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敏;童鸿
近20年来,超广谱抗生素、新型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药物的应用,肿瘤治疗、器官移植术及生命支持系统的发展等明显促进了医学的进步.但由此引起的全身感染,特别是真菌感染中致病菌的变迁及其耐药性导致医院获得性感染难以控制等问题,应该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由于缺乏可靠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技术,以及对于定居菌和致病菌混淆不清,所以要明确深部真菌感染在危重病患者中的患病率尚有一定困难,实际上,低估了真菌感染问题的严重性.然而,在免疫功能低下和肿瘤患者中,上述患病率正在逐年增高.这一点已被90年代美国的流行病学分析(Back-Sague C, 1993)和欧洲的尸检调查结果(Groll AH, 1996)所证实.北京协和医院1953~1993年间3447例尸检资料分析显示,近20年深部真菌感染明显增多,原发病以白血病、实体肿瘤和严重感染为主; 而85例播散性深部真菌感染中,生前临床做出诊断者仅5例.
作者:陈德昌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3年中共收治6例输血疟疾患者,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例中男5例,女1例.年龄10~73岁,来自武汉市及其周围县市.发病时间2~5月份4例,10~1月份2例.病例分布于内、外、儿科.6例均于输血后6~18 d出现典型寒战、高热、大汗三联征,其中间日热3例,稽留热2例,弛张热1例.其它症状有乏力、肌肉酸痛、头痛、头晕.肝肿大2例,脾肿大1例.1例误诊为肿瘤,5例误诊为细菌或病毒感染性疾病,给予抗生素治疗无效.后经外周血或骨髓穿刺涂片检查均找到间日疟原虫,全部给予氯喹治疗,剂量第1天1.0 g,第2~3天各0.75 g,症状均在3 d内基本消失,随访1年无复发.
作者:田海军;滕维亚;曹俊娜;赵祥峰 刊期: 2001年第02期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其病死率不断下降.我院6年来共收治DKA 136例,死亡11例,病死率8.09%,现就其死亡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高淑芳;初学亮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旋毛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人食了含有活的旋毛虫幼虫包囊的肉类后感染,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肌痛、腹泻、乏力、眼睑水肿、血像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多数病例呈轻~中度型,但有10%~24%病例累及中枢神经系统(CNS),称为旋毛虫脑病(Trichinella encephalopathy或Neurotrichinosis),预后极差,其神经学异常表现具多样性、异质性,某些病例神经症状为其首发表现,或为旋毛虫病突出的临床症状,容易误诊.为了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本文就旋毛虫脑病的临床特点作一介绍.
作者:刘文励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15岁.腹泻、腹痛、呕吐伴头晕12 h,直立性晕厥1次入院.腹痛呈阵发性, 泻稀水样便4次, 呕吐胃内容物1次, 非喷射状, 全身酸软无力, 入院前突然晕倒, 意识丧失, 5 min后自行清醒, 来急诊时血压测不到, 扩容后入院.无明确不洁饮食史,月经史14(6~7/28~30).入院前5 d月经来潮,量中等,发病时处于月经期,未使用月经栓,但使用了不洁卫生纸.体检:体温37.5℃,血压85/60 mmHg,神志淡漠,皮肤巩膜无黄染及出血点,胸腹及四肢皮肤呈花斑样或充血性粟粒大小丘疹,压之褪色.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罗音.脉搏细数,90次/min,律齐.腹部平坦,腹肌较紧张, 有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8次/min.化验:血WBC 30.1×109/L,N 0.894,L 0.106,PLT 164×109/L,尿蛋白+.血培养阴性,使用抗生素后阴道分泌物培养阴性.诊断为葡萄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症(Staphy TSS).给予补液,积极扩容,头孢唑啉钠以及对症治疗,第2天自觉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头晕、呕吐、腹泻及皮疹消失,复查血WBC 8.4×109/L,N 0.845,L 0.155,PLT 200×109/L、尿蛋白微量.治疗5 d后痊愈出院,2周后随访无复发.
作者:王晓丹;焦平华;杨伟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从1995年以来,我们应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抢救呼吸衰竭5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58例(男33,女25)年龄14~81岁,平均34.5±12.3岁,机械通气时间1~126 d,平均14±8.4 d,原发病见表1.直接经鼻气管插管24例,先经口气管插管后改经鼻气管插管34例,其中1例后改气管切开.
