的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一次法(P<0.01和P<0.05).结论:在用直接涂片镜检法监测深部真菌病中宜采用多次取材并作多张涂片的检查法.
作者:程守科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58例(男33,女25)年龄14~81岁,平均34.5±12.3岁,机械通气时间1~126 d,平均14±8.4 d,原发病见表1.直接经鼻气管插管24例,先经口气管插管后改经鼻气管插管34例,其中1例后改气管切开.
作者:黄永刚;王亚军;孙伟;许玺;盛双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3年中共收治6例输血疟疾患者,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73岁,来自武汉市及其周围县市.发病时间2~5月份4例,10~1月份2例.病例分布于内、外、儿科.6例均于输血后6~18 d出现典型寒战、高热、大汗三联征,其中间日热3例,稽留热2例,弛张热1例.其它症状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头晕.肝肿大2例,脾肿大1例.1例误诊为肿瘤,5例误诊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经外周血或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均找到间日疟原虫,全部给予氯喹治疗,剂量第1天1.0 g,第2~3天各0.75 g,症状均在3 d内基本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田海军;滕维亚;曹俊娜;赵祥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0岁.因哮喘发作5 h,在村卫生室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32216)10 mg,约8 min后感皮肤瘙痒,气喘加重,家属急送患者来本院急诊.体检: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 mg,654-2 20 mg,可拉明0.75,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 mg.经以上抢救10 min后,患者出现喘息样呼吸,听到心音,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再次肌注肾上腺素1 mg,静滴纳络酮、碳酸氢钠、甘露醇等,15 min后呼吸21次/min,心率54次/min,血压90/68 mmHg(12/9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抢救30 min后意识转清,答活准确,生命体征平稳.在抢救过程中向家属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20年,曾于某次哮喘发作后因口服强的松出现荨麻疹, 故长期以来只用舒喘灵等治疗.本次肌注地塞米松后即出现了以上危急症状,遂诊断为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因而在抢救中未用皮质激素.
作者:李振业;宋立敏;王喜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性, 60岁.突发腹痛、恶心、呕吐、大汗、无力、嗜睡3 h入院.入院前有喷洒杀虫脒与1605混合农药史.体检:T 36.8℃,P 76次/min,R 20次/min,BP 120/70 mmHg.神志模糊,皮肤湿冷,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 mm,口唇轻度紫绀,呼吸浅促,两肺底可闻及散在的细湿罗音.心音低钝,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上肢内侧及胸壁可见肌束颤动.诊断:杀虫脒与1605混合中毒.立即给予美兰20 mg+5%葡萄糖250 ml静滴,另一静脉通道给予阿托品5 mg和解磷定1.0静注,20 min后,又给予解磷定1.0+5%葡萄糖500 ml静滴;每30 min给阿托品10~25 mg静注, 2.5 h共用140 mg,患者心率、血压、瞳孔均无显著变化,神志仍模糊,嗜睡,皮肤干燥,口唇紫绀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低钝,律齐,上肢内侧及胸壁肌束偶见颤动.此时暂停阿托品,给予美解眠0.1+5%葡萄糖250 ml静滴.15 min后,T 39℃,P 98次/min,R 20次/min,BP 125/70 mmHg,患者清醒,烦燥不安,面部潮红,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4 mm,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有力,律齐.此后以阿托品2 mg/h维持,逐渐减量,配合支持对症治疗,4 d后,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停药观察3 d,患者全身无异样感觉,痊愈出院.
作者:曾祥波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非外力引起的自然死亡.目前多数学者主张发病6 h内死亡为猝死.本文以6 h为时限对近两年来本院120急救中心在院外救治的93例猝死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李志敏;童鸿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近两年来序贯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25例,兹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肺大泡、气胸、左心衰等.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1.6岁.
作者:朱慕云;宗文九;胡觉文;黄谦;刘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其病死率不断下降.我院6年来共收治DKA 136例,死亡11例,病死率8.09%,现就其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高淑芳;初学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8年11月以来我院应用高压氧、1,6-二磷酸果糖抢救急性硫化氢(鲆是鱼舱内腐败气体)中毒患者45例与同期应用传统疗法治疗的36例作对比观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两组共81例均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住院患者,全部为男性渔民,于入院前均无心肌疾患病史.按标准[1]诊断及分级:①轻度中毒:有进入船舱卸鲆是鱼接触史,同时出现眼结膜炎、鼻炎、咽炎.②中度中毒:除了具有轻度中毒临床表现外,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嗜睡、谵妄,或有紫绀、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③重度中毒:进一步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昏迷、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呼吸肌麻痹、精神异常.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
作者:张恩森;卢培明;崔海涛;张红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8岁.因支气管肺炎收住院,无心脏病及肝病史.应用红霉素0.6, 甲硝唑0.2, 甲氰咪胍0.4,均每日2次静滴.至入院第4天出现阵发心悸、头昏.体检:神志清,BP 98/68 mmHg(13/9 kPa),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低,心律不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QT间期0.58 s,室早频发,随室早诱发心动过速,QRS围绕基线上下扭转,频率约220次/min,持续6~17个心搏后停止,反复发作.诊断: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所致).处理:经鼻孔插入食道电极导管,良好定位后S1S1 600 ms持续发放刺激脉冲,起搏电压25 mV,心电监护示完全起搏,HR 100/min,无Tdp发作,患者无头晕、心悸.同时停用红霉素及甲氰咪胍,改头孢噻肟静滴,并加保肝、促代谢药物.48 h后停止起搏,心电监护示心率68次/min,律齐,QT间期0.40 s,未再有Tdp发作.拔除食道电极,静脉用药不变,住院12 d,痊愈出院.
作者:马丰庆;戚颖;李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食了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类后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腹泻、乏力、眼睑水肿、血像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数病例呈轻~中度型,但有10%~24%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称为旋毛虫脑病(Trichinella encephalopathy或Neurotrichinosis),预后极差,其神经学异常表现具多样性、异质性,某些病例神经症状为其首发表现,或为旋毛虫病突出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旋毛虫脑病的临床特点作一介绍.
作者:刘文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CPR及ECC指南过去均以美国或欧洲等国家或地区制定或修订的版本作为参考.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制定了国际的统一指南,集中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其中第6部分第1节涉及一些具体的诊疗措施,摘译如下,供第一线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年来,由于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治疗措施的不断完善,总治愈率明显提高,但本病导致的呼吸肌麻痹,其死亡率仍较高.我院2年半中共收治AOPP中毒517例,其中呼吸肌麻痹42例,占中毒总数*$8.1%,报道如下.
作者:张素涛;蔺际龙天;孙长春;杜文 刊期: 2001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