作者:黄永刚;王亚军;孙伟;许玺;盛双林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40岁.因哮喘发作5 h,在村卫生室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山东鲁抗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批号98032216)10 mg,约8 min后感皮肤瘙痒,气喘加重,家属急送患者来本院急诊.体检:神志不清,无自主呼吸,心音及大动脉搏动消失.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心内注射肾上腺素1 mg,654-2 20 mg,可拉明0.75,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建立静脉通道后,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0 mg.经以上抢救10 min后,患者出现喘息样呼吸,听到心音,心肺复苏初步成功.再次肌注肾上腺素1 mg,静滴纳络酮、碳酸氢钠、甘露醇等,15 min后呼吸21次/min,心率54次/min,血压90/68 mmHg(12/9 kPa),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抢救30 min后意识转清,答活准确,生命体征平稳.在抢救过程中向家属询问病史,患者既往有支气管哮喘史20年,曾于某次哮喘发作后因口服强的松出现荨麻疹, 故长期以来只用舒喘灵等治疗.本次肌注地塞米松后即出现了以上危急症状,遂诊断为地塞米松致过敏性休克、呼吸心跳骤停.因而在抢救中未用皮质激素.
作者:李振业;宋立敏;王喜玲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男性,58岁.因支气管肺炎收住院,无心脏病及肝病史.应用红霉素0.6, 甲硝唑0.2, 甲氰咪胍0.4,均每日2次静滴.至入院第4天出现阵发心悸、头昏.体检:神志清,BP 98/68 mmHg(13/9 kPa),唇无紫绀,双肺呼吸音低,心律不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动过缓,50次/min,QT间期0.58 s,室早频发,随室早诱发心动过速,QRS围绕基线上下扭转,频率约220次/min,持续6~17个心搏后停止,反复发作.诊断: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继发性QT间期延长综合征所致).处理:经鼻孔插入食道电极导管,良好定位后S1S1 600 ms持续发放刺激脉冲,起搏电压25 mV,心电监护示完全起搏,HR 100/min,无Tdp发作,患者无头晕、心悸.同时停用红霉素及甲氰咪胍,改头孢噻肟静滴,并加保肝、促代谢药物.48 h后停止起搏,心电监护示心率68次/min,律齐,QT间期0.40 s,未再有Tdp发作.拔除食道电极,静脉用药不变,住院12 d,痊愈出院.
作者:马丰庆;戚颖;李明霞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为剧毒杀鼠剂,在我国,它的生产性和生活性急性中毒病例迄至90年代仍屡见报道.但至今尚未有特效解毒剂,临床上除进行常规救治外,一般均采用安定进行对症治疗,虽有一定程度的疗效,但对重度中毒患者的解救效果难以令人满意.本院2年半中应用二巯基丙磺酸钠(Na-DMPS),成功地救治了13例重度急性毒鼠强中毒(ATI),报道如下.
作者:张汉义;张晓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35岁.昏迷、频发强直性抽搐、口吐白沫2 h入院.追查发病前自服异烟肼30 g.既往患肺结核,无头颅外伤,否认癫疰间病史.体检:T 36℃,P 102次/min, R 20次/min,BP 100/75 mmHg(13.3/10.0 kPa), 昏迷,双瞳孔4 mm,对光反射迟钝,口唇发绀,颈项强直,心肺腹均未发现异常,生理反射消失,两侧霍夫曼征及巴彬斯基征阳性.胸片示右肺Ⅲ型结核.血WBC 25.7×109/L,Hb 148 g/L,N 0.93,L 0.7.入院诊断:急性异烟肼中毒.治疗:洗胃,维生素B6 0.5/d静滴,甘露醇降颅内压,吸氧,保护脑细胞,保肝等治疗后仍频繁抽搐, 出现呼吸衰竭、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率达178 bpm,血压下降.给予呼吸兴奋剂、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西地兰0.4 mg抗心律失常;多巴胺升血压;复方氯丙嗪50 mg,苯妥英钠0.2, 硫酸镁镇静抗癫疰间,以及输血等支持综合治疗.56 h后清醒.住院40 d,无神经及精神异常,痊愈出院.
作者:贾有荣;曾小红;乔祀春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在胰岛素未问世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随着胰岛素应用及其他医疗条件改善,其病死率已从过去的70%下降至1%以下.现将本院3年来抢救的16例DKA小结如下.
作者:柯霜枝;熊晓呜 刊期: 2001年第02期
1998年11月以来我院应用高压氧、1,6-二磷酸果糖抢救急性硫化氢(鲆是鱼舱内腐败气体)中毒患者45例与同期应用传统疗法治疗的36例作对比观察,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两组共81例均为急性硫化氢中毒住院患者,全部为男性渔民,于入院前均无心肌疾患病史.按标准[1]诊断及分级:①轻度中毒:有进入船舱卸鲆是鱼接触史,同时出现眼结膜炎、鼻炎、咽炎.②中度中毒:除了具有轻度中毒临床表现外,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嗜睡、谵妄,或有紫绀、肺水肿、代谢性酸中毒.③重度中毒:进一步有下列临床表现之一,昏迷、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呼吸肌麻痹、精神异常.患者入院时一般资料及检查结果见表1.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
作者:张恩森;卢培明;崔海涛;张红秋 刊期: 2001年第02期
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较少见,合并二尖瓣脱垂罕见.作者曾确诊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与二尖瓣脱垂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王营忠;马爱群 刊期: 2001年第02期
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国际国内医院感染和社区感染病原菌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且耐药水平越来越高,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感染日益突出[1],对急危重症感染患者抗菌药物的选择也更为困难.因此,人类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面临新的挑战,应付这种挑战是全体医务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作者:申正义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报告43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的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并随访1年,以评价β受体阻滞剂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病例慢性心力衰竭82例(男45,女37),年龄30~73岁,平均57岁.心衰病因:扩张型心肌病27例,冠心病35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治疗组43例,对照组39例,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病及心功能均无明显差异.
作者:廖善优;宗夏曦;张婷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我院近两年来序贯应用容量控制通气(VCV)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所致呼吸衰竭25例,兹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肺大泡、气胸、左心衰等.其中男性22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1.6岁.
作者:朱慕云;宗文九;胡觉文;黄谦;刘扬 刊期: 2001年第02期
为进一步提高急性四亚甲基二砜四胺(毒鼠强,424)中毒(acute tetramine intoxication,ATI)的诊治水平,特将我院于2000年初参与救治的一起ATI集体中毒的22例(经毒物分析证实)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陶国高 刊期: 2001年第02期
患者女性,50岁.因产后闭经、无乳、毛发脱落、乏力14年入院.患者14年前生第8胎时大出血引起休克,在当地医院抢救好转,继而出现闭经、无乳、脱发掉眉、性欲减退、精神萎糜不振、乏力、纳差,间歇恶心,呕吐.入院前1周上述症状加重伴嗜睡.体检:T 35.5℃,R 18次/min,P 60次/min,BP 75/52 mmHg(10/7kPa),神志清,表情淡漠,皮肤苍白,干燥无弹性,头发、眉毛稀少,腋毛脱落, 乳房萎缩.妇检:阴毛稀少,外阴及宫体萎缩.化验:Hb 90 g/L,空腹血糖3.03 mmol/L,BMR-26%,T3 0.44 ng/dl,T4 40 ng/dl,TSH 3.6 μU/ml, 皮质醇浓度46 ng/dl,均低于正常.甲状腺吸碘功能低于正常.入院诊断:席汉综合征.给予服强的松20 mg,甲状腺片40 mg,每日1次,同时补液治疗.入院后第6天患者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大汗淋漓、意识模糊,即测BP68/45 mmHg(9/6kPa), P 54 bpm,血糖1.80 mmol/L.诊断:席汉综合征危象.立即给予50%葡萄糖60 ml迅速静注,继以静滴10%葡萄糖加氢化可的松200 mg,约15 min后患者抽搐停止,但仍意识不清.继续补糖、补液、氢化可的松200 mg/d静滴,3 d后患者神志清,1周后病情稳定.停用氢化可的松,继服强的松20 mg、甲状腺素40 mg,每日1次.2周后情感活跃,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古丽沙比托夫;刘宇庆 刊期: 2001年第02期
CPR及ECC指南过去均以美国或欧洲等国家或地区制定或修订的版本作为参考.2000年在世界范围内组织制定了国际的统一指南,集中了各国专家的意见和经验,具有更高的权威性.其中第6部分第1节涉及一些具体的诊疗措施,摘译如下,供第一线临床医生参考.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2期
近儿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营养与危重患者的关系日益密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本文就营养支持的途径与时机、胃肠内营养的优越性、过度喂养、营养评价、营养需要量及特需营养等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洪忠新;鲁纯静 刊期: 2001年第02